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教学推行 三位一体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 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 面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遇到了新的挑战。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包括了学生课前“导”,课堂“学”,课后“练”的有机结合。“导学案”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展示点拔,随堂达标测试,课后教学反思。这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教学前,独创了课前的导学,区别与常规的预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 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导学案”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
2、、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三位一体模式、 “导学案” 、高效 、 活跃 一、以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创新的学习境界。 三位一体模式 可以用表达为: 具体的描述,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分解: 常规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课堂教师的讲,学生的听和写来完成整个教学模式的,在这种模式下,经过长期的学习, 最直观的是导致学生学习厌烦,课堂沉闷,不能调动创新的思维,进而影响到学生的长足发展,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该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引领课堂,以“导学练”展现在学生面前, 显现出课前“导”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仅仅 40 分钟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3、的,所以 “导学案”应运而生,能很好的改善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迅速提高学习 效率。 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 ” ,可以很直观的知道,这节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分别是什么。这就指引学生在看课本预习的时候,目的性相当明确,“导 学案”的第一部分是【复习巩固】,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考点,题目精选精练,能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突出练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自主学习】紧跟其后,里面罗列了新课教学中,重点和难点,以填空或选择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预习课本来解决,题目比较容易;【展示点拨】就是我们老师教学的部分,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的位置,主题是学生,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分析新的问题,通过启发
4、和点拨,最终让学生总结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或写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盘点收获】环节是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最终掌握了那些新知识。通过【达标 测试】当堂完成有针对性的 3-5 题练习,老师点评,通过信息的反馈,传达给教师,学生掌握的情况,【中考连接】环节,让学生熟悉中考考什么,题型是什么,落实中考考纲。 二突出课前的“导”, 点燃创新思维的导火线。 “导学案”突出的是如何做好“导”,培养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新课的课前引导上,这是“导学案”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导”是轻松的, ”导 ”是新的挑战,“导”是新的开始,这样才能自然的开发出他们探究物理新知识的兴趣。 1、
5、 学 情 分析 复习巩固 自主学习 展示点拨 盘点收获 达标测试 教学反思 中考连接 “三位一体模式 ” “导”“学”“练” 高效率 15 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任教班级属 普通班 ,多数学生上进心 不 强, 没有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把物理学科抽象的实验和结论,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
6、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前先“导” 具体做法是,新课教学前,提前一晚,让学生在晚修期间,先利用“导学案”,进行新课有关的物理知识 【 复习巩固 】 ,通过做精选的练习题来达到检验知识掌握的目的,再利 用【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的新课内容,引导学生自习,挖掘出新课中的,重点,难点,做到心里有数,这就为第二天的新课埋下了伏笔。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不仅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气氛也活跃很多,让学生对物理充满的欲望,进而顺势引导。 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学
7、习物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使思维更敏捷,更严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导学案 1 (导学部分) 课题 9.2 探究浮力的大小导学案 科目 物理 年级 初二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利用实验探究,推论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然后用实验验证推理的正确性;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浮力问题 学习重点 1、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阿基米德定律: F 浮 G 排 3、使用 F 浮 G 排 解决一些解决一些简单的浮力问题 学习难点 阿基米 德定律: F 浮 G 排 的简单应用 教 学 过 程 设
8、 计 一 、复习巩固 1、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 。在他全部浸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 受到的浮力将 。 2、一艘轮船从海里驶进河里,轮船受到的浮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如图所示,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的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 底之前,分别记下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 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
9、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物体重 _N,第 4 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 2)分析表中第 1 列到第 5 列数据说明 ; ( 3)分析表中第 6 列到第 7 列数据说明 。 二、自主学习 由上节的实验知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究竟有多大呢?下面通过实验测量。 1) 猜想与假设 物体浸入液体后,它受到的浮力与浸入的体积 _,与液体的密度 _;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等于被它派开的液体的体积,那么浮力的大小就可能跟物体派开液体的重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 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溢水杯
10、、清水和食盐 ( 2)弹簧测力计用来测量 铁块的重量,杯子的重量、排开水的重量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参 照上图或者(课本 89 面)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跟被它派开的液 体的重量 G 的关系 4) 分析与论证 ( 1) 分析数据: 铁块受到的浮力 F 浮 G F1 _N; 被铁块排出的水重量等于 G 排 G1 杯 G 杯 _N; ( 2) 由上面的数据分析得出: F 浮 _G 排 (填:“ ”“ =” ) 5) 得出结论 (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_的重量。 ( 2)应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除了在 液体中适用,在气体中
11、也适用 ( 3)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气体所受到的重力。 三、展示点拨 例 1: 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铝球,示数是 20N,当铝球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 15N,则铝球所受的浮力是 _N,排开水的重力是 _ N。若把该铝球全部浸入水中,则此时铝球受到的浮力是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解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液体的的体积有关; 当铝球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 F 浮 G F 拉 20N 15N 5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 排 F 浮 5N;当铝球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10N,所以弹簧秤的示数是 F 拉 G F 浮 20N 1N=10N 答案
12、: 5N; 5N; 10N; 10N 四、达标测试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对 同样适用。 2、弹簧称上吊着一个重 4.9N 的实心金属块放入水中时,弹簧称的读数是 3.0N,则金属块受到 的浮力是 N。 3、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重 7.9 N,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6.9 N,此时1、 阿基米德原理 :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2、 阿基米德原理 的表达式: F 浮 G 排 铁块所受的浮力为 _ N,当铁块一半进入水中时,浮力是 _ N. 4、 将一重为
13、80N 的物体,放人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 30N 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 A 80N B 30N C 50N D. 11ON 五、盘点收获 六、中考链接 1、【 08 达州】如下图所示实验, A、 B 为两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实心铁块, ( 1)选用图甲与图乙,可以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_的关系; ( 2)为了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则应选用图 _与图丙; ( 3)选用图丙与图 _,能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法。 2、 【 08 江苏】 如 下 图是利用水和盐水等器材来研究浮力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14、回答下列问题: ( 1)本实验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 _的 关系 。 ( 2)实验可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 _N,物体的体积 是 _m3( g 取 10N/),还可测出的物理量有 _。 写出一个即可 ,无需计算出结果) 七、教学反思 _ _ 三、 以导代教,举一反三指引学习的方向 。 拓展新知识在新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激发渴望新知的求知欲望,点燃进一步探究的火焰。顺着新的思维方向, 提出 新的 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个新的问题,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把教师的教,转变成学生的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新的知识。 经过了【复习巩固】和【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明确了这节
15、课的重点和难点,此时,进入到【展示点拨】,教师通过有 PPT 课件和动画课件,或是实验演示。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新 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 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四、 高要求,重落实,提升课堂的教学艺术。 1、 教师备课重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
16、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 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 新 课。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 “ 以教为中心 ” 为 “ 以学为中心 ” ,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
17、开。 2、精 心设计课堂,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开放式课堂教学。 “导学案”正是出于这点考虑,通过设计的【自主学习】和【点拨展示】,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如分子动力理论内容在教学时,教师习惯上以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既浪费时间,又费劲,学生学起来模棱两可,不如教师作适当引导,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学习、总结,然后进行学生间讨论辨析,总结出规律,这就增大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如习题评讲课,多数教师习惯从头到尾讲答案。习题量大,一节课教师要讲很多题,又结合知识的迁移、归类,教师讲的紧张匆忙,但多数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来不及 认真思考,教师已说出了答案。这种教师包办代替的传统方式必须改变。课后作
18、业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综合练习题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要保证。评讲前公布出答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获取反馈信息后,精心设计复习题评价的程序,可以针对性选择,让学生自己评讲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学生角度讲出来的思路更富有启发性;教师要精讲、讲准、讲到点子上。有些题可以让同桌学生互相评判;有些题可以不公布答案,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论;有些计算题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几种解法都写出,让学生去分辨,激励全体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初中阶段,推行“导 学案”能让教育改革真正落在实处,让素质 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脱离开陈旧的“教条主义”,“填 鸭式”教学,有别于伪“素质教育”, 这正是我们现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真正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放心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 2008.7 2、万君国 .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探讨 ,2002,( 11) 3、张 萍, 金文力 . “提出问 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学科教育 ,200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