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6913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西城CDC肠道培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感染内科叶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病原学,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无鞭毛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可将本菌分为4群47个血清型: A群-痢疾志贺菌有12个血清型; B群-福氏志贺菌有16个血清型; C群-鲍氏志贺菌有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志贺菌只有1个血清型。,我国多数地区流行群以B群福氏为主,痢疾杆菌各群、型均可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痢疾杆菌在外

2、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粪便里可生存12周,但对热及各种化学消毒剂较敏感。,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流行病学意义大。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病原菌污染水、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在流行季节可进食被污染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的暴发流行。,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无巩固免疫力,加之不同菌群以及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造成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发热及毒血症症状,机体对之敏感,产生强

3、烈过敏反应,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内毒素损伤血管壁引起DIC及血栓形成,加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病理, 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基本病理变化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粘膜溃疡。慢性期: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中毒型菌痢:结肠病变轻,全身病变重。,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2.临床类型: (1)急性: 普通型(典型) 轻型(非典型) 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 (2)慢性: 慢性迁延型 慢

4、性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3d ,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d。痢疾志贺菌感染临床表现较重,宋内氏痢疾杆菌感染多较轻 ,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病情轻重介于两者之间,但易转为慢性。,1. 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有畏寒、高热,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日可十多次至数十次,初为稀便,可逐渐转变为粘液脓血便。体检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及时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未经治疗者可发展为慢性。,(2)轻型(非典型) 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次数少,每日可数次,多为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腹痛轻,无明显里急后重。病程短,37d可自

5、愈,亦可转为慢性。,(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根椐其临床表现可分3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主要临床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意识障碍 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博细速,心音低远,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脑型(呼吸衰竭型) 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表现为烦躁不安、频繁抽搐及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亦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深浅不均,呈双吸气或叹息样呼吸等呼吸衰竭表现。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混合型 可同时具有上述两型之表现,最为危险,病死率很高。,2慢性菌痢 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不愈超

6、过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菌痢。 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如急性期未及时诊断及抗菌治疗不彻底者;或为耐药菌株感染;亦可因患者原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或原有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慢性胆囊炎或肠寄生虫病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3型: (1)慢性迁延型: 急性菌痢迁延不愈,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慢性急性发作型 有慢性菌痢病史,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3)慢性隐匿型 1年内有急性菌痢病史,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有炎症甚至溃疡等

7、病变。,-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亦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慢性菌痢可有贫血。-便常规:粘液脓血便,可见脓细胞或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直接发现肠腔病变,一般仅适用于慢性菌痢病人。,实验室检查:,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 夏秋季、不洁饮食或接触史等。 2.临床表现 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等考虑普通型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考虑慢性菌痢;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循环、呼吸衰竭,而胃肠道症状轻微考虑中毒型菌痢。 3.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病人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

8、病人则可有贫血。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鉴别诊断,急性菌痢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急性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其他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 ()其他 急性菌痢尚需与肠套叠及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相鉴别。,()急性菌痢与阿米巴痢疾的鉴别,()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集体进食同一食物及在同一潜伏期内集体发病病史。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表现,大便多为稀水便,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少见。确诊有赖于从病人呕吐物、粪便及可疑食物中检出同一病原菌。,()其他

9、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 非志贺菌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邻单胞菌、气单胞菌等也可引起痢疾样症状,鉴别有赖于粪便培养检出不同的病原菌。 ()其他 急性菌痢尚需与肠套叠及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相鉴别。,2.中毒型菌痢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其他细菌所致感染性休克血及粪便培养检出不同的致病菌。 ()乙脑脑脊液检查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感染的改变,而粪便检查无异常。,3.慢性菌痢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结肠癌及直肠癌此类病人继发肠道感染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但常伴进行性消瘦。肛诊、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有助于鉴别。 ()慢性血吸虫病亦可有腹泻及脓血便。但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肝脾肿大,大便孵化沉淀检

10、查或直肠粘膜活检可有阳性发现。 ()克罗恩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抗菌治疗无效。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脆弱易出血,有散在溃疡。,预 后,急性菌痢经治疗多于1周左右痊愈,少数病人可转为慢性或带菌者。中毒型菌痢预后差,尤其脑型和混合型,病死率较高。,治 疗(一)急性菌痢,.一般治疗 患者按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毒血症状重者须卧床休息。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脱水轻且不呕吐者,可口服补液。不能进食者则须静脉补液。,2.病原治疗: 第三代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疗程57d。因此类药可引起骨骺损害,孕妇、

11、儿童、哺乳期妇女禁止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耐药的痢疾杆菌亦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目前对本药耐药的菌株虽有所增加,但对多数菌痢病人仍有较好的疗效。此药对肾脏有损害,有肾病、及磺胺过敏者忌用。,3.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小量退热剂,腹痛剧烈者可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颠茄等。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酌情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 疗(二)中毒型菌痢治疗,1.对症治疗: (1)高热: 应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高热伴惊厥者可用地西泮,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如有躁动不安及反复惊厥可用亚冬眠疗法。,治 疗(二)

12、中毒型菌痢治疗,(2)抗休克: 快速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葡萄糖盐水扩充血容量; 同时予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在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解除微血管痉挛,如血压仍不回升可加用升压药物,多巴胺、阿拉明,以增加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可短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有心力衰竭者可用西地兰或毒。,治 疗(二)中毒型菌痢治疗,(3)脑型的处理 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 并及时应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改善脑血管痉挛; 防治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节律异常应及时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等, 必要时须行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机。,治 疗(二)中毒

13、型菌痢治疗,2.病原治疗: 可选用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静脉滴注。成人可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治 疗(三)慢性菌痢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增强身体素质,如生活规律、适当锻炼、加强营养等;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 2.病原治疗:口服2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疗程10-14d;亦可采用药物保留灌肠疗法,用0.5卡那霉素或0.3黄连素或5大蒜素液,每次100200ml,每晚一次,1014d为一疗程,可重复应用。 3.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者可用镇静、解痉药物。慢性菌痢易致肠道菌群失调,须大便涂片检查,可应用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进行纠正。,预 防,1.管理传染源

14、 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托幼、餐饮业等重点人群暂时脱离岗位,至便培养次阴性。,2.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做好 “三管一灭”(即管好水源、食物和粪便、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严格贯彻、执行各种卫生制度。,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痢疾菌苗疗效一般不够肯定。有人使用志贺菌减毒活菌苗口服,可产生 IgA ,以防止痢菌菌毛贴附于肠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其侵袭和肠毒素的致泻作用。保护作用仅有 6 个月。,伤寒,一、概述,伤寒(typhoid fever):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细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持续高热、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

15、细胞减少等。病理特征;持续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损,回肠远端小脓肿及小溃疡形成。主要的严重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二、病原学,肠道杆菌沙门菌属D组。伤寒沙门菌,又名伤寒杆菌特性:G-,需氧及兼性厌氧。短杆状,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普通培养基生长。含有胆汁的培养基生长更好。,伤寒杆菌抗原: 菌体抗原 O 鞭毛抗原 H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非保护性抗体。,抵抗力: 在自然界生活力强: 水中 2 3周 粪便 1 2月 牛奶中生存及繁殖。 耐低温,冰冻环境中生存数月; 光、热、干燥敏感。 各种消毒剂敏感。 60度15分钟,煮沸后立即死亡。,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 患者:

16、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在病程24周排菌量大。 潜伏期粪便排菌, 第一周末尿排菌。 带菌者:潜伏期带菌 , 急性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 (胆囊带菌者) 2-3%持续排菌慢性带菌者是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粪口患者及带菌者尿和粪便水源、食物爆发流行。 日常生活接触、苍蝇、蟑螂。 饮食。,爆发流行 污染水源、食物,散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获持久免疫力。再次患病极少。 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力。4、流行特征: 世界各地都有发病,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 儿童和青壮年居多,农民及学生多见。 终年可见,以夏秋季节多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主要取决于:

17、伤寒杆菌感染量、毒力。 内毒素是重要致病因素。人体的免疫能力。,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伤寒杆菌消化道小肠肠黏膜 淋巴管 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 肠系膜淋巴结单核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 胸导管 血流 原发菌血症期 临床无症状, 潜伏期。,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 肾脏中大量繁殖。 再次进入血流 ,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 毒血症 :高热、皮疹 中毒症状加重,肝、脾肿大。 血、骨髓培养阳性。病程12周伤寒杆菌血流播散全身脏器及皮肤,经胆管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经肾脏随尿排出。病程第2-3周 粪便及尿液培养阳性。经胆管进入肠道伤寒杆菌部分穿过小肠粘膜,再次侵入已致敏肠壁淋巴组织中产

18、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坏死,形成溃疡。 肠出血及肠穿孔。在其他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骨髓炎、肾脓肿、胆囊炎、脑膜炎、心包炎。,病程第4周 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加强伤寒杆菌从血流及脏器细胞内逐渐消失,肠壁溃疡愈合患者恢复,疾病痊愈。少数患者免疫力低下,潜伏在体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并侵入血流引起复发。,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炎性细胞增生浸润,巨噬细胞为主。以肠道显著,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病变严重,溃疡多发此部位。 玫瑰疹:镜下毛细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 肝脏:肝细胞局灶性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 脾脏;充血肿大。吞噬细胞增生及伤寒小结形成。,五、临床表现,典型的伤寒病程分

19、四期1、初期:病程第1周,2、极期:病程第23周3、缓解期:病程第34周4、恢复期:病程第5周,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初期: 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发热 最早症状。 体温程阶梯形上升 5 7日达390C 400C。伴有全身不适。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极期:病程2-3周,伤寒典型表现。 (1)发热 : 持续高热: 稽留热 持续2-3周。 (2)皮疹:玫瑰疹出疹:病程713天部位:胸、腹、肩背部及四肢。形状:淡红色斑丘疹 直径 24mm 压之褪色。 分批出现 在24日内消失。,(3)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4)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恍惚 呆板 表情淡漠, 谵妄昏迷,颈项

20、强直中毒性脑病的表现。(5)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少数腹泻 右下腹压痛。(6)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质软、有触痛、黄胆。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肝炎;有肝功能异常。,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波动、下降。 食欲、腹胀、精神好转,肿大肝脾回缩。 易发生肠穿孔及肠出血。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食欲恢复。 月左右完全康复。 少数病人转为带菌者。,其它类型伤寒,1 轻型:热度低 38度病程短12周。症状轻全身中毒症状轻多见;儿童 疫苗接种 发病初期有效抗生素。,2 暴发型:起病急,全身毒血症状重。高热或体温不升消化道症状明显,皮疹显著。并发症多:中毒性心肌炎、肝炎、中毒性脑病,肠麻

21、痹、DIC。12周内死亡。,3 迁延型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发热持续不退,弛张热或间歇热,1 2月。毒血症状轻。肝脾肿大明显。多见:免疫低下、胆囊炎、血吸虫病、慢性乙型肝炎、胆石症。,4 逍遥型起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毒血症状轻。照常工作生活肠出血及肠穿孔为首发症状。,小儿伤寒,年龄越小,症状不典型。婴幼儿起病急,高热、惊厥、脉快。胃肠道症状突出。易合并支气管及肺炎。无相对缓脉、玫瑰疹,白细胞数增高。儿童与成人症状相似,多呈轻型表现。肝脾肿大明显。肠穿孔和肠出血少见。,老年伤寒,症状不典型,起病慢,热度不高。持续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易合并肺炎和心衰。恢复慢,病程迁延,死亡率

22、高。,复发与再然,复发:在热退后 周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与初次发作相似,血培养转阳性。特点:症状轻,病程短,并发症少。原因:机体抵抗力降低,胆囊或单核吞噬细胞中潜伏细菌大量繁殖 再度入血。再燃:病程进入恢复期前,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又再度升高,此时血培养常阳性。临床症状加重。原因菌血症未完全控制有关。,六、实验室检查,1、三大常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4)109/ 中性粒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或消失诊断评估病情。嗜酸粒细胞计数对于诊断及评估病情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血小板减少溶血尿毒综合症及DIC. 儿童及婴幼儿白细胞计数升高相对较多。尿常规;轻度蛋白,管型。便常规:少量白细胞 潜血+。,2

23、、 细菌学检查确诊依据血培养;第12周阳性率90%。 第2-3周阳性率30-40% 在抗生素应用之前取标本。骨髓培养:较血培养阳性率高,第1周阳性率 90。全病程。不受抗生素影响。 涂片找伤寒细胞早期诊断粪便培养:潜伏期可阳性, 34周阳性率高75 慢性带菌者价值高。尿培养;病后34周 25。玫瑰疹刮取物培养也可获阳性结果。,3、免疫学检查: 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聚试验) 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伤寒杆菌的菌体抗原(O) 、鞭毛抗原(H) 特点: 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升高 至第四周达90% 病愈后持续数月。,肥达反应结果分析 菌体抗体 1:80, 鞭毛抗体 1:160 辅助诊断意义。 试验应

24、动态观察,每周1次,效价逐渐升高有意义 伤寒、副伤寒疫苗接种后, O抗体有短暂的升高, H抗体明显升高持续数年。 单项H抗体高 无诊断价值,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伤寒流行季节及流行地区。 2、临床特征:持续高热(4041)1 2周以上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 、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肠出血或肠穿孔。 3、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 临床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确诊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有以下项目之一: 1、血、尿、骨髓、粪便任一种标本, 分离到伤寒 杆菌。 2、伤寒特异性抗体阳性: 血清凝聚试验 菌体抗

25、体 1:80, 鞭毛抗体 1:160 或 O抗体效价4以上升高 确诊,鉴别诊断,1、病毒感染性上呼吸道。 起病急,咽痛咳嗽,病程短。2、流行性斑疹伤寒: 有虱咬史,冬春季节,起病急,结膜充血,头痛明显。皮疹多为出血性,外斐氏反应阳性。4、恶性疟疾 起病急发热寒战,体温每日波动大,贫血抗疟治疗有效5、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不规则发热、盗汗、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6、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八、并发症,肠出血:2% 15%病程23周,成人较儿童多见。诱因;饮食不当、活动过多 腹泻 、用力排便 治疗性灌肠。症状;出血量:大便隐血到大量血便。 少量出血症轻,头晕心悸。 大出血体温骤降、脉搏细数,头晕

26、冷汗 血压下降,出血性休克表现。,肠穿孔:1%4%:病程2 3周部位: 回肠末端。诱因;饮食不当、活动过多、腹泻 、用力排便治疗性灌肠。症状 :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冷汗、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意识模糊。 出现腹膜炎征象发热、腹胀持续腹痛,广泛压痛反 跳痛,肌紧张。 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白细胞升高。,中毒性肝炎 病程1 2周 肝肿大及压痛。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 部分病人 血清胆红素升高。中毒性心肌炎 病程2 3周 心率加快,心音减弱、心律失常,血压偏低心肌酶普异常,心电图改变。,溶血尿毒综合症国外报道增多,国内报道少。病程1 3周。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衰竭。原因:伤寒杆菌内毒素诱使肾

27、小球微血管内凝血有关。,九、治疗,原则:抗菌药物为主,预防并发症1、一般治疗消毒隔离:症状消失后57天送便培养 连续2次阴性。休息:退热后1周开始活动。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饮食:发热期少渣或无渣食物 退热后2周恢复正常饮食。,2、对症治疗降温:便秘;低压灌肠.腹胀:肛管排气。腹泻:黄连素 0.3g 3次/日肾上腺皮质激素: 适应症: 意识改变,谵妄、昏迷及休克。抗生素治疗下。 地塞米松 3 5mg 1次/日 3天 氢化考的松 50100mg 1次/日 3天,3、抗菌治疗:喹诺酮类药物首选。三代头孢、氯霉素。疗程:退热后1014天慢性带菌者:喹诺酮类药物。疗程:6周。,4、并发症治疗,肠出血禁

28、食 生命体征监测;补液,输血,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止血药物。手术治疗。 肠穿孔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治疗控制腹膜炎。手术。,中毒性心肌炎卧床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心肌治疗,极化液心衰积极对症治疗。 溶血尿毒综合症抗生素控制感染输血补液激素抗凝、透析。,十、预防,1、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消化道隔离,隔离期体温正常15天 或每隔2-3天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2、切断传播途径:水源、粪便及饮食管理,灭蝇。3、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霍乱,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属国际

29、检疫传染病。 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为甲类传染病。 病理变化主要由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所引起。,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数病人仅有轻度腹泻,少数重者可有剧烈泻吐、脱水、肌肉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 重症及典型患者病死率极高,病原学,霍乱弧菌为G,逗点状或弯形圆柱状,无芽胞及荚膜。1.53m0.30.4m,菌体末端有一根为菌体的45倍的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如夜空之流星。生存能力: El-Tor比古典型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8.2的江水中存活16天,而古典型只生存2天。在河水、塘水、井水及海水中El-Tor可存活13周,当水中含有藻类或甲壳类等生物时可使其存活时间延长,甚至可以越冬。

30、,病原学,理化特点: 对热(5510分钟)、干燥(2小时)、日光照射、酸及一般消毒剂均甚为敏感,煮沸后立即被杀死。在正常的胃酸中能生存4分钟,在自来水和井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后可杀死。,流行病学,传染源: 霍乱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大量饮水及饮食或胃酸缺乏者)。,流行病学,流行特点:地方性印度恒河三角洲被称为人类霍乱的故乡;0139起源于印度和孟加拉国。外来性地区间、国际间的频繁交往。季节性我国以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最早4月,最迟12月,高峰7-9月,和一般肠道传

31、染病相似。周期性复杂性病原体的变化,血清型的转换,流行方式的改变等。,发病机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进入小肠,在碱性环境中借助于鞭毛和蛋白酶的作用穿过粘液层,依靠毒素协同调节菌毛A(TCPA)和粘附因子的作用,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并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霍乱原(choleragen),引起肠液过度分泌。,霍乱肠毒素 | 受 体 (小肠粘膜细胞膜) 腺苷环化酶 | ATPcAMP | 腺细胞分泌功能增加 | 肠液分泌增加,cAMP为“第2信使”,不断传递信息,使细胞持续分泌水和电解质,同时抑制对钠的吸收,造成剧烈的水样腹泻。 霍乱的剧烈吐泻造成等渗性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32、,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因缺血缺氧而功能障碍。,病理解剖,主要是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皮肤干燥,心、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缩小。肠道粘膜炎症,浆膜干粘,腔内充满液体。肾脏因缺血往往肿大,死于尿毒症者尤甚。,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3天,多数不超过5天,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典型病人突然起病,少数病人发病前1-2天可有疲乏、头昏、腹胀、腹鸣等前驱症状。典型病程可分三期:,1泻吐期,以剧烈腹泻开始,一般无腹痛、无发热、无里急后重。大便初含粪质,后为水样便,可以是清水样、黄水样、洗肉水样或米泔水样,无粪臭。大便次数由几次到几十次,甚至排便失禁。排便量轻者几千毫升,重者万余毫升。约35

33、%的患者腹泻后继之呕吐,多呈喷射性,少有恶心。初为胃内容物,后为水样,与大便性质相仿。O139所致者可见发热、腹痛及菌血症等。本期持续数小时至2天。,2.脱水虚脱期,严重泻吐造成水、电解质大量丢失,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循环衰竭。病人极度口渴,烦躁不安,眼窝凹陷,声音嘶哑,腹部下陷呈“舟状”。皮肤湿冷,弹性消失,指纹皱瘪,酷似“洗衣工手”。此时脱水已达体重10%以上。碱性肠液丢失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低钠引起腓肠肌痉挛,低钾导致全身肌张力减低,心律失常。血容量下降导致循环衰竭,病人极度无力,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肾供血不足出现少尿或无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此期一般数小时到3天。,3.反应及恢复期,

34、脱水纠正后,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加,血压回升。约1/3的病人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左右,儿童多见。可能是循环改善后肠毒素被吸收所致。一般1-3天自行消退。,4.临床分型,1、轻型: 大便10次/日,有粪质,烂便,无脱水表现,尿量略少。 意识正常。,2、中型: 大便1020次/日,呈水样或米泔样,脱水程度相当体重的48%,尿量500ml。 意识淡漠。,3、重型: 病人极度软弱,脱水严重,其程度相当体重8以上,休克、无尿。意识烦燥。,4、干性霍乱:,起病急骤,无泻吐症状出现即迅速进入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1、血液检查:,血液浓缩,RBC压积和血浆比重。RBC HB ,WBC N BUN HCO3

35、,实验室检查,2、尿液检查:,尿液呈酸性,比重1.0101.025,有尿蛋白,RBC及WBC管型。,3、粪便检查:,(1)常规检查可有粘液和少量红、白细胞,一般无脓细胞 (2)细菌学检查:粪便直接检查:粪便悬滴镜检:G-、流星样运动 粪便培养,4、血清学检查,抗菌抗体和抗毒抗体的检测。病后第5日出现1.凝集试验:病程2周效价1:100有意义。2.杀弧菌试验:效价1:32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并发症,1、急性肾功能衰竭 2、低钾综合征及酸中毒 3、急性肺水肿和急性心衰 4、其他,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结果,1.在流行区,凡有典型症状,虽粪培养阴性,但血

36、清抗体4倍增长,可确诊霍乱。 2.凡有吐泻症状,粪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 3.首次粪培养阳性前后5d内,有症状或接触史者。,霍乱的确诊依靠粪便培养阳性或其他特异检查。,疑似诊断: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确定者。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发生泻吐症状,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确立或排除诊断。,每日作粪培养,如3次阴性,且血清学检查2次阴性,可排除诊断。,鉴别诊断,1.急性胃肠炎2.急性细菌性痢疾3.大肠杆菌性肠炎,预后,经积极治疗后,病死率已低于1%。,治疗原则: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6日后,粪培养隔日1次,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按患者呕吐情况给流质或禁食。 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及抗菌治疗。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治疗,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病人,尽早予以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严格检疫5天,或预防性服药。,预防,2、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对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与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灭蝇灭蛆。,3、加强人群免疫力。,接种霍乱菌苗,对人群免疫力的提高有一定效果,保护率为50% 80%, 保护期为3 6个月。霍乱菌苗对带菌者无效。基因工程口服疫苗正在研发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