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浅析中国古代诉讼法律制度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日本著名民事诉讼法学者谷口安平在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一书中这样表述诉讼法的重要性,“诉讼法乃实体法发展之母”。众所周知,将法律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类,但是对于二者的地位,究竟孰轻孰重,理论界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传统的程序价值论中,程序工具主义居于垄断地位,但是随着现代诉讼法理论的发展,程序的独立价值开始受到学者关注,并逐渐成为诉讼法学者的主导理论。 在我国古代虽然早在西周就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区分,但是司法活动强调国家权力对 诉讼程序的主导,属于典型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了开天辟地式的变革,
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虽然近几年的司法改革开始减少国家权力的干预,在民事诉讼领域也提出了把权利还给当事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改革措施和国际潮流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且长久以来,民间对现代化的诉讼方式了解不是很充分,广大群众对法院等司法机关的运作仍没有相应的认识。目前这种诉讼模式给我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逐渐加大,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以根治社会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对新的未知的事物的探索中,我 们需要回望过去的历史上的制度运作,以寻求发现各中缺憾,为创建新的制度打下基础,或者找寻借鉴。而中国古代一直以来的丰富文化资源,不仅仅是我们华夏人的内心的骄傲,更要成为我们
3、寻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强大助力。 综上所述,研究中国古代诉讼法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总结古代先辈教训,对比西方制度以发现优劣,从而探求更先进更合理的制度,以完善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诉讼程序的各个方面单独考察,同时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把制度沿革的过程进行分 析,最后对比古代西方诉讼法律制度,以探求更合理的制度,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 主要内容:司法机构和司法官 诉讼程序的各个方面 (细分几方面未定 ) 中国古代诉讼法律制度的两大主要特点、形成的理论原因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1.
4、 细读材料,分析史料。从中国古代各朝代史料,主要是刑法志的记载中,关于中国古代诉讼法律制度沿革,总结诉讼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对比分析。纵向从各个朝代的诉讼制度,探寻发展过程;横向从中外(主要是东方国家)的诉讼制度进行 对比,考证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对周围国家的影响;分析同西方国家的诉讼制度的比较。 3. 总结材料,通过理性论证,得出最后结论。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 (理工科专业应在 10 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 2 篇。) 1张晋藩主编 .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晋藩总主编 .中国法制史通史,法律出版社, 1999. 3李交发
5、.中国诉讼法史,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4陈光中、沈国峰著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群众出版社, 1984. 5王立民 .古代东方法研究 .法史论丛 .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6. 6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7李青 .初学集 .法律出版社, 2009. 8梁治平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法律文化研究丛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陈煜 .皇帝如何断案 .法迹寻踪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10杨鸿烈 .中国法律发达史,商务印书馆, 1930. 11袁敏琴 .古代司法机构,北大法律信息网 12赵萍 .谷口安平的程序正义论及其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
6、 13杜向前、赵丽君,中国古代司法机构设置之变迁研究 . 14周宁 .在西方 现代性中发现 .中国历史厦门大学学报, 2005,( 5) 15周宁 .探寻世界文明的中华文化资源 .东南学术, 2003,( 03) P81-90 16日 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17日 仁井田陞著,栗劲等编译 .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 1989. 18日 大庭修著,林剑鸣等译 .秦汉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 (内容、步骤、时间) 09 年 12 月中旬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10 年 12 月 底 草稿 2011 年 1 月 2 月 初稿 2011 年 3 月 4 月 修改,二稿 2011 年 4 月底 定稿 2011 年 5 月 论文答辩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主要特点:结合案例、史料等众多资料,从中国古代司法机构和司法官、诉讼程序的各个方面以及与古代西方诉讼法的比较等大方面展开分析,同时又注重细节的资料整理。 创新点:在分析各个方面时,兼顾各个时期制度的发展沿革,使不同时期的制度形成纵向的对比,加强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又与西方古代制度进行横向 对比,分析制度形成的因素,完善体系的构建,总结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