病理生理DIC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1331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DIC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病理生理DIC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病理生理DIC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病理生理DIC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病理生理DIC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iffused or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第十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athophysiology Department, Jining Medical College, JNMC,Guo zhi-ying,http:/,http:/,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微血栓;之后由于凝血物质大量消耗以及纤溶功能继发性亢进,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上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

2、lar coagulation )DIC,定义:,http:/,病因,凝血因子血小板大量激活,血液:高凝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血小板消耗,纤溶功能继发性亢进,血液:低凝,器官功能障碍,贫血,出血,休克,http:/,第一节DIC病因和发病机制,http:/,严重感染:细菌(败血症)、病毒、真菌、螺旋体以及某些寄生虫等严重感染。严重创伤:严重刀伤、枪伤、撞伤、挤压伤、冻伤和大面积烧伤等,其DIC的发生率可达50%70%。产科意外: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死胎、宫外孕、感染流产、剖宫产手术等。恶性肿瘤:各系统恶性肿瘤晚期,尤其有转移病变的。(白血病、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绒毛膜上皮癌、卵巢癌、宫

3、颈癌、恶性葡萄胎等)外科大手术:肝、脑、肺、胰腺等脏器大手术、器官移植术、体外循环。其他:蛇毒、休克、血管内溶血等。,一、DIC的常见病因,http:/,一、DIC的原因,感染性疾病,产科意外,创伤手术,恶性肿瘤,肝脏疾病,急性白血病,其他,61,34,32.1,29,18,18,17,13,20.9,12.3,10.5,9.5,7.9,6.8,疾病类型,%,发生例数,国内1900例DIC病因分析,案 例:,患者,女,因妊娠39+ 周,伴下腹痛待产 3h入院。于妊娠8个月做产前检查时,诊断“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体格检查:T 36.8、R20次/分、P 88次/分、BP 150/100 m

4、mHg,皮肤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分娩经过:进入第二产程不久,孕妇在用力分娩时觉有气促,随后娩出1正常男婴,并觉气促加重。R28次/分,心悸明显,HR130次/分,产道发生大出血,约1200ml以上,且流出血不凝固。BP下降至90/60mmHg。 实验室检查:RBC1.51012/L, Hb50g/L, WBC11.0109/L, Plt 45109/L。尿蛋白(+)、RBC(+)、WBC(+)、颗粒管型(+)。,http:/,问题: 1.该患者发生DIC的原因是什么? 2.促使患者发生DIC的因素有哪些? 3.哪些是DIC的临床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25s(正常值约14s),凝血酶时

5、间(TT)21s(正常约12s),纤维蛋白原(Fg)定量0.98g/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外周血红细胞碎片6%、D-二聚体试验(乳胶法)阳性(+)。 产后观察见:注射部位有血肿、瘀斑。抽血化验病理活体检查报告称血中有羊水成分及胎盘组织细胞。,http:/,二、DIC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特征: 高凝低凝始发因素:凝血系统激活,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血管内皮损伤凝血、抗凝失平衡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其他促凝物质大量入血,http:/,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抗凝,凝血,纤溶,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http:/,凝血因子:组织和血浆中直接参加凝血过程的各种物质

6、,F:纤维蛋白原,F:凝血酶原,:组织因子(TF),:Ca2,一、凝血系统,http:/,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a,Ca2+,TF,TF,外源性凝血途径,释放入血,交联聚合纤维蛋白血凝块,http:/,a,胶原,a,a,a,PL + Ca2,Ca2+,内源性凝血途径,F,Fa,F,Fa,F,F,胶原,HK,K,PK,Fa,Fa等,F,F,F,传统通路,选择通 路,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稳定的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1.2.3.,http:/,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FFa,包括Ca2+、FV、PF3) 第二阶段: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F

7、Fa)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FbgFMFbn),正常的凝血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http:/,血管痉挛,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抗凝,凝血,纤溶,止血的过程,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http:/,细胞抗凝系统 体液抗凝系统,二、抗凝系统的组成,硫酸乙酰肝素(HS) 抗凝血酶(AT-)系统,血栓调节蛋白(TM) 蛋白C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http:/,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FgDP,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K,a,a,a,内源性激活,外源性激活,三、纤溶系

8、统的激活机制,继发性,原发性,http:/,凝血,抗凝,正常凝血-抗凝血平衡,进入循环,大量,促凝物质,凝血亢进,抗凝、纤溶有所减弱,凝血物质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凝血低下,纤溶、抗凝增强,广泛微血栓形成,凝血障碍,出血倾向,http:/,创伤、烧伤、外科大手术、产科意外;肿瘤组织的坏死;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等,a,PL+Ca2+,a,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凝块,TF-a复合物,(一)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http:/,(二)血管内皮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衡,原因: 缺氧、酸中毒、严重感染、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均可损伤血管内皮。,http:/,暴

9、露内皮下胶原,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 释放TF 启动外源性凝血 抗凝功能:TM-PC、HS/AT-、TFPI 纤溶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 抑制PLT粘附、聚集的能力:NO、PGI2、ADP酶等,主要机制:,(二)血管内皮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衡,http:/,激肽释放 酶,激肽释放酶原,启动内源性凝血,a,血管内皮损伤,暴露胶原(表面带负电荷),接触激活,酶性激活,“循环放大”,http:/,(三)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1. 红细胞破坏:急性溶血(异型输血、恶性疟疾等),RBC大量破坏,ADP,膜磷脂,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浓缩、局限、等,释放,凝血功能、微血栓

10、形成,http:/,(三)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2.白细胞的破坏或激活:严重感染、白血病放、化疗等,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 释放TF样物质;内毒素、IL-1等 诱导单核、中性粒细胞表达,TF,http:/,3.血小板激活:,(三)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胶原,血小板与胶原接触,血小板被激活,止血功能,http:/,静息时:光滑无聚集激活后:伸出伪足聚集,胶原、ADP、IIa、TXA2、PAF等,未活化的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http:/,(四) 其他促凝物质大量入血,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蛋白酶入血 凝血酶原蛇毒 激活F、F、FII等羊水成分、胎盘组织中亦含有大

11、量促凝物质某些肿瘤细胞可分泌促凝物质 激活F等,http:/,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http:/,吞噬清除内毒素、FIIa、Fg、FDP及其他促凝物质功能障碍 或者处于“封闭”状态,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http:/,合成抗凝物质:蛋白C、AT-及纤溶酶原等灭活凝血因子:a、a、a、a等 凝血与抗凝、纤溶失平衡肝细胞坏死释放TF,肝功能严重障碍,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http:/,血液的高凝状态,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损伤血管内皮;凝血因子的酶活性、血小板聚集性;肝素抗凝活性,妊娠:,酸中毒:,- 糖尿病,http:/,微循环血流淤滞: 休克时

12、,血流缓慢、淤积,血管壁通透性 血浆外渗、血细胞聚集、血黏度 血液“泥化”淤滞。,微循环障碍,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http:/,第三节 DIC分期和分型,http:/,一、DIC的分期,凝血酶、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纤溶酶、FDP形成,纤溶和抗凝明显增强,明显出血,血液低凝伴有出血,凝血因子、血小板大量 消耗而减少;继发性纤 溶系统活性,http:/,二、 DIC的分型,按临床经过分型:急性:起病急,数小时或1-2d内发生,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等症状严重。多见于急性溶血、严重创伤、羊水栓塞、重度感染(败血症)。亚急性:数日或几周内逐渐发病,病情进展较急性者缓和。多见于急性白血病、

13、癌症扩散、宫内死胎等。慢性:起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几年。亚临床型,常表现器官功能障碍。多见于慢性肝病、胶原病、恶性肿瘤。,根据机体代偿状态分型:,失代偿型、代偿型、过度代偿型,http:/,第四节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http:/,出 血,皮肤瘀斑和发绀呕血、黑便咯血血尿牙龈和鼻出血内脏出血伤口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四、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多部位严重的出血倾向,http:/,1、凝血物质大量消耗而减少 2、纤溶系统继发性激活( a、a、K) 3、FDP的形成,出血的机制:,纤溶酶 水解纤维蛋白(Fbn)和纤维蛋白原(Fbg)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 Fg

14、DP)。如:X、Y、D、E碎片;a、b、c小碎片;D-二聚体等,http:/,FDP的抗凝作用:,增加血管壁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干扰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对抗凝血酶,- 出血加重倾向,http:/,“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FDP在DIC诊断中的意义,http:/,如果受检血浆中存在FDP的X碎片和纤维蛋白单体,二者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当受检血浆加入鱼精蛋白后,可使纤维蛋白单体与X碎片分离,并自发聚合而凝固,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这种不需要凝血酶的作用而使纤维蛋白聚合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DIC时,“3P”试验呈阳性反应。,其原理:,“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FDP在DIC

15、诊断中的意义,http:/,D-二聚体检查 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FDP在DIC诊断中的意义,http:/,(二)器官功能障碍,微血栓阻塞、出血、休克微循环障碍,http:/,DIC,血管通透性,(三)休 克,休 克,http:/,(四)贫 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碎片,(裂体细胞),RBC悬挂在纤维蛋白索上(扫描电镜,左2000,右5200),http:/,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贫血,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案 例:,患者,女,因妊娠39+ 周,伴下腹痛待产 3h入院。于妊娠8个月做产前检查时,诊断“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体格检查:T 36.8、R20次/分、P 88

16、次/分、P 150/100 mmHg,皮肤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分娩经过:进入第二产程不久,孕妇在用力分娩时觉有气促,随后娩出1正常男婴,并觉气促加重。R28次/分,心悸明显,HR130次/分,产道发生大出血,约1200ml以上,且流出血不凝固。BP下降至90/60mmHg。 实验室检查:RBC1.51012/L, Hb50g/L, WBC11.0109/L, Plt 45109/L。尿蛋白(+)、RBC(+)、WBC(+)、颗粒管型(+)。,问题: 1.该患者发生DIC的原因与机制是什么? 2.促使患者发生DIC的因素有哪些? 3.哪些是DIC的临床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25s(正常

17、值约14s),凝血酶时间(TT)21s(正常约12s),纤维蛋白原(Fg)定量0.98g/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外周血红细胞碎片6%、D-二聚体试验(乳胶法)阳性(+)。 产后观察见:注射部位有血肿、瘀斑。抽血化验病理活体检查报告称血中有羊水成分及胎盘组织细胞。,http:/,第五节、DIC的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改善微循环(早期)3、建立新的凝血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抗凝治疗:肝素、AT-等 输新鲜全血 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凝血物质,http:/,课 后 练 习,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抗凝,凝血,纤溶,DIC 凝血功能紊乱 (先高凝后低凝),http:

18、/,填 空 题,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DIC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 和 等三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的高凝状态,高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DIC患者主要表现为 、 、 和 。,出血,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休克,http:/,单 选 题,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A、凝血因子入血,D、血小板受损,C、凝血因子被激活,B、凝血因子被激活,http:/,http:/,DIC的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IC时发生出血的主要机制: 和 。,DIC时发生休克的主要机制: 和 等三期。,凝血物质消耗,FDP形成,微血栓广泛形成,血管扩张,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容量减少,http:/,Thank You !,制作,济宁医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