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功过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524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渊功过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渊功过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渊功过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渊功过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渊功过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历史学 李渊功过问题研究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王朝创建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其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从唐王朝建立至今,就李渊的功过是非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新唐书、旧唐书等认为李渊是碌碌无为之辈,大唐创业是其子李世民的功绩。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则认为,李渊在唐王朝的创建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是帝业的创建者。这个争议涉及到太原起兵的首谋、进取 霍邑,称臣突厥等 问题,出于表述清晰的目的,本综述将不同观点一一列举。 一、“高祖”平庸说 从唐朝的高祖 实录、太宗实录开始,传统观点一直把太原起兵乃至唐朝建立的功劳全部记在李世民的名下,而其父李渊则是沉迷酒色、无

2、所作为的“平庸之徒”。 例如中国通史范文澜先生:“唐高祖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他本人并无创业的才干,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 1 吕思勉先生也说:“观其刑赏之倒错,即知其实无君人之德” 2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依据出发: 1.太原起兵的首谋问题 根据贞观年间史料撰写的旧唐书,认为太原之事是“太宗与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 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3 新唐书 里 记载,当李世民劝说李渊反隋时,李渊大为吃惊。并且“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 4 同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文里也有相同记载,当李世民劝李渊起义时,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

3、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 5 第二天再劝李渊时,渊叹曰“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 6 沈起炜先生也说“李渊本人见识才能并无过人之处,反隋起兵是在他们的推动下起兵的。” 7 吕思勉先生同样认为李世民在太原起兵的过程中起了主要的力量。 2.进取 霍邑的问题 李 渊在南下途中,碰到了宋老生驻守霍邑,在攻取霍邑的问题上,又一次显示了李世民的深谋远见和李渊的目光短浅。 当时 “雨久不停,渊军中粮乏,刘文静未返,或传突厥与刘武周乘虚袭晋阳” 8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渊召集众人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回兵太原,而李世民坚决反对这种意见,认为应该“先入咸阳,号令天下” 9 ,但李渊不同意,“渊不听,促令引发

4、。世民将复入谏,会日暮,渊已寝,世民不得入,号哭于外,声闻帐中” 10 终于感动了李渊,无可奈何的说:“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11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虽然都认 为坚持进取霍邑是李世民,但其中又存在分歧。两唐书将功劳都归于李世民一人,未提李建成。而司马光肯定了反对回师太原的是李世民,但李建成“亦以为然” 12 。 3.称臣突厥 大业十三年五月,太原之战不战而胜。在庆贺的同时,为了解决突厥进攻太原的问题,李渊听从刘文静的建议,称臣于突厥。在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都有李渊称臣于突厥的记载。 清代王夫之认为“唐之不能与突厥争,始于刘文静之失策,召之入而为之屈,权一失而弗能速挽矣

5、。” 13 李渊称臣于突厥 ,也成为其过失之一。 二创业垂统之君说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很多学者为李渊“平反”。认为其不失为一位深谋远虑、有智有勇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且深谙进退屈伸之道,是位创业垂统之君,却以大悖于史实之面目存之史典。如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一书中写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14 因此一些学者为李渊的地位提出了新的定义。 温大雅认为他:“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 15 樊树志先生也说:“李渊绝不是庸碌之辈,而是一个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开过 君主。” 16 另有 单莜凤的论李渊应有的历史地位一文,更是极大的肯定了李渊在建唐过程中的

6、作用,“征诸历史事实,李渊深谋远虑,有智有勇,自起兵晋阳,进军关中,攻克长安,以至最后建立唐朝,他都是最主要的决策人” 17 这些学者也从以下几个依据进行了论证: 1. 太原起兵的首谋 在牛致功先生的唐高祖传中,用了一个章节文字详细的论证太原起兵是李渊多年的谋划成果,“他蓄谋已久,早已有了取隋而代之的野心”“实际上他从各个方面进行准备,在他认为条件成熟以后,誓师起兵” 18 在文章中提出:李渊不 仅有勇有谋,而且还是个野心家。 单莜凤在论李渊应有的历史地位中也有独到的分析“实际上早在太原起兵前四五年李渊就有取隋而代之的打算。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时,李渊对裴寂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有六七年矣,公

7、辈皆在其后(旧唐书卷六十三宇文士及传)宇文士及投唐在武德二年,李渊说和他谈天下事已有六七年,说明是在太原起兵四五年前了。” 19 白寿 彝 老先生也认为太原起兵功归李渊, “在太原起兵之前,李渊早有取隋而代之的打算,他刚做太原留守,就视河东为自己的地盘,一面镇压厉山飞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一 面又北向突厥讲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20 2. 进取 霍邑的问题 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里记载李渊在 霍邑问题上,与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不同。李世民和李建成共同反对回师太原,并详细分析了攻取霍邑的有利因素,李渊欣然接受他们的意见。“尔谋得之,吾其决矣,三占从二,何藉舆言;懦夫之徒,几败乃公事耳。” 21 牛致功

8、先生也赞同温大雅的说法,“关于进取 霍邑的决策,我们采用了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记载,因为该书基本是可信的。” 22 3.称臣突厥的问题 在李渊称臣于突厥的问题上,又有不同的看 法。李树桐先生在其书唐史考辨中提出,李渊并没有奉始毕可汗为至尊,“高祖力排臣下的意见,绝不接受突厥所给的天子名义,也就是绝不肯向突厥称臣。” 牛致功先生认可了这个说法,“从李先生的文章内容来看,这个结论应当可信。” 23 4.沉溺酒色只是表象 赞同李渊非庸论的学者都认为,李渊沉溺酒色只是出于自保,只因隋炀帝性好猜忌。从旧唐书记载的一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李渊处境的艰难,炀帝召见李渊,因其称病未往,帝怒问其甥:“可得死否” 24 “

9、李渊知道此事后,忐忑不安对人行贿以示其精神失常的假象” 25 “由于隋炀帝的猜忌,李渊时刻出于被杀身的危险,为求自安,纵酒沉溺” 26 所以这些学者认为:沉溺酒色只是李渊的“保护伞”,并不能由此断定他是庸俗之徒,反而是其大智若愚的表现。 注释: 【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 1965 113 115 【 2】吕思勉 隋唐五代史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9 57 【 3】【 24】旧唐书 高祖纪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5 7 【 4】新唐书 高祖纪中华书局 1975 9 11 【 4】【 11】新唐书 太宗纪中华书局 1975 25 27 【 5】【 6】资治通鉴隋纪七 岳麗书院 2005

10、393 【 7】沈起炜 隋唐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46-47 【 8】【 10】【 12】资治通鉴 岳麗书院 隋纪八 2005 395 【 9】旧唐书 太宗纪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3 24 【 13】读通鉴论卷二十唐高祖 王夫之 中华书局 1975 1525 【 14】剑桥中国隋唐史 英 崔瑞德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169 【 15】【 21】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4,26 27 【 16】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 2009 103 【 17】【 19】单莜凤 论李渊应有的历史地位 延安教育学院院报 1996 年第一期 【 18】【 22】【 23】【 25】牛致功 唐高祖传人民出版社 1998 10, 12 32, 52 【 20】白寿 彝 中国通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355 【 26】李贵录 唐高祖李渊与唐初的政治韶关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16 卷第 3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