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doc

上传人:dwx****52 文档编号:2970035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比 例 第 一 课时: 比例的意义 2011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P32 33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 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

2、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 4.5:2.7的比值和 10:6的比值相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 1)出示 P32例 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

3、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 2小时行驶 80千米,第二次 5小时行驶 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 “时 ”,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 “千米 ”。 这辆汽车第一次 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 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 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0:2 40, 200:5 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 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 4.5:2.7 10:6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 3)比较 “比 ”和 “比例 ”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 了 “比 ”,现在又知道了 “比例

5、 ”的意义,那么 “比 ”和 “比例 ”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 巩固练习。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 12:6 35:7和 45:9 20:5和 16:8 0.8:0.4和 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四、全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体会? 第 二 课时: 比例的意义 2011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P34及练习六的相应练习

6、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 基本性质 ,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 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 0.25和 0.2: 0.4 0.2: 4/5和 1: 4 二、探究新知 (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

7、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 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 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 400 “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 805 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

8、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 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着 80:2 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

9、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3:4和 6:8能不能组成比例。 ( 2) P34“做一做 ”。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 :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1) 6:9和 9:12 ( 2) 1.4:2 和 7:10 (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 3 、 4和 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

10、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 ( 1)如果 3a=5b,那么 5:a=3:b。 (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 7和 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 15。 2、请你用 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4的比例。 第 三 课时: 解比例 2011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P35 37 解比例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

11、的合作意识 。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 两个比是否能 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 8:4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 2。 ( 1)把未知项设为 X。解:设这座模

12、型的高是 X米。 (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X:320=1:10 (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 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 3x 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 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 “解: ”,所以解比例也应写 “解: ”。 (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 x。 3、教学例 3。 提问: “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 ”(这个

13、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 1.5X 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 P35“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 巩固

14、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 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 P38第 12、 13题。 2、 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 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第 四 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2011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P39 41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 不是成正比例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 理 解两个变量之

15、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 ,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 ,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 1: 出示 :一列火车 1小时行驶 90千米, 2小时行驶 180千米, 3小时行驶 270千米, 4小时行驶 360千米 , 5小时行驶 450千米, 6小时行驶 540千米, 7小时行驶 630千米, 8小时行驶 720千米 ( 1)出示下表 ,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 时间变化 ,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

16、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 ,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 :路程 /时间 =速度 (一定 )(板书 ) ( 2)教师 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 ,知道时间和路程是 .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 ,路程随着扩大 ;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2、教学例 2: (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4 5 6 7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2)观察图表 ,发现什么规律?

17、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 /米数 =单价 (一定 )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 1)比较例 1、例 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 2)两 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 3)看书 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 4)如果用 x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 :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4、看书

18、P40例 2。 (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 2)体积和高度的比 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 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第 四 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2011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P42 成 反比 例的量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 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

19、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 教学重、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什么 ?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 0.80元 ,1本 ;1.60元 ,2本 ;3.20元 ,4本 ;4.80元 6本 .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 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 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 P42例 3。 (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

20、?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 ?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 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 4)如果用字母 x和 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 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 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 (4)小林做 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