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84485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 ,其中,抑郁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探讨了 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 的关系。国外 对这三方面的研究已经不少 , 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于是本研究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 , 对 180 名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探讨完美主义、穷思揭露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完美主义与抑郁呈正相关,穷思竭虑与抑郁也呈正相关,且穷思竭虑对抑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完美主义;沉思;反思;穷思竭虑;抑郁 1 The Analysis of Perfectionism and ruminat

2、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mong them, the depression was occupied very big one part. In this context ,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erfectionism, rumin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3、 Abroad research on these three areas are much ,however, the domestic is lack of this. In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80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perfectionism, depression, poo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losure and thinking. This Study shown that perfectionis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

4、th depression, rumination and depression was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rumination have good on predictors. Key words: perfectionism; meditation; reflection; rumination; depression 2 目录 1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1.2.1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 . 1 1.2.2 穷思竭虑研究综述 . 2 1.2.3 抑郁的研究综述 . 3 1.3 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

5、的研究现状 . 3 2. 研究方法 . 4 2.1 研究对象 . 4 2.2 研究工具 . 4 2.2.1 大学生一般完美 主义量表 . 4 2.2.2 穷思竭虑量表 . 4 2.2.3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 5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 3. 结果与分析 . 5 3.1 描述统计 . 5 3.2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的性别差异 . 6 3.3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 . 6 3.4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差别 . 7 3.5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相关关系分析 . 7 3.6 完美主义和穷思竭虑对抑郁的回归分

6、析 . 8 4 结果讨论 . 8 4.1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的性别差 异 . 8 4.2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与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 . 9 4.3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差异 . 9 3 4.4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 . 9 5结论 . 9 参考文献: . 10 致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录 . 11 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其中抑郁是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 项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能够预测抑郁水平的增加,并对心理治疗构成阻碍 1。 除此之外,完美主

7、义还是是引起许多其他身心疾病的危险因素 ,国外有研究发现厌食症患者有较高的完美主义倾向等 ,对 完美主义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在国外比较盛行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本土化的完美主义的测试量表,国内对完美主义倾向的心理学研究也比较缺乏。本文主要通过由 杨宏飞、张小燕等人编制的 本土化的一般完美量表,考察完美主义特征对于抑郁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不管是自身还是旁人,都对其有较高的期望,在这种期待下,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及要求 都会较高,自尊心强,不准自己出错,追求尽善尽美,这就形成了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使其自尊心极强,不容许自己失败,若事情如自己所愿,就由衷欣喜,若遇挫折、失败就怀

8、疑自己的能力和人格,极易引起抑郁等心理疾病。 临床研究发现 ,完美主义与心理病理学密切相关 ,它在病原学中 (即维持某种心理病理状态的过程 )起重要作用 ,是厌食症和贪食症发展的特定风险因子 ,也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成分。 穷思竭虑的应对方式是指“不断关注自己抑郁的事实、症状 ,以及原因、意义和后果” ,相比对抑郁症状采取“分心”的策略 ,穷思竭虑的反应风格更容易使 人陷入长期的严重抑郁状况。之前的研究认为,完美主义是引起抑郁的主要原因,但是这跟个体的反应风格有没有关系呢,在 本次研究中,我们尝试研究穷思竭虑是否是完美主义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一个可能的中介因素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

9、.1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完美主义定义主要有三种: 完美主义始于“对卓越的健康追求” ,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人格因素 ,长期以来 ,心理学界一直把塑造完美人格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2。然而 ,当个体过度追求高标准而不顾严重的消极后果时 ,就出现了临床完美主义 ,这会导致情绪 (如抑 郁 )、社会 (如社会隔离 )、身体 (如失眠 )、认知 (如注意损伤 )或行为 (如反复检查 ,反复考虑 )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对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十分不利。 Burns(1980)认为,所谓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一种把目标定得过高,然后又过度要求自己去追求这种遥不可及目标的人,他们往往会以生产力

10、和成就来衡量自己本身的价值,然而对这些人来说,过度的要求自己去达到某种目标,往往会伤害到自己 3。 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 ) 可解释为 : 认为凡不完善的事物都是不可接受的一种倾向。井大谷把“过度地追求完美”称为“完美 主义” ,“自我完美主义”亦即“对自我过度要求完美”。 Dunkley(2003)认为 完美主义主要有两个维度 :完美性关注点和完美性奋斗。完美性关注点即对失败的负面反应,过度关注他人的批评和期望,以及怀疑自己的执行能力;完美性奋斗是指硬性地残酷地要求自己达到设定的完美标准。 在对抑郁的影响中,完美性关注度和完美性奋斗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抑郁中扮演的角色却

11、不同。完美性奋斗更有可能与积极地结果联系起来(如智慧或任务型应对)不会长久与抑郁症连接,最为2 直接的因素。成就压力,似乎是协调完美性奋斗与抑郁症状的链接,更确切 地说,完美性奋斗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是、源于自我陷入的成就压力 (例如 ,一场考试失败 ),这种完美性性奋斗高的人在体验成就压力之后,更容易得抑郁症。相比之下,完美性关注度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是直接的,紧密相连的,但是负责该链接的介质目前还没有完全被理解,并需要被澄清 4。 Frost. Marten. (1990)等研究者认为 5,完美主义的建构可分为六大维度,这六大维度分别为 : a. 过度在乎错误 concern over makin

12、g mistakes,一种为了达到目标却又害怕犯错的心态; b. 个人标准personal standards,是指为自己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而这种自我评量的标准,却是一种过度的超标准 ; c.父母的期望 parental expectations,一种认为父母亲对自己的现在及未来,会设定很高标准的心理,总认为在我的家里,唯有杰出的表现才能被认为是好的; d. 父母的责难 parentalcriticism,简称 PC,一种认为如果自己稍微犯错就会受父母责难的心理,觉得自己似乎永远无法达到父母亲的标准; e. 怀疑行动 doubt about actions,总怀疑自己的能力无法将事情做好,觉得

13、自 己如果要能把事情做好,总要花很多的时间,甚至做了好几次才能做好; f.组织 organization,一种过份强调做事要很有组织、次序,甚至挑剔及严厉的心理。 Hewitt等人将完美主义分为三个维度 ,分别是 :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即个体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 ,为达到目标努力不懈但又害怕失败的心态 ;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即个体对他人有很高的期望 ,对他人的错误和不尽力达到完美感到不安 ;社会取向的完美主 义 (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

14、sm),即个体认为他人对自己有高标准 ,并尽力去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7。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取向的完美主义应该比较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完美主义特色 6。 1.2.2 穷思竭虑 研究综述 穷思竭虑( rumination)也称反刍思维,迷思 。 Nolen-Hoeksema在 1987 年最早提出迷思理论,她把迷思定义为:个体把注意力集中在抑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含意的行为和想法,可能包含了反复思索抑郁的症状( “我多么的疲乏”)、抑郁的可能原因 ( “为什么我心情低落而别人没有”)、以及抑郁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我将不能完成我的工作”),并认为迷思可能是抑郁发作的重要易感

15、因素,可以影响抑郁的发生和持续 7。 许多研究者支持这一观点,如 Conway (2000)也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人格特质,表现为反复消极思考痛苦及其情境,独自沉浸悲伤不能自拔,从而抑制交往动机,阻碍积极行为。他们对消极事件习惯性地用这种反应方式,即使事过境迁,也依旧反刍。 但有些研究者则提出不同看法。 Martin等 (1996)不赞成特质说,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状态。并且,他将反刍思维分为正常反刍 (normal umination)和病理性反刍 (pathological rumination)两种。前者能促进目标行为,缩短目标距离,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风格 ;后者则导致了消极情绪,妨碍目标达

16、成,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反应风格。 Treynor等 (2003)提出了反刍思维的两因素模型 :反省深思 ( reflective pondering)和强迫思考( brooding)。前者是适应性的,倾向于认知性的问题解决,能减轻个体的抑郁症状 ;后者则将注意指向消极刺激,一味沉溺于消极情绪状态中, 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反应风格。尽管如此,多数学者依旧3 认为反刍思维是对消极经历和情绪的反复思考,是病理性的。 Nolen- Hoeksema 提出的反应风格理论则是对抑郁的情绪和症状的应对。其中 , 穷思竭虑的应对方式是指“不断关注自己抑郁的事实、症状 , 以及原因、意义和后果” , 相比对抑郁症状采

17、取“分心”的策略 ,穷思竭虑的反应风格更容易使人陷入长期的严重抑郁状态。一些纵向研究也发现 , 先前的穷思竭虑水平 , 能够预测如地震、丧偶等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抑郁症状 , 即使是控制了先前的抑郁水平之后 8。 Martin等 (2004)的目标进展理论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思维形式,因理想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反刍思维者对未完成目标的相关信息十分敏感,反复思考如何缩小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一旦达到理想目标或者放弃目标,反刍思维即终止。 Matthews等 (2000)的自我调节执行功能理论认为,个体对反刍思维的元认知是消极情绪的根源。积极的元认知将反刍思维视为一种应对策略,消极的元

18、认知则认为反刍思维具有不可控性和危害性。 反刍思维与消极情绪有关,如抑郁,焦虑。此外,反刍思维还与临床精神病症 (如自杀观念和创伤后应激 )相关。研 究者认为,在遭遇生活事件并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后,个体对消极情绪的原因及其后果的反复思考,激活了以往的消极记忆,造成对当下情境负面的解释,挫败感和无助感随之增强。因此,在反刍思维的作用下,个体的心理社会机能形成病态,最终发展成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反刍思维也和消极思维与行动有关。反刍思维还会影响注意,内部的纷扰使个体容易分心,很难集中注意,如阅读时会产生许多干扰想法,因此常要回到前面重读,在寻找拼写和语法错误时也往往因无法集中注意力而表现不佳。

19、 1.2.3 抑郁的研究综述 抑郁是一种持续的、低落消沉的情绪 体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体验到的一种情绪。抑郁的核心症状体现为人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随着人们对不快乐的体验与日俱增,表现出易激惹性,并出现心境低落的恶性循环。同时伴随着抑郁情绪出现的还有焦虑、恐惧、悲伤、内疚、羞耻和嫉妒等其他消极情绪。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 Angold 对抑郁做了如下描述:( 1)抑郁为正常的心境向情绪低落方面的波动,即每天出现情绪恶劣的一面。( 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者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 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持久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应。( 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 ,是指心境处于

20、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 1.3 完美主义、穷思竭虑与抑郁 的研究现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与完美水平存在正相关,频繁的完美思维是解释沮丧的独特变量。Hewitt 等人对学生和临床样本进行了一个为期 4 个月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完美 主义能 预测抑郁水平的增加。社会取向完美与抑郁有最显著相关,社会取向完美强烈需要获得赞美,害怕消极评估,把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作为完美的标准之一,当个体不能控制外部环境,就会产生抑郁。在进一步比较抑郁症、焦虑症和正常人的完美主义研究,以及对单向抑郁症、双向抑郁和混合型精神病人 的研究中都发现,自我取向完美是抑郁产生的易感因子,能预测在成就压力下的抑郁,但自我取向完美在临

21、床样本上与抑郁相关。 Cheng 和 Rand 对大学生的研究却发现社会取向完美才是抑郁的易感因4 子。 Hewitt 和 Flett(1991)通过对抑郁患者和其他的心理患者研究发现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和成就压力相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社会取向的完美主义和人际压力相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运用 FMPS 进行研究同样发现完美和抑郁的联系,过分担心错误和对行为的迟疑这两个维度和抑郁呈高相关。Frost, Marten, Lahart 和 Rosenblate 运用抑郁体验量表研究发现过分担心错误和自我批评式的抑郁相关。 Daniel S. McGrath 等 (2010)认为 完美主义关系是抑郁症的一

22、个潜在危险因素。他们通过支持和发展完美主义和抑郁症状的存在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完美主义是抑郁症症状的危险因素。根据EMPDS(完美主义和抑郁症状的存在模型),完美主义对抑郁症的危险是通过对相对较小挫折的灾难性解释,以至于把较小的挫折放大成为主要障碍,以及认为自己生活经验是不被认可,没有价值和毫无意义的。 Nolen-Hoeksema等 ( 1994)跟踪研究了丧失亲人的成年人的抑郁,发现控制了最初的抑郁水平、社会支持、压力源及性别等变量后,反刍思维仍可以预测之后六个月的抑郁水平。 Robinson等 (2003)的纵向研究表明,当个体陷入消极情绪且倾向反刍思维时,很可能发生严重抑郁,且发生次数更

23、多,持续时间更长。即使是健康的个体,有反刍思维倾向者更容易患抑郁症。而对临床抑郁症患者而言,反刍思维会使其病情恶化。 国内尚无完美主义与穷思竭虑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也不多。 DiBartolo, Dixon, Almodovar, & Frost( 2001)以及 Flett( 2002)的研究都发现穷思竭虑与完美主义有关。完美主义的某些方面与频繁,固着,完美主义思想为特征的认知风格有关,也与个人失败之后的情感困扰有关。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随机抽取大一 至 大四统招本科生。共发放问卷 180 份,回收 175,份,回收率为 97.2%。剔除回答

24、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剩余有效问卷 149 份,有效率为 85.1%。 其中男生 69 人( 46.3%),女生 80 人( 53.7%); 独生子女 74 人( 49.7%) ,非独生子女75 人 (50.3%); 学生干部 68 人( 46.3%),非学生干部 81 人 (53.7%);来自城市的 42 人( 38.5%),来自农村的 107 人( 61.5%)。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 本量表由杨宏飞、张小燕 和赵燕老师在国外普遍认可的积极与消极维度下,结果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由 “追求高标准 ”和 “在乎错误 ”两个维度十四个题目组成。其

25、中 “追求高标准 ”维度包括 1、 4、 5、 7、 8、 10、 14 七个题目, “在乎错误 ”包括 2、 3、 6、 9、 11、 12、 13 七个题目。采取从“完全不同意 ”“稍微同意 ”“同意 ”“很同意 ”到 “完全同意 ”5 点几分的方法。分数越高表明越倾向于完美主义 11。 本研究变量的信度系数 =0.687,依据吴统雄的研究, 系数值大于 0.5 为可信,即表示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可以采用。 5 2.2.2 穷思竭虑量表 本量表 是 Nolen-Hoeksema于 2003年对 RRS22进行修订,抽离了被认为与 BDI(贝克抑郁量表)重叠的 12个题项后而形成的 RRS1

26、0。 本量表有 “沉思 ”和 “反思 ”两个维度十个题目组成。其中 “沉思 ”维度包括 1、 2、 4、 6、 7五个题目, “反思 ”包括 3、 5、 8、 9、 10五个题目。采取 1-4四点记分,对最近一周内出现的频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穷思竭虑 。 本量表的信度为 0.857,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3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本研究选用 Radloff(1977)编制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CES-D)中文修订版评定被试的抑郁程度。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CES-D)不能用于临床目的,不能用于对治疗过程中抑郁严重程度变化的监测,该量表主要评定抑郁心境和体验,包括 20 个条目,

27、采用 1-4的 4 级记分,对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抑郁感受的频度进行评价, 4 个反向条目重新计分后,得分越高表 明抑郁程度越高。 该量表的信度为0.808,可以采用。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 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统计 样本总数 149 人,其人口统计学变量分布如表 1 所示。 表 1 样本描述统计 变量 频数 百分比 (%) 累积百分比 (%) 性别 男 80 53.7 53.7 女 69 46.3 100.0 是否独子 独子 74 49.7 49.7 非独子 75 50.3 100.0 是否学干 学干 68 45.6 45.6 非学

28、干 81 54.4 100.0 是否城市 城市 42 38.5 38.5 农村 107 61 5 100 专业 6 文科 文科 文科文科 35 23.5 23.5 理科 114 76.5 100 年级 大一 17 11.4 11.4 大二 43 28.9 40.3 大三 75 50.3 90.6 大四 14 9.4 100 由上表所示 ,由于被试取样的关系,其中三个变量:是否城镇、专业以及年级的被试分布 不均匀,因此,本研究只对性别、是否独子和是否班干的三个变量做差异分析。 3.2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的性别差异 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参见表

29、 2: 表 2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的性别差异 变量 男性 (n=80) 女性 (n=69) t M SD M SD 追求高标准 24.30 5.418 25.14 5.410 -.950 在乎缺点 18.75 6.789 19.83 6.699 -.971 完美主义 43.05 6.805 44.97 7.324 -1.659 抑郁 36.02 6.637 39.30 8.017 -2.731* 沉思 8.75 2.389 9.78 2.985 -2.344 反思 9.22 2.541 10.19 2.982 -2.130 穷思竭虑 17.98 4.435 19.97 5.512

30、-2.448 注: * p0.05, * p0.01, * p0.001 由表 2 可知,在完美主义的 “追求高标准 ”和在乎缺点的 维度上, 女性都高于男性 ,但并不显著 ;在穷思竭虑的 沉思和反思 维度上, 男女也不 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女性的沉思和反思都较男生高; 在抑郁上,男女存在显著差异( p0.0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3.3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 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参见表 3: 表 3 大学生完美主义、穷思竭虑、抑郁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 变量 独生子女 (n=74) 非独生子女 (n=75) t M SD M S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