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以《人间失格》为例【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445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以《人间失格》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以《人间失格》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以《人间失格》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以《人间失格》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以《人间失格》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论 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 以人间失格为例 学 院: 中文系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1 论 太宰治的性格和文学 以人间失格为例 摘 要 太宰治生活在二次大战前后,战前封建家庭的压抑环境造成了太宰治性格的敏感和懦弱,战败后日本社会新旧时代变迁又激起太宰治性格内在的反抗面,太宰治的特殊身世与成长经历,以死亡作为赌注的自我辩解,形成了太宰治否定自我、颓废、悲观的文学基调,最终完 成了太宰治对死亡的追求。 关键词 太宰治 大庭叶藏 家庭环境 心理因素 An Analysis of Osamu Dazais Chara

2、cter and literature In Ningen Shikkaku Abstract: The Osamu Dazai li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family environment makes Dazai character sensitive and weak before the war, Japanese society after the defeat and new changing times aroused Dazai character inherent resistance surface. Daza

3、is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and upbringing form Dazai deny self, decadent, pessimistic tone of the literature, ultimately Dazai completed pursuit of death. Key words: Osamu Dazai Ooba Youzou family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factor 2 太宰治于 1948 年 创作了人间失格这部作品 , 名字的意思 是失去 了 作为人的资格 。 作品运用了 典型的太宰治式套匣式结构 ,

4、是一部 类似 自传体 形式 的小说,巧妙地将 太宰治 自己的 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 袒露出 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呈现出 一个 “ 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 。 太宰治的自杀历程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 之一 。 出 生于 明治 42 年( 1909 年 ) ,却 在 昭和 23 年( 1948 年 ) 投水自杀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太宰治是一位具有悲剧意识和死亡情结的作家,“从这位作家的内在精神气质、创作经历或文体风格上看,他的确就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破灭型私小说家。” 他的一生是在生与死激烈撞击之中展开的,不断地走向黑暗的死亡却一次次又从边缘被

5、拉回来 。 人生的所有 无奈贯穿了太宰治短暂的一 世 ,也 在战后日本苍凉黑暗的夜幕里燃起转瞬即逝的微弱火花。 太宰治是一个因为死而被世界记住的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太宰治一生中,一次次的自杀被认为是杰出的行为艺术 。 第一次自杀是在他二十岁( 1929 年) 的时候,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非常崇拜芥川龙之介,甚至想追随芥川龙之介用相同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太宰治吞下的安眠药远远不够,被别人所救,没有死亡成功。 第一次的自杀未遂,促成太宰治产生了一种死亡情结,使他将这之后的一生都投入到了自杀美学之中。 第二次自杀是在大学时期 ( 1930 年) ,也就是第一次自杀的第二年

6、,他因为学业荒废被耻笑,而产生厌世情绪,在十一月在银座的咖啡馆结识的有夫之妇田部喜美子,一起度过三天,在镰仓郡腰越街小洞琦的屋内一起吞安眠药自杀,只有喜美子死去,太宰治被救活了,随后太宰治随机被惠风园疗养所收容,随后以自杀帮助罪被问罪缓刑,良心上受到深深的谴责。不过,最后证明他也是真的想死,却没有死成,于是最终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三次自杀,是因为对大学无法毕业感到绝望,新闻社入社考试也失败,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芥川赏而重受打击,“ 我被逼到了窘境,每一天都是黑暗的” 。太宰治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文学赏,获得第二名。但因为川端康成的反对,导致他落选;下一届,他原本以为这次可以获奖却不想获选

7、; 第三届,他一反常态,向评委们乞求给他希望,请求夸奖。即使这样他仍然落选。太宰治接受不了连续落选的打击, 在镰仓上吊自杀,而这一次又失败了。在东京八景之中,太宰治有提及此事 “ 我在三月中旬,独自一人去了次镰仓,昭和十年,我企图在镰仓山上上吊。” 第四次是在 1937 年三月,发现初恋情人小山初代并没有 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纯洁而受到打击, 而与小山初代在水上温泉试图用安眠药自杀,未遂,回京 后与小山分手。本来他似乎以为已经找到了最初纯洁的幸福爱情,如梦想般相爱并同居。但当他得知自己的情人,之前曾与他人发生过关系差一点精神崩溃。而这次服用的安眠药还是不够数量,自杀没有成功。 直到第五次,也就是昭

8、和二十三年( 1948 年 6 月 13 日),太宰治将 Good Bye原稿以及数封留给伊马春部的诗歌等放在桌上后,和山崎富荣一起由玉川上水 投河自尽。直止十九日一体被发现,二十一日丰岛与至雄被推举担任葬仪委员会委员长。 当时太宰治与山崎富荣的腰部用红色的绳结绑在一起,彼此的手穿过对方的腋下,紧紧抱住对方的头。据说, 两个人在雨中沿河走了好长一段路程,然后才跳入河中。这次太宰治终于走向了毁灭。 3 太宰治从出生开始面对一个富裕的家庭,因为没有在生计上的压迫过的并不辛苦。 小时候的太宰治像极了大庭叶藏,与其说长大后的大庭叶藏还有艺术空白创作的东西在里面,那么小时候的大庭叶藏完全是太宰治小时候的

9、 全部缩影。 童年 大庭叶藏 并没有很大欢乐,严厉的父亲和因为体弱多病而没办法照顾他将他托付给保姆的母亲,太宰治从出生看似乎就没有被寄予希望,童年的太宰治可以不动声色 地 用成人 的 语调平淡 地 说出 来到这个世上,对不起 。对于 一个生命降临在世界上这样神圣的事 情,他也只是觉得对不起。同时缺少了父爱和母爱的他, 对自我强烈的否定, 对于生命的本身除了不可理解 之外还有骄傲的不可调和的态度。太宰治家境富裕,养尊处优,过分的自矜导致他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敏锐的感受性,必然在势利、庸俗的现实中易遭伤害,“正是这种极度的自尊心和容易受伤的感受性构成了太宰治一生的性格基调”。 太宰治的一生 又 经

10、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 他的生命历程、精神气质构成了他的作品内容,以堕落的方式向旧制度、旧道德进行冲击。他的复仇,无疑是向着当时的社会和世间的。面对战后日本境况, 他最先提出“无赖派”一词,在给他的老师井伏鳟二的书简中写道“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同年 5 月他在东西杂志上著文再次强调“我是自由人,我是无赖派。我要反抗束缚。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 他以自己的作品实践自己的主张,所以说,太宰治自杀与他小说中的自杀者都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他们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他们向这令人彻底绝望的世界发出最后的求援呼救,他们自杀于精神危机,以表达最后的个

11、人式反抗, 拒绝一切形式的妥协,以放弃 现实 抵抗来表示自己的立场 。 以堕落来解脱自身的痛苦与恐惧难以奏效,对 生活的恐惧又压倒了对死亡的恐惧,那么只有选择自我毁灭的方式结束与这世界的任何联系。和太宰治一起跳海的女人死了,而太宰治还活着,这便加深了他的罪恶意识。本来太宰治就是一个天生背负着种种债务感的人,无论是出生于他的那种家庭,还是生来不是长子而是第六个儿子,也无论是被赋予了那种充满自恃与矫饰的纤柔感受性,还是被负债感所折磨以致于三番五次企图自杀并将女人卷入其中,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太宰治来说,作为原罪式的自卑感都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在其自杀论一书中将自杀定义

12、为“任何由死者自己 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太宰治被为是一个死得最多的日本作家,虽然太宰治是日本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但无论他的作品多么重要,都比不上他的死更出名,因为他自杀的次数居然高达五次,是日本死得最多的作家。他几乎把自杀作为一种美学行为,来加以重复实践,直到最后达到成功为止。正因为如此,在太宰治的百年 诞辰来临之际,很多人表示与其纪念他的生,不如纪念他的死,对于他来说,死亡是一生追求的最终目标。 太宰治的自杀文学 (一)太宰治的自杀遗书 太宰治的 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成 三个阶段, 前期是 1934 至 1938 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

13、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共收入了 40 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不同角度地反映了太宰治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二十世纪的旗手 和 富岳百景 等作品。 4 中期是 1939 至 1945 年, 小说 女学生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 ,另外有 作品集关于爱和美 和 新哈姆雷特 , 以及著名的短篇快跑!梅勒斯等 。 之后 创作 了 惜别,这篇作品描写 是 鲁迅和藤野先生 以及 同窗 们 的友情,次年完成并出版。在东京遭空袭期间太宰治也没有停止创 作, 1945 年出版的瑜伽草纸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后期是 1946 至 1948 年,也是太宰治被大家所认可最有成就的后

14、期创作,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中篇斜阳 ,自传性质的 丧失作人的资格,被认为是太宰治最优秀也最具有代表性同时具有巨大反响的作品。 人间失格属于太宰治后期的作品。 中国学者叶渭渠认为作品以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用主人公大 庭叶藏日记的形式,写出自己之所以丧失了做为人资格的故事。 人间失格在 1948 年 连载于展望杂志上,为期三刊。人间失格的“前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是 1948 年 3 月 10 日至 31日于热海市咲见町

15、 的起云阁起笔,“第三手记”的前半部,于四月中旬在三鹰的工作室执笔,“第三手札”后半部和“终章”于 4 月 29 日至 5 月 12 日在大宫市大门町完成。而太宰治于一月之后的 6 月 13 日,即自己生日的前一周终于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人间失格作为完整的小说,也是太宰治最后的作品。 人间失格开篇以 第三人称的角度切入,第三人称的“我”看到过叶藏的三张照片,描述充满了阴郁的画面感,首先让人毛骨悚然,不可思议。接着从外部的第三人称转到第一人称用“我过的是一种充满耻辱的生活。对我来说,所谓人的生活是难以捉摸的”以过度。 “第一手札”正是三张照片的第一张,“相互欺骗,却又令人惊奇地不受到任何伤害

16、,甚至于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不加掩饰从而显得清冽、豁达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类生活中比比皆是。不过,我对相互欺骗这类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就连我自己也是一样,依靠扮演滑稽角色来整天欺骗人们。在我看来,倒 是那些彼此欺骗,却清冽而开朗地生存着,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开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费解的。”费解对于“我”来说让人的生活难以捉摸。难以捉摸的人生让“我”感到了“不安与恐惧”。 “第二手札”正是第二张照片,因为少年竹一发现主人公的“故意”,这让“那以后,我一直生活在不安与恐惧之中。”慌慌不得中日却在画塾里面得知了的“诸如酒、香烟、娼妓、当铺以及左翼思想之类”,这主人公得以离开现

17、实,故而沉迷而难以自拔。 最终主人公倾心于和自己同样的“周遭刮着凛冽的寒风,只有落叶枯枝在四处飞舞,就像是完全孤立的”咖啡店女招待 常子 ,一个有夫之妇。“似乎就再也无法忍耐着活下去了。”于是他不加思索地赞同她的一同情死的提议。然而,“女人死掉了,而我却得救了。”“不久,我被警察以协助自杀罪 为名带到了警察局。” 最后, “我被免于起诉,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心中满是悲凉 ” 。 “第三手札”篇幅最长,让不安和恐惧持续到了主人公二十七岁。“过着傻瓜一样的生活,甚至于连自杀的力气也丧失殆尽了。 ” 在酒,女人,吗啡中毒,精神病院等错综复杂的纠葛中,终于觉察到 “废人”是迄今为止一直痛苦不堪地生活过来

18、的这儿所谓的人的世界里,唯一可以视为真理的东西,一切都将过去 。主人公也意识到自己已经“丧失为人的资格”。 最后, “后记”借他人之言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至此结束了小 说: “不行啊,人一旦变成那个样子,就已经不行了。都是他的父亲不好。”酒吧老板娘漫不经心说道,“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 11他留下了这个自我主张的美丽希望后离开了人世,他的死不是面对神,不是通往天国,而是面对5 人间,以死来换取人们的承认和赞美。 这 部作品既是太宰治的自传,又是其遗书,而叶藏则是太宰治的影像, 不难发现两人的经历极其相似,以自杀为例,太宰治 的第二

19、次自杀是在大学时期,因为 学业荒废被耻笑产生了 厌世情绪 , 与咖啡馆结识的有夫之妇 田部喜美子,一起度过三天 后 ,在镰仓郡腰越街小洞琦的屋内一起吞安眠药自杀,只有喜美子死去,太宰治被救活了 。 人间失格中首次描写大庭叶藏的自杀,就是叶藏与银座某家大咖啡店的女招待常子去镰仓的海边投水自杀。最为相似的是,与太宰治一起自杀的女人和与大藏也挺一起自杀的女人都死去了而他们却活了下来。太宰治一生中最后一次才是投水自杀,这里在第一次就描写了投水自杀,这跟现实微妙的链接了起来。人间失格中描写的大庭叶藏另外一次自杀是,得知自 己的妻子被不良商人侵犯而收到打击服安眠药自杀,太宰治在现实中的第四次自杀原因就是得

20、知初恋情人不纯洁受打击同样也是服安眠药自杀。但是最终,大庭叶藏和太宰治没有死亡,都染上了毒瘾。人间失格是作家内在的,精神的自传,把自己的精神体验通过虚构的情节表现出来 。 作品以日记形式讲述叶藏与人的交流过程,其实也是太宰治与自身的对话过程。 小说中布满了太宰治式的这样那样不安恐惧和虚无感,他以 纯洁美来拯救个体生命的方式展现自己对至善至美的希望,将主人公最后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纯洁美的向往和追求中,然而借助虚幻的东西来拯救个体生 命注定会是失败的。 (二)太宰治的小说复仇 太宰治创作时期正是日本所谓的私小说发展和巅峰的时期,私小说大多 表达 “ 生存的危机 ” 感的破灭型 以及 克服 “ 生存

21、的危机和破灭 ” 的 调和型 。所有在这个时期的日本作家 无一例外的都有尝试过对于私小说的创作,同样的作为一个左派激进分子的太宰治当然也不例外,而他 从风格上说太宰治无疑属于前者,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他的懦弱,拒绝一切妥协,也是他的骄傲 , 他可以说创造了只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私小说。 撇开其它作家但看太宰治,他 真正创作小说的动机: “我为什么要写小说呢,为了自己的无尽的苦楚 。没有别的选择,装腔作势又是令人讨厌的,归根结底,便是复仇。 ” 12 从浅层来说,太宰治 从小成绩优异,在青森 中学时期萌生了对于文学的兴趣 。相对于家里面兄长父亲的冷面孔和不受关注的边缘感,纸张的世界更令他找到

22、情感的归宿,十六岁的太宰治就读了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以及莎士比亚、莫伯桑等作家的大量作品,同时,开始敬仰井伏蹲二。这对太宰治的文学生涯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启蒙。高中时期太宰就已经 陶醉在“当一个作家,我 悄悄 地想当一个作家”自我满足的幸福之中, 自我意识强烈的太宰治仿佛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哪怕这唯一的对象是他自己。所有 文学作品中, 他对芥川龙之介等文学家的作品尤其感兴趣,并由此展开了文学创作。 从深层来说,以复仇为动机 大概与他 进入东京大学 之后,如愿师从井伏鳟, 投身左翼革命运动,最后却因为运动与私生活的搓折失败痛苦不堪有关,这甚至使他最后否定自我。 光从太宰治后期的主要作品来看太宰治的一

23、生显然是欠缺的。中期“安定与开花”的“健康明快”创作高峰只是一个表象,因为太宰治的特殊身世与成长经历,促使他的文学基调在创作生涯的前期已经 形成了。 13实际上太宰治是以新的风格隐藏了真实的自我,虚无消极的自我才是他的本质。二战后,步入文学生涯后期 的太宰治所创作的一系列著名作品中,再次出现了否定自我、颓废、悲观的倾向,这也是他一贯的文学精神的复活。他后期的文学上感到之前对生活至上主义的失败,从而揉入到艺术至上主义之中,并对自我进行一种辩解。这一点在本书的结尾,作为对主人公的评价所发出的“一个像神一样的孩子” 14的感叹中表现得最6 为露骨, 这的确是一种以死亡作为赌注的自我辩解。 正是大庭叶

24、藏失败懦弱的一生里面隐藏着太宰治的影子,日本学者奥野健男作了如下的评论 :人间失格是触及人们精神最深处,触及人们存在本身的,稀有的,可怕的作品。它不论在艺术上是否完美,都 会超越人们文学趣味的差异,直接诉诸人们的灵魂,对于人们的思想和人生观产生惊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肯定还是否定,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 正是因为是太宰治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太宰治纠结而矛盾的一生,也反映出现代人的孤独逃避现实的一面,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因为人的心中或明或暗内心深处总有最柔软的一块,懦弱地被他无声地侵袭,无从

25、回避。 三岛由纪夫是在所有评价太宰治作品中最没有好脸色的,他曾经当着太宰治的面说“我不喜 欢太宰治先生的作品。”甚至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恶劣的表明“我对太宰治文学所抱有的厌恶情绪是异常强烈的。” 15但 是他后来却在文章中分析说,讨厌看太宰的作品也许恐怕是因为他暴露了自己所不愿意暴露的心情所致。其实,即使三岛不说,当时也有人注意他们风格存在内在的一致性,比如大江健三郎就看到了这一点: 虽然三岛由纪夫讨厌太宰治 , 可我觉得三岛由纪夫的文章本身就很像太宰治的文章 。 三岛由纪夫是用太宰治的文体来写东西的 ,他看见太宰治的不安,或许是一种类似从镜中看到另一个三岛由纪夫的缘故。 太宰治 选择死亡, 与其

26、苟延残喘不如骄傲的自杀死 去,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最后的个人式的反抗。 小川洋子 认为作家必然是站在生者与死者的界限,视角往往是已死之人,太宰治亦然。但和其它大师好作上帝视角俯瞰终生不同,太宰治对人间的深意凝视常含情意,连讽刺以及憎恨往往亦寄予温煦,所以他的文风多情怀旧处不让女子 对于诸多的美好, 户冢的梅雨,本乡的黄昏,柏木的初雪,八丁堀的烟火,芝的满月,天沼的日落,银座的闪电,板桥脑科医院的大波斯菊,狄洼的晨雾,武藏野的夕阳, 奔 跑 的美乐斯,他都不是不能欣赏。因为懦弱,所以逃避生命,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 拒绝粗俗 的乐观主义 ,与其苟且偷生,不如绚烂死去,留下最美的印象。 太宰治的

27、自杀原因 (一) 太宰治的出身环境 太宰治被人们熟识是因为他是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之一,但人们更多的记住他是因为他一生都在为自杀而活。而幼年对成年后他的影响举足轻重,甚至于从童年开始他就开始为自杀之路垫石填路。 太宰治出生在 日本本州北端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之中, 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是众议院议员 和 贵族院议员 , 并兼营银行 与铁路 ,典型的暴发户,作为当地的名流非常活跃。 太宰 治是父母亲的第六子,在十一人的兄弟姐妹之中排行第十 ,地位低下,甚至于没有自己独立的 房间 。 幼年时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察看父兄的颜色, 再加上 日本战前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 给他造成了一种多余者的感

28、觉 。 封建制度所支配的家庭环境给太宰治带来了极大的压抑,直接造成了他 年幼时期 敏锐和多愁善感的个性 。 他急于想要证明自己的内心,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由于母亲体弱多病,无法亲自抚养太宰 治 ,只好 把他 交与保姆来照顾,这使他从小缺乏母爱 和安全感 , 因为如此还对女性产生了一种未知的恐惧和向往。 他在小 说 回忆中 提 到 , 追怀伯母是无穷7 无尽的,但对父母的回忆却丝毫没有 , 可以说除了伯母之外,其他的人与事,到五六岁时仍一无所知 , 他甚至认为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子 。太宰治 缺乏爱并强烈的想要得到爱,却因为生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家庭之中的无法得到,这厌恶家庭想要摆脱现状,但虚荣

29、心作祟使其无法脱离家庭的的经济,整个人在矛盾中不断挣扎着。 孩提时 期对他的影响贯彻了他的一生 , 也左右着太宰治的成长和以后的创作。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大庭叶藏是他内心的折射。 幼年的叶藏在拍照时候已经摆出了一副冷淡和麻木的表情,被描述成一个会在一瞥之间立刻发出 “一个多讨厌的孩子” 牢骚的孩子,并且自嘲式的形容“只不过是把丑陋的皱纹聚集在了脸上”的“皱巴巴的小 老头” , 而且有“一副奇妙的神情,显得猥琐让人恶心” 16,这简直不能想象是一个小孩子该有的神情。外表是心灵的反应,叶藏 从小 麻木得反应着这个社会,麻木的面对一切 。 他 会 吃很多东西,却一点不记得哪一次是为了

30、饥饿吃东西,哪一次是为了讨好 别 人 吃 东西,对于他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吃饭的时候,他的吃是为了吃而吃,为了活下去,为了别人 不是自己 。对于他来说“ 人因为不吃饭就会饿死,所以才不得不干活,才不得不吃饭” 远远比“不吃饭就会饿死”来的更晦涩难懂,更带有威吓性 ,正常的理论到了这里已经被扭曲歪解了 。 太宰治毫无保留地用最重的笔触把童年 写出来,可见他深刻地厌恶自己的过去。 “ 滑稽角色是叶藏对自我社会形象的理想塑造 , 其本质是个人与社会、个体与自我相分离的境况下寻求存在的安全感 , 避免打破内心的平衡 , 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 , 惧怕别人的蔑视、讽刺和侮辱而使其自尊心受伤害 。” 17叶藏

31、扮演滑稽的角色来逗笑, 也许 这是他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 “ 虽然我对人类极度恐怖,但总不能对他们死心。而且,我可以借着逗笑这一根细线稍微与人类联系起来。虽然表面是不断地制造笑脸迎人,但应该说内心拼死命的,汗流浃背、冷汗直流地对其服务。” 18孩提时期每个人都懵懵懂懂不知道个所以然,行为举 止想法幼稚,但显然因为家庭 和时代 的因素,太宰治已经从应该是这个年龄的想法中偏激起来,他想要获得爱, 想要获得更多, 想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想要摆脱“边缘人”的透明, 所以 即使在大夏天,在浴衣外面套上一件鲜红的毛衣,也只是为了提供小丑滑稽服务,博得大家的瞩目,引起他们的注意 罢了 。这是叶藏式的叛逆,也是

32、太宰的反抗。 他生活在寂寞孤独的世界里,渴望着来自周围的爱却又苦苦无法得到,这使他感到有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悲哀。而他的这种被压抑的自我意识和感受,一直影响着他的成长。就在这样的一个豪华而又粗鄙的大家庭中,这种气氛一直包围着 太宰治,使他滋生了一种错误的“名门意识”,同时他又对那种真正的贵族抱有执著的向往之情。 19 叶藏的内心世界虽然已经 与现实 世界 相 隔离 , 但是在虚荣心和自尊心的驱使下 , 他 维持 完美无缺自我形象 , 更不愿让人看穿他逗笑背后的凄凉。这是叶藏在建立现实的自信上留住的惟一依赖。 太宰治 从小 的敏感和懦弱导致他 的小说 也 往往刻意表现一种懦弱美学, 大庭 叶藏 对

33、这个世界抗拒, 无法适应世间复杂的情感, 认为 人是不可捉摸的生物, 人的生活是无法捉摸的,他无法体会世间常人所体会的快乐与幸福,甚至于无法像常人一样生活,不想被看作是异类他只有将真实的自 己隐藏起来,逗笑取悦别人,或放纵于酒或肉体带来的短暂欢乐之中。叶藏是如此懦弱, “ 懦夫 , 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 让人 受伤。 ” 20不反抗也是罪过吗?他一次次质问, 却 无力去反抗这个世界,只好选择毁灭自己,却又屡次寻死不成 ,后期的太宰仿佛完全被生活吞噬, 没有意志,也缺乏生存能力,好像如行尸走肉一般, 他想要证明自己 活着就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生命真实 , 尽管他表面嫌弃自己,但内心却仍然想

34、要肯定自己,表面的无赖是想要表现内在的反抗精神。 8 他不幸而羞耻的一生,是从幼年时期开始的,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对他来说最具有影响和不可改变的 。他自卑与自豪的矛盾,也促成了他一生极度荣誉和自我 缺失 的双重性格。 ( 二 ) 太宰治的时代背景 正如日本评论家 平野 谦 所说 :“太宰 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太宰治作为战后崛起的作家 , 以昭和十二年为界,他大学时代就对左翼运动的极大热情,之后经历左翼运动被镇压,日本战败,战后左翼的妥协,日本文明的瓦解,国家被迫转型,这些动荡虽然在他小说中着墨不多,生命信仰的破坏却是致命的;从个人来说,从小缺乏家庭关怀,生性敏感,神经纤弱,厌恶

35、家庭却一生都在经济上难以脱离家庭支持 ;再加上那些深深植根于日本人心中的死生观念 , 这些都最终促使他 走向死亡。 首先这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日本特殊的地理,国土的不重要部分全部分在太平洋的版块活动活跃的区域。在灾难常发生的岛国, 任何的一切包括万物生灵人的生命,都可能在一瞬间并且不可知的灾难中化为乌有。在这样的自然坏境中,日本人就产生了坦然面对死亡的心态,也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独有的悲观宿命色彩。日本的人生观是蔑视生命的,生命的存在是为了“大义”,一旦失去“大义”,生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他们狂热的喜欢樱花,非常欣赏樱花速开速败的壮丽之景,还将樱花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他们觉得生命有如樱花,或灿烂,或

36、 凋谢,在这样审美观的引导之下,自然会对“死亡”有独特的认识,大和民族认为与其苟且偷生,不如轰轰烈烈地光辉去死。 第二,日本人认为合理的自杀是道德的 一种升华方式。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自杀是一种罪孽、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日本,得到切腹自杀的机会,有时更像是一种荣誉,自古都有着美化自杀的传统。日本人崇尚自杀,认为自杀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的高尚行为,并且给自杀赋予了崇高的道德评价。封建时代的剖腹自杀就意味着对武士人格、名誉的尊敬。 21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曾这样描述日本人的自杀行为:“自杀如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便可洗刷一个人的污名,保全死后别人对他的好评。美国人视自杀为罪恶

37、,认为那是绝望时的自暴自弃。日本人却赞扬自杀,使之成为一种光荣的、有意义的行为。” 22正是因为这样,日本人多数最后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有日本学者 认为 在 日本人的死生观中,自杀非常重要 , 日本人所实践的武士道便以破腹自杀 以 最高荣誉 。日 本 人认为生如樱花,在绚烂的巅峰迅速凋谢是具有非常美学意蕴,画家古贺香江 更 直接 表示 “ 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 ,所以日本文人多有自戕之举,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牧野信一,三岛由纪夫 等等均是此辈中人 。翻开历史长卷日本文学史更 可以说 是一片鲜红,几乎所有的有成就的文人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自杀死亡。 另外, 自杀

38、的 名家大师 中,深究 各种 原因,恐怕除了文化之外,有太多伤痕是历史生生割出 来 的。 一直以来,日本国民以绝对天皇主义为精神支柱,随着二战的失败,政治、经济、社会基础被摧毁,社会极度动荡不安,不但物资奇缺,人们的精神上也面临着很大的混乱。尤其是作为日本统治根基的绝对主义天皇制遭到否定,“人们失落于既有的功利价值,精神失衡,一时又找不到恢复平衡的杠杆,完全丧失了精神的主体性,落入心理性的虚脱状态中。众多的国民失去了追求的目的和方向,产生一种危机感、幻灭感和虚无感,越来越怀疑战后日本社会的稳定性,越来越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念”。 23战后的日本人无所适从,全日本都笼罩在颓废、失望、萎靡不振的阴霾之

39、中,失去了一个压在头顶的军国主义政府之后,而长久以来的奴性没有退去,普遍在等待一个新的主人给自己下达指令。其中 昭和时期的文豪自杀颇多,因为激荡而新旧变迁昭和时代对于作家来说委实痛苦,日本一百年来超克与现代化之冲9 突更让人困惑 。 比如三岛由纪夫为了唤醒军魂在全日本电视直播面前切开自己锻炼了十几年的精实腹肌,这一自杀行为显然有 相当外部性 和冲击力 ,极具政治意味。 因为太宰治一生多次自杀, 他的行为动作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所以在他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五次自杀之前的失踪 之时 , 即在 1948 年的 6 月 15 日 ,著名媒体 朝日新闻还登载了一则太宰治先生出走了吗? 的 小新闻 。 之后

40、 6 月 19 日,太宰治 与 情人 被发现 在玉川上水投水离世, 而离世 这天 正好 也是他三十九岁生日 。而这之后的日本不约而同的将所有生死在同一天的 称之为 “ 樱桃忌 ” ,语出太宰治晚年作品樱桃 。 所以 太宰治这样悲观思想的背后是日本人庞大的死生观,并不是太宰治一个人所有的对于自杀的执著,而是日本整 个民族对于自杀的一种尊崇。 结束语 太宰治用另一种无赖的方式,在短暂又矛盾的一生中,躲在世界角落里观察着生命的真实,用独特的文学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一个特殊的印记。我们也从他悲伤感性懦弱的眼神中,从细腻的笔触中,看到复杂的人性,看到战后日本整个社会的低迷,也试着去理解太宰治先生最后的遗言“不要绝望、在此告辞。”也许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作品和生活中的太宰治看似弱者而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强者,堪称“心的王者”。我想这恐怕才是太宰治一直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