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444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 学 院: 中文系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2 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探析 【 摘要 】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 孔雀东南飞 这首长诗 的 艺术性,态度明确毫无异议,甚至尊其为古诗中的“长篇之圣” 1。但对 女主人公刘兰芝 的形象却 是 见仁见智难有持衡之见。刘兰芝无疑是 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 , 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除了这些封建社会女性必须 具备 的传统美德 之外 , 在她的身上 同样 还闪烁着现代女性 的光芒: 自尊 、 自强、清醒、刚毅 。可 这一切

2、不但没有给她带来 好运,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她身上的人格魅力为婆婆所不容 , 并以 “ 举动自专由 ” 为借口 被 遣送回家。最后 逼得 刘兰芝以死维护自己的尊严。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 悲剧形象 Abstract : Through the ages, people for “peacock flies southeast of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this long poem, attitude clear no objection, even at his poems for the“ long of the holy “But for the

3、heroine image of LiuLanZhi s difficult to have the value of the matter to see. LiuLanZhi is undoubtedly a has a traditional virtue of women. She not only has the incomparable beauty, but also with impeccable inner beauty. In addition to these feudal society women must have the traditional virtue bes

4、ides, in her body also shining with modern women light: self-esteem, self-improvement, awake, resolution. But all this did not give her bring good luck, actually accelerated her tragic fate. Her on the personality charm for mother-in-law not, and to “move since designed by“ as an excuse sent home. F

5、inally drove LiuLanZhi died to maintain their dignity. Key words : The peacock flies southeast .LiuLanZhi .Tragedy image 3 汉诗说 有言 “此诗乃言情之文 , 非写义夫节妇也 。 后人作节烈诗辄拟之 , 更益以纲常名教等语 , 遂恶俗不可耐 。” 这 也 反映了古人 对这首诗的看法各不相同。 今天 , 人们对作品、对刘兰芝形象的认识 分析 仍有差异分歧。这恰好说明了 孔雀东南飞 所创造的 人物 形象 、思想内容 有着耐 人咀嚼 的深刻内涵。 一、前人眼中的刘兰芝 历代读者一

6、方面惊叹于孔雀东南飞中所创造的高超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又哀叹于诗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人生。正如清代 谭献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2所以,不同时代的读者,会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立场,或者受新思潮的影响,或者干脆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对刘兰芝做出不同的评价分析。各种评价看法,众说纷纭,有以下几种较为流行的观点: 其一,明末清初,以陈祚明为代表的部分卫道士的看法。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说:“以理论之,此女情深矣,而礼仪未至。妇之于姑,义不可绝,不以相遇之厚薄动也母不先遣而悍然请去,过矣!吾甚悲女之贞烈有此至情,而未闻孝道也。”很显然,陈炸明眼中的刘兰芝:“礼

7、 仪未至、未闻孝道。” 当然,从陈祚明的生平来看,他有这样的看法也是有理可依。他本是明末清初的“老古董”,一向以明之“遗民”自居,此后隐居,“讲授生徒以资甘食之养” 3。这样的人物,他信奉的肯定是程朱理学,他看到了刘兰芝“母不先遣而悍然离去”,却看不到刘兰芝“奉事勤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在他的眼里,刘兰芝是多么不堪的女子。 其二,自五四运动以来,人们深受强大的反封建思潮的影响,于是,读者心目中的刘兰芝也就成了反封建的剑刃,她的自杀也就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光环,这个光环的名字叫“反抗”。大家普遍认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死,是那个“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造成的,这一罪恶导致了

8、这样的悲剧。这一观点也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受这一观点影响的作家和文学史主要有:游国恩主编的四卷中国文学史、社科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史以及刘大杰所著的三卷本中国文学发展史。此外,一些学者如俞平伯、王运熙等也持这种看法。 这个观点,他将刘兰芝化身成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利剑,也就说明他们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归根于“吃人”的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可是,发生在那个社会的悲剧就一定得归根于封建礼教和社 会制度么?那么我们新社会的爱情悲剧又要归根到什么地方去?一部优秀的反映现当代男女婚恋的小说当婆婆遇上妈中的女主人公罗佳和大为的悲剧结局难道说也是由于封建礼教“吃人”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当罗佳生了

9、儿子,大为又决定远赴边疆时,这又说明了什么?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刘兄真的是专门以迫害他们幸福为目的而活着的么?既然如此,那么诗的结尾又为何要写“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呢?所以我认为,仅仅将刘兰芝看成是一柄反抗封建礼教的利剑也太过主观化。毕竟,在当时社会中,先有婚姻,再有爱情是正常的,那种模糊的爱情甚至可以说是 一种经济利益的依附。因此,将刘兰芝的形象单纯地变为一种利器,反抗封建的利器,我认为不够人性化。 其三,到了二十世界八、九十年代,对刘兰芝的评价又多了一种看法,既“无出,子。无礼节”。诗中焦、刘二人多次登场,尤其是刘兰芝被遣时“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却未提及子女的问题,可见他们二人无子

10、女。有人干脆以为兰芝被遣唯一的答案就是她没有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贱妾守空房,相见长日稀”,说明无子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刘兰芝,可是在“汉末建安初”那样一个封建伦常秩序已经确立的时代, 焦母必定把矛头指向刘兰芝。子尽孝,妇尽节,才是本分。无子嗣,是不孝4 的行为,应当怪罪儿子,可儿子是自己所生,故只能怪罪儿媳妇。但又不能以无子斥之,只能托别的罪名。故而,刘兰芝成了那个时代所有因“无所出”而被遣归的妇女的代言词,她们的罪名也就是“无礼节”、“自专由”。 其四、当近代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涌入中国后,人们也开始拿起西方的眼镜来分析我们的文学。孔雀东南飞在佛洛伊德

11、的精神分析学下,变得病态。有人认为焦母是长期守寡导致的“性变态”,进而出现“母恋子”,许多人认为正是因为焦母的“恋子情节”才导致她十分排斥 刘兰芝。于是在当时人的眼里,刘兰芝就成了“恋子”、“性变态”的牺牲者。 可是如果刘兰芝真的是这种“恋子”情节的牺牲者,焦母真的是因为怕刘兰芝夺取了她的儿子,那么诗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又作何解释?所以我太赞同刘兰芝被看成是恋子情节的牺牲者,这样,她的形象显得过分渺小。 二、 品味 刘兰芝 从美学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无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一个美的领域。其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形象自然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珍珠。 1.从作品

12、本身的描写来看 她有 端庄高雅的容貌美 一提起相貌 的描写,大家都会很快联想到西方的文学作品,很多人都认为只有西方的文学作品才会以浓墨来对美进行深刻地描写。然而,中国历史上,也有重视美的实例。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时写道,她虽“生小出野里”,却别有一番姿容,诗中这样正面描写:“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样的美,怎能不让人联想起海伦。同时,作者又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刘兰芝被遣时的端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这种外表的高雅显然是当时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在刘兰芝身上的体现。 刘兰芝她那 勤劳的品德 勤劳善良 一直是 中国 劳 动人民的 传统美德 , 刘兰芝

13、也不例外。 诗中这样描写:“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这里便可以看出她守节忠贞,勤于家事。 她 知书达礼,恪守妇道 诗篇以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知书达礼的刘兰芝,在当时那个社会看来,也是一个在德行上很完美的女人。 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食物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对才多艺。而且从焦仲卿口中得知“女行无偏斜”,也说明她很有教养。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这说明她 侍奉公姥,辛苦经营,进退如 履薄冰,小心得体不敢自专放任 。“ 惜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

14、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说明她对长辈谦逊有礼,举止得体,对焦母的刁难一直隐忍和宽容。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说明她与小姑关系融洽,更表现出她懂礼仪,易相处的心灵美。 以及 聪慧不屈服的人格 鲁迅曾说 :“ 中国女子的勇毅 , 虽遭阴谋秘计 , 压抑至数千年 , 而终于没有消亡 。” 4宁为玉碎 , 不为瓦全 , 这是中国女性所特有的韧性。 孔雀东南飞 中的刘 兰芝 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的有主见的女子,她 美丽聪敏、勤劳能干、知书达礼和善良温顺 , 但 是在这 善良5 和

15、温顺的背后却 有一种 掩盖不住的反抗性格。 当刘兰芝明白了焦母要驱遣她 时,她没有哭哭闹闹,反而 自请 遣归:“ 妾不堪驱使 , 徒留无所施 , 便可白公姥 , 及时相遣归 ”,不卑不亢,不为威迫所屈。“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 仲卿 一筹莫展, 劝她先回娘家 以后再想办法时 ,刘兰芝绝望地喊道:“ 何言复来还 !”后来 县令差使人做媒 , 她这样婉拒 :“芝兰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 自可断来 信, 徐徐更谓之 。” 刚 烈 占据了兰芝的灵魂 ,最后 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 , 所以她仰头回答 :“理实如兄言”。 刘兰芝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 , 这是一个

16、受 压迫的柔弱女子 其聪慧不屈的 光辉 人格 在当时社会 环境 下最美的 展现 。 还有 对爱情忠贞的女性美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铺位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何意出此言!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我想这应该是孔雀东南飞里最赚眼泪的两句话。 黑格尔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 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狂风吹熄掉。” 5正如刘兰芝,嫁给焦仲卿时,虽“ 贱妄留空房 , 相见常日稀 ”,她依旧恪守妇道。“ 奉事循公姥 , 进止敢自专 ”,侍奉公姥尽心尽力

17、,没有半点怨言也是因为她深爱焦仲卿。后来被婆婆遣归,她依旧记挂着婆婆,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做到了爱屋及乌,她把自己的身心全部都投入到了这个家庭中去。 情笃意深 , 恋情浓烈 ,这是以刘兰芝为代表的 我国女性特有的美德。 刘兰芝身上还有着 毅然殉情的悲壮美 “我命绝今日,魂去 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在当时那种情形下,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或妥协,违背各自的爱情誓约; 或者以一死维护两人的 感情 。 他们 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这双双殉情的悲剧结局 是焦仲卿和刘兰芝 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最后 反抗。 我想这

18、也是 刘兰芝 最美的地方。虽然她对美好爱情的孜孜追求遭到了封建制度的阻碍和冲击,但她以死相抗。刘兰芝举 身赴清池的那一幕 ,让人不禁想起 杜十娘的怒沉百宝箱 的场景,又 如充满浪漫色彩的 梁祝 化蝶 , 又 似焚诗 咯血的林黛玉 ,还有陆游钗 头凤里哭泣的那样: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种种相似场景,震撼人心。 2、 我心目中的 刘 兰芝 她勤劳善良 、 美丽坚强 ,她端庄 持重、自尊、有思想。 她出现在作品中,虽然应该承担作为一名女主人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她不是一个概念,她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的人物。我心目中的刘兰芝她不是完美的,她也有不足之处。 有的学者认为刘兰芝因“无

19、礼节”不顺父母而被遣 ; 有的学者指出“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就是六朝礼法门阀制度的产物 。 ”有的学者则认为“ 作者是通过 焦仲卿 、 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悲剧遭遇 , 控诉封建礼教 、 家长统 治的罪恶” 。 上 面 对 孔雀东南飞 这首 诗的评析 ,我认为读者们眼中兰芝的不足之处 可归纳为 : 一是“无礼节 说 ” ; 二是“门第说” 。 这些结论 都有 一定的道理 ,因为仔细阅读,我们可以从诗文中获得。 6 考究“七出”大法 ,我认为 兰芝 最大的过错是 无子。 “淫去” 是 不可能 的 。其 二, 焦母 是 一位封建家长 , 兰芝以一片真诚的孝心来敬奉她 ,没有嫉妒,没有怨恨。再者

20、, 兰芝对小姑亲切和顺 , “ 妒去”的条文 也 不可定。其四 ,诗中赞扬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食物谈箜篌,十六诵诗书” “ 奉事循公姥 ”,可见她勤劳 能干 ,谨言慎行、 品节高尚 ,符合一名大家闺 秀的标准,她肯定也不会 为争取蝇头小利贪图 财物。 可见 她 与“有恶疾去” 、 “多言去” 、 “窃盗去” 都没有 联系 。 那么 , 剩下的“无子去” ,应是兰芝被遣的 最大的 原因。 还有一点, 焦母欲遣刘兰芝 时希望儿子 娶秦罗敷 ,焦母看中的是罗敷的美貌么? “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么美的儿媳妇她都不要,可见焦母关注的不是相貌。“东

21、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见 焦母关注的是 罗敷 的“体无比” ,可见 焦母对儿媳 飞身体 发育 十分看重,希望儿媳 能为焦家兴家旺族 。 因此,我认为,无子嗣,应该是 兰芝的过错,也是她被遣的主要原因,因为如果她有子女,起码婆婆会看在孩子的份上,包容她,在性格上与她相磨合。 还有个同样悲剧的人物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她的婆婆,焦母,那个深爱自己儿子的寡妇。 人们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擦一把同情之泪时,又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个恶婆婆。焦母被视为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 6由于她的蛮横无礼 、 独断专行和冷酷无情使儿子、儿媳双双殉情 。 她既是刘兰芝、焦仲卿悲剧的制造者 ,

22、 同时也是自身悲剧的制造者 。 焦母有意而又无意地为儿子儿媳掘好了爱情的坟墓 , 同时也为自己掘好了人生的坟墓 。我想 那么 唯一可以解释焦母厌恶兰芝并要求强逼儿子休妻的真正原因就是诗中所展现给读者的兰芝仲卿二人的感情深厚的夫妻之爱。而焦母不能忍受的恰恰就是这些 , 由此转而痛恨兰芝 , 非拔除不可。礼记内则篇中所述 :“ 子甚宜其妻 , 父母不悦 , 出 !” 这一残酷的摧残人性的礼教条文为焦母驱逐兰芝提供了礼法依据 , 又伴着仲卿是孝子 , 唯母命是从 , 这就使焦母的无礼要求得到满足。 鲁迅说中国的古代社会把人(不包括女人)分成十等,上至君王下至仆台,依“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

23、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的压迫顺序一级一级 的臣下去。 7台这个阶层是最低的,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好可怜么?没有,因为还有比他更弱的妻子。那么按照鲁迅的逻辑方式,是否可以理解为“婆臣媳” ? 凌叔华的一件喜事,苏雪林的棘心,冰心的最后的安息等小说里都塑造了这种婆婆、媳妇,媳妇、婆婆角色互换的女性形象。 这就是焦母,就是焦母为代表的女性。从一个家庭的女儿,成为另一个家庭的媳妇、母亲、婆婆,经受婆婆的摧残之后,再去摧残自己的媳妇,那是别家的女儿。这是封建制度下的轮回,没有生命线,没有血液,没有脉搏的跳动,只有活着。写到这,我不可能,也不忍心在婆婆 上加一个“恶”字,孔雀东南飞的时

24、代里,我们是在感叹怜惜一对恩爱夫妻被婆婆活活拆散、直到付出生命,我们痛恨刽子手焦母,我们唾弃她是封建礼教的化身,可是她的恶,却是何其无奈。 三、 刘兰芝的悲剧原因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 : “要了解一部艺术品 , 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7 和风俗概况 。 这是艺术的最后解释 , 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 我们 研究 兰芝的 悲剧,也就应该 对她所处时代进行了解 。 另外 ,, 现代著名作家艾芜在生活人物故事一文也说 : “我们要研究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性格掌握了 , 其它东西就活了。”并说 , “这是文学 的根本问题”。因此 , 我们不仅要了解兰芝所处时代的环境 , 而且还要把握好

25、人物的性格特点 , 从时代环境、人物性格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 首先是 时代 的 原因 汉末建安中 , 东汉政权经历黄巾起义 , 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 曹操作为后起枭雄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势力渐增 , 东汉名存实亡 。 那时 , 封建社会的政党秩序打乱了 , “忠君尽孝”的思想被残酷的现实粉碎了 , 封建道德观念、封建礼教秩序完全给糟蹋了 , 封建统治的链条扯断了、松弛了。“军阀混战 , 强者为王” 这一 社会现实 很大程度上 影响到普通人的思想和行为 。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焦、 刘两家的家庭 :焦家, 焦母作为家长“统治”着焦家 , 儿子仲卿听命于她 ; 刘家刘母身为尊长 ,

26、但个性软弱, 虽同情女儿兰芝却不能为其作主 , 刘兄虽为晚辈却 很自然低 成为刘家家长 , 势利残暴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 兰芝时代的封建家长制并没稳固 。尊卑分明在那个时代还不成形, 决定一个人在家中的地位 , 不是靠其尊卑长幼的身份 ,而是凭其能力的大小和性格的强弱。刘兄凶暴 ,焦母蛮横 ; 刘母宽厚 , 仲卿软弱 ,所以 焦刘两家的实际 权利 当然也就非焦母 刘兄 莫属。 刘兰芝被婆婆说成是“自专由”、“无礼节”,她就必须要被遣回家,被婆婆休了回到娘家时,本 应当得到亲人的抚慰,可是母亲有指责,兄长闹脸色,她要维护自己的爱情,兄长却横加逼迫。可这有什么办法,她所处的环境就是这样一个

27、让她无处可逃的封建牢笼。 其实, 封建传统礼教 也 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焦母之所以敢不顾后果地棒打鸳鸯 ,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她借助了封建传统礼教这根狼牙棒 , 她深知焦仲卿是个孝子 , 他绝不敢违背 自己 的意愿 , 哪怕是把他深爱着的妻子赶出门外。同样 地,她知道 刘兰芝性格倔强 ,可再怎样倔强, 她也无法摆脱三从四德的束缚 ,只要自己作为婆婆不喜欢她, 她也只能 自请回家。这是焦母的原因。 同样地, 封建礼 教 也 束缚了刘兰芝。 像刘兰芝这样性格的人 , 又怎能如此忍气吞声地忍受婆婆的恶气 , 又怎能不为自己的爱情而奋起抗争呢 ? 我认为刘兰芝从内心本身就已经接受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28、。 她“十 三能织素 , 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这么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为何会如此低声下气。 我认为关键在于她的内心其实已接受了社会对她的洗礼 , 所以临走时还流泪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 甚至 在刘兰芝看来 , 自己忍受不了做儿媳妇的艰辛劳苦,本身就是失德,被休弃是应该的。 同样地, 刘兰芝拒婚也可以 反映出她已经 自觉地接受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 。 刘兰芝被遣回家 十余日 , 便有县令、太守家派人来说媒 , 但都被兰芝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兰芝忠于爱情的表现,但我不这样认为。刘兰芝明知道自己的等待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前夫是一个软弱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妻子毫无过

29、错 , 可在母亲的威严下,他不敢为无辜的妻子辩解,所以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是不现实8 的 。 虽然改嫁在那个时代比较流行,但是 封建礼教的传道士们所极力提倡和拼死相护的“好女不嫁二夫”的思想 依旧 在作怪。 因为我认为 兰芝的悲剧 同样 就是社会的产物。生活在这样制度下的人们,无法摆脱社会留在自己身上的烙印, 要想单纯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其结果必然是悲剧。 再者,就是 焦母的恋子情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十三能织素 ,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 十六诵诗书 ”,可见刘兰芝不仅貌美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为什么焦母要百般刁难?其根本原因是焦母的恋

30、子情结在作怪。 因为焦母早年寡居 , 与独生子相依为命 ,作为母亲她无疑将所有的情感和精力都用在哺育儿子上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以至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产生独占儿子情感的欲望。而刘兰芝的出现 , 她无法忍受儿子的爱被人分享的痛苦。因此她对刘兰芝怎么看也不顺眼 , 为 了夺回儿子的感情 , 她对刘兰芝百般挑剔与刁难 ,迫 使她自请回家。 最后我认为应该还有 性格 上的 矛盾 焦母的蛮横和兰芝的倔强也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兰芝一出场就表现得十分 坚强, 她控诉在焦家所遭受到的迫害,接着便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 遣 归”的要求,毫无懦弱退让的表示。兰芝这一勇敢的行动,自然触犯了当时至高无上的封

31、建礼教。虽然兰芝本来并没有什么过失 , 在焦仲卿看来, 也 觉得“女行无偏斜”,而在他的母亲看来,则认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兰芝因不堪虐待而要求遣归 。 赵红娟、谢国先认为 ;“ 以现代 精神分析学的眼光来看 , 焦、刘两家都父亲早亡 , 焦母与仲卿间存在着极深的 “ 恋子 ” 与 “ 恋母 ” 情结 , 前者是造成婆媳不和的最重要因素 , 后者则是仲卿在矛盾爆发后起不到缓冲作用。而刘兰芝天性中及娘家环境所造成的刚烈、反抗性格 , 除积极面外 , 客观上也有激化婆媳矛盾的消极作用。 ” 8 四、 女性的哀歌 孔雀东南飞下的女人,是多么的隐秘,多么的可悲可气可

32、叹。 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善良、忠于爱情、富有反抗精神的刘兰芝 , 以她的绝望自杀作为唯一的反抗出路 , 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的悲剧 , 更应该说是封建礼教对妇女命运 摧残的悲剧。 用笛福的话来讲就是,用另一种囚禁的生活来描绘某一种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相。其实两者都可取。孔雀东南飞,就是如此。 注释: 1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 2复堂词录序 3采菽堂古诗选序 4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A.见华盖集续编 C , 鲁迅全集 C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73. 5黑格尔 . 美学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79. 6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第一册 , 第 171 页 9 7 乐府诗述论 .王 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8赵红娟 . 孔雀东南飞 .中家庭悲剧的心理析解 J .南京师 范大学学报 , 1997,(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