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农村经济.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970033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您好, 近来一些研究农村经济问题的专家,在谈到如何使农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问题时指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主要有以下 “十条路 ”。 一、走区域经济之路 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着力开发菜一产业或产品,努力形成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的区域经济格局。 二、走多种经营之路 面向市场,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猪、牛、羊、兔、鸡、鱼、果、药、菜等多种经营骨干品种,形成规模,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 三、走高效农业之路 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高农业生产经 营效益。 四、走庭院开发之路 利用庭院,抓好小菜园、小果园、小鱼池、小禽场、小作坊 “五小 ”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

2、济。 五、走加工增值之路 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依托农村专业户、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 六、走产品运销之路 组建农民运销队伍,扩大粮食、畜禽、林果、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促进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收入。 七、走典型引导之路 在农村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八、走发展交通之路 通过改造主干线路,新修经济路,接通断头路,引导农民在路边建房经商办厂,从事二三产业,实现路通一段,致富一片。 九、走劳务输出之路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定量有序、批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十、走股份合作之路 把股份合作制引入

3、乡镇企业和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增加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网 | 时间: 2007-03-05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温家宝在作政府 工作报告时指出,做好今年的 “三农 “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温家宝说,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温家宝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

4、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 县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 “三农 “的资金 3917 亿元,比去年增加 520 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

5、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 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 温家宝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郭素萍 ) 张赫 :湖南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 计民生的大事。在国际金融

6、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都在思考的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字的外面看是“政策、科技、投入”的结合,而从经济本身发展来思考,应当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合力。 2009 年我省农村经济要达到发展的目标,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以此促进我省“一化三基”战略,促进“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步伐。结合工作的学习和思考,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我省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

7、面。 2008 年我省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 594 亿斤, 09 年,我省将粮食生产总量目标锁定为 600 亿斤。我省目标力争在 10 年内使全省粮食经济总量达到 1500 亿元以上,占经济总量 10%以上。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粮食大县的财政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 08 年我省“粮食直补 、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种粮补贴超过 45 亿元;粮食价格今年又作了调整,从今年新粮上市起,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 公斤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

8、提高到 90 元、 92 元、 95 元,比去年均提高 13 元。“随着粮价的提高,种粮特别是规模种粮,也是增收的一条门路。”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我省粮食生产服务。我省杂交稻享誉世界,为我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要充分发挥我省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 技贡献率,提高我省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展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和涔天河耕地后备

9、资源基地建设。 三是要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我省粮食增产的潜力。在人增地少的条件下,发展双季稻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09年要防止耕地抛荒,稳定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品质、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其中扩大双季稻种 植,是我省粮食增产的潜力所在。据有关单位的调查,种 1 亩双季稻比一季稻多产粮食 700 多斤,产值增加 500 元左右。因此要抓紧落实我省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力争优质稻扩大到4000 万亩、超级稻扩大到 1200 万亩,努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四是要努力争取

10、国家提高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补贴标准。国家有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有完善农业补贴办法的探索,我省正好有完善补贴办法的要求和条件。据有关单位的调查, 08年双季稻比一季稻的“生产资料补贴和粮食直补” 1 亩只 多 10 元,很显然,国家在补贴标准上不能鼓励南方稻区多种双季稻。而我省是南方稻区双季稻的主要产区之一,如果国家比照一季稻的补贴标准双倍补贴双季稻的生产,则我省农民可增加补贴 20 亿元左右。因此要努力争取国家从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南方双季稻的生产。 五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我省的土地流转。历次农村改革的核心,都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的,这是生产各要素中最突出和最活跃的部分。

11、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因此做好我省的 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我省的农业能否上一个新台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除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走在前列外

12、,关键还在于农业产业化,用 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据有关部门调查,我省 08 年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人平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1000 多元,常德市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1700 多元。因此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壮大龙头企业上突破性发展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要按照已有的“农业产业链建设目标”和“农业发展规划”进行。我省已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目标和规划,主要是围绕目标和规划,利用好国家加大农村投入的政策,认真落实。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进 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优化农产品结构,

13、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发展生猪等养殖业,加快发展油菜、油茶、食用菌、中草药、柑橘、水产、茶叶、竹木、烟草、园艺产业,加强集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在各方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的真谛是“资本带龙头,龙头连产业,产业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变革,是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就是通过 资本的凝聚,依靠与农业有密切联系的龙头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在经营中形成稳定的网络,实现生产和市场的对接,以改变历来农产品的产供销脱节和加工转化

14、增值率低,而导致的比较效益差的状况。 农业产业化要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和支持我省农产品“出省”为目标。“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实行优惠信贷政策”等是国家对农产口出口的政策,我省要在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上抓好农产品的安全建设,要从农产品质量立法、农产品源头、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上加强监控。要逐步 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在现今的买方市场,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农产品的品质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只有优质农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卖出好的价钱,求得好的效益,才能在省外、国外占领一定的市场,农业只有产业化,农产

15、品才能达到多“出省”目标。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争夺农产品的“标准”和“话语权”为目标。发展别人没有或少有的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同样可以占领新的市场,也可以取得好效益;如果做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国际上标准的、安全的,既优又特,那么创名牌,形成拳头产品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就可以最 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外市场。人无我有的产品,“我”就是标准,人少我多的产品,“我”就能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就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应当努力要按国际标准化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有关细则对农产品生产进行监控。我省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茶叶、水果、淡水产品、竹

16、木制品等产品比较优势明显。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正确处理好农产品的“标准”和“成本”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对违反“标准”的问题处理不严,“成本”不大,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理念不深、水平不高,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地环境建设滞后,农业生产中品种混乱、法制不键全,不按标准生产、监管不到位等比较突出,不能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加工、出口品牌,导致农产品出口不畅。 2007 年,我省农产品出口金额仅占全国总量的 1%左右,在全国排名第 22 位,这与我省农产品总量规模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008 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如果外销渠道畅通 ,农产品价格上涨,我省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增长

17、幅度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将超过 38%。我省要在现有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加大和支持我省农产品出口,采取抓“龙头企业”带动,用“走出去”的办法和“激励”的措施,开拓国际市场,打开销售渠道,防止农产品“卖难”和“价跌伤农”,这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积极而有效的保障。 要努力争取各金融机构对我省涉农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呆账的核销力度。国家有“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 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的政策,那么就会有核销呆账的资金,“根据呆帐准备金不分贷款类别,按年初贷款余额的 1提取”的惯例,就应有一定的呆

18、账准备金额。我省要紧紧抓住国家给的这次机会,各涉农部门要组织专人负责,各金融机构要摸清底数,搞清各总行的核销办法和具体流程要求,抓紧对接,抓紧核呆。这是我省涉农企业解决一些历史问题,清除一些历史挂账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三、要用“两手”的办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政府不仅要在生产服务上提倡引导、更要在市场的服务上搞好建设和规 划。因此必须用“两手”的办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一是要用政府调控来规划、引导。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政府要做的就是根据各地的优势作出科学规划和引导。我省要以港澳及国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规模的农产品生

19、产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加工品牌战略。要逐步实现农产品“种苗优质化、品种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加工规模化”,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在优势农产品“良种良法”种植的基础上,鼓励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力度,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粮、 油、肉、果、蔬等大宗农产品的贮藏、保鲜要围绕加工统一规划。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是发展的目标,要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的湖南特色产品和企业。 二是要用“市场调节和效益”带动。农产品的市场服务也是一个系统的配置,主要是要有好的流通渠道、物流产品和好的加工企业,“定单农业”的比重

20、很大。在各优势品种的主要产区,要引导资金下乡进村,因地适宜,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以加工带动生产,以加工促进生产,以加工刺激生产。一个地方的加工企业发展了,“市场”的效益就能发挥作用,“经济 效益”就能带动一个地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就能带动加工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基地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品种的“产业带”规模化和农产品的标准化, 四、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文件中用了三个“大幅度”增加和提高,这是“三农”中的最大量之一。我省要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主要是要加快江河堤防整修、病险水库加固等

21、水利工程、高产农田、农村饮水安全、血吸虫病防治、沼气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治理,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引导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要千方百计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扩大投资的政策。对我省在涉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的事项,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掌握好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农村已有的科学发展规划,超前、超速地整合项目积极申报,加强衔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笼子。已有和核准的项目,要按“快、准、重、实”,积极实施,形成实物流量和消费量。要按已确定的工作目标,做好工作。 要发挥

22、财政 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和补贴作用。在省级财力投入增量逐年增加一定量的前提下,要积极争取、努力争取国家在我省农村方面的投资规模,要发动涉农部门围绕各自的工作,提出“要做”的事项,有计划分步积极向上争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和补贴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大幅度地向我省倾斜,向我省的农村倾斜,扩大对我省农村的投资。 农村基础工程建设要为我省扩大投资保增长加增量。我省 08 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654.35 亿元 ,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49.97 亿元的 11.58%,09 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 25%,力争增长 30%,全年需完成投资 7100 亿元以上,规模相当

23、于“十五”计划 5 年的投资目标,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如果保持在去年的占比,增长幅度必须达到 25.6%的增长。 要以大投资、大项目带动农村的大变化、农业的大发展。湖南是中部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自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农业是湖南的重要基础产业,有优势、有潜力。我省农村经济总的来说在全国中等偏上,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科技优势、气候条件和主打产品,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多居全国前列,是一个农业大省,正在向农业强省艰难迈进。 08 年我省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 48.7%来自一产业(农业),“粮猪型经济”属性明显,乡镇企业有特色,但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人均产量除粮食、生猪、茶叶、茶油

24、、柑桔等几项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外,其他在全国的位置虽逐步靠前,但优势并不明显。要使湖南农业大发展、农村大变化,就必须有大的投资和大的项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关键,就在于扩大投资,以投资带消费、促就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省里已确定今年资金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要努力争取各类资金下乡。资金 是生产要素中很重要的因子。我省农村最不足的部分也是资金的不足。因此要积极动员各类资金(资本)下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对农产品的加工,增加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农产品的收购和储藏加工。 2008 年末,我省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

25、余额两项高于农业存款余额 549.61 亿元,这说明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作用很大。因此动员“资金”下乡,除了财政、金融部分,社会资金(资本)还有很大的潜力。 五、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来扩大农村消费 消费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 的最大动力,也是最终目的。做好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在有效增加农村投资的同时,积极扩大我省农村消费。有效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必须以农民收入持续增收作为保障。没有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支出就是无源之水,消费就是无本之木。去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1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

26、增加的绝对值是改革开放 30 年中最多的一年。分析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加,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45.7%。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38.3%,三是转移性和财产 性收入增加,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16%。 09 年的情况会有一些变化,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加大,“四补一免”给我省农民的收入加的是增量,粮食价格的提高,在无大的灾害情况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头应该是增长的,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问题是农民就业的问题。 扩大农民就业是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我省农民转移性就业 08 年达到 1208 万人,农民人均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为 1990.52 元,是我

27、省农民收入的大头。但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08 年底我省返乡农民工达到了 17.9%,有 195 万人回流农村,整个工资性收入将会有所下降。我省 农民收入持续增收的难度将加大。因此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扩大农民就业,这也是“改善民生”的一项大工程,要千方百计抓紧抓好。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做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又要拓宽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把壮大县城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抓好“农村劳动

28、力就业计划”、“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大力发展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就地转移,增加非农产业收入。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懂管理的返乡农民工积极自主创业。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搞活农产品流通,变现增收。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创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做好我省农民工的转移再就业工作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保证。我省是劳力输出大省,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按照已有的政策和农民的期望做好培训、就业、信息提供、创业扶持、贷款担保和服务工作, 从保护农民工权益出发做好农民

29、工的社保、土地承包等工作,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增收、减负得实惠。 开发新的消费热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据有关专家测算分析,我省居民消费总额每增长 1%,可拉动国内生产总值 1.4%以上。而农村市场的消费更有利于推动投资的需求。小康建设的步子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消费程度的“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农村消费也呈多元化发展。农村市场因其面广、量大、人口众多、需求结构的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潜力特别巨大,经济放大效应特别明显。只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预期稳定 ,消费信心增强,保障措施得力,农村营销网点科学、流通网络体系完善,消费环境改善、对农村消费特殊商品补贴到位,且政策易懂、易操作,商品又适销对路,就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放大”效应。据有关资料显示,我省 2008 年包括公共机构和企业等集团和个人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22.7%,远远超过了农村居民纯收入 15.6%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的增长。这充分表明,我省农村和城镇包括个人消费在内的各种消费欲望依然旺盛。因此,只要我省提振信心,措施得力,保障合理,农民收入增加,预期好又无后顾之忧,农民已有的 货币购买能力才能发挥“攀比”效应,“量”的流动,才能有“质”的变化,消费拉动经济才能确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