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小黄鱼主要生物学特征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 2 - 目录 中文摘要 . 3 英文摘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 1 2 材料和方法 . 2 2.1 实验工具和仪器及其精确度 . 2 2.2 实验材料 . 2 2.3 方法 . 2 3 结果和分析 . 4 3.1 小黄鱼基本生物学特征概况 . 4 3.2 小黄鱼体长、总重、纯重分布 . 4 3.3 小黄鱼外部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 . 5 4 讨论 . 15 4.1 分析小黄鱼鱼体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 . 15 4.2 总重、纯
2、重和体长分布 . 15 4.3 对总重和体长组线性关系进行的讨论 . 16 5 结论 . 16 5.1 函数关系式 . 16 5.2 曲线拟合结果 . 16 5.3 生长方程 . 16 5.4 体长、总重分布特征 . 16 5.5 生物学特征现状及变化趋势 . 17 致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7 - 3 - 摘 要 通过小黄鱼的总重、纯重、体长、肛长、体高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和耳石的部分生物学特征的测定 ,运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描述小黄鱼的生长特征;利用小黄鱼各个生物学特征之间 的关系以线性、指数、对数、乘幂四种拟合方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得出相关关
3、系系数较高的对应关系式 :(1)总重 (Wa)-肛长 (Lb)关系式: Wa=29.186Ln(Lb)-20.699, (2)总重(Wa)-体长 (La)关系式: Wa=46.254Ln( La) -1.8333 , (3) 纯重 (Wb)-体长 (La)关系式 : Wb=46.253Ln( La) +2.4969 , (4)耳石重 (Wc)-耳 石长 (Lm)关系式: Wc=27.239Ln( Lm) +142.13 , (5)耳石重 (Wc )-耳石 宽 (Ln)关系式: Wc=13.288Ln( Ln) +77.88 , (6)耳石重 (Wc)-耳石宽 (Wn)关系式: Wc=13.28
4、8Ln( Ln) +77.88, (7)总重 (Wa)-耳石长 (Lm)关系式: Wa=33.280Lm0.2067 ,(8) 总重 (Wa) 耳石宽 (Ln) 关 系式 : Wa=40.321e0.022Ln , (9) 总重 (Wa)- 体高 (Ha) 关 系式 : Wa=11.435Ha0.3362 , (10)耳石重 (Wc)和总重 (Wa)关系式: Wa=0.008Wc+0.0456 。与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论文揭示目前小黄鱼个体小型化, 低龄化的生物学特征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今后小黄鱼资源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为小黄鱼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
5、词 小黄鱼 生物学特征 体长 肛长 体重 纯重 耳石 - 4 - AbstractBy the determination of Small yellow croakers total weight , pure weight, body length, anus length, body and the main par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toliths ,Using the von Bertalanffy growth equation to describe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yellow
6、 croaker and small yellow croakers variou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bout a linear, exponential, logarithmic, a power ,we can conclueda high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Relationship as follows:(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weight (Wa) and anal length (Lb ): Wa=2
7、9.186Ln(Lb)-20.69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weight (Wa)- length: Wa=46.254Ln(La)-1.8333,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weight (Wb)-length (La): Wb=46.253Ln(La)+2.4969, (4) ear Wc-stone stone weight Lm long relationship: Wc=27.239Ln(Lm)+142.13,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olith (Wc)-l
8、ength (Ln) relationship:Wc=13.288Ln(Ln)+77.88,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oliths Weight (Wc) and otolith width(Ln) : Wc=13.288Ln(Ln)+77.88, (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weight (Wa) and otolith length(Lm): Wa = 33.280Lm0.2067, (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weight(Wa) and otolith weight
9、 relationship Wa Type: Wa=40.321e0.022Ln, (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weight(Wa) and High body weight (Ha): Wa = Wa=11.435Ha0.3362,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olith weight (Wa) and total weight (Wc ): Wa = 0.008Wc +0.0456.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levant research , the paper reveals
10、the current individual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refer to younger age, statu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end, provides reference of small yellow croakers biological resourc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offer the further resource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Utiliza
11、tion of scientific and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Small yellow croak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ong length Anal length Otolith Pure weight 1 1.前言 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脊椎动物 ,鱼纲 ,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 “ 黄花鱼 ” 、 “ 小黄花 ” 。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椎骨 28 30 块。耳石较大。体长约 20
12、余厘米。主要分布在我国 渤海 、 黄海 和 东海 、主要产地在江苏、 浙江 、福建、山东等省沿海。小黄鱼的资源量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期间达到繁盛,但于 70 年代后,由于人们不重视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导致海洋环境发生巨变和资源量的锐减,小黄鱼的渔获量更是大幅度降低,资源衰退严重。 90 年代 之后,由于东海区实施有效的伏季体渔制度,资源数量有所恢复,产量明显上升。据资料显示 2000 年达到东海区小黄鱼产量有始以来的最高纪录 ,达 15.95x104t。虽然渔获量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资源量主要以小黄鱼的补充群体为主,补充群体在资源的合理利
13、用上价值低,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此情况持续下去,有可能出现与大黄鱼 ( Pseudosciaena crocea) 由于过度的捕捞,在上世纪 70 年代出现资 源衰竭,至今大黄鱼已经成为珍稀物种同样的后果。为了使小黄鱼能够重新逐步恢复以前的资源量,了解小黄鱼的目前的生物学特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如全长、体长,体重,纯重、年龄及耳石形态特征等重要的数据能体现小黄鱼的资源生物学特征。 有关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有过一些报道。林龙山 12004 年对东海区小黄鱼现存资源量进行分析以 2002 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别从体长、体重和现存资源量对小黄鱼进行分
14、析,结果表明 2002 年东海区小黄角种群的平均体长仅为 123. 89mm 优势体长组为 110-130mm 占 46.15%;平均体重为 35.27%,优势体重组为 20- 40%,占 59. 41 %;个体小型化特征十分明显,证明种群处于过度捕捞的现状。郭旭鹏,金显仕,戴芳群 2在 2006 年发表的渤海小黄鱼生长特征的变化中指出,根据 1960 年、 1982 年、 1993 年和 2003 年各年春季对渤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生物学数据,对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时期的渤海小黄角的群体组成、生长状况等生物学特征的
15、年代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这不同的时期间渤海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表明自从 1982 年以来,渤海小黄鱼群体结构呈现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生长加快、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减小、体质量生长拐点提前等现象的出现。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因子的年代间变化,表明了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捕捞有待加强管理。据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张国政,李显森 9等的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摄食等级、渔船功率以及海表温度 3个因素对小黄角生物学特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程度,对 1960 年、 1985 年、 1998 年和 2008 年这 四 个年份在黄海中南部进行底 拖网调查获得的小黄鱼生物学特征资料
16、的研究分析,得出结果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其群体结构呈现出小型化、低龄化,生长加快、渐近体长减小、体重生长拐点提前、死亡系数增大。总结出:捕捞因素是造成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年代际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也可以推断出,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性。水伯年也对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小黄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与以前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小黄鱼现在的变化趋势。小黄鱼的资源量衰退不仅表现在东海、南海、黄海,在周军,李怡群 12等在对河北省近海海域的小黄鱼的分布情况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过程中 表明近 20 年小黄鱼的优势度、2 资源密度和资源结构的变化,指出河北省小黄鱼的资源呈现恢复态势,但趋于低龄化、小型化,提
17、出更应该进一步加强恢复小黄鱼资源量的主要方法措施。萧永双,高天翔,张岩, Takashi Yanagimoto, Mamoru Yabe , Yasunori Sakurai13对小黄鱼 线粒体 DNA 的遗传多样性控制区和种群结构 研究。林龙山、程家骅、任一平、凌建忠 15在对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研究了 1963 年, 1983 年和 2001 年的小黄鱼对小黄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等主要种群生物 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海区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相当突出的特征。 通过资料的查阅,近十年来研究及其报道较少,小黄鱼资源生物学特征变化较大,将小黄
18、鱼外部形态特征和耳石形态特征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的较少,因此本文不仅要对小黄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还要研究耳石的部分形态特征,然后再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全面地揭示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来揭示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小黄鱼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利用提供依据,为小黄鱼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小黄鱼的主要 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鱼体体重(总重、净重),体长、肛长组成,年龄组成。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工具和仪器及其精确度 剪刀、解剖盘、量鱼板 (精确度 1mm);电子 秤 ,型号 HLD-F998D, 精确度 0.1g; 体视显微镜 NiKon SMZ1500 及其摄
19、像系统 ; 分析天枰,型号 AB204-S/FAC, 精确 度 0.1mg。 2.2 实验 材料 本研究所采用的 小黄鱼 样本为 2010 年 10 月 23 日 采自 在 3222N, 12628 12652E海域 作业的 的 渔业生产渔船。所采集到带鱼 样本的 基本情况 见表 2-1。 表 2-1 小黄鱼 样品采集基本情况 Tab. 2.1 Summary of Pseudosciaena polyactissamples used in the study 数量 体长 范围( mm) 平均 体长 ( mm) 总 重范围( g) 平均 总 重( g) 平均年龄(龄 ) 100 140-15
20、3 182.9417.69 31.3150.1 57.11521.380 1.09 2.3 方法 2.3.1 测量方法 测量顺序,先测量小黄鱼的总重、全长、肛长、体高,除去内脏后测量纯重。取出耳石,剥离包膜,洗净,然后将耳 石放在做好标记的耳石袋里面。 用量鱼板 (精确到 1mm)测出小黄的的体长(由吻端至最后一枚尾椎或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肛长(从鱼头开始到肛门处的直线长 )、体高 鱼体最高部位 (躯干中部 )的垂直高 ,在测量鱼体的指标前,要先将鱼体解冻,并将鱼体冲洗干净测量时要把鱼体在桌面上放平,使小黄鱼鱼体呈自然状态,然后进行测量。 用电子秤秤量小黄鱼鱼体的总重、纯重(除去内脏后的重量
21、),边称量边做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将小黄鱼鱼体,用剪刀剪开,找到小黄鱼内耳,用镊子取出耳石,用水将其冲洗干净,放在已经编码的袋子里进行储存, 以便进行下步研究之需。 小黄鱼耳石的部分生物学特征测量前要将耳石用清水清洗、浸泡,洗净。用蒸馏水冲净3 后,放入 55烘箱中干燥至耳石恒重。将干燥后的矢耳石用 精密的 电子天平上称量耳石重量后,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及其附属的显微摄像系统对耳石进行凹凸两面拍照,手动操作软件进行测量耳石的宽和长,并拍照作记录。由于小黄鱼的耳食很厚,不利于直接观测年龄,在用耳石观测小黄鱼鱼体的年龄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为:先将耳石的两端用剪刀剪掉,然后留下耳石最厚的一段,再用
22、金砂石将小黄鱼的耳石磨成薄片(厚度大约 0.8cm),洗净然后放在载玻 片上,在 NiKon 体视 显微镜上观测耳石的年龄。 所测得生物学特征数据表示体长为 La, 肛长 Lb, 总重 Wa, 净重 Wb, 体高 Ha, 耳石重 Wc,耳石长 Lm耳石宽 Ln( a,b,c,m,n 的取值范围为 0100 正整数 N)。 2.3.2 耳石的部分形态特征 小黄鱼 左右内耳的球状囊彼此相连,内藏有 最 大的耳石,称矢耳石,其内侧面光滑,有蝌蚪状印迹 ,采取后清洗处理备用。 图 2-1 小黄鱼耳石形态 量度特征 Fig.1 The otoliths measurement character of
23、small yellow croaker 注:图 2-1 中 CD 表示耳石宽, AB 表示耳石长。 图 1-1 小黄鱼耳石年轮 Fig.2-2 otolith rings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由图 2-2 可以看出,有许多圈环片,可观察到疏松环片带与致密环片带,在致密环片带外围又出现了疏松环片带,由耳石中心而外,前一个致密环片带与下一个疏松环片带交界处即为一个年轮位置。小黄鱼鱼体的年轮数表示小黄鱼年龄数。 4 2.3.2 分析方法 对所研究的小黄鱼的总重、纯重、体长、肛长、体高等外部生物学特征和耳石部分生物学特征,用 Excel 绘制各个指标之间的散点图,得出图形
24、和个点之间表述的指标 R2 值, R2 值越大说明此线性关系越能反映各个散点间的关系,根据 R 方值的大小来判断用何种趋势线,最为能表述相关关系。 分析体长和总重,肛长和总重,体高和纯重,体长和纯重之间的关系得出最符合、最能反映小黄鱼鱼体生物学特征的线性关系。分析小黄鱼耳石重量和耳石长和耳石宽之间的线性关系,分析 再对耳石重和小黄鱼总重建立线性分析的关系。通过参考相关系数的 R 平方值来判定,相关性的关系。 3 结果和分析 3.1 小黄鱼基本生物学特征概况 所测得小黄鱼的总重为 31.3g150.1g,平均总重 57.11 21.38g;小黄鱼的优势体重为35.73g-78.49g ; 纯重
25、范围 为 28.6g-139.5g ,平 均 纯重 52.01 19.45g , 体长 长范 围 为140mm-253mm,平均体长 182.94 17.69mm,优势体长范围 165.25mm-200.63mm;肛长范围为 76mm-131mm ,平 均肛 长 95.89 9.72mm; 体 高范 围为 32mm-78mm, 平 均体 高44.25 6.63mm,优势肛长 86.17mm-105.61mm。 3.2 小黄鱼体长、总重、纯重分布 根据小黄鱼体长、总重、纯重的数据进行统计,总重的范围 31.3g150.1g, 纯重范围为28.6g-139.5g,以 10g 为组距将小黄鱼的总重和
26、纯重的指标值进行分组列入表 3-1 和表 3-2,分析得出小黄群体的主要体重分布在 30g-60g,优势 体重 组为 40g-50g, 50g-60g,依次占总鱼数的 29%、 27%, 优势总重为 35.73g-78.49g,占总 鱼数的 81%, 优势纯重组 32.56g-71.46,占85%。 表 3-1 小黄鱼总重组分布表 Tab. 3.1.1 Total weight distribution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组距( g) 百分比( %) 30-40 11 40-50 29 50-60 27 60-70 8 70-80 6 80-90 4 90-100
27、 1 100-110 0 110-120 1 120-130 1 130-140 2 140-150 0 150-160 1 5 表 3-2 小黄鱼纯重组分布表 Tab. 3-2 Simple weight distribution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组距 g 百分比 % 25-35 5 35-45 38 45-55 30 55-65 12 65-75 6 75-85 3 85-95 0 95-105 0 105-115 5 115-125 1 125-135 1 135-145 1 选取体长组距为 10mm 对小黄鱼的体长组进行分析研究得各个体长组所占白分比例,
28、用Excel 对所测得小黄鱼体长数据指标值进行排序,分别统计在各个区间,小黄鱼的数目所占的比例列入表 3-3。小黄鱼体长主要 分布在 170mm-180mm, 190mm-200mm,一次占总鱼数的26%、 28%。优势体长组 165.25mm-200.63mm,占总鱼数的 65%。 图 3-3 小黄鱼体长组分布 Tab. 3-3Body Lenght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组距 mm 百分比 % 150-160 2 160-170 13 170-180 26 180-190 28 190-200 18 200-210 4
29、 210-220 2 220-230 3 230-240 1 240-250 0 250-260 1 3.3 小黄鱼外部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 对小黄的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间所得出的指标之间进行对数、指数、乘幂、线性相关线6 性分析得出通过比较 R 相关系数得出最适合的小黄鱼个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线性方程。 3-4 总重和体长、肛长、体高的线性相关性 R2 的比较 表 Tab. 3-4 The total weight and length anus long body high linear correlation R2 comparison 相关关 系 肛长 Lb 体长 La 体高 Ha 线性 0.
30、794 0.5394 0.436 对数 0.8013 0.6071 0.4768 乘幂 0.7769 0.5635 0.5082 指数 0.7545 0.477 0.4491 通过比较各体长、肛长、体高与总重的相关性,对得出的 R2 值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对数、指数、乘幂、线性四种相关性类型对应的 R2 值,即 0.8013, 0.6071 和 0.5082,选取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相关类型,建立相关关系式,并拟合绘制曲线。得出总重与肛长对应的 R2 值最大,表明其相关 性最强。因此,本研究表明肛长在三种长度中最能表现出小黄鱼的长度形态特征。 图 3-1 肛长 Lb 和总重 Wa 之间的对数性相关
31、关系散点图 Fig. 3-1 Scatterplot chart of the total weight and Anal length 运用 Word 软件中的 EXCEL 表格对小黄鱼鱼体 肛长 Lb 和总重 Wa 之间 用对数性相关关系进行散点拟合,求得两者相关系数 R2 平方值为 R2 =0.8013, R2 大于 0.5,说明 肛长Lb 和总重 Wa 相关性 显著,其相关方程为( 3-1)。 Wa=29.186Ln( Lb) -20.699 ( 3-1) 式( 3-1)中 Wa 为小黄鱼鱼体的总重,单位为 g; Lb 为小黄鱼鱼体的肛长 , 单位为 mm。 由图 3-1 可知,小黄鱼鱼体的肛长随着小黄鱼鱼体总重的增大而增长,增大趋势明显,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