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海外研究综述 摘要 :儒学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流。历经了几千年的跌宕起伏的发展和流变历程 ,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 ,儒学的发展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和诘难 ,但也使儒学的重建获得难得的机遇。海外儒学研究的兴起 ,使得儒学发展已超越本土文化的禁锢 ,悄然融入国际学术舞台 ,并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五四”运动以来海外儒学的研究形成各种自成风格的流派。海外儒学的研究也体现出一些特色如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儒家的宗教性、世界性等。 关键词 :儒学 流派 现代化 日渐兴起 的传统文化研究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是区域性的界限 ,海外的儒家伦理思想研究特别是港
2、台、日韩、新加坡和欧美等地区和国家 ,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本文旨在对海外学者研究儒家伦理的成果进行梳理。为了方便 ,现以地区或国家为划分来述评海外各地主要的学者及其思想。 一、港台地区的儒家伦理思想 张君劢、钱穆、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等人都是在大陆解放前夕移居香港及海外的 ,他们忧虑于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深沉反思 ,纷纷从历史、文化、道德、伦理、宗教、 哲学等领域 ,发掘儒家文化的精神价值 ,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传统文化的缺陷 ,并发表了许多论2 著和文章。集中代表他们观点的是 1958 年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四人联名发
3、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强调中国历史文化为一活的精神生命存在 ;儒家的道德理想和宗教精神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它与现代科学、民主非但不矛盾 ,而且相反 ,科学与民主正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精神自身发展之必然的内在要求 ,这就是所谓由“内圣”开出新“外王”。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港台新儒家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了大量文章和演说 ,出版了卷帙浩繁论著 ,成 为港台地区传播最广、势力最大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七十年代以来 ,包括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亚洲四小龙”在经济上的腾飞 ,深刻地启示人们去思考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关系问题 ;同时西方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也有所转变
4、 ,并把它看作是克服西方现代文明弊端的一味良药 ,使得一些学者看到儒学重振的希望。他们从“文化多元论”、“第三种工业文明”进而提出“儒家资本主义”的概念。他们一方面认同传统儒学 ,另一方面适应现代新潮 ,对熊十力以来的一些新儒家的思想观点进行梳理、总结、阐释和宣传 ,发表了一系列著作 、论文和巡回演讲。用更多的精力研究和分析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特别是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他们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那就是儒家文化与现代化是不矛盾的 ,儒家伦理如同新教伦理一样可以结出资本主义之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儒家资本主义的主张。张君劢、钱穆、唐君毅、牟宗三、方东美、刘述先、蔡仁厚等 ,从不
5、同角度出发阐述儒家思想是可以同现代化融合的 ,认为那也是儒家发展的必然。 港台新儒家的这些论述 ,都是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后所体现出对儒家文3 化的认同 ,并从各个不同层面去开辟儒家发展的新路径 ,是值得敬佩的。但有 些观点如儒家资本主义说、儒家与工业东亚兴起的关系等都是尚无定论 ,本人亦难以苟同。从儒家到新儒家 ,儒家文化早已超越了孔孟等的原始儒学 ,是本土多家思想的融合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纳 ,早已面目全非了。 二、日韩、新加坡的儒家伦理思想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 ,儒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发源于中国的儒学由朝鲜半岛经由东亚大陆传入日本、新加坡等地 ,深深扎根于各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中 ,经受
6、了异域历史文化和习俗的阳光雨露 ,成为当地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一 )儒家传统在日韩的传播和影响 日本的大部分研究者都将明 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近代思想史视为基本上是摄取、咀嚼、消化欧美近代思想从而日本化的过程。对明治以前 ,特别是以江户时代的朱子学、阳明学为中心的儒学传统则认为是日本近代思想形成的基础 ;而且直到昭和二十年战败 ,这一传统对日本社会仍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儒学研究者刘岳兵以服部宇之吉门下的高田真治和狩野直喜门下的小岛马为案例 ,探讨了儒学在近代日本社会发展中的存在形态。其日本近代儒学研究一书勾勒出儒学在近代日本社会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形态。其一 ,是儒学与日本的军国主义相勾结
7、 ,军国主义分子恶用儒学 ,成为儒学在近 代日本社会的一种存在形态。其二 ,与之相反 ,儒学的博大精深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格魅力及具有儒者风范的日本近代知识分子 ,诸如幸德4 秋水、河上肇、小岛马等。这是儒学在近代日本社会的另一种存在形态。 朝鲜时期不仅仅在十六世纪时涌现了大批宿儒 ,更有曹南冥、李退溪两位大儒 (韩国尊为“圣人” ),朝鲜人在吸收中国儒学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自己的儒学 ,像“南冥学”、“退溪学”就都是闻名世界的“朝鲜儒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西方的价值观念波涛汹涌地传进来 ,造成与传统价值观互相冲突的状况 ,国民的价值意识陷于非常混乱的局面 。为了重新奠定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
8、 ,儒者的最高机关成均馆宣告成立“儒教”总部 ,欲组成一个像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一样的宗教信仰团体 ,这反映了当代多元价值的社会中儒家传统文化和价值的继承问题。近代有代表性的终其一生以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重新诠释为志业的学者及其著作有 :李相殷的析论韩国儒教的功罪以及朴钟鸿有关于韩国思想的韩国思想史 (佛教思想篇 ,1972 年 )、韩国思想史论考 (儒学篇遗稿 ,1977年 )、韩国思想 (遗稿 ,1982 年 )三本书。朴先生一再强调韩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仍然保留在现今的韩国社会里 ,可 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二 )儒家传统在新加坡的传播和影响 1965 年新加坡宣布独立 ,随着经
9、济腾飞带来的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和空前开放 ,一起来的还有这背后的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享乐主义 ,并迅速蔓延开来 ,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基于以上认识 ,在新加坡开始着力抓了普及儒家伦理教育的事情。 1982 年 2 月 3 日 ,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宣布 ,在所有学校教育课程中要加设“儒家伦理”。此后不久 ,“儒家伦理委员会”在新成立 ,专门研究儒家学说的华裔学者杜维明 (美国哈佛大5 学教授 )和余英时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等 被聘为海外顾问。此后 ,教材编写和试教工作也颇具声势。 1990 年 ,新加坡公布共同价值宣言 ,提出了个人服从社会 ,群体及维护家庭伦理秩序等共同规范 ,效
10、果不错。应当说 ,新加坡目前社会秩序较好 ,是与“儒家伦理”的普及分不开的。 三、儒家传统在美国的传播和影响 (一 )三大儒学派 “哈佛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他不仅一改美国儒学沿习欧洲汉学的学风 ,而且还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儒学研究。费正清所创立的美国儒学研究与传统欧洲汉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并不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诠释 ,而是更关注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变迁的研究。他的著名理论“冲击 -反应说”是美国早期儒学研究的特色 ,并对美国的儒学研究影响深远。 “波士顿儒学派”也可以叫对话派儒学。哈佛燕京学社创始人杜维明教授对儒学研究有很深的见解 ,并不遗余力进行推广。他注重孟学 ,沿着
11、孔孟、陆王、牟宗三的系统 ,强调心性修养的重要性。他也重视儒家的人文精神 ,并提出了从儒家人文精神出发来反思近代启蒙以来的文化的问题。在 2000 年哈佛儒学研讨会的开题报告中 ,他发表了题为“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的演讲 ,强调了新儒家的新使命。杜维明对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以及儒学的第三期发展问题亦有很深的见地。 波士顿神学院院长南乐山和副院长约翰 ?白诗朗通力合作 ,已把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建构为在北美神学界发展儒家论说的道场。他们是基督徒 ,但自称认同儒家。 2000 年南乐山出版了波士顿儒学的著作 ,正式宣告6 了这一学派的确立。白诗朗极力推崇波士顿儒学 ,并积极推动与宗教之间的对
12、话。 “夏威夷儒学派”的中心人物成中英教授提出了“本体诠释”学的原则 ,从语言、概念、观念和本体上通过比较中西哲学 ,对中国哲学进行“解构” ,以达到“重建”和“创新” ,使之现代化 ,并走向世界。本体诠 释学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 ,特别是它的理性分析方法的影响。以此来解构中国哲学 ,增强了其抽象性 ,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提高了。这是诠释学派对儒学的杰出贡献。 夏威夷儒学派的另外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安乐哲与郝大维。他们所涉及的儒学宗教性问题是近年美国儒学研究的一个生长点。安乐哲透过对礼的分析 ,揭示了儒学宗教性的独特性。他认为这种无神论的宗教是以礼为核心的。安乐哲还通过对宗教的词源学研究 ,指出宗教一词
13、的最初含义就是“结合”的意思 ,因此 ,“由礼所建构的社会不仅是一个世俗的社会 ,也是一个宗教经验的场所。” (二 )其他学者观点 据吴根有教授对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表明 :1.关于儒家与自由主义、儒家与人权关系的研究是近十年来美国儒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代表人物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狄百瑞教授。 2.对儒学与生态的关系、儒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作再反思 ,亦构成了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 Mary Evelyn Tucker 和约翰 ?白诗朗 (John Berthrong)主编的儒家与生态学 -天地人的内在关联性一书就是例证。 3.由于在美国的大学里 ,有关儒学研究大多设立在历史系或东亚系
14、,因而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儒学就成为美国儒学研究的又一 个特点。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包弼德通过对宋史的研究 ,7 揭示了宋代儒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发生作用的特点。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教授提出了现代儒学“游魂”说等。 四、述评总结 通过对“五四”以来的海外儒家伦理思想研究的整体来看 ,无论哪种流派 ,也无论每一位学者从哪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儒学 ,儒学的研究大都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一 )认同儒学核心价值 儒学的传统核心价值无外乎体现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对于东亚国家和地区 ,儒家文化倡导忠诚、责任感、献身精神、集体主义、教育优先的价值观 ,无疑对东亚地区的社 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5、,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东亚工业经济的兴起 ,且有着相同儒家文化背景 ,这使西方国家重新审视儒家文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并能理性地阐释和探讨儒学的普遍价值的可能性 ,进而引发“普世价值”的争论 ,我们姑且不谈这种“普世价值”之争的是与非 ,但其背后所体现的对儒家传统价值的认同却是让人值得高兴的 ,意义深远。 (二 )儒学具有宗教性 欧美的儒学传播是因宗教而开始的 ,早期欧美研究儒学的传教士为儒学和基督教融合探寻切入点 ,并探讨用儒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 ,认为儒学在安抚人的心 灵和道德教化上与基督教并无二致。港台及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普遍认为儒学的这种教化现象就是独具特色的宗教形式
16、。甚至韩国被称作“儒教国家”。儒学是不是宗教尚无定论 ,但是其宗教教化特性是不容置疑的。 8 (三 )儒学的世界性 目前 ,儒学、新儒学 ,儒家文化及其相关的孔子学院流行海外 ,与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海外儒学研究的兴起 ,使得儒学发展已超越本土文化的禁锢 ,悄然融入国际学术舞台 ,并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儒学之所以走向世界 ,与其内部具有的“超越性”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儒学的世界性还是世界性的儒学 ,可 以说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仁爱、和谐、人本、修身重道等精华部分 ,正影响着世人去思考其世界意义。 (四 )儒学具有当代意义 西方物质文化、工具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 ,无疑对推动人
17、类社会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极度膨胀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所导致的社会道德失范、秩序失衡的现代化弊病。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关注东方文化 ,探讨儒学伦理 ,旨在解决道德危机问题上进行一种新的文化选择 ,寻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儒学的研究就是为儒学走向现代化服务的 ,所以儒家 文化的整合价值让一些中西学者看到了希望 ,并把它看作是西方文化的补充。“儒学的现代性”问题使得儒学在当代所发挥的作用提到理论的高度 ,并为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 1方克立 .援西学入儒的现代新儒学 J.儒佛道与传统文化 .文史知识 .合刊 .北京 .中华书局 ; 2陈秀武 .儒学在近代日本 J.广东商学院图书馆网 ; 9 3亚细亚研究 .汉城 .高丽大学亚细亚问题研究 .1966 年 12 月转引自宋荣培 .当代韩国儒学发展之概况 J.论文天下论文网 ; 4宋荣培 .当 代韩国儒学发展之概况 J。论文天下论文网 ; 5吴根友 .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 .光明网 -光明日报 -历史周刊 .2001 年 01 月 16 日 ; 6吴根友 .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 .光明网 -光明日报 -历史周刊 .2001 年 01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