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 百科名片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 (公元前 259公元前 210 年),即 嬴政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政治家 、 战略家 、 改革家 、 军事家 。首次完成中国统一, 秦朝 开国 皇帝 , 秦庄襄王 之子, 13 岁即王位, 39 岁称皇帝,在位 37 年。秦始皇创立 皇帝制度 ,在中央实施 三公九卿 制,地方废除 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统一 文字 、 货币 和 度量衡 等,北击 匈奴 ,南服 百越 ,修筑 万里长城 ,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开创了新局面,对 中国 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
2、局,被 明代 思想家 李贽 誉为 “千古一帝 ”。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 秦始皇 嬴政 外文名: YingZheng 别名: 秦王政 、 赵政 、 秦政 、嬴政、 祖龙 国籍: 中国秦朝 民族: 华夏族 ( 汉族 前身) 出生地: 邯郸 (今 河北省 邯郸市)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59 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10 年 职业: 皇帝 信仰: 道教 主要 成就: 扫灭 六国 ,统一 海内 废 分封 ,立 郡县 ,创立 皇帝制度 统一 文字 、 货币 、 度量衡 南平百越 ,北击 匈奴 修建 万里长城 ,打通西南 在位时间: 公元前 246 年 前 210 年 逝世年龄: 50 岁 陵墓:
3、骊山陵 (今 西安市 临潼区 下河村 ) 重要事件: 灭六国、筑长城、 焚书 坑术士 历史定位: 千古一帝 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1-2秦始皇是 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王朝 的 开国 皇帝 , 秦庄襄王 之 子, 汉族 (原称 华夏 族) 3,出生于 赵国 国都 邯郸 (今河北省邯郸市)。 秦始皇 “祖籍 ”甘肃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 西垂陵园; 礼县 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 史记 所记载的 秦人 发祥地 “西犬丘 ”所在地。至此, 考古学 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谜团终于大白于世)。 秦始皇 (4 张 ) 公元前 247 年,秦
4、王政 13 岁时即王位。公元前 238 年,秦始皇 22 岁时,在故都 雍城 举行了 国君 成人加冕仪式,开始 “亲理朝政 ”。自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先后灭 韩 、 赵 、魏 、 楚 、 燕 、 齐 六国, 39 岁时完成了灭六国之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 中央集权 的强大国家 秦朝 ,定都 咸阳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东巡途中 驾崩 于 沙丘 (今 河北省 邢台市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 三皇五帝 ,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 “皇 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 “皇帝 ”称号的君主,自称 “始皇帝 ”,但却二世而亡。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
5、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 李贽 誉为 “千古一帝 ”。其确立的一系列的制度,被历代沿用两千余年。正是因为他,中国的朝代才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都渐趋完善。 编辑本段 身世考证 史记 吕不韦列传 记载,秦始皇的母亲 赵姬 原是 吕不韦 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 ,后来赵姬至 大期 生子名政;又史记 秦始皇本纪 记载,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 质子 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如果赵姬是先怀孕后嫁给异人的,而且是嫁给异人一年以后生下的秦始皇。这样我们可以算一下时间,在当时 医术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要知道自己怀孕恐怕要一个多月吧,这样
6、算来秦始皇是被怀了十三个月才出生的,虽然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记载,但是依照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就单凭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就说嬴政应该是吕不韦之子是明显站不脚的有人据此推断。 4 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 嬴政 少年时期是在赵国 都城 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 斡旋 已经回到 秦国 ,并认 华阳夫人 为母,经过多次 政治斗争 终于获得了华阳夫人的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 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编辑本段 登上王位 秦庄襄王 三年(公元前 247 年),秦庄襄王 驾崩 , 嬴政 即位为 秦王 。即位时由
7、于年少,国政皆由 相邦 吕不韦 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 仲父 。 吕 秦皇诏令铜权 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 太后 ( 赵姬 ,原来就是吕不韦的姬妾)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 宦官 嫪毐 给太后,嫪毐假施 腐刑 ,只拔掉阴毛就进宫了。 秦始皇 日渐长大,于是他们就骗秦始皇,说太后寝宫 风水 不好,应搬离这里。秦始皇 信以为真 ,于是他们搬到离秦始皇较远的地方,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 私生子 ,而假宦官嫪毐也以秦王 假父 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 长信侯 ,领有山阳、 太原 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 势力 ,是继吕不韦后又一股强大的
8、政治势力。 嫪毐难免 小人得志 ,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 “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 ”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告诉秦始皇。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公元前 238 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 御玺 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 咸阳宫 ,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 落荒而逃 ,没过多久便 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车裂, 曝尸 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 巴蜀 。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 贵族 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 食客
9、 ,但被 李斯 的 谏逐客书 所劝阻,其后他还是重用了 尉缭 、李斯等人。 编辑本段 秦夺九鼎 秦阳陵虎符 九鼎 相传为 夏禹 所铸,象征 九州 ,一直受许多国家保护,由九州上贡的铜所制。 夏 、 商 、周 时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就为 天子 。公元前 256 年( 秦昭王 五十一年, 周赧王 五十九年),攻伐赵国邯郸的 秦军 ,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 不识时务 的西周公也卷入这次活动。联军打着 周王 的旗号, 合纵 抗秦,昭王大怒,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 东周 ,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东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 口实 。公
10、元前 256 年, 秦兵 攻打东周,赧王听东周公之言,以东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东周公为家臣,封于 梁城 (今陕西省 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 据说 途中一鼎落于 泗水 ,所以秦国只得到 8 鼎,但习惯上仍称九鼎)。自次年起(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 255 年),史家以秦王纪年。公元前 255 年 ,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 共主 ,可以 名正言顺 地讨伐各 诸侯国 。 编辑本段 并吞六国 秦始皇 灭六国,在所有的历史书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秦始皇灭六国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功绩,而是秦 秦统一形势图 国上下七代国君(含秦始皇)共同的功绩,并
11、且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如秦昭襄王:削弱赵国等诸侯国的势力 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采取 远交近攻 、分化离间、 连横 的策略,发动 秦灭六国 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 230 年)灭韩、十九年(公元前 228 年)灭赵、二十二年(公元前 225 年)灭魏、二十四年(公元前 223 年)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灭齐。在从未屠城的战争中,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 国家 秦朝。 总方针 秦始皇亲政后,听取 李斯 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 由近及远 ,集中力
12、量, 各个击破 ;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先攻克成皋,沿黄河向东推进,撕开韩赵魏楚的联防。继而北上,切断韩魏联络,然后灭韩吞赵,伺机灭燕。 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 韩国 。因为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但是,韩国 还没有到 不堪一击 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韩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韩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 231 年,韩国 南阳郡 “假守 ”(即代理 郡守 )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 内史 ,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 了如指掌 ,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 230 年(秦王政
13、十七年)俘获 韩王安 ,韩国灭亡。 灭赵国 公元前 229 年,秦利用赵国发生 大地震 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 王翦 领兵攻赵。赵国派 李牧 、 司马尚 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 杀手锏 离间计。 秦始皇雕像 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 郭开 ,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 ,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 大敌当前 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 如入无人之境 , 攻城略地 ,痛击赵军。公元前 228 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
14、赵王迁 被迫献出 赵国 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 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 代郡 (今河北 蔚县 ),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公元前 222 年灭燕国之后将其 俘虏 。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灭魏国 公元前 231 年, 魏景湣王 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 献地。这使得 魏国 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公元前 225 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 王贲 ,率军围攻魏都 大梁 (今河南开封)。 魏军 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
15、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 鸿沟 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 魏王假 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灭楚国 南方 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 战国 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 228 年, 楚幽王 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 楚王 。楚王室更加 分崩离析 。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公元前 226 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 10 余个城池。公元前 22
16、4 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 李信 率 20 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 60 万秦军攻楚。 王翦 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 坚壁 不出,麻痹敌人, 以逸待劳 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 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 项燕 。接着,秦军攻占楚都 寿春 (今 安徽 寿县 ),俘虏了 楚王负刍 ,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 22
17、3 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 222 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 降服了越君,设置 会稽郡 。于是, 长江流域 全部并入秦的 版图 。 灭燕国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 燕国 边境。 燕王喜 惶惶不可终日 ,眼见秦国扫平 三晋 ,就要向自己杀来, 荆轲刺秦王 却 无计可施 。 燕太子丹 最终想出了 孤注一掷 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 荆轲刺秦王 ,时值公元前 227 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 荆轲 的 匕首 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 226 年,秦军攻下燕都 蓟 (今 北京市 ),燕王喜与 太子丹 逃亡 辽东郡 。秦将 李信 率领
18、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 衍水 。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 辽东 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 楚国 。公元前 222 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王贲 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齐国 公元前 221 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 王贲 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 齐国 。从 春秋 到 战国 中期,齐是 山东 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公元前 284 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 乐毅 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 亡国 。之后,齐国一
19、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 齐王建 是个无能之辈。 秦朝疆域 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 死皮赖脸 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 249 年(齐王建十六年),刚毅不屈的 君王后 逝世,后胜任 宰相 。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 黄金 、 玉器 。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 舆论 。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 三晋 、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
20、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 临淄 ,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之为 “暴军 ”的秦国军队在秦始皇克制谨慎的命令下,从未屠城,这是前所未闻绝无仅有的。 编辑本段 首称皇帝 春秋战国,各国 诸侯 都被称为 “君 ”或 “王 ”。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 “帝 ”,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 不 秦始皇图集 (35 张 ) 同行。已经 一统天下 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 王绾 、御史大夫 冯劫 、廷尉 李斯 等人认为
21、,秦王政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功绩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 所不及 ”。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 “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人皇 ,人皇最贵 ”,建议秦王政采用 “泰皇 ”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 “皇 ”字,因有 “三皇五帝 ”而在其下加一 “帝 ”字,创造出 “皇帝 ”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 “皇帝 ”就成为中国国家 最高 统治者 的称谓。 “皇帝 ”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 “皇 ”有 “大 ”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 神明 ,有时就称 “皇 ”。 “帝 ”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
22、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 “皇 ”和 “帝 ”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 至高无上 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 “君权神授 ”;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 还要当神。可见, “皇帝 ”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 “始皇帝 ”。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 二世 皇帝、 三世 皇帝,以至 万世 。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 “尊君 ”的措施: 1 取消 谥法 。谥法起于 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
23、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 “子议父,臣议君 ”,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 后代 臣子评价自己。 秦皇扫六合 2 天子 自称曰 “朕 ”。 “朕 ”字的意义与 “我 ”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 帝才能自称为 “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 “制 ”或 “诏 ”(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3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 避讳 。文件上逢 “皇帝 ”“始皇帝 ”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4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 “玺 ”。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 与众不同 ,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
24、秘感。秦始皇 幻想借助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 千秋万代 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编辑本段 中央集权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 战国时期 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 中央集权制度 和政权机构。 中央机构 中央设 丞相 、 太尉 、 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员,是 百官 之首,掌 政事 。太尉掌 军事 ,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 图籍 秘书 ,监察百官。 秦始皇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 政务 的诸卿,其中有掌 宫殿 掖门 户的 郎中令 ,掌宫门卫屯兵的 卫尉 ,掌京畿警卫的 中尉 ,掌刑辟的 廷尉 ,掌 谷货 的 治粟内史 ,
25、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 手工业 制造以供应皇室的 少府 ,掌治宫室的 将作少府 ,掌国内民族事务和 外事 的典客 ,掌 宗庙 礼仪 的 奉常 ,掌皇室属籍的 宗正 ,掌 舆马 的 太仆 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 博士 “掌通古今 ”,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 咨询 ,同时负责图书收藏; 典属国 与典客一样主管 少数民族 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 詹事 管理 皇后和 太子 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 政权 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 王朝 所仿效。其中汉代的 “三公
26、九卿 ”,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地方机构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 分封制 ,改行 郡县制 。地方 行政机构 分 郡 、 县两级。 郡县 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设 守 、 尉 、 监 ( 监御史 )。郡守掌治其郡。 郡尉 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 监察 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 三十六郡 ,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它们是: 秦地 : 巴郡 , 蜀郡 , 陇西郡 , 北地郡 ; 赵地 : 太原郡 , 云中郡 , 邯郸郡 , 巨鹿郡 , 雁门郡 ,代郡, 常山郡 ; 魏 地: 上郡 , 河东郡 , 东郡 , 砀郡 , 河内郡 ; 韩地: 三川郡 ,上党郡, 颍川郡 ; 楚越之地: 汉
27、中郡 , 南郡 , 黔中郡 ,南阳郡, 陈郡 , 薛郡 , 泗水郡 , 九江郡 ,会稽郡,长沙郡 , 衡山郡 ; 齐地: 东海郡 , 齐郡 , 琅琊郡 , 胶东郡 ,济北郡; 燕地: 广阳郡 , 上谷郡 ,渔阳郡, 右北平郡 , 辽西郡 ,辽东郡; 南越 故地: 闽中郡 , 南海郡 , 桂林郡 , 象郡 ; 匈奴 故地: 九原郡 。 县, 万户 以上者设 令 (县令),万户以下者设 长 (县长)。 县令 、 县长 领有 县丞 、 县尉 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 司法 。县以下设 乡 ,其主要 职能 有四: 摊派 徭役 ; 征收 田赋 ; 查证本乡被告案情; 参与
28、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乡设 三老 掌 教化 , 啬夫 掌 诉讼 和 赋税 , 游徼 掌 治安 。乡下设 里 ,是最基层的 行政单位 。里有里典,后代称 里正 、 里魁 ,以 “豪帅 ”即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 户籍 组织,以便支派 差役 ,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有掌管治安、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 亭 ,亭设 亭长 。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 采购、传递( 文书 )等事。两亭之间,相距大约十里。 编辑本段 整理经济、文化 书同文 殷商 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 金文 ,形制比较一致。但是 春秋战国时期 的兵
29、器 、 陶文 、 帛书 、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 经济 、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 中原 后,秦 小篆 (10 张 ) 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 秦人 通用的 大篆 为基础,吸取 齐鲁 等地通行的 蝌蚪文 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 “秦篆 ”,又称 “小篆 ”,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 程邈 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 云阳 的监狱,在坐牢的10 年时间里,他对当时 字体 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 “隶变 ”),进行总结。此举
30、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 御史 ,命其 “定书 ”,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 “隶书 ”。隶书打破了古体 汉字 的传统,奠定了 楷书 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我国古代文 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度同制 战国时期,各国的 度量衡制度 和 货币制度 很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 金 和 铜 两种:黄金称上币,以 镒 (秦制 20 两为镒)为单位; 铜钱 万下 币,统一为圆 货币 (3 张 ) 形方孔,以 半两 为单位。 金币 主要供皇帝赏赐, 铜币 才是主 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 度
31、 、 量 、 衡 为单位标准, 淘汰 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 商鞅 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 诏书 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 6 尺(合今 230 厘米)为步, 240 步为一亩。这一 亩制 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改良货币制度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 “镒 ”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 “半两 ”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 “半两 ”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 “秦半两 ”。原来六国通
32、行的珠玉 、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整治交通 从公元前 222 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 咸阳 为中心,向 四面八方 延伸出去的驰道 ,类似现代的 高速公路 。驰道并实行 “车同轨 ”,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 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 畅通无阻 。除 秦直道 和 秦栈道 外大多在秦故地与 六国旧道以及在秦 征伐 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
33、方道、 武关道 、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 岭南 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 长江水系 的 湘江 和 珠江水系 的 漓江 。 运河 在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 219 年)至二十三年(前 215 年)修成。 灵渠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 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一。 车同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行同伦 “行同伦 ”就是 端正 风俗 ,建立起统一的 伦理道德 和 行为规范 。在这方面,秦王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来到 泰山 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 “礼仪之邦 ”。 始皇 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 “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 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 ”(意思:男女之间界限分明, 以礼相待 ,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在 会稽刻石 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 奸夫 无罪的条文来矫正 吴越 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制传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