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何方.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977880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何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何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何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何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何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侯若石 原创 | 2011-09-05 01:41 | 投票 标签: 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 大众经济 精英经济 世界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不容乐观。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增长的 “ 黄金时代 ” 不可能再次出现。日本和“ 亚洲四小 ” 当年享受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红利,但没能超越美国模式。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失去之际,中国经济仍能高速增长,人们把拯救世界经济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实现这个愿 望的基本条件是抛弃以精英主宰经济的美国模式,建立大众参与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关于这个新模式的描述,请见笔者的新著:当金钱不再至上。 按 GDP 衡量, 20 世纪是人类创造

2、物质财富最多的一百年。然而,自 20世纪 70 年代发生石油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发展风光不再,世界经济增长率长期处于疲软状态。 2008 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难以恢复增长,有人甚至认为可能出现 “ 二次探底 ” 。中国特别担忧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担心再一次影响经济增长,有人提出了 “ 硬着陆 ” 的可能性。这只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短期看法。对任何事物来 说,短期的得失比较容易纠正。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可以由宏观经济政策解决。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在于长期趋势。世界经济增长仍将长期保持缓慢态势。从长期而不是短期经济增长前景考虑,中国的因应对策不仅在于宏观经济政策,更在于建立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3、。 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已成定局 进入 21 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根据 OECD 经济学家麦迪森提供的历史数据,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大幅度提高的, 1820-1870 年期间首次突破 1%。第二次工业革命再次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1950-1973 年接 近 5%。这个阶段被称为世界经济增长的 “ 黄金时代 ” 。发生石油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 1973-1998 年,只达到 3%。 i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 2000-2009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只为 2.9%。 ii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2000-2009 年,只达到 1.8%。世

4、界经济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做出的贡献。同期,达到 5.3%.。 iii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数据,今后 5 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低于 5%,发达国家将低于 3%,发展中国家也难以达到 5%。 本文 所引用的数据来自不同来源,不能精确描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但总能够说明一个趋势:世界经济增长将出现长期疲软趋势, “ 黄金时代 ” 难以再次出现。日本和 “ 亚洲四小 ” 当年享受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红利。今后,世界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不容乐观。随着增长红利的失去,中国经济增长将面对严峻挑战,中国的经济增长政策将面临考验。 世界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在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中,世界经济增长提速是由第一次工业

5、革命推动的。增长的 “ 黄金时代 ” ,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球普及。 1973 年,即发生石油危机的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观其内容,该报告所说的经济增长是工业革命推动的,所谓极限是指工业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动力被耗尽的那个时点,增长的极限或许真的快来了。回顾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即 “ 黄金时代 ” 之后的世界经济态势,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 第一,增长动力受制于技术瓶颈。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在于制造技术。自美国使用生产流水线技术制造汽车以来,工业技术几乎停滞。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制造业使用精益生产方式,被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只是制造技术体

6、系发展过程中的累加技术,不具备技术的激进性, iv因此没有 根本改变制造技术,曾经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技术动力面临耗尽的困境。 新技术革命体现于信息技术进步。鉴于技术创新的长期性特征, v尽管信息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但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体系还有相当距离,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的范围有限,与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衔接尚需时日。而且,技术创新可能走错了方向。以产品技术为例,平板电脑本来是电脑发展的方向,应该继续发挥电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苹果公司的ipad 却以娱乐为主,虽然可以发展娱乐服务业,但对制造技术革新用处有限。迄今为止,平板电脑对经济发展作用有限。再如, 云计算可能导致大型企业对信息的垄

7、断,违背信息技术的公用性原则,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又如,物联网可能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但由于制度缺失,普及很困难。信息技术进步还没有像当年制造技术通过规模经济推动经济增长那样,对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在增长失去动力之后, 世界经济掉进结构调整陷阱。由于技术创新的应用处于停滞状态,产业结构调整遇到障碍。发达国家试图改造传统制造业,但苦于技术瓶颈。美国和欧盟国家绕过技术障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制造业的生产加工阶段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个举措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因为这些国家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增长动力的发挥不会持久。 第三,失去动力的世界经济掉进投资陷阱。由

8、于失去经济增长动力,投资迷失方向,导致金融泡沫。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经济衰退之后,制造业出现衰落局面。同时,美国制造业公司把生产转移到海外 。制造业失去了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为此,美国政府一直为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向煞费苦心。克林顿政府想把互联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果吹出一个网络泡沫。大量资金投向互联网,没有收益。 2000 年,美国股票暴跌,经济陷入衰退。克林顿失算了。小布什上台后,面对同样的困惑:美国经济靠什么增长?制造业靠不住,互联网也靠不住。于是,发展房地产。 2007 年,爆发了由房地产泡沫导致的次贷危机,引发全面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再一次降临。无奈之下,奥巴马

9、重新捡起制造业。他提出了投资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设基础设施需要钢铁,需要水泥。这明 明是在为制造业创造市场需求。他还有一个鼓励企业设备投资的减税计划,为制造业提供优厚政策待遇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技术瓶颈、产业结构调整陷阱和投资陷阱的综合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幅度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美国的每工作小时的产出增长速度从 1959-1973 年的 2.8%下降到 1973-1998 年的 1.5%,西欧国家从 5.0%下降到 2.5%。美国的失业率 1959-1973年的 4.6%上升到 1994-1998 年的 5.3%,西欧国家从 2.6%上升到 10.7%。 vi 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不

10、足以推动经 济增长的条件下,发达国家实行了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掉进了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陷阱。由于片面追求高消费,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台高筑,并多次引发金融危机。 谁来拯救世界经济 在世界经济失去动力之时,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否则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更低。但是,因为中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变动的反应自然很敏感。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过两个敏感期。一是 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时期;二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国实行经济刺激政策,抵御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 负面作用,维持了经济高速增长,说明中国有能力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

11、。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长期疲软的趋势,谁能够把世界经济再带回 “ 黄金时代 ” ?美国以规模经济模式带动了世界经济进入上一个 “ 黄金时代 ” ,动力来自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这个动力正在失去,美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也随之逐渐消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人们把拯救世界经济的希望寄托于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 “ 中国模式 ” 模仿了美国的规模经济模式。 vii既然这个模式的增长动力正在失去,中国的带动作用也就被打上问号。如果中国能够拯救世界 经济,也要另起炉灶,抛弃美国模式,实行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针对旧动力失去产生的技术瓶颈、产业结构调整陷阱和投资陷阱

12、,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超越美国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投资方向。面对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有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决裂的新思维。 美国的规模经济模式的根本特征是精英主宰经济活动。技术创新由少数科技人员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由少数企业家控制,市场由少数大型企业垄断,收入分配向少数富人倾斜,宏观经济政策由少数政府官员决 定。无论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还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少数精英胡作非为的恶果。看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富人增税的举步维艰,就可以知道精英经济模式是多么根深蒂固。回顾美国的次贷危机,就能看到为穷人提供住房是多么困难。

13、少数金融精英趁机赚钱,而穷人却债台高筑,最终酿成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证明,精英主宰经济的美国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突破美国模式,经济活动要从精英主宰转为大众参与。技术创新要走出学术殿堂,生产经营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收入分配要向穷人倾斜,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嫌贫爱富。中国具有实现大众参与 的经济模式的两个基本条件,本该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应该保证大众参与经济活动。 第二,信息技术革命的实质是大众参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如自由软件,维基百科,都是大众而非精英参与的成果。 viii 中国政府曾经提出实现 “ 包容性增长 ” 。包容不仅是指经济增长成果的享有,更是

14、指经济活动的参与。如果中国实现了大众参与的经济模式, 13 亿中国人齐心合力参与经济活动,足以具有拯救世界经济的能力。 拯救世界经济的不是某个国家,更不是精英,而是大众。 i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113 页。 ii UNCTAD,HANDBOOK OF STATISTICS,2010,P476. iii 同上。 iv 拙著:当金钱不再至上,第四章,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年。 v 同上。 vi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123 页,第 125 页,。 vii 拙文:中国模式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见中国价值网。 viii 拙著:当金钱不再至上,第五章和 第六章,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