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5770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设计地理科学宁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SAFETYANALYSISOFANCIENTVILLAGEINNINGBO摘要【摘要】基于宁波市现存的一些古村落,从安全性的角度(包括防御安全和生态安全)出发,对古村落的村落选址、村落形态,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其防御理念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防御安全和生态安全这两种安全观念在营造村落安全居住环境中,表现为一种相得益彰的用作,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通过分析宁波古村落运用的主要安全手段即有效利用山水等用作自然屏障,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研究体系,同时也对现代城市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人居环境安全提供借鉴。【关键词】古村落;选址;生态安全;防御性安全;ABST

2、RACT【ABSTRACT】BASEDONSOMEOFTHEEXISTINGANCIENTVILLAGESINNINGBOCITY,FROMASECURITYPOINTOFVIEWINCLUDINGTHEDEFENSESECURITYANDECOLOGICALSECURITYSTARTINGINTHEVILLAGESOFTHEANCIENTVILLAGESITE,VILLAGEFORM,SPATIALLAYOUTANDOTHERASPECTSOFRESEARCH,SUGGESTTHATITSDEFENSECONCEPTOFEXISTENCEREASONABLEANDSCIENTIFICTHET

3、WOSECURITYCONCEPTSINTHECONSTRUCTIONOFTHEVILLAGESAFELIVINGENVIRONMENT,AKINDOFCOMPLEMENTEACHOTHERFORTHEPERFORMANCEISLINKEDTOTHEORGANISMBYANALYZINGTHEUSEOFANCIENTVILLAGESOFNINGBOMEANSTHATTHEMAINSECURITYFORTHEEFFECTIVEUSINGOFLANDSCAPEANDOTHERNATURALBARRIERSTOFURTHERIMPROVETHETRADITIONALSYSTEMOFVILLAGEST

4、UDIES,BUTALSOONMODERNURBANCONSTRUCTIONAND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SAFELIVINGENVIRONMENTFORREFERENCE【KEYWORDS】ANCIENTVILLAGESECOLOGICALSAFETYLOCATIONDEFENSIVESAFETY目录1引言42古村落及宁波古村落概况421古村落的概念422宁波及宁波古村落概况43宁波古村落生态安全性531我国传统村落生态思想5311生态思想的形成于发展6312我国的风水思想632宁波古村落的生态特征及其安全性6321村落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6322生态安全

5、7323宁波古村落的生态特征及安全性83231宁波平原地区古村落生态安全83232宁波丘陵地区古村落生态安全104宁波古村落防御安全性1141村落选址防御性安全11411宁波丘陵地区古村落防御性安全12412宁波平原地区古村落防御性安全1242村落内部结构防御性安全1243村落建筑防御性安全135结论1551古村落的人居环境安全性1552宁波古村落的主要特点1553古村落的人居安全对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15参考文献151引言村落是中国传统聚落的两大体系之一,是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是长期生活、居住、繁衍在某个适宜的并有较为明确的边界的,以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为主的地区。在其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历史中,

6、古代聚落的安全性孕育着朴素的自然哲学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它强调人的安全、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人与环境的共同安全,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建设理想家园的实践方式,同时也是现代城乡聚落安全理念的萌芽。在传统村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对安全人居环境的思考和实践,虽然许多地方的整体性还有待推敲,但对于当时村落形成之初来说,不得不说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即从宁波古村落的防御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两方面来对宁波现存古村落中所体现出来的安全的人居环境来探索对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2古村落及宁波古村落概况21古村落的概念“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五帝本纪),“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7、”(汉书沟恤志)。由此可见,聚落形成之初的意义是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适应,而在某处定居而形成的场所,是人文现象的一种表现。随着聚落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聚落的形式和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分化为村落和城镇,而村落便逐步成为居民长期生活、工作、繁衍的以固定地域的农业人群所组成的基本空间单元,它是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有机体。古代村落发展繁衍几百甚至几千年之久,保存至今的数量少之又少,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多数是明清时期的村落,再早期的大部分已无迹可寻。在这些明清古村落中,村落的建筑物环境、生态环境、历史以及文化比较完善的,传统遗迹较为明显的,称之为“古村落”。刘沛林认为,古村落是古

8、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1。所以这里把“古代村落”与“古村落”加以区别,前者是早期所存在村落,而后者是“古代村落”的承袭,并为现代环境所发现的。22宁波及宁波古村落概况宁波市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端,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是典型的丘陵平原地区。境内河网密集,其主要水系甬江则是浙江省七大水系之一;土地肥沃,地理交通区位优越。在海洋文化和浙东学派影响和滋润下,宁波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孕育了风格独特、类型多样的民居建筑和村落风貌2。“中国国土的地域多样性,带来了传统乡土建筑的多样性”3。宁波古村落的形成可追溯到西汉晚期至南北朝,由于当时北方、

9、中原地区的战乱,一批移民迁入浙东,如余姚严氏从湖北迁入。这些迁入者与当时的本籍居民(余姚虞美氏以及慈溪董氏等)在浙东地区包括宁波在内广大地区建立了以氏族聚居为特征的古代村落。宋明之后,浙东古村落的规模和形式已经开始稳定,而目前宁波地区现存的古村落主要还是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如慈溪观海卫鸣鹤古村落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而著称;鄞州区走马塘曾因陈氏一门76进士而以“中国进士第一村”而闻名于世;又如宁海前童村在明清时期就有200多名秀才,村内书院十余处,而现代高等知识分子更是不可胜数(图1)。且大部分古村落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我国大部分古村落的基本骨架以木结构为主,其中的梁、枋等堪称世

10、界最古老的木制结构,由于浙江地处江南季风地带,湿热多雨,因而木制建筑在浙江地区运用尤为广泛。图1宁波古村落分布3宁波古村落生态安全性31我国传统村落生态思想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其蕴涵了丰富灿烂的文明,而古村落则是这些文明形成的摇篮,发展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村落为中心的关乎农村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被日益关注,甚至被提升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在传统村落的营造中,对生态安全性的关注也被摆在一个相对主要的位子,在古村落的选址、发展过程中无时不体现着生态安全观。而所谓传统村落生态系统,王智平提出“它是以农村人群为核心,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建筑设施为主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

11、”4。它是一种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复杂的复合的有机体,主要体现着人这个因子的关键,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生物、农业、建筑为辅助的结合体。因而,在村落的形成过程中,人文因子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人文因子,则包含着文化、艺术、语言、物质、信息以及习俗等。311生态思想的形成于发展古村落作为“不可移动的活遗产”而被广泛重视,古村落的形成则是人类经济历史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发展的综合体。其形式的发展一般认为分两个阶段穴居(包括天然穴居向人工穴居、深穴向半穴、半穴向浅穴的转变)以及巢居(包括从树居到干阑式建筑的转变)5。而我国据可考的文献来看,对生态环境描述最早的是先秦著作尔雅,其

12、中描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由此可见,我国古代聚落结构从内到外以此为聚邑郊野林。而今现代思潮中,对聚落生态系统的研究则经历了从最初1987年云正明提出的“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王智平的“村落生态系统”到周道玮提出的“乡村生态系统”的概念。研究体系的规模不断向宏观化发展,而且研究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整体性以及相关性。312我国的风水思想自古以来,中国就存在着一种有关城镇、村落、宫廷、院落选址和规划的学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水”。它是融合了地理、水文、气象气候以及景观学等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自然学科。它提倡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思想,而这种和谐观也正是当现代

13、社会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平衡。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并优化了人居环境选择的要求,就风水思想来看,在村落选址和布局上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其一是整体系统原则,以人为中心,与其他存在的各种因子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从来寻求结构最优化;其二是因地制宜原则,从客观环境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取之自然、用于自然、归之自然;其三是依山傍水原则,山乃大地之龙骨,水乃生命之源泉,是村落长期存在的基本保证。即体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归一思想。虽然风水思想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在古代村落、房屋建设方面的影响,近年来有许多专家开始对其进行开荒式的研究,揭示风水迷信思想背

14、后所潜藏着的不可忽视的合理成分,进而被国内广大研究者乃至国际上的专家所重视。当下中国建筑业正在经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而西方建筑学却转而向中国的传统风水理论汲取营养。这就是世界的多元性,个性和差异最值得珍贵6。32宁波古村落的生态特征及其安全性321村落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作为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生生态系统的有机复合体,村落生态系统有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图2。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方面一、村落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二、村落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在其结构特征方面,王智平等认为村落是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图2),并且受到自然环境以及风俗、风水、家庭等行为的影响4;而在其分布特征方面,王智平归纳为有以下几

15、种特征,即景观性、分散集聚性、动态迁移性、梯度性、趋适性、界限性以及人文性7。而从村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我们不难发现村落生态系统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即人文要素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社会礼仪等。图2江南一般农村村落生态系统4322生态安全何为生态安全正如一个正常的人维持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没有疾病,而保持着整体的稳定性。而所谓的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以及非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联系使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发生,且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生态学功能单位,是把生物及其非生物所处的共同自然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

16、统一整体。而对于生态安全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般意义上认为,生态安全就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8。进而对于古村落生态安全,则可概述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个村落或者几个村落群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有足有够物质和资源,并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其概念本身具有三层基本含义首先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是指环境质量状态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其次是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不足而引发经济的衰退,影响生存条件,特别是生态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动荡9;再次是在开发过程中,在保持经济

17、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以期达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323宁波古村落的生态特征及安全性宁波地处宁绍平原,区域内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整体海拔较低,河网分布密集,典型的江南多雨气候,因而为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宁波传统古村落在选址的生态安全意识方面深受风水思想的影响,即遵循了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原则,成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形、水系、天文等各方面因素,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而在内部小环境的处理上,保持着与自然的物质和能力交换的畅通,达到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不同地貌类型也体现着当地独特的布局与规划。3231宁波平原地区古村落生态安全宁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

18、度较大,水量充沛,在古村落的选址和布局上,主要利用了水这个主要的因子。基于宁波地区及其丰富的物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宁波古村落综合体现着宁波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和谐共处,这一点,走马塘古村落显得较为突出。走马塘位于宁波市鄞州姜山镇,距市区30分钟车程,有“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之美誉(图3)。走马塘古村落成方形面状布局,东西长约460M,南北长约430M。走马塘独特的水系,是其中一大特色全村由四条河流紧紧环抱,其中紫来桥、西沈桥、庆丰桥等横架河上,联系各水系。此外邵家漕、后王漕、蟹肚脐、东邻漕、徐家漕散落其间,十余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池掘于村中。从生态安全方面来讲,发达的

19、水系,密集的河网,具备了良好的水体生态系统,从而有利于村内生活生产用水以及雨水的及时排放,宁波属于多雨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171MM,而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10。而正是由于发达的水系和良好的排泄系统,使多余的水体通过河网和沟渠得到及时的排泄,从而使得古村免受水患而全年无忧。四周环绕护城河,同时多条漕滨和水塘将水源引入村子腹地,即保证了了居民日常的生活用水,又满足了农业生态灌溉需求水量,更重要的是从防火安全出发考虑,一旦村内出现火情,便可随地取水,从而控制火情而不至造成严重损失图4(图5)。图3走马塘与宁波市

20、区的区位从村落区位选择来看,水体系统的发达,满足了另一个重要的功能交通。比陆运便宜是水运的一个有点,特别是古代,交通工具落后,水运显得更为重要11。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河运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而码头、港口的建设也不会对当地造成过大的破坏。因而,古代村落地址的选择往往考虑交通的便捷,总是建在水系发达处以及河口、河流交汇处。如我国的历代首都以及西方国家的首都与城市(伦敦、巴黎等)的兴起都与水运有关,这也是走古代马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图4走马塘引水入村图5走马塘居民门口的河流走马塘的生态价值还体现在人文历史方面的人文生态。众所周知,走马塘自北宋端拱年间陈氏迁入后已有逾千年历史,古村落内散落着

21、孕育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古代建筑,其中明清建筑保存依然良好;除建筑文化外,更令人惊叹的便是走马塘的人文文化,有关数据统计,古村从950年至1946年的近千年历史中,共出进士76人,官吏152人(包括尚书4人),国学生、庠生、廪生111人,而被世间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总之,走马塘先民建造的水网集排、泄为一体,进而形成了完备的河网防务系统,最大程度使村民增加了抵御旱涝和火灾的侵袭能力。村内河网有机规划和整治,既满足生活功能需要,又分界和丰富村落内部空间,形成了强烈的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2。另外,浓厚的人文生态系统的支撑,深受文化的薰陶,重忠孝结义、商儒学而上进,历经千年而风平浪静,直到现在依然充

22、满了生机与活力。古村落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支撑了宁波古村落的保存和发展,因而,在现阶段依托文化对古村落进行开发时,必要的要对当地的生态进行适当的保护,对于政府政策层面,首先要认清的就是水资源,不仅仅是水体,而且还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12,而这种生态系统是脆弱的,易受破坏,因而在对其进行生态评价时要考虑生态脆弱性13。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得到更多的重视。3232宁波丘陵地区古村落生态安全山地地区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较平原地区来说,其农业的发展、交通的疏导都比较困难,而宁波地区的某些古村落在处理山地地形可以说非常恰当,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根深蒂固的风水思想,和

23、谐。这种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村落的选址上,也体现在人对自然的生态观上。以前童古村落为例,前童村位于宁海县前童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白溪),这是典型的中国理想居住环境,也是我们祖先一直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环境的目标。而这种选址从环境角度来说,是为了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从现实角度来说,则是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即归属感以及安全感。同时,这种大环境的选择也脱离不了风水的理念,人类自诞生起就开始于环境打交道,环境的好坏也往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由于环境先于人而存在,人的活动不足以对自然圈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因而

24、唯一的途径就是对所处的环境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古人认为,“风”和“水”是保护“生气”的关键因素,即通常所说的“通而不塞”、“藏风得水”的自然地理位置;此外,除了大环境的选择,前童在小环境的处理上也处处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依地势而建,把村落的内部小环境放入自然这个大环境中来进行考察,规划,即所谓的自足自然,与自然保持物质、能量交换的通常(图6)。图6前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而前童古镇对水的处理思想,乃至今日还是一个典范。首先是水利工程的兴建,前童地质松软,土地贫瘠,三面环山,聚水和泄水较快,也就不可避免有旱涝之灾,鉴于此,前童先人历来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明

25、正德三年(1508),为了缓解旱情,破土修建了杨柳洪砩,并配以其他辅助工程,同时定下规制,“凡田先得水者,满为止,矣传至下叶,周而复始”,此规制一直沿用至20世纪50年代。此外,还修建了竹西潭砩,营造水利,增加蓄水量,修通渠道,逐步解决各村之间水量不足、水分配不均的矛盾。正是由于这个水渠的修建,使村落形成了水系布局、水渠成网的特点,将水引致村口,送入村内,源源不绝,流经家家户户。其次,从小村内小环境来讲,前童村内有近百口水井,周遭设有井栏和洗涤槽,并铺设石板,此外,村民定期清除沟渠污秽,保证沟渠的畅通、清澈。不仅仅是具体的古村落,其作为特殊例子的宁波古寺院的选址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

26、模式。风水学的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环境选择观,如古刹天童寺的选址,体现了其以山为依托,依山面水、面南而建的择址观。对于天童的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面朝南,而通气一侧朝南向,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区,犹如一个马蹄(图7),这样的村落环境,其本身便蕴藏着对环境的融合。宁波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季风带,季风气候占据主导地位,北面依山,有助于抵挡冬季风的直接入侵,达到保暖的效果;一面朝南,有助于夏季南风送入村庄,从而使村庄不至于过热,达到降温消暑的效果;此外,由于山体的环保,且天童寺周边植被茂盛,既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还能提供生活用柴。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容的局面。一个村落

27、无论其大小、其规模,都要重视处理好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一个村落能否立足久远而不被历史所淘汰,除了历史原因外,与自然是否和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而宁波的许多古村落正是恰当的处理了与自然的关系,直至今日依然生机勃发。图7天童寺“马蹄形”地理环境(地形结构)4宁波古村落防御安全性防卫安全性是中国乃至世界专家传统民居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因素,罗隽认为,人类建造房屋的初始动机最大的可能是为了防卫,攻击性借建筑物以一种隐蔽的文明方式(古代或现代)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建筑物具有防卫感14。这里指的防御性包括了两层含义,即领域感和向心性。刘剀指出,建筑的防卫性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必须形成确定的领域

28、,而在这个领域中表现为个体或组群对领地的控制;而向心性也就是归属感则体现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强化了人对环境的控制感15。这种与生俱来的防卫感,融合了“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聚落的不断演进,形成了具有宁波地域特色的文化,也形成了这里独具风格的传统建筑”16,共同支撑宁波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聚族而居”的思想在传统聚落形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41村落选址防御性安全农业发展,人类定居之后,势必只有以一个居处来应付不同季节的多种自然变化人们当然希望住宅既能遮蔽夏天的署日,又能保证冬季的日照既可通风,又能保暖,还要能躲避洪水猛兽的侵害,择居经验于是便在聚落选址的实践中慢慢摸素出来6。这应该是

29、居民理想中的选择聚落的原始考虑因素,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聚落之间的争夺与矛盾日益加剧,而不得不考虑防卫安全。“宅,择也,择吉地而营之也”汉刘熙释名,这里的吉地也就是能长久安身立命之所。在中国理想的背山面水,左辅有弼的择地模式,就包含着很强的防卫感意识15。而从防卫本来出发来讲,村落区位的选择可以都多种模式。在利用河流方面,为了增强外敌的入侵,往往将河流作为天然的防御屏障,对防守最为有利的条件是河心岛或是河流汇合处或曲流形成的三名环水的“半岛”。又如在利用山体和地形方面,制高点和隘口是理想的选址地点,古有“居高临下”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如我国的潼关以及娘子关是进入关内中原及山西太原的

30、必经之路,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411宁波丘陵地区古村落防御性安全中国理想背山面水的选址模式主要是考虑到丘陵地带地形起伏,村落依山而建,一可环于山中,不易被发现而具有隐藏性,二则某种程度上延缓入侵者的长驱直入而赢得作战时机,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有利村址。宁波地区水系发达且已丘陵平原为主,在选址上更多考虑山水兼备的自然屏障。已鸣鹤古镇为例,鸣鹤位于宁波慈溪五磊寺山下,杜湖、白洋湖之滨,一面背山而两面环水,是宁波地区及其典型的具有防御性的古村落代表(图8)。在我国历代历朝中,处于战乱的时间远大于和平年代,因而选址的防御性被更加重视。一旦发生战乱,一山二水的地理位置可避免四面受敌,而若寡不敌众,则退而

31、藏隐山中;两面环水,一方面可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饮用和农业需水,另一方面,则构成了两道天然的防御屏障,可有效延缓甚至阻挡敌人入侵。而在平时,鸣鹤同时可利用水运和陆运,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有助于战略物资和生活生产物资的及时运送,进而大大增强了村落的防御性。图8鸣鹤一面背山,两面环水示意图412宁波平原地区古村落防御性安全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是平原地区区别于山地地区的特征之一,由于平原地区没有山体作为天然的防御屏障,河则成为包围村落的主要工具。平原村落的防御,除了建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外,往往利用天然河流或是人工开挖一条护村河。如宁波走马塘古村落,村落东南西北四周围有四条河流(图9),它一方面有效的阻止

32、了敌人长驱直入接近村落,使得走马塘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进行防守;其次,增加地方进攻的难度,水上作战的一个主要敝处就是无法行动自由,一旦发生意外,进攻的效率和速度也将大打折扣。而在平时,走马塘出村口设有吊桥,方便村民进出。42村落内部结构防御性安全古代村镇一般均为封闭和半封闭式的,若在平原地区建成,则四面建筑城墙,外加一护城河围之,若在背山面水出建成,则可只在于通向平原地区相同的方向建筑城门。这种封闭半封闭的形态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古代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与以农立国的国情造成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对隔绝和眷念乡土、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这种生活方式需求的以及

33、一直文化性格所醋精的都是防御性的内向性空间”17。同时宗教礼制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体现在以血缘宗亲“聚族而居”的传统聚落18。而这也是先民对于防御意识的认识的体现,在规划上,就体现为集中的村落布局模式,以提高宗族的向心性和凝聚性,一致对抗外族。宁波发达的水系,使得传统居民的建筑多依河而建(图10),而河段的选择、居民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乃是相关的修饰物都受到传统风水思想的极大影响。风水思想虽有很大一部分跟迷信有关,但也不乏合理科学之处,从心理精神层面来说,趋吉避凶是古代处理以上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图9走马塘四周的护村河聚落形态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

34、变化发展,由远古聚落发展到城市聚居的里坊制、坊巷制和街巷式,反映了街巷从满足城市交通功能向体现居住者人文功能的转变19。鸣鹤古镇主要街道巷院均与河流走向保持基本平行,而其它次要街道依据生活和防御安全需要则多与河道垂直布局。首先村落中有一主河道,河街相邻关系表现为单侧有街(一般情况下河街关系有河道单侧街或是双侧街或者是双侧夹水而居),即主河道一侧有街,街边为商铺或是支巷、门楼,布局紧凑;其次村落内部支巷呈网状分布,且宽窄不一,样式和功用各不相同,从防御层面讲,便形成了一个内部迷宫,从而有利于托住敌人入侵的速度;其三,鸣鹤居民院落大部分是对外封闭的,用通过明堂、堂前、弄来组成通风系统,且外墙不设窗

35、(即使有也是小型窗),外墙高且厚,同时,院落内部建筑大多为改进的四合院式,有高强围成两进、三进或是多进,除有较强的层次感和秩序感以外,更重要是由此形成了由院落为主体的防御系统。图10鸣鹤建筑依河而建43村落建筑防御性安全宁波现存的古村落大多以明清时期为主,一般为一二层多见,其以“间”作为基本单元,横向联成一体,一二进式为普通居民,多采用穿斗式,大户多为四五进式,多以梁式为主。而穿斗式多用于山墙面,山墙和柱子合在一起,增强抗台风能力;而屋顶形式多以封火硬山居多,形成变化多样的马头墙,如若开一小窗,既可观察敌情,又可防止外地入侵。鸣鹤院落布局多以四合院有二层楼房围合而成,正中有一中轴线,正房和厢房

36、则是沿着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户型规整严禁,庭院较小,周设回廊,廊边有楼梯。主堂与横堂都以天井为中心组成一个单元,且每组由24个进或者更多的进组成,而每一进堂两侧的房屋为正方和厢房,正方为院主人或长辈居住,厢房则供客人或是晚辈使用。四合院进式结构将主客、堂寝、主仆等分为多个层次,这种布局鲜明反映出了儒家文化,也在一定意义上凸显了防御性在院落设计上的影响(图11),但受风水思想影响,“宅之吉凶圈在大门”,而东南方为生气方向,故一般宅院的最佳开门地方选在了院落的东南角(图12),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院落内的私密性,使得外界不能一眼望穿庭院;另一方面,也有效阻止了外敌的长驱直入,从而赢得防御时间。

37、图11鸣鹤某住宅平面图图12鸣鹤某住宅平面图鸣鹤古建筑的防御性还体现在防火设计上,如前所述,宁波地区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显著特点,因而,防火也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封火山墙的设计,所谓封火山墙就是一种屋顶与山墙共同组合而成的形式,在江南为多见,其特点墙体高出屋顶,呈阶梯状,而这种形态有助于防止火势的蔓延(图13);其二,便是村落村址的选择上,宁波水系发达,处于多雨带,因而谷村落的选址多靠近水源,多见于沿河布局,方便取水,鸣鹤内河河网发达,在达到防御目的同时,有利于防火;其三,对于街巷的利用。鸣鹤以主河为轴,各街巷呈网状分布,而院落均沿巷分布,且对巷房屋正门不正对,这种设计

38、,一旦发现火情,各房屋被巷道分开且正门不正对,可有效减轻火势的蔓延,从而减小损失。其四,古鸣鹤如同所有宁波地区古村落一样,许多院落、门口有备有水缸,水缸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就地取水,从而提高灭火的速度,另一方面,平日可用作积蓄雨水,在保证生活用水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村落内部洪涝的发生。5结论通过对宁波一些古村落的走访,基于其生态安全性和物质安全性分析,对古村落的村落选址、村落形态,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51古村落的人居环境安全性对安全的人居环境的追求是村落选址的原始动力之一,其中包括生态安全性和物质安全性。在其选址过程中,大都借助天然物质来达到村落的安全。如选择水系发达,背山

39、面水,借助丘陵和平原的特点,可攻可守的地区。生态安全性和物质安全性作为村落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了安全的人居环境。同时,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又有浓厚的文化作为支撑,深入人心的习俗观念熏陶着,可以说,作为“活着的不可移动”遗迹,古村落是人类长期发展,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承载着人们生活生产的点滴历史。52宁波古村落的主要特点宁波大多数现存的古村落都是聚族而居的,而且都有一定的规模的公共空间;村落位置多避风向阳,一般位于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依山傍水,靠近田地,房屋沿河布局且巷道网状分布。又如宁波传统民居以中国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横向联接成一组

40、,内部采用进式,分长幼、主客的儒家思想。这些都具有江南水乡显著的地区特色,加之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宁波区域特色的文化传统村落。53古村落的人居安全对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古村落的人居安全是先人在村落选址和村落规划所运用的有限智慧的成果,虽已过千年,但其防御理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依然对现代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如村落的建设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充分正确认识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巷道的网络分布以及大门对正对设置对公共防卫安全的作用;城市建设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规模和形象,更要考虑城市的文化,人文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系统,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以人文文化为支撑,

41、从而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人居环境。参考文献1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2蔡丽,戴磊,等宁波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2234304343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4王智平,安萍村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特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8655田银生早期人居环境的选址与处理J华中建筑,1999,1741862106蒋子龙若明若暗风水学读风水理论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310467王智平村落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和模式的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学报,1994,101688崔为民,朱德明国家生态安全加入WT

42、O背景下环境保护对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57619吴晓青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J环境保护,2006(11)91210宁波市水利局2009年宁波市水资源公报EB/OLHTTP/WWWCNLUYECOM/HTML/MAIN/NYGBVIEW/428002HTML11王恩涌,赵荣,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412CHRISTIANGRIEBLERECOLOGICALASSESSMENTOFGROUNDWATERECOSYSTEMSVISIONORILLUSIONJECOLOGICALENGINEERINGVOLUME,2010,36117411901

43、3HJDELANGEECOLOGICALVULNERABILITYINRISKASSESSMENTAREVIEWANDPERSPECTIVE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VOLUME,2010,4083871387914罗隽攻击与防卫关于建筑的防卫要求与防卫作用分析J新建筑,19934182215刘剀中国传统民居防卫性研究J华中建筑,2005,23212012216周时奋等鄞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6202317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18谭秋华浅谈宁波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J专论与综述,2010868719伍国,正余翰武,周红,等湖南传统村落的防御性特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09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