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浅析清代“无绍不成衙”的现象及成因 从心态角度分析 学 院: 学生姓名: 专 业: 历史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1 浅析清代“无绍不成衙”的现象及成因 从师爷心态角度分析 【摘 要】 绍兴师爷作为清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形成的“无绍不成衙”这一特殊的人文现象更是值得我们研究。该文从通过对无绍不成衙的含义、现象的理解,结合当时的 现实状况,从绍兴师爷的心态角度入手,阐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无绍不成衙 绍兴师爷 心态 On the phenomenon and the reason of “wu sh
2、ao bu cheng ya ” in qing dynasty Analysis from the state of shiye s mind Abstract: Shaoxingshiy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The formation of the “wu shao bu cheng ya“ this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is worth studying. In t
3、his paper, from the adoption of the “ wu shao bu cheng ya “ mea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with the realities of the time, attitude angles from Shaoxingshiye, explain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 wu shao bu cheng ya. Shaoxingshiye. attitude 2 一、无绍不成衙的含义 师爷作为一种非官非民却常年在行政机构处理政务
4、、军队里面帮助军官处理军务、各类文书,但又没有任何的官职、品级,只是军政主官私人聘请作为幕僚的一个特殊群体。师爷这一特殊群体在清 代绍兴地区特别繁盛,名气越来愈大,盖过了其他地区的师爷,所以渐渐有了“绍兴师爷”这一称号。 师爷头上冠以 “ 绍兴 ” 两字 , “绍兴”是指绍兴府,下辖 山阴、会稽、上虞、萧山、嵊县、新 昌 、诸暨、余姚八县 , 出于两种原因:一示地域差别。明、清时徽州亦多出师爷;二因 “ 操是业者之类皆绍人也 ” ,即绍兴八邑之人为多。据资料记载,绍兴有有名 的 师爷 150 余人,山阴徐渭,会稽沈文奎,萧山汪辉祖,诸暨骆彪,嵊县张益;均为饮誉大江南北之名师爷。而绍兴府县县出师
5、爷,据不完全统计,山阴、会稽两县约出师爷 2000 余名。顾炎武日知录称: “ 户部 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 ” ,故有 “ 无绍不成衙 ” 之谚。 1 从绍兴县志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绍兴的 山阴、会稽 两县在历史上就出了 2000余名师爷,加上其余六县,可想而知师爷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这么多师爷组成的团体,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衙门里,官员身边,可想而知,“无绍不成衙”是很有道理的。 师爷之前加上“绍兴”两字,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绍兴地区的师爷思维敏捷,处事圆滑,精明能干。能得到当时行业的认可,才能被冠以“绍兴师爷”这一称号。 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中有田文镜之幕客一节,记
6、载 田文 鏡在雍正朝,為河東總督,得君之專,與李敏達、鄂文端為鼎足,一時大臣,無與倫比。世傳其幕客鄔某事,頗奇特,因撮記之。鄔某者,紹興人,習法家言,人稱之為鄔先生。文鏡之開府河東也,羅而致之幕下。鄔先生謂文鏡曰:公欲為名督撫耶,抑僅為尋常督撫耶?文鏡曰:必為名督撫。曰:然則任我為之,公無掣我肘可耳。文鏡問將何為?曰:吾將為公草一疏上奏,疏中一字不能令公見,此疏上,公事成矣,能相信否?文鏡知其可恃也,許之。則疏稿已夙具,因署文鏡名,上之。蓋參隆科多之疏也。隆科多為世宗元舅,頗有機干,世宗之獲當璧,隆科 多與有力焉。既而恃功不法,驕恣日甚,上頗苦之,而中外大臣,無一敢言其罪者。鄔先生固早窺知上意
7、,故敢行之不疑。疏上,隆科多果獲罪,而文鏡寵遇日隆。 已而文镜以事与邬先生龃龉,渐不用其言,邬先生愤而辞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不得已,使人求邬先生所在,以重币聘之返。 2 邬思道是田文镜的幕宾,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绍兴师爷邬思道对官场的把握,官员离开了师爷不能得到很好的辅助,无人可以帮助其出谋划策。清代科举选拔官员主要是靠八股文取士,然而八股文对于具体的行政可以说是瓜葛不大,这样就造成一群不知道朝 廷律例、朝廷惯例的书呆子,对于行政、治理地方一窍不通,不得不依靠旁人来辅佐。同时也体现了绍兴师爷的精明能干。 “无绍不成衙”说的不仅是绍兴在府衙内当师爷,在笔者看来还指绍兴人
8、在担任各级官员,还有就是所谓的“清客”。如果说师爷是“帮忙”,那么清客就是“帮闲”。这些人都靠诗酒书画入幕,是东家养的一批闲人。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俗所谓清客者,门下食客也,主人之待遇次于幕。 3龚末斋在其雪鸿轩尺牍的又答王言如一文中也有提及:“山人墨客、星相医卜之流,亦未尝不游于公卿之门,承顾盼也,3 受赠赐也”。 4根据统计,在清 朝,绍兴府本籍考出的进士有 505 名,没有算上在外籍考的绍兴人和绍兴籍的后人,考出的进士在全国科甲榜的第六位。 5可见还是比较多的。 二、“无绍不成衙”的现象 通过查找考证各种资料文献,可以概括出“无绍不成衙”以下一些现象: 1.分布的广泛性与从幕的集中性。绍兴
9、师爷数量十分惊人,他的分布范围也很广。绍兴师爷之所以称他们的职业为“游幕”,可以看出其分布的广泛性。例如著名的师爷龚未斋,许思湄,汪辉祖等人,都在不同的地方或做过刑名师爷,或做过钱谷师爷。绍兴师爷究竟是怎样一个分布情况呢?笔者从绍兴县志 -人物编所列出的一些人物列传作为参考,反应出绍兴师爷游幕地域的广泛性与集中性。 山阴、会稽两县部分师爷游幕区域分布图 区域 游幕者姓名 资料来源 山东 黄易、王汝成、王贤仪、沈潜、陈寿恩、汤寿潜、俞蛟、俞明厚 2101 页、 2128 页、 2139 页、2145 页、 2146 页、 2148 页、2102 页、 2125 页 陕西 顾淳庆 2124 页 山
10、西 俞廉三 2143 页 河南 童钰、娄杰、范寿铭 2095 页、 2146 页、 2156 页 直隶、河北 骆照、章宝谷、龚末斋、章炳然、娄春蕃 2126 页、 2155 页、 2099 页、2114 页、 2146 页 吉林、辽宁 任毓麟、杨福璋 2155 页、 2148 页 四川 章寿康、徐汝舟、朱光旭 2146 页、 2103 页、 2135 页 安徽 李登瀛、金埴 2085 页、 2085 页 江西 俞瀚、范濂 2097 页、 2144 页 湖北 陈荣杰、施山 2090 页、 2134 页 广东 周钺、汪泉、汪叔、王衍梅 2078 页、 2139 页、 2139 页、2111 页 广
11、西 汪鼎 2130 页 福建 宋俊、王龙光、吴楚材、吴调侯、章震、阮祖棠 2078 页、 2079 页、 2081 页、2081 页、 2140 页、 2141 页 北京、天津 许思湄、陶大均、孙青选、徐庆璋 2106 页、 2149 页、 2081 页、2137 页 湖南 汪炌、章士杰、章锡光、陶在宽、顾淳庆 2110 页、 2140 页、 2151 页、2147 页、 2124 页 浙江 平世增、沈嘉然、徐联奎、何熊光、陈望祖、凌汉 2096 页、 2098 页、 2098 页、2098 页、 2108 页、 2116 页、2132 页 云南 沈梅、全淇、全楙绩 2097 页、 2129
12、页、 2147 页 澳门 何大庚 2134 页 4 以上图表是对绍兴县志 -人物编人物列传中绍兴籍师爷的完全统计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绍兴师爷的游幕地域非常广泛。北可以到从吉林、辽宁,一直向南,直隶、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直至澳门,遍布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师爷的广泛分布性从而也印证了“无绍不成衙”这句话。 对于师爷分布的集中性,也是对于其分布的广泛性而言的。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上表中的绍兴籍师爷共 54位,而其中有 22位在华北地区从幕,占师爷总数 40.7%。笔者根据秋水轩尺牍对许思湄做了研究,看出其在从幕的整个生涯中,其大
13、部分时间都在华北地区从幕。在 其前六年的从幕生涯中一直在华北地区(天津、辽西、山西、河北地区),秋水轩尺牍的第一篇与王沧亭中提到他在津门“初四日抵津门”;第二篇与陈凝之“旋以旧友沈聿新招赴平舒”;第三篇与赵南湖“客居辽西”;第五篇与陈天度“湄浪迹六年就食辽西,去夏至津门,仅存晋省”。 6不仅仅是许思湄本人,根据复旦大学王振忠先生的 19 世纪华北绍兴师爷网络个案研究的材料,许思湄的八个哥哥都在直隶、山东一带游历从幕。还有他的亲戚,将近 20 人的许氏家族都在华北地区游馆从幕。 7单单一个许氏家族,再加上其他的像龚 末斋、汪辉祖等人,我们可以清楚的得到印证,华北地区大多数县衙、官府都有绍兴师爷的
14、身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广泛性与集中性上,绍兴师爷的分布情况都无不印证了“无绍不成衙”这一现象。 2.绍兴师爷的重要性。前文说到,“绍兴师爷” 之所以加上“绍兴”二字,是因为绍兴师爷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师爷更加的精明能干,故而加上“绍兴”二字,用来突出绍兴师爷的重要性。从邬思道的故事可以看出,师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邬思道不仅帮助田文镜处理文书奏折,而且还出谋划策,充当东家的智囊,使东家仕途更进。前文提到田文镜因为某些事情与 邬思道发生了矛盾,渐渐的不听邬思道的劝谏,邬思道气愤辞幕离去,在这以后田文镜每每上书奏事,都不得皇帝的心意,好几次被谴责。不得不重新请人以重金请回邬思道。这个示例从侧
15、面反应了师爷对于官员、衙门的重要性。 娄春蕃 , 久参北洋幕府, 李鸿章 尤重之,常倚以治繁剧。春蕃熟谙直隶水利,永定河常岁决,思患预防,以时消息之,河不数病。长芦盐商久困增釐,春蕃务为宽大,课裕而商不挠。尤精 刑律,审覈维慎,直省遂无冤狱。 春蕃敦节操,有经济才。自鸿章延入直幕,先后垂三十年。历任总督如 王文韶 、荣禄 、 袁世凯 、 杨士骧 、 端方 、 陈夔龙 等,皆敬礼之。虽不乐仕进,未亲吏治,而论治佐政,留意民生,各郡县皆奉为圭臬。 8 由示例可见,绍兴师爷因出众的办事能力深得历任总督器重,奉为 圭臬 ,尤其是李鸿章,将重要河防治理交给娄春蕃管理,可见娄春蕃不仅拥有真才实学,而且为百
16、姓做事,绍兴师爷不仅可以处理政务,还能为官府留意民生,绍兴师爷是府衙、官员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看出绍兴师爷的重要。 3.绍兴师爷的影响力。无绍不成衙的现象不仅体现在绍兴师爷分布的广泛性、集中性,师爷的个人能力上,而且更体现在绍兴师爷根据其同乡之谊,同室之情形成一5 个师爷行业的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个衙门、官员的师爷相互传递消息。 张鹏展于嘉庆五年( 1800 年) 上疏 的请厘吏治五事疏“ 外与各州县为同寅。往来交密。最易夤缘。无从觉察。 ”“ 作幕者夤缘求上司荐举。或贿托上司之官亲幕友。 ”“ 一则幕友互相。其惯在何省。即于其省树声气党援。倘有 别省请来者。即于上司同寅各衙门。互
17、相排挤。使不能容。而彼之党与乃固。 ” 9这三段话说道:各州师爷与师爷之间,往来密切,很容易形成攀援关系,难被察觉。师爷攀援上司举荐从幕,或者贿赂上司或其亲友幕宾为其举荐。幕友间互相帮助,与其他各省通气声援,互相排挤其他外来师爷。本来东家招聘师爷是个人的事情,但是现在却要听从上司安排。民国时人李渔叔在其 鱼千里斋随笔写道: 各省掌刑名、钱谷,以藩、臬两司幕为最重,为之者多积年老吏,年辈较高,令长显仕履任,必就求其推介幕友相助。论荐时,视地方政事繁简,而定其人。大县则派老于吏事者往,偏州小邑,不过以三、四等人才充之,皆其徒党也。别讹报销,上呈大府核夺,如出彼革之手,纵有挂漏,必为曲意弥缝 ;使另
18、易其人,则索疲求垢,事事驳桔矣。其根株固结如此。 10 由于绍兴师爷的这种把持与垄断,绍兴师爷形成一个坚固的团体,就是通常所说的“绍兴帮”,他们牢牢掌握大多数官员、县衙。突显出绍兴师爷的影响力,所谓的“无绍不成衙 ”的谚语,绝不是空穴来风。 三、从心态角度分析“无绍不成衙”的形成原因 “无绍不成衙”这一特殊现象的形成不仅是受到客观方面的作用,绍兴师爷的心态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师爷心态方面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无绍不成衙形成的原因。通常所说的心态,是由动机,情感,意志组成的,由外部环境所影响而形成,又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绍兴师爷的心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又作用于师爷的行为。 动机 是指
19、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 心理状态 和意愿 ,动机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清代绍兴地区,读书入仕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愿望,但是想要考取功名是非常艰难的。从清代各省生员在人口中的比例可以看出,浙江比例在0.17%,远远低于山西( 0.44%)、直隶( 0.23%)、广西( 0.37%),云南( 0.67%),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0.18%)。 11而浙江地区,尤其是绍兴地区非常富庶,文风炽盛,学子热衷于考取功名。但是政府又限制吴越地区政治发展,所以想要科举入仕是很难的。到了明代中叶以后,科举几乎成了唯一的 入仕之途。清代虽然有捐官制度,但是捐官需要大量金银才能有好的官职。但是
20、许多读书人却穷困之至,不能负担。山阴、会稽两县总共只有 631 名考取进士,成功进入庙堂,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没有考取功名。那么这些未取得功名的书生有两种选择:一是开办私塾,做一名教书的先生;二就是弃书读律,成为一名师爷。相对于私塾,作为一名望图功名成就的读书人,更倾向与做一名师爷。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地位方面都比私塾优越。作为一名师爷可以游幕就馆,认识不同的官吏,广积人脉,假使以后考取进士,或捐得一官能靠关系分配到富饶的地区就任。汪 辉祖在其佐治药言的自处宜洁中提到“吾辈图名为就,转而治生。惟习幕一途,与读书为近,故从事者多。” 12弃书读律其中很6 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从幕者为养家而
21、不得不幕。龚末斋在其雪鸿轩尺牍写到“所谓幕者,乃家无负郭之田,而有兄弟之养。菽谁无资,饘粥不继,读书无成,穷困直至,不得以而以幕救贫也。” 13 仕途、养家固然是主要动机,但是不入仕途,治生难道只有入幕这一条道吗?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来说,耕作显然是不行的,经商也没有这个财力,做私塾先生固然不错,但是不足以养家糊口。汪辉祖佐治药言说 :“吾辈从事于幕者 ,类皆章句之儒,为童子师,岁脩不过数十金,幕脩所入或数倍焉,或十数倍矣。” 14汪辉祖病榻梦痕录记载 :“乾隆末年,“库平银一两易制钱一干四百五十文,夏间米斗钱三百三四十文”。 15由此可见,师爷这一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是个收入相当高的职
22、业。故而许多绍兴人科举不成,弃书读律,选择师爷这一职业。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无绍不成衙这一特殊的现象产生,与师爷本身情感有着很大的联系。首 先是寻找安全感。在文人考取功名未成之后,在他们面前有许多压力,养家糊口、个人前途 ,对于这些困难,前途未卜,难免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这时的书生往往会找一门有安全感的职业,作为一名师爷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幕职业的这种安全感是“清代幕吏经过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而实际享有的一种处世感。” 16绍兴师爷经过明代的发展,到清代中期
23、达到鼎盛。经过将近 40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笔者认为,首先是由于官与吏之间的矛盾,导致官对吏的不信任。胥吏在平常工作中的徇私舞弊,使得胥吏不在得到重用。而在八股科举制度下产生 的官员,能力有限,不能处理好政务,不得不招募辅佐之人,来帮助其处理政务,为他的仕途前程出谋划策。而且这一矛盾在清朝地方府县非常普遍。这样就为师爷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其次,是绍兴地区有作吏历史,绍兴师爷对从幕佐治有着传统的情感。在明朝,“今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可以看出明朝六部的大多数胥吏都有绍兴人把控,因此选择从幕相对于其他职业更有熟悉感。再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由于从幕行业是一个生活的
24、手段,因此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去追求这种竞争的手段,这将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一个“垄断”。此外,从中国社会关系来看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血缘关系,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维持着基于家庭关系的血缘,而且往往聚族而居,血缘与地缘相结合在一起。然后在血缘和地缘这一个基础上,人的关系又衍化出一个单单基于地缘的社会关系。这种地缘观关系叫做乡谊关系。凭借这血缘关系和乡谊关系,绍兴师爷在师爷这一个职业上占据绝对的主动。绍兴师爷一般对从幕之学不轻易外传,都是凭借父子相传,师徒相承来巩固地位的。上文中提到师爷结党结帮,排挤其他同行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师爷幕馆最重要的是关系。 只有熟悉使人感到安全。第一种是父子
25、关系。儿子通过父亲做官的关 系入幕。陈宝琛撰汪瑔墓志铭记载:汪瑔,字芙生,一字越人,山阴人。幼随父宦粤,遂寄籍番禺,佐郡县幕 17。 第二种是叔侄关系。秋水轩尺牍与龚未斋一文中许思湄回复龚未斋到:“令侄馆事屡谋屡失,降而就副,未免大材小用。静以待之,自有碧梧千尺耳。” 18可以看出亲属在谋馆之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7 第三种是姻亲关系。秋水轩尺牍复沈一斋、陈笠山为女作伐:多情月老,好主鸳盟,一纸红笺,飞来天上,以弟与漪园,夙有陈雷之契,宜联秦晋之姻。 19许思湄通过沈一斋与陈笠山的介绍,将其女儿嫁给一位绍兴师爷沈漪园的儿子,结成姻亲关 系。另一位绍兴师爷龚萼与同为绍兴师爷陶愚亭结成亲家,雪鸿轩
26、尺牍答陶愚亭亲家:旧娅订新姻。,固有天作之合。然亦以芝兰同味,始得葭莩相投。 20在与他人结为姻亲的同时,还招师爷入赘。贺阮锡侯入赘一文中,龚萼招绍兴师爷阮锡侯为女婿,结成了丈婿关系。以上了三种可以归结为亲戚关系。 第四种是兄弟朋友,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关系。许思湄托杨樾庵谋馆一书写道:春鸿绝影,芳讯稀通。顷晤香度,始知塞上青油,已安徐榻。前以一饼金,函致省寓,度在文旆启行之后,祈急取之无失。此间瓜代有期,行将解馆,恃足下高居首要,一推一挽 ,不复属望他人矣。 21这一封信是许思湄写给杨樾庵,许思湄馆事即到期,请这位朋友帮助自己谋馆的一封信。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看出杨樾庵是深得血丝没信任的一位朋友
27、,“不复属望他人矣”,可见兄弟朋友是重要的谋馆途径。 在师爷行业中安全感的体现就是义结金兰,成为结拜兄弟。同时也可以形成联盟,在自己失馆、搁笔之时可以靠结拜兄弟东山再起。秋水轩尺牍中又(章又梁)托谋事篇中可以看到“聊为东郡首邑,而兄与徐公,夙有金兰之契,彼处刑名,旧数名世。” 22 雪鸿轩尺牍又答(许瑕村) “夫茂才异行,扬雄不以年出为拘;儒雅风 流,杜陵且有吾师之重。矧弟鱼鱼逐队,鹿鹿奔尘,得承缟紵之欢,已遂金兰之愿,而乃以马齿加增,翻令龙门峻却。” 23 以上两文可见章又梁同徐公结为金兰,许瑕村同龚未斋结成金兰,通过结拜互通声气,增强彼此之间的安全感。 再看许仲元的三异笔谈中写道:王立人,
28、忘其名,越之山阴人。工奏摺,刑钱均擅,居滇久,尤熟其风土人情,遂执梃为幕宾盟长 . 左鞹贮刑名,右鞹藏钱谷,视王二先生点定,即遣奴呈两府施行。无烦斟酌也。滇省修脯最优,即至薄者亦六百金,繁缺倍之,皆其门下士。然亦甚公,以持之长短分高下,不少轩轾也。 24这位王 二先生作为幕宾盟长,把持两府的师爷安排,整个云南省的肥缺,都是他的门生在担任。从中可以看出以王立人为首的这个幕业联盟控制了整个云南的幕业,安插亲信,排挤外人,形成了一个关系圈。 第二是绍兴师爷具有优越感。绍人之所以大多以幕为业,从而形成无绍不成衙这一现象,是因为师爷有其较之其他行业的优越感。首先从其地位上可以看出“非官非民”。科举不得,
29、虽不能为官,但可以通过从幕这一个途径,得到官员保举成为官吏。虽然是民,没有品阶官衔,但却在府衙内工作。其次从收入上看,前文也已经提到师爷的收入较之其他收入是比较高的。汪辉祖 病榻梦痕录记载:余初入幕时,岁脩之数,治刑名不过二百六十金,钱谷不过二百二十金,已为极丰;松江董君非三百金不就,号为“董三百”。壬午(乾隆二十七年)以后,渐次加增。至甲辰(四十九年)、乙巳(五十年)有至八百金者。 25从中也可以看出师爷的脩金是相当丰厚的,选择师爷之职至少不会穷困潦倒。 第三是绍兴人安土重迁的意识不强,喜欢游历在外,绍兴师爷亦是如此。绍兴历来就有“好游”的传统。章学诚说道:绍兴风俗,以地著姓。自南以还,世家
30、望族,五百余年,传世久远,祠墓不祧,宗族以时聚会。而地辟齿繁,游宦四方,所至为家,后人或 不忆其先。26 8 再看绍兴地区是平原地区,耕田面积广阔。根据绍兴县志记载:康熙十年,绍兴地区(山阴、会稽)田地山池共 22467 倾,其中田占 10641 倾(山占 10081 倾)。但是绍兴地区人口过于稠密,山、会两县共有 65454 户,丁口 187685。 27由此可见绍兴的耕田根本不能养活如此多的人口,许多人不得不外出赚钱养家,从而淡薄了安土重迁的意识。所以许多绍兴人能接受不在家乡,外出从幕。 还有大多绍兴师爷将其家眷接到其游幕办公的地区,并在那里购置房屋,作为一个新家。贺沈漪园接眷一文中沈漪园
31、将他的亲人接到 他的就馆之地“倾闻接眷抵馆,想锦堂瑞霭”。许思湄也有“自贱眷北上”,龚萼也是如此。当绍兴师爷将其家眷都接到自己身边,身旁有人伺候,便能安心佐治。这样就越来越多的绍兴师爷在外,形成了“无绍不成衙”。 意志是人 决定达到某种目的 而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读书人的最终目的是入仕为官,绍兴师爷也不例外。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绍兴书生去从幕,是因为从幕有一定的晋升机会,尤其在战乱时期,各省大员都在招兵买马,寻找人才,师爷也可以得到重用。幕友脩金丰富,从幕多年后多少会有些积蓄,可以捐个一官半职,告 老还乡。秋水轩尺牍中的与陈天度记载:“读所寄舅氏书,责以捐职之
32、命,迟迟未报,何以能辞” 28这是许思湄从幕多年后,捐了官,但却因某些原因,没有上任,不得不继续从幕。从这两个能为官的有力因素促使了大量科举不成的读书人先入幕,辗转再为官,从而形成了无绍不成衙这一局面。 绍兴师爷的坚韧性对无绍不成衙也有着重要作用。清朝政府对幕吏经过多次整治,但是绍兴师爷却没有衰落、消失。经过顽强的抗争,不断地探求门路,反而在 19世纪中期达到鼎盛,除客观原因以外,这不得不说与绍兴师爷的顽强性有着重要的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形 成无绍不成衙这一特殊的人文现象,是由绍兴师爷的不同心态引导形成的。这些动机、情感、意志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当时社会的客观现实。这个客观现实就是读书无成,不
33、得不以幕救贫,希望以后再入仕途而已。 注释: 11绍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绍兴县志绍兴师爷 .北京中华书局 .1999 年 5 月 .四十一编 . 2323 页 2 2 李岳瑞著 .春冰室野乘田文镜之幕客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6 月 . 23 页 3 3 徐珂著 .清稗类钞 .中华书局 .2003 年 8 月 .1397 页 4 4 龚未斋著 .雪鸿轩尺牍又答王言如 .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 年 3 月 . 34 篇 5 5 何炳棣著 王振忠译 .历史地理科举和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 6 月 .十一辑 299 页 6 7 许思湄著 .秋水
34、轩尺牍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 年 3 月 .一 .二 .三 .五篇 7 8 王振忠著 .十九世纪华北绍兴师爷网络之个案研究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 4 期 8 9 赵尔巽撰:清史稿娄春藩传 . 中华书局 .1977.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九 9 10 贺长龄撰 .皇朝经世文编七请厘吏治五事疏 . http:/ 2011.11.21 10 11 李渔叔著 .鱼千里斋随笔卷下 .台北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 .中华民国七十年五9 月 .1980 年 5 月 . 77 页 11 11 张仲礼著 李荣昌译:中国绅士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年 5 月 .11
35、2页 12 12 汪辉祖著:佐治药言自处宜洁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1937.9 篇 13 13 龚未斋著:雪鸿轩尺牍 答韫芳六弟 .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 年 3 月 .182篇 14 14 汪辉祖著:佐治药言自处宜洁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1937.9 篇 15 15 汪辉祖著:病榻梦痕录 . http:/ .2011.11.21 16 16 苏位智著 .清代幕吏心态探析 .山东社会科学 . 1992 年 6 月 .第六期 17 17 绍兴县资料第一辑人物列传 . http:/ 18 18 许思湄著:秋水轩尺牍与龚未斋 .江 苏广陵古籍刻 印社 .1997 年 3 月 .
36、28 篇 19 19 许思湄著:秋水轩尺牍 复沈一斋、陈笠山为女作伐 . 江 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年 3 月 148 篇 20 20 龚未斋著:雪鸿轩尺牍答陶愚亭亲家 . 江 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 年 3 月 34 篇 21 20 许思湄著:秋水轩尺牍托杨樾庵谋馆 .江 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 年 3 月 10篇 22 21 许思湄著:秋水轩尺牍又(章又梁)托谋事 .江 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 年 3月 127 篇 23 22 龚未斋著:雪鸿轩尺牍又答(许瑕村) .江 苏广 陵古籍刻印社 .1997年 3 月57 篇 24 23 许仲元著:三异笔谈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6 年 3 月 .卷二,王二先生) 25 24 汪辉祖著:病榻梦痕录卷上http:/ .2011.11.21 26 26章学诚著:章学诚遗书敕封文林郎湖北孝感县知县例晋奉直大夫史府君墓志铭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 年 8 月卷 16 .153 页 27 27 绍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绍兴县志绍兴师爷 .北京中华书局 .1999年 5 月 .302页 355 页 28 28许思湄著:秋水轩尺牍与陈天度 .江 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7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