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史学义.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979014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史学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史学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史学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史学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史学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记郸城县汲冢镇谢寨村党支部书记史学义 记者 徐松 通讯员 郭星豪 郸城县汲冢镇党委委员、正科级副镇长、谢寨村、刑营村、貊楼村支书、共 9个行政村包村干部、郸城县第十、十一、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今年 54岁的史学义在一年前退休了,他本想着卸下 30多年的担子,可以清静养老,但他退休辞不掉职,又被群众流着泪挽留在岗位上。 “ 史学义清正、无私、奉献,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他任职之处,从散乱到团结和谐,从贫困到共同富裕,从村民各自为战到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他的故事一本书也写不完,他就是郸城焦裕 禄式的好干部。 ” 汲冢镇党委书记赵东升只要提起史学义的故事,便精神抖擞、目光深邃

2、、语气凝重、声音洪亮,言语间充溢着为拥有这样一位战友而骄傲与自豪。 无私奉献,立身立德,他是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史学义儿女都在外经商,身家上千万,他无欲无私,无论公差私事,任职 30年从未从公家账上报过一分钱;从当生产队干部至今,他最看不得哪家没饭吃,村内五保、特困户,米面油长年供应、鱼肉逢年过节必然送到,史学义为村民奉献的 “ 吃亏账 ” 不计其数。所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村民信得过他,从史学义身上流露出的那份亲民、无私、奉献的气质是常人所 不具备的。 采访史学义,记者深刻体会到,这位已经 54岁的老头俨然似一张白纸清白透亮,言语简单平凡,丝毫没有家产万贯的霸气,没有以善自居的傲气,不觉令人肃

3、然起敬。 史学义在汲冢工作 30多年,历经 12任镇党委书记的领导,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党和汲冢人民。 记者走进史学义工作 26年的谢寨村看到,这里有林次栉比的小楼,洁净清新的农家小院,平整如镜的水泥街道,标准化的村两委办公室,园林般的文化大院,书香四溢的农家书屋,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教学楼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敬老院的老人们悠闲的下棋、聊天,工厂进进出 出的工人谈笑风声,这是世外桃源呀! 在史学义来之前,谢寨是全镇出名的差村、乱村,人称老贼窝。全村贫穷、民心散乱、仇官仇富,两委瘫痪、上访不断、治安混乱。豫东第一例赴省、赴京上访就出在该村,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乔石同志一年内亲自接待的

4、三个信访案件之一就有谢寨。 在这样的关口,汲冢镇党委派史学义来到了谢寨村。临危授命,史学义深知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和考验,他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当群众听说新支书上任时,好多人来看热闹,想看看政府派什么三头六臂的干部来谢寨了。此时,史学义掏 20元钱租住了一间破旧的民房正铺床叠被, 便开始了工作。 “ 你还准备扎长桩哩(豫东方言,准备长久的干),几任支书都没干好,谢寨工作太难,还是算了吧 ” 。史学义说: “ 我决心已定,不干出来个样子来,我就没准备回去 ” 。 从史学义入村整整 40天没有回家。他手里拿个笔记本,每天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走到哪家吃哪家,但吃哪家都给饭钱。群众纷纷称赞这是

5、“ 老八路 ” 作风。最终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找原则性强、敢说敢干的老党员组建了两委班子。 班子建好后,史学义就从打击、整治黑恶势力入手,稳定民心,在政法机关的配合下,打击了一批危害群众的地痞无赖,清收了多年拖欠的提留,整 治了混乱的治安状况,谢寨工作逐渐有了起色。 当时谢寨没有学校,孩子们只能在租来的破房子里或在树下上课。史学义便发动群众捐资助学,并带头捐出 500元钱(当时在农民眼中可是天文数字),一些群众感动地说: “ 学义为了咱村的孩子又操心又出钱,咱们没理由不捐款! ” 群众动员起来了,家家出钱出物,一位五保老人把自己准备做棺材大桐树都捐了出来,史学义激动的流着泪说: “ 大娘,我给

6、你养老送终。 ” 此时的谢寨,呈现出无比的团结。 接下来,他又带头捐资建了村室,完善了各类设施,制订了各项制度,村里的各项工作也步入了正规。上访的没有了, 偷盗的绝迹了,打架斗殴的不见了,干部积极主动,群众自觉行动,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老党员乐此不彼的说: “学义是毛主席时代的作风,咱服! ” 当代伯乐,点石成金,他是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社会稳了,民心顺了,就得想办法发展经济,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在两委班子会上,史学义时刻提醒干部: “ 群众不富裕,我们不称职,群众不满意,我们就失职;自己不会富,不会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 ” 。他从培养 “ 双强 ” 党员入手,让党员干部先富起来,然

7、后带动群众致富,采取先富带后富的办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994年,出外打工还不流行, 史学义以富有前瞻的眼光鼓励群众外出,特别是对那些光棍一条、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史学义拿路费让他们出去闯。两年后,史学义把 26块写着 “ 打工致富户 ” 的牌匾敲锣打鼓送到务工发家的群众家中。如今,史学义拿路费劝走的那些年轻人,已经家产千万的有 11人,存款百万以上的有 30多人。 为发展集体经济,史学义托关系、找门路,跑项目、借资金,打电话让那些外出致富的谢寨人返乡返哺,先后办棉花加工厂、板材厂、预制厂等集体企业,种植经济林、种 3000亩烟叶。目前,谢寨集体经济收入达 300多万元。只要你说得出的涉农副

8、业,谢寨村都是第一个吃到蟹黄的人。 县政府、镇政府领导看到谢寨村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由稳到富的变化,给予史学义极大的肯定,一系列的荣誉纷落谢寨村。 这时,汲冢镇政府又把邢营、貊楼两个乱村交给史学义管理。 1人担 3个村支书,虽然担子更重了,但史学义没有退缩,还是那种 “ 史学义模式 ” ,两个村半年治乱、一年稳定、两年致富。其他村听说了史学义的本事,村干部都向镇政府要求请他当支书,镇党委经过排名挑选,又拿出 9个有潜力的行政村,让史学义去包片,依然是快步踏上康庄大道。 殚精竭虑,一心为民,他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 老子没钱儿子帮,不帮就是不孝 ;兄弟没钱哥哥帮,不帮就是不合;特困户没钱大家帮,

9、不帮就是不和谐。如果这 3项你占有一条,全村人都不搭理你,看你怎么生活。 ” 话俗理不俗,史学义每到一个村,就是用这最朴实的话语凝聚了一个个落后村的民心。 多年来,史学义对辖区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然在胸,孤寡老人周庆山患有肾结石多年,周杰三、周才三、杨玉朋都是半身不遂,史占明食道癌 谁家有病人,史学义总是主动上门帮扶。 周庄 80多岁的五保王氏,突患急性青光眼,史学义将其送到医院并垫付手术费 3000多元,事后干部让他在公家账上报,他婉言拒绝了;谢寨一组谢其昌,患鼻咽 癌达两年之久,每年的年货都是史学义给他们买,直至 2008年 3月谢其昌去逝,史学义又自己掏钱帮他家办了丧事;周庄西组周某因传染

10、病去逝,出殡时没一个人敢帮忙,就连周某的家人都不见了踪影,全村慌乱。面对这种紧急状况,史学义找来老党员周林三,并亲自带领几名年龄较大的群众,用塑料布把尸体裹好,送到了火葬场火化后深埋。周林三事后讲,当时他儿媳妇拉住他不让去,怕被传染,周林三甩开她说: “支书才四五十岁都不怕,我七八十了怕啥,他的命不比我主贵吗? ” 30年来,史学义东家忙西家跑,帮了大家却亏了小家。妻子脑血栓在省城住院,他 仅仅在病床前一个小时又接到电话匆匆离开了;最疼爱的孙女急性肺炎在医院住了 20多天,他愣是一次也没顾上去探望。儿女经常劝他年纪大了,家里也不缺钱花,别再拼命了,可是史学义每次都是三个字 “ 你不懂! ” 多

11、年来,县里每干部调整,史学义都是优先提拔对象,先后被提升为副科级、正科级,有多次机会到别的乡镇任副书记、乡长或书记,但每次即将被调离,都会有百余名群众拥到镇政府极力挽留。就这样,史学义把一次次的提拔机会都让给了别人,他深知汲冢的人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汲冢这片热土,直至 2010年史学义以正科级副镇长退居二线。 2011年 11月,已经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史学义趁着村两委换届选举,他坚持卸下村支书这最后一副担子。然而,参与选举的百余名党员和 500多名群众拦住镇里的选举工作组,流着泪坚决要求让他们的好书记史学义同志再干一届,参加当天谢寨选举工作的镇干部被当时的场面感动得潸然泪下。后来经镇党委做工作,史学义继续担任谢寨村支部书记。 这就是史学义,记者仅仅撷取二三事,以飨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