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 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在我国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日益重视产业集群,尤其是浙江已经出现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嵊州领带、诸暨珍珠、永康五金、舟山的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有重要意义,它能促进地区产业的合理专业化分工,促使产业优化升级。但在新世纪里,浙江产业集群面临来自多方面挑战,其可持续发展遇到许多瓶颈。所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浙江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浙江企业、政府、 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 陈丹红( 2010 年)在对产业集群产生与发展的
2、思考中提出对于产业集群形成后能否保持增长的态势可以从宏观经济分析中寻找线索。按经济增长会计理论的说法,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投入要素的积累和非投入要素积累,这部分原因被公认为主要是技术进步。同样道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有赖于要素积累,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培育等;另一方面则是管理改善和更重要的技术进步。因此,从长期来看,集群要保持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中,制度创新不仅包括政府政策,还包括产 业集群内部企业管理。 Chuan-kailee(2008)以苏州台资 IT 产业集群为例,说明了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涉及产业体系的迁移和制度载嵌入,其中伴随着两方面力
3、量:一方面是台资企业跨地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这说明了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制度产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性的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麻昌港( 2010 年)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中利用 CES 测度法得出我国制造业最容易形成集群化发展, 而专有资源型产业容易形成自然垄断,从而拥有较低群聚度,普通资源型产业在地域上过于分散同样不易形成集群;制造业集群发展以轻工业为主,而重工业则集中在技术密集型高科产业上;集群在我国的发展分布呈1 现极不平衡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此建议
4、: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继续深化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应该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扶持本地区的重点产业和有潜力的产业;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就业,让我国经济早日实现复苏和繁荣;中央政府应统筹安排,在财政拨款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偏向中西部地区,以 缩短东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差距。 邬忠舫( 2010 年)在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对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中指出被锁定在低端的中国产业集群架构起所谓的“世界工厂”,这个工厂的产品用于满足欧美发达国家的需要。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将高价值环节拿走,另一方面又将高能耗、高排放的环节弃留在中国。最近还出现一些国家的某些跨国公司为躲避国内的碳税,有
5、意识地将高排放的粗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又从中国进口初级产品到本国进行精加工。为了从根本上应对低端高碳产业集群在我国的环境与资源方面造成的长远压力,中国目前遍布于各地的高碳产业集群转 型升级的基本方向,就是发展低碳经济产业集群,逐步摆脱被“碳锁定”的局面。 研究 主要成果: 针对当前浙江产业集群内部的众多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地方政府和集群层面、企业自身积极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陈瑞恩( 2010 年)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以温州市低压电器集群为例中提出了提升传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加大对集群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1、加强产业集群研究,提高为集群
6、服务的意识和水平。首先应该将产业集群研究任务落实到一个专门部门,由该部门牵头负责以提供完整、准确 的资料和数据;其次是组织深入的、大规模的调查;再次是持续地开展调研活动,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来源广的优势,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 2、营造有利于集群技术创新合作的制度环境。政府在规范集群竞争秩序方面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责任,在规范企业行为和产品质量标准方面下工夫。 3、主导和支持关键重大技术的研发。当前,在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国家研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资源,把有限的政府引导资金投入到重大公共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上,让广大企业能够公平、低成本、低风险地享用技术研发成果,并利用这些技术成果进行二
7、次创新,提 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集群层面:构建集群式创新的有效模式 2 1、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业园区带来的明显的集聚效应,有利于区内企业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和合作。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等服务机构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其专业化程度高、组织形式先进。 (三)企业层面: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1、企业应确定合理的产品定位。定位于高端产品的第一梯队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整个集群技术创新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拉长产品线,提升整体的产品层次。 2、企业应注重培 育相互之间的合作理念 3、集群企业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要
8、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企业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创新战略;二是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三是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加大对创新的投入。 李虹( 2010 年)在基于产业集群的义乌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提出的意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 第一,实施企业创新措施 , 培育企业创新能力。 第二,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创新拉动作用,加强集群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第三,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 , 着力打造基于竞合和信任的集群 学习文化 , 增强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力。 第四,鼓励各创新主体发挥能动性,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朱银洲、陈荔( 2010 年)在
9、浅析浙江南湖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中提出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第一 ,政府应该强化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包括引导产业集群有效规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正确引导企业、并且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第二 ,政府应考虑优化该区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并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承载能力 :包括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三 ,政府应大力加强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支 持系统 ,包括完善相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技术创新体系、加速该地区的信息化进程等。 第四 ,要想成功发展产业集群 ,还特别需要强化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增强产3 业集群的区域系统基础。具体包括共建协调机制、促进协调发
10、展并加强招商引资 ;发挥内源力量、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作用。 发展趋势: 浙江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空间集群型发展模式。它是指一些生产上互补、经营上相关的企业,在特定的空间区位里组成的企业集群。即生产在小作坊或小企业,规模在一个产业区域内,形成小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经营的格局,从 而取得专业化分工和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它的竞争优势不仅是来自于企业的集群,更是来自于聚集于特定地域的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和集群内外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随着改革的推进,浙江产业集群越来越显示出经济优势。利用浙江产业集群的特色,再加上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的改善和支持,一定能解决产业集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在政府方面应加大对集群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产业集群有效规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正确引导企业、并且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优化该区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并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承载能力 :包括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发挥政府的 作用。 企业自身方面,企业应确定合理的产品定位;实施企业创新措施 , 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注重培育相互之间的合作理念,并且集群企业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存在问题: 将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前景作为一个话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浙江省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统计数据很难找,其现状和前景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因此需要我阅读广泛的他人文献、研究成果、各方面的调查,以及研究国内外
12、采取过的成功案例,才有助于我完成论文。 浙江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在有些地区、有些行 业,有些企业还相当突出。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存在着严重的高排放和高污染的问题。据测算,中国资源的产出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每吨标准煤的产出率相当于美国的 28.6%;欧盟的 16.8%;日本的 10.3%。 首先,产业的集群素质和创新能力达不到要求,比如集群内部企业素质较差,创新能力还不够;而且,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比较缺乏,目前,浙江省的企业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从原来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了行业的
13、核心龙头企业;还有一类则是仍处于原来的水平,技术能力薄弱 。产业集群的进程由于这两类企业的巨大差距而受到阻碍,集群内企业的相互协作效果并不理想。 4 其次,我省的产业集群整体结构层次不高,核心企业支持力不够,虽然几个大的产业集群已形成,但总体而言,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发展还比较薄弱。一方面,产业集群所需的企业共享资源、信息、人才等要素的要求还无法实现,因而存在资金、资源等的浪费,产业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中小企业资金缺乏,融资难的问题。 最后,产业集群的扶持政策仍为完善,而且多数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虽然集群的发展速度迅速,发展态势也良好, 但由于集群发展起步较晚,
14、所以政策扶持体系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漏洞,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健全。我省的产业集群发展较多的局限在空间的集群方面,集群所要求的创新能力还得不到满足,大多数的企业并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往往过分重视硬件的水平,却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管理并且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佘时飞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 年 1 月,第 3 卷第 1 期: 58-61. 2 陈瑞恩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以温州市 低压电器集群为例 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年第 1 期: 67-69. 3 麻昌港 .产业集群理
15、论研究发展综述 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2010 年第 3 期:23-31. 4 陈丹红 .对产业集群产生与发展的思考 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年 1 月下 ,总第 385 期: 4-5. 5 范轶琳,吴晓波 .二次创新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进:诸暨山下湖珍珠产业集群案例 J.科学管理研究 ,2010年 2月,第 28卷第 1期: 6-9. 6 黄洁 .企业成长与网络演化:基于浙江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 .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7 李虹 .基于产业集群的义乌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研究 .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年 1 月 ,第 1 期(总第 203 期): 11-12. 8
16、项永斌 .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分析 J/OL.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 年 1 月: 20-22. 9 朱银洲,陈荔 .浅析浙江南湖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J.科技创5 新导报 ,2010 年第 3 期: 166-167. 10 徐俊毅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 J.北方经济 ,2007年第 2期: 13-14. 11 詹霞 .外向型产 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研究 以海宁皮革产业为例 J.企业经济 ,2010 年第 1 期(总第 353 期): 75-77. 12 麻昌港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 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 ,2010 年
17、第 1 期: 105-107. 13 邬忠舫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对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J.宁波节能 ,2010年第 1期: 19-22. 14 战炤磊 .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效应 基本方式与作用机理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年第 1期: 100-103. 15 邹海蔚 .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问题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 1月上(总第 336期 ): 32. 16 杨雪兰 . 区域经济模式下的产业集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余姚塑料产业集群为例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 5月,第 26卷第 9期: 67-70. 17 张明龙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
18、展研究 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18 浙江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浙江统计年鉴 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9 Belton FLEISHER, Dinghuan HU, William MCGUIRE, Xiaobo ZHANG The evolution of an industrial cluster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10,21: 456-469 20 Bin Guo,Jing-JingGuo Patterns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within the knowledge system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emerging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China Technovation,201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