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ppt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71970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吴涛 孙中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9年4月,DRC,发 言 内 容,一.基本情况二.近期农村形势三.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四.政策走向与工作要求,DRC,一.基本情况,1.农业GDP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1978年为:28.1% 2007年为11.7%。 2.农业生产总值结构的变化:,DRC,资料来源: 2008年中国统计摘要 国家统计局,30年来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30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DRC,非农产业的发展,19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快速发展。1978年全国农村社队企业的产值为500亿元、就业2826万人。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创

2、造的增加值为6.8万亿元,约占全社会增加值的27.6%,吸纳农村劳动力1.5亿左右,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9.5%;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非农产业。非农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一个重要支柱。,DRC,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的变化(公斤),DRC,2001年2007年粮食产量,DRC,我国粮食分品种消费量,转引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粮食课题报告(2004年数据),DRC,19992007年世界谷物产量及出口统计(mt),DRC,30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1体制改革方面。农村改革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建立了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农村

3、基本经济制度。2农产品供给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方面。形成了1万亿斤粮食产能。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3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农民工总量2.2亿,其中离开本乡镇的1.3亿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40%以上。4技术装备更新方面。1978年到2007年,农机总动力增长5倍多。综合机械化率从19.7%提高到41%。粮食生产用工从33.3个工日/亩减少到8.7个工日/亩。5农民收入增长与扶贫方面。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7.1%(134元4140元);恩格尔系数:从67.7%到43.1%;农村贫困率: 从30.7%(2.5亿人)下降至1.6%(1479万人)。6农业发展布局方面。从单

4、一资源市场逐步转向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市场,形成了开放的格局。农产品贸易总额从61亿美元增加到776亿美元(29年增长13倍),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与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7发展思路方面。确立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国家城乡关系的历史性转变。,DRC,二.近期农村形势,DRC,1.大宗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跌2.3.4.5.,近期国际粮价走势,DRC,近期国际海运费价格变动,DRC,DRC,近期粮价比较,DRC,国际小麦价格 11月21日美国美湾12月交货小麦FOB价格为179.7美元/吨,同比下 跌157.1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227.4元/吨,到中国口岸

5、完税价约为1733.2元/吨。,国际玉米价格 11月21日美国美湾12月交货玉米FOB价格为151.4美元/吨,同比下跌37.6美元/吨,合人民币1034.1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价约为1512元/吨。,二.近期农村形势,DRC,2.大量农民工开始下岗回乡 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将明显降低 4.农业与国际市场关联显著增强5.农村与国民经济关联显著增强,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前景堪忧,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6:1,曾缩小到1985年的1.86:1,2000年扩大到2.79:1,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3.33:1。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在于: (1)资源分配对农民不利

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村资金大量被抽走,人才大量被吸走; (2)一次分配对农民不利。农产品价格明显偏低、农民工工资明显偏低、征占农村土地补偿价格明显偏低; (3)二次分配对农民不利。城乡公共服务制度不统一,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衡。,DRC,从历次经济周期看, 经济下滑对农村的影响要大于城市,1.农村消费在1989年和2003年曾出现过负增长,而城市消费从未出现过。 2.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出现急速下降,农民工失业人数开始大幅增加,2009年农村和农业发展可能面临1989年以来最为严峻的的形势。,DRC,三.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与发展,总结农村改革30年经验 1.初步形成适应国情

7、与阶段农村经济体制;包括:基本经营体制、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支农体制,如取消农业税和直接补贴。 2.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扶贫措施等。 3.乡镇企业兴起与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4.发展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社会事业。 5.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DRC,对主要问题的概括,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1.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需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机制。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尚不完善。 2.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求

8、平衡压力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耕地、人口资源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压力大。 3.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4.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基层组织、民主法制、社会管理需要完善。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DRC,对发展阶段的概括,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DRC,四.政策走向与工作要求,政策总体要求 1.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2.把走中国

9、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3.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作为根本要求 当前工作部署 (一)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DRC,(一)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DRC,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两个转变”,(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10、。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经营体制和机制、经营方式的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新型合作组织,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 (3)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4)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国有

11、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DRC,2.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1),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守18亿亩耕地。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总量、用途、质量。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法自愿有偿:允许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

12、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3个不得: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DRC,2.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2),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

13、、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DRC,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1)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要求: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个“大幅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

14、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3)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 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4)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

15、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5)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DRC,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1)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2)坚持农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储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3)改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

16、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4)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5)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DRC,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五个统筹:(1)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

17、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4)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5)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18、。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 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DRC,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 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DRC,(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

19、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两个积极性问题;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

20、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DRC,(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5)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

21、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6)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 (7)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健全符合WTO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资准入制度。 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DRC,(三)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2)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 (3)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

22、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电网、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三网融合”与邮政。 (6)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1067)。 (7)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8)强化农村社会管理。,DRC,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 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DRC,谢 谢,DR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