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设置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不断地享受着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而一系列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 ,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不禁让人们开始关注环境 , 引起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为了发展社会经济,自然资源被人类进行了不合理的开发 ,长期下来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环境的保护领域中 , 人类期待有效的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和政府手段的调控。而在两者失灵的情况下,出于对环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不良后果的深刻认识,西方发达国家首 先掀起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浪潮。随着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此
2、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 ,因公众参与机制对环境保护有着科学的可行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采纳这个制度,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的补充手段。 当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出现环境灾害时,我国仍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因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较迟 ,正处于一个环境能够自动调节的阶段,不存在公众参与环境的问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的不断深入,频频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也让我国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市场机制和政府不能 有效调节的情况下,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加强。然而,现实的国情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又起步晚;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角色没能
3、很好的转变;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众多因素导致了公众参与能力的低下。再加上在环境问题上国家投入的财力的不足,环保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公民环境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了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起到很好的补充调节作用。为了摆脱这个困境,我们需要探索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的途径设置。 意义: (一)理论意义 这是符合环境法的特点。虽然 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上,我国的法律在立法上已经确立了排污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我国独有的三同时制度,甚至在污染物排放上,地方还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标准。然而环境问题是一个分散性的,涉及面广的问题,政1 府有时管不到方方面面,而公众却是环境问题的直接
4、信息的感受者。因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设置尤为重要。同时公众作为环境保护的法律主体,也具有科学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以公众形式出现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对现在的环境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法律制度设置的越完善,公众就能更大程度地参与,能加强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 权利才有救济,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存在法律规则的情况下,提高了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法治社会的进步。 (二)现实意义 在现实中公众则是所有环境污染事件直接受害者,公众有权利以保护生命健康和财产为由,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但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公众不能很好地通过法律途径,去维
5、护自身权益。因而法律需要提供途径让公众充分的表达意见,在存在权利的情况下提供救济。并且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一些公众已经不断地意识到了环境问题。法律如果提供不了公众参与环 境保护的有效途径,那么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将不利于妥善地得到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设置的制度化、体系化,体现出我国法治社会的进步,国家对环境的重视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国相关立法规定的疏理,可以看出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条文过于原则化,不注重实际的可操作性。再者,条文缺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环境权和
6、环境权利受侵害的救济的设置。加上公众参与途径有限,很难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建议。最后,也缺乏 对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鼓励与支持。需要从六方面进行法律设置。确立环境权;确立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法律地位;设立政府的有奖举报制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强化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责任制度;确立环境公益诉讼。这六个不同的方面将有效的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 主要内容: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的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是设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现有立法中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的评价。 2 (一 ) 对我
7、国环境立 法的疏理。 (二)公众参与途径有限。 (三 ) 缺乏环境权利的救济。 (四)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缺乏支持。 第四部分是可采取哪些措施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途径的完善。 (一)确立环境权。 (二)确立民间环保团体的法律地位。 (三)设立政府的有奖举报鼓励机制。 (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五)强化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责任。 (六)确立环境公益诉讼。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的方法: 1、历史分析法。在现代不断 发展的社会中,应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放在制度所应该存在的特定的历史的背景文化中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参照借鉴的成功经验,制定出适应现在
8、的社会的制度。 2、综合分析法。公众参与法律途径的途径设置并不是仅仅只涉及环境法学科 ,而相关的也涉及其它的法律学科,如诉讼法 ,宪法、行政法和刑法等不同的领域。所以应该以开放性的视角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探讨 ,以更好地设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3、比较分析法。在我国的法律中,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只在程序方面有所提及,未 有可操作性细化的制度。而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在已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有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的制度的对比研究,借鉴其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 研
9、究手段 : 在当时全球的的历史的背景下,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去了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发展的历史。在现代的社会制度中,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不断地发展。 通过历史分析方法,制定出具体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法律。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设置的先进制度,对我国的立法起到了借鉴的 作用。最后根据我国的现实的国情,通过不同角度对制度进行思考,得出最适合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技术路线 : 3 比较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 文献阅读法 历史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1、环境立法上过于原则化,注重事后参与,对制度进行完善,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文。 3、公众参与形式单
10、一,发表意见的途径单一,给予公众权利与途径表达意见与看法。 (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五)强化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责任。 2、在立法和实践中对理论基础的环境权的确立。 (一)确立环境权。 6、设置环境权利的救济。 (三) 设立政府的有奖举报鼓励机制。 4、公众参与的过程中设置奖励制度。 (六)确立环境公益诉讼 1、扩大原告资格。 2、环境侵权构成要件中不需有实际的损害。 3、对起诉的费用减免。 研究目标 主要内容 要5、加大对民间的环境保护组织的鼓励。 (二)确立民间环保组织的法律地位。对民间环保团体的立法的完善 ,制度化管理。 4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 (理工科专业应在 10
11、 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 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 2 篇。) 1彭峰 .中国环境法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J.政治与法律 ,2009,(07):94-102. 2黄桂琴 .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J.河北法学 ,2004,22(01):55-58. 3倪强 .浅论我国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J.中国环境管理 ,1999,(05):7-9. 4刘若亚 .论环境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 J.法制与社会 ,2008,(02):36-37. 5汪劲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兼论我国的 相关规定的施行 J.法学评论 ,2004,(02):107-118. 6曾迪 ,温媛媛 .浅析环境法中的公
12、众参与权 J.法制与社会 ,2008,(12):379. 7王蕴波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D.吉林 :吉林大学, 2006. 8谭焱恒 .从环境污染事件看中美两国公众对环境立法的影响 D.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9李夕兵 .企业环境保护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研究与实践 D.重庆 :重庆大学 ,2007. 10李迅 .论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 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8. 11游中川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研究 D.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06. 12王逊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研究 D.重庆 :重庆大学 ,2008. 13金瑞 林 , 汪劲 ,环 境
13、与 资源 保护 法 M. 第二 版 . 北京 :高 等教 育出版社 ,2006,72-73. 14陈泉生 .周训芳 ,环境权论 M.北京 :法制出版社, 2003,1-311. 15Paulstookes.GettingtotherealEIA.J.JournalOfEnvironmentallaw,2003,15(02):141-151. 16Sir Robert Carnwath.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a way through the maz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1999,11(01):3-14. 五、研究的整体
14、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 (内容、步骤、时间) 2010. 11 分组,初步确定选题和指导老师 2010. 12 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确定论文题目,查询文献 2011. 1 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11. 2 修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和初稿 2011. 3 修改初稿和外文翻 译,进行中期检查 2011. 4 修改、完善 5 2011. 5 定稿、答辩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主要特点 :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 ,对中西方法律制度的对比 ,探讨研究西方的各个先进的法律制度 ,通过历史分析法 ,得出这个研究结果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同时也从中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法律制度方面面临不同道路的原因 ,最后 ,从我国的法律的诸多领域综合分析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的设置。 创新点 : 在阅读众多学者的著作后,对论文观点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整合分析,具有较好的编排次序,逻辑性地提出一些措施 方案。同时论文中较多处运用比较法进行研究 ,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对比 ,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