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太原 21 中 陈婉林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地理事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目标)2、通过景观图片和地理分布图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读图分析的方法,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技能目标)3、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要素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自然景观的差异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推导是本节的重点。教学方法与手段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确定的教学
2、方法为: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法和读图分析法。使用教材的构想“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每一个学习过地理的人都会对这个规律具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在本课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地域分异的规律虽然很重要,但对于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我倡导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通过案例解读、自身的体验去感知规律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和定义的诠释与灌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理规律。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
3、而为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诗词中所描写的情形是事实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新课,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增添地理课的文学性;同时,通过差异化的事实,增强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配乐展示多媒体素材库不同的自然景观图(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非洲)、温带草原带(呼伦贝尔)、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过渡: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产
4、生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师:我们看几种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植物:胡杨林、椰子树、雪莲、荷花,请说出其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并尝试分析自然带形成的原因?生:讨论得出每种植物生长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地理环境特点。总结:由于不同地域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自然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了自然带。(设计意图:按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的顺序进行播放,自然景观的画面在学生欣赏时首先从视觉上给学生强大的“冲击力” ,但同时学生却会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同的地域会存在自然景观的差异?通过四种典型植物生长地理环境的差异解决了学生这个谜团
5、,紧接着老师抛出问题:这些差异又有何规律可循呢?层层深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分异规律的的兴趣,为下文的探究活动创设了问题情景。)(三)感性认识,从中国的东北黑龙江出发分别向南和向西所经历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探索(展示课件)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师:在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往南行进,你们沿途能见到什么自然地理景观?生:(第一组讨论过后,代表回答)我们组从我国的黑龙江出发,南行依次看到了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叶面宽大师:很好(鼓励),我们跟随第二组从黑龙江向西旅行,又能见到什么样具有特色的景观呢?生:(第二组讨论过后,代
6、表回答)我们组从黑龙江西行,沿途见到了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森林带呼伦贝尔大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各种景观迥然不同,差别好大!(设计意图:此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学生的探究行为与所授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表现与表演的机会,课堂较活跃。)(四)理性认识,世界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联系。探究活动二:回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对照课本“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学案(学案设计的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空白图和对应的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空白图),你发现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之间有何联系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联系?生:学生讨论完成,第三组同学代表发言,投影仪展示学案填写的结果。并得出结论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大体是相互
7、对应的关系。(设计意图:把新旧知识进行结合,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温故而知新。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巩固。通过这个活动,把自然带的差异由我国推向了全球,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为下面的规律的具体分析做好了铺垫。)(五)理性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三: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两极的主要自然带?观察这些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规律的表现形式?哪些地方表现的比较明显?生:学生讨论完成,第四组同学代表发言,根据景观图片和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说出世界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分析这种景观变化的
8、原因是热量的差异形成,规律表现为东西方向上呈带状分布,南北方向类型更替。探究活动四: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出温带大陆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主要自然带?观察这些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规律的表现形式?哪些地方表现的比较明显?生:学生讨论完成。说出世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分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规律表现为南北方向上呈带状分布,东西方向类型更替。探究活动五: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图,描述山体的垂直分异现象。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哪些地方表现明显?生:学生讨论完成。说出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
9、然带逐渐更替,这就是垂直分异。(设计意图: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涵。)(六)对比填表,总结地域分异规律。生:填表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地区 自然带更替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举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世界各地自然带的景观图片赏析 探究自然带差异的原因观察自然带的世界分布探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采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激发学生探究分析,符合心理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辨识与评析能力。在教学中,以感性知识认识为载体,按照“直观感知-讨论探究-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展开。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能力。本课多次尝试使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展示世界各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为学生进行地理分异规律的探究做了知识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