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2978447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992(2009)12-118-02 摘要 :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能在众多描写藏地政治与文化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塑造了“傻子”这个人物形象。本文以阿来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突破口 ,分析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以及“傻子”身份所隐含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 :尘埃落定 ;“傻子”形象 ;文化内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阿来的尘埃落定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杰出代表 ,一直是 文学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一个藏族作家 ,阿来的创作 ,不但在民族风情、思维方式上与中原作家有所不同 ,还体现

2、于他在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同时 ,通过这种特性反映出民族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并把此上升到普遍意义的高度。正如评委严家炎教授为之草拟的评语 :“尘埃落定借麦其土司家傻瓜儿子的独特视角 ,兼用写实与象征表意的手法 ,轻巧而富有魅力地写出了藏族的一支康巴人在土司制度下延续了多代的沉重生活”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在众多描写藏地政治与文化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成为第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塑 造了“傻子”这个形象。他以主人公身份参与了土司末世的历史 ,这个人人都认定的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傻子” ,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2 和举止 ,成为“愚”中的大智慧者。 一、“傻子”形象来源

3、在尘埃落定创作的开始 ,阿来本人也没想过要塑造具有如此传奇色彩的人物典型。“在塑造傻子少爷这个形象时 ,我并没有很理性的告诉自己 ,为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为了一个能够超越一般历史真实与生活真实层面的故事 ,我需要一个既能置身一切进程之中 ,同时又能随时随地地超然物外的这样一个人物。但当写作开始 ,小说的意义空间与情 感空间逐渐敞开 ,我意识到了这样一种需要。这时 ,我想到了多年以前在短篇小说中描绘过的那个民间的智者阿古顿巴。憨厚而又聪明的阿古顿巴。面目庸常而身上时时有灵光闪现的阿古顿巴。用聪明人最始料不及的简单破解一切复杂的机关。” 1在塑造“傻子”的形象时 ,阿来就借鉴了阿古顿巴那种简单的思

4、维和行为方式。在一系列阿古顿巴的故事里 ,有着大量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的智慧。这是一种产生于民间文学的思维方式 ,他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和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都对阿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阅读中傻子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且不去 讨论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傻子或聪明人 ,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他是一个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人。 “满世界的雪光都汇聚在我床上的丝绸上面。我十分担心丝绸和那些光芒一起流走了。心中竟然涌上了惜别的忧伤。”主人公的这种比常人还要细致的感情 ,是令读者心动的因素之一。他体恤下人 ,和奴才们做朋友 ,最爱的姑娘塔娜第一次背叛他时 ,他原谅了她所有的不忠。最终塔娜被汪3 波土司

5、抛弃时 ,他也开始放下这段曾经使“骨头冒出泡泡”的感情。“要是一个东西人人都想要 ,我也想要 ,要是什么东西别人都不要 ,我也就不想要了。女人也是一样 ,哪怕她是天下最美 丽的女人 ,哪怕以后我再也见不到这样美丽的女人。” 他懂得做一个王者是件多么好的事情 ,也懂得一个王者是那么的容易受到伤害。他生在土司即将灭亡的年代 ,预见了眼前的一切必将不会长久 ,但他坦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并不做任何无意义的挽留 ,就连仇家来复仇 ,他 也是静静地等待着死亡 ,“是我的命来敲门了。”懂得放弃某些东西 ,甚至生命 ,有的时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悟彻与坦然。主人公傻子的精神境界绝非一般常人所能比拟 ,也许 ,是

6、常人却又不同于寻常人就是他“傻”的症结所在吧 !民间传统及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底与才华在“傻子”形象的创作中 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二、作为叙述者的“傻子” 在中国的各种文化模式中 ,藏地文化有着极为独特的精神品位。这部小说整体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 ,更确切地说是一部藏族土司制度的兴亡史。它所描述的是 20 世纪上半叶的土司制度 ,并以麦其家的兴衰成败为主要线索 ,使我们不仅领略了神秘浪漫的雪域风情 ,土司们奢侈华丽的贵族生活 ,也见识了土司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及精神上的空虚无聊。但这部小说的叙述角度很是特别 ,它既不是纯客观的叙述 ,也不是纯主观的描述 ,而是以主人公“

7、傻子”的一生经 历作为叙述4 角度 ,以他的口吻来组织全文。 故事从那个下雪的清晨开始写起 ,一直写到傻子被仇家所害 ,中间的时间跨度大约为二、三十年 ,正值壮年的土司们都老了 ,十足的傻子被人认为是最聪明的“傻子” ,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成了仇家的刀下鬼 ,曾经香气缭绕的卓玛也成了满脸锅灰、素面朝天的厨娘 ,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昨天 ,卓玛还是穿着光鲜衣服 ,身上散发着香气的姑娘。今天就成为一个下贱的使女了我看着她从灯光下后退到黑暗里 ,生平第一次感到有种东西从生活里消失 ,而且再也不会出现了。在此之前 ,我还以为什么东西 生来就在那里 ,而且永远在那里 ,以为它们一旦出现

8、就不会消失。” 以一个天真、坦诚的傻子少年的口吻来叙说这段话 ,那些对待某一事物的最直接的反应 ,往往最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意蕴 ,更加的让人感到世事无常、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无奈与悲哀。 三、“傻子”形象的文化内涵 在中原文化传统中 ,傻与聪明 ,愚与智慧是一对有着深刻哲学意蕴的辩证范畴。尤其是在道家文化中 ,所谓聪明、巧智一直是被嘲笑与批判的对象 ,而愚与拙则被奉为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当然 ,老子对聪明机巧的批判在哲学思想上是建立在自然即返璞归 真的原则上 ,在道义基础方面则是要求为君者“为而不争”。这两点品质在“傻子”的形象塑造上都有所体现。一个被众人所公认的傻子 ,他的所作所为却体现

9、出一种大智若愚的意味 ,“她觉得自己非常聪明 ,但我觉得聪明人也有很蠢的地方。我虽然是个5 傻子 ,却也自有人所不及的地方。”他做出了许多所谓聪明人连想都没有想过更别说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命令卓玛在饥民面前炒起了麦子 ,并给他们施舍 ,以一片仁慈之心为麦其家赢得了新臣民 ,他娶了最漂亮的女人做妻子 ,并在边界上开始贸易往来赚取了大笔的财富 ,我们不能把这些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傻子的好运气 ,细心的 读者在文中可以看出 ,很小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统治者般的才能 ,“即使是奴隶 ,有人也有权更被宠爱一点。对于一个统治者 ,这可以算是一条真理。是一条有用的真理。”正因为这个 ,十三岁的“我”才容忍了索郎泽郎

10、那种犯上的行为。每天早晨起来必然要问的两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 ,这种哲学式的自我对话 ,正是显示了傻子少爷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背离与超越 ,正如阿来所说 ,“在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过渡时期 , 社会总是显得很卑俗 ;从一种文明过渡到另一种文明 ,人心委琐而混沌” ,可以说“傻子”是阿来安排在“社会”和“文明”形态过渡时期的一个 非常特殊的观察视角。 以上的这些 ,可以说成是“傻子”少爷智慧的表现 ,但他在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上又确实是个傻子。他任人潮在宽广的麦地里耗去了巨大的能量 ,以致错过了一个可以当麦其土司的奇迹。他满官寨地找人打他 ,为的是证明被对自己有着仇恨的人打会不会感到痛。他丢

11、掉了松巴头人献上的能治好毛病的灵药 ,做了命该如此的傻子。特别是在别人想去证明他是不是聪明人的时候 ,他的行为立刻变回了一个傻子。关于“我是谁 ,我在哪里”式的自我拷问 ,连他自己也说变聪明之前是没有这个毛病的 ,他说自己在一个方面变聪明 ,却在另一方面变傻了 ,也就是所谓的“傻”转移了。这种哲学意味上的傻 ,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未来的不可知与个人所能发挥作用的6 迷惘。“我”什么都能看见 ,不仅今天 ,还有明天 ,“我”都全部看见了 ,只是“我”不知道自己确切地看到了什么 ,“我”知道眼前的一切都不会长久 ,却看不透未来会以怎样的姿态存在。傻与聪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本体 ,在二少爷的身上得到了充

12、分的融合 ,聪明中透着傻 ,傻中又显出聪明。麦其家的一个祖先说过 ,要做一个统治者 ,做一个王 ,要么是一个天下最聪明的家伙 ,要么 ,就干脆是个傻子。那么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最聪明的傻子去做统治者又会是什么样的 局面呢 ?这种更多诉诸于情感而不是理性的表达方式 ,人类在一定生存状态下对自身的关注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在这个性灵被遗忘的社会里唤醒人类对自身的反思。 “欢乐与悲伤 ,幸福与痛苦 ,获得与失落 ,所有这些需要 ,从它们让感情承载的重荷来看 ,生活在此处与别处 ,生活在此时与彼时 ,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因为故事里面的角色与我们大家有同样的名字 : 人。” 在文学创作中应该表达什么及怎样表达 ,阿来的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 1 阿来 .自述 J.小说评论 . 2004.5 2阿来 .尘埃落定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2 3 谭桂林、龚敏律 .当代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 M.湖南 .岳麓书社 .2006.1 4 阿来 .落不定的尘埃 J .小说选刊 ?增刊 . 1997 5 张立驰 . 论尘埃落定语言的隐喻性 D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1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