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 3 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其中的第 1 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2、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答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用假设的策略使原本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把握假设后的数量关系。四、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运用
3、的教法有: (1)引导发现法。通过与旧知的比较,让学生感觉到今天所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易懂。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使用的学法有: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探究归纳 练习巩固五、
4、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 复习铺垫课件呈现两道题目:1、把 720 毫升的果汁倒入 6 个同样的小杯,正好倒满,每个小杯倒多少毫升?2、把 720 毫升的果汁倒入 3 个同样的大杯,也是正好倒满,每个大杯倒多少毫升?根据策略教学的目标,其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实际问题的具体解法,更在于让学生经历并体验假设策略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的应用,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所以本节课要解决好“为什么要假设?假设后怎样替换?两个问题。先出示两道直接用除法计算的基本题,为学生解决后面的问题埋下伏笔,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总体构想。然后再呈现例 1,题目中出现了两个未知量,如果不进行转化,就不能直接用除法
5、来解决。顺理成章的使学生产生需要应用假设的意识,体验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全班回答并追问这两道题目为什么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指出:这道题中因为 720 毫升是果汁的总量,用果汁的总量除以杯子总数,得到每杯的容量。是以前学习的求平均分的方法。(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是创新思维。在新授之前设计这样两道基础题,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在问题情境中只有一种未知量时,可以用除法计算,让学生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总体构想。(二)探索策略,学习新知多媒体出示例 1:小明把 720 毫升果汁倒入 6 个小杯和 1 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
6、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3提问:这道题还能直接用除法计算吗?说出理由。【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发现例题中出现了两种未知量,如果不进行转化,就不能像引入题那样直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促使学生思索:必须采用一定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使假设的策略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教师同时指出:像这样通过假设把两种未知量转化为一种未知量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设计意图:创设倒果汁的问题情境,呈现对比强烈的可以直接平均分和不能直接平均分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要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假设把果汁倒入同一种杯子,并
7、知道 1 个大杯的容量等于 3 个小杯的容量。】提问:与引入题相比,直接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好求吗?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接着我指出本题的关键句:1 个小杯的容量是 1 个大杯的三分之一,并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能回答: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 3 个小杯的容量,还有的说一个大杯的容量是 1个小杯的 3 倍,还有的说一个大杯的果汁正好倒满 3 个小杯。以上的回答对题意的理解都是正确的,我都给予肯定。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假设把大杯全部换成小杯,或者把小杯全都换成大杯。我们要怎么换呢,先同桌之间交流讨论,再集体交流,讨论结束后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教学卡,把换的过程画下来,并把换掉的杯子用
8、虚线圈起来,替换的杯子画在旁边,画上箭头,使人一眼就看出你是把什么杯换成什么杯。画好后完成列式计算并请学生上台汇报,教师同时多媒体演示以上两种替换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板书: 小杯 大杯 总量6 1 7206+3 7201+2 720【设计意图:板书能让学生清楚的发现替换后大杯、小杯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这样替换总数是不变的】让用不同思路解题的学生展示自己列式解答的方法,介绍解题时的思考过程。同时提醒学生,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小结: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再次通过对比、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9、解决问题所用的策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体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卡第 2 题及完成课本第 72 页第 1-3 题。(并请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思维。】(四)、全课总结通过假设我们把 2 个未知量转换成 1 个未知量,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从而轻松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
10、、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假设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在落实教学目标时,我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先借助学生曹冲称象的游戏入手,唤醒学生潜在的与假设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假设策略的意识,体验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我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假设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