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情况的实证研究 空巢是指有子女的家庭 ,其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 ,剩下老人独守空巢的现象。通常将这一纯老人家庭称作空巢家庭。城市“空巢家庭”老人 ,其一指单身家庭中的老人 ,这种老人或从未结过婚 ,或丧偶、离婚 ,也可以是夫妻分居 ;其二指老夫妇二人家庭中的老人 。在家庭生命周期中,有五个基本的阶段,即形成、发展、父母、空巢和解体。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时期。 国外的空巢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空巢家庭出现得比较早,除了日本以外大多数老年人都与子女分居, 只有 10%到 30%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有
2、一大部分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 20世纪 80年代就只有百分之几的老年人还与子女同住。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全部家庭中 65岁以上独居者占 11%。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我国相关文献资料中可看出,我国的情况较国外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并且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迅猛增加,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更是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表明,我国空巢家庭的数量与日俱增,就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杭州是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杭州老年人口正以每年
3、 3%的速度递增 ,到 2030年 ,杭州的老龄化将达到 35%。此外,空巢独居现象正在不断增长 , 现在 ,全国空巢独居家庭数量高达 36%,杭州湖滨街道这一比例已高达 65%。周运清等学者预测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 ,杭州空巢独居家庭将成为市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高达 90%。鉴于此,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更为关注,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与焦点。 国外在应对老年人口问题上有许多较 好的研究成果。在老年社会工作一书中列举了很多国外应对老年工作的方法,我对此做了如下概括:英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较早,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空巢老人家庭的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上发展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其尤其
4、是在老年人社区照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社区照顾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不愧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美国在应对此问题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进行老年人福利立法,通过法律来保障老年1 人的福利权利。另外美国还在老年工作上开展了很多计划,切实地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老年人问题得到 了国会的关注。瑞典是无可厚非的高福利国家,老年人能享受到十分丰厚的待遇,主要是得益于瑞典完备的福利体系,社会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使得老年照顾有了完善的福利体系,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了很好的保障。此外,日本的一些老年社会工作的经验也值得我们探究,自二战以来,日本的人口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超过6
5、5岁的老人占人口比率不断上升,同时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与此同时,日本家庭呈小型化发展,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现象不断减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问题也逐渐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日本政府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整,主 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高龄者福利。除了在物质资金、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上给予老年人相当的待遇,对于空巢、无人照顾的老人更是提供了特殊的服务,尤其是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为此制订了相关的战略,为他们开展上门服务,持续地照顾与看护,这在他们实施的“特别养护老年人之家”中体现出来了。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的。 以上我们能看出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大多享有一定
6、的社会福利保障,生活因而相对稳定、舒适。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就不然,他们的老年生活得不到相应保障。我国城市空巢的转变之大,速度之快是有其复杂的 原因的。学者瞿蓓在其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论文中指出,原因可以归为三大类: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这些原因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多个角度。比如独生子女政策的导向、住房制度改革和生活条件改善、家庭生活方式的不同、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个人居住意愿等的原因,这些都是空巢形成的要素。纵观我国老年工作的态势,发现其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从一些书籍中我们发现受传统养老敬老文化的影响,从古代开始就有养老与救济机构的出现,并不断地传承与
7、发展。随着社会的改革、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压 力,政府越来越重视老年工作,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在一系列文献中可看出政府在解决老年人问题上采取了各样的措施,设计老年人的福利制度、老年福利机构的成立、建立和发展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推进老年立法工作、宣传老龄工作、规划空巢老人问题、发展老年社会服务事业、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在很多城市社区中也出现了新的“居家养老”项目,尤其对那些独居的、空巢的老人提供各样的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题。这种新型的照顾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中。 尽管发展是不断向前的,但从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文 献上,学者们都提到了2 一些普遍
8、的问题,如处理老年问题比较笼统,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也没有细致的开展工作,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方案。据相关学者调查研究,发现空巢老人普遍存在三大难题:经济困难、生活不便和缺乏精神慰藉。由于遭受疾病,他们可能会面临经济上的困境;生活上,他们无人照料、生活不便;另外,心理专家指出,空巢老人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危机,他们缺少精神上的支持。而现在处理空巢老人问题上,基本上没有针对性,社区照顾,也只是形式上的支持,没有解决空巢老人实际的困难,对他们缺乏关心、持续照顾的 强度不大,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另外在解决空巢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上缺乏认识,没有将这个问题上升到较高的层次去处理。总
9、之,问题还是很显著,空巢老人系统化建设还是很薄弱。 本人 基于这样的背景与趋势,并结合空巢老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份有关空巢老人生活情况现状的调查问卷,并对本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了解调查,也证实了空巢老人多元化问题的存在,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现实的情况及空巢老人实际需要,许多学者在其领域中研究出了大量的建议对策,我初步了总结出了几大点。第一, 国家和政府应制定相应法律 、 法规,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老人福利事业改革,做好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空巢老人家庭的社会帮助和社会保护问题 。第二, 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是根本。大力发展社区照顾的新型模
10、式,做好宣传、鼓动工作,鼓励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老年扶助工作中,同时也要组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健全并拓展良好社会支持网络。第三,充分发挥老人自身及其子女的作用,老人应挖掘自身的优势与力量,鼓励自助,家人应给予老人家庭的支持力量,帮助老人走出困境。总之,各层次的力量多应集中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此来构建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服务体 系。 本次论文在成文过程中,预计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对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的实证调查以及个案的访谈,需要社区的协助,提供资料,可能也会遇到老人的不配合。二是需要查阅的数据、资料、文献比较多,且可能跟实际请况的发展有些出入,需要认真的思考。三是论文写作时间比较紧,任务
11、较重,有较强的难度。 通过对该论文有关知识、发展、问题的 大量文献资料的查找及认真研读,我已对该选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以上资料的引导下,我相信我能圆满地完成本次论文。 参考文献 1 陈功 .我国养老方式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50-60. 2 陈露晓 .单身老人的心理调适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70-71. 3 3 何斯,王德文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 J.南方人口, 2006,21(4):28. 4 李伟,孔伟 .老龄工作手册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73-80. 5 彭希哲,梁鸿,程远 .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 M.上海 :
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6-95. 6 唐世明 .关爱 空巢老 人 ,维 护社会 稳定 J.中 国校外 教育下 旬刊,2010,(4):178. 7 张良礼 .应对人口老龄化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117-118. 8 张微娜 .关爱空巢老人 :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障服务体系 D.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1994. 9 张秀芬 ,曹顺仙 .我国 “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 J.社会工作理论探索 ,2009,(12):39-40. 10 章志霞 . 城 市 空 巢 老 人 社 会 支 持 及 应 对 措 施 J. 甘肃中医 ,2009,22(8):57-58. 11
13、 周 玉 萍 , 薛仲 , 康 永 征 . 老 年 社 会 工 作 M. 北京 : 知 识 产 权 出 版社 ,2007,264-298. 12 周运清 ,彭锦 .空巢老人玫瑰梦 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15-26. 13 钟冬红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J.河北能源技术学院学报 ,2009,34(4):7-8. 14 L.M. Camarinha-Matos and H. Afsarmanesh,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Elderly Support, Advances in Automation,Multimedia and Vide
14、o Systems, and Modern Computer Science, 2001, 279284. 15 Ihara K: Depressive states and their correlates in 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a rural community.(abstract in English). Jpn J Public Health 1993;40:8594. 16 Soumerai SB, Avorn J: Perceived health, life satisfaction, and activity in urban elderly. JGerontol 1983;38:356362. 17 Roos NP, Havens B: Predictors of successful aging: A twelve-year study of Manitoba elderly.Am J Public Health 1991;8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