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979200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 目录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 以闽侯县甘蔗为例 摘要 1 绪论 1 1.1 背景 1 1.2 国外的研究 1 2 现状 1 2.1 社会现状 1 2.2 闽侯县甘蔗现状 2 3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 3.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2 3.2 问题的成因 3 4 解决路径 3 4.1 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3 4.2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割据 3 4.3 探索建立适应 “ 就地入学 ” 的管理服务机制 4 4.4 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4 4.5 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 4 参考文献 5I 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 以 闽侯县 甘蔗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

2、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农村,城乡差距大。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 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

3、忽视。 关键词:义务教育 户籍制度 人口比重 农村经济1 1 绪论 1.1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农村,城乡差别距离增大,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城市 快速发展和需求使得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形成农民工。农民工子女也即进城打工或进城经商的农民的子弟,农民工及其子女已经构成城市和农村之外的第三群体,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越显突出。据估计,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 1 3 亿,约有 300 多万农民工 子女面临受教育的问题。庞大的群体和突出的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关注 。 1.2 国外的研究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来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

4、问题。 在法国, 16 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无论户籍是否在法国,都能享受到跟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差别,不管这些儿童少年有没 有合法的身份,都能享受到这个待遇。法国人的观念是:这些外来人口只有经过教育才能让他们融入法国社会。如果不让他们受教育,以后国家就很难管,他们失业怎么办?犯罪怎么办?因此这不是他本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美国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实行教育凭证制度,即由户口所在地的教育管理机构给学生发放就学凭证,学生可以凭 “ 就学凭证 ” ,选择任何学校读书,也可以到外地学校上学。学校则将收到的 “ 教育凭证 ” 向政府兑换教育拨款。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

5、于学校之间的竞争,质量好的学校,就读的学生就多,质量不好的学校,就读的 学生就少;二是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学 校,不论到什么地方都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 2 现状 2.1 社会现状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 ,经历了很艰难 的历程:从最初的被拒绝排斥,到后来的自我解决,再到现在的被有限接纳,经历了 10 多年。 10 多年后的今天,农2 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仍摆在我们的眼前。 2.2 闽侯县甘蔗 现状 我 对 闽侯县甘蔗 中 小 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 8 16 岁。 在我 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 100 份调查问卷中

6、发现, 70.41%的孩子是在家 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 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 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 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 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 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 3 存在的 问题及其原因 3.1 农民工

7、子女教育问题 1、 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不少农民工子女到了受教育时间因为经费或者找不到入学学校而推迟入学。 2、 目前教育部虽然已经出 台政策取消“借读费”、“赞助费”等,但各地政府依然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工子女收取其他高额入学费用。有些地方虽已取消了各项额外收费,但按照当地学生设定的书费和学杂费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农民工家庭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数目。 3、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体质不到应有的发展。 4、 公办学校办学难,因接受农民子女而形成了新的压力,学校管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学校教育经费

8、更显得不足。 5、 民办学校办学难。有的拿不到许可正,而有一些适应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要求、费用低的简易民办学校发展很快,但是由于资 金的匮乏,其办学条件相当恶劣,学生安全和办学质量都没有保障。这类学校的办学者和师资也达不到要3 求。 3.2 问 题的成 因 1、 长期形成和执行的 “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 的义务教育体制,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 2、现行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使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收费高。 3、教育公平发生偏差,部分学校和老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剥夺其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4、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难解决。 5、农

9、民收入低,对昂贵的求学成本心有余而力不足。 4 解决路径 4.1 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消除偏见,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不必担心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因为根据近些年对农民工的调查跟踪,农民工的流动就业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并非盲目的。因为农民工也需要就业的稳定,特别是携带子女的农民工家庭。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条件,农民工很难选择带着妻子儿女饱受颠沛流离。从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上看,农民也应该享有这个国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正常权利,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4.2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 体制,打破城乡割据 尽管

10、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在对农民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且也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加以解决。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了农村后,由于交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民工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于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上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在城市打工就业的农民的下一代。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农民工子女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完4 全符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4.3 探索建立适应 “

11、 就地入学 ” 的管理服务机制 A 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 B 将农民工子女纳入教育招生计划; C 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减免学费或取消借读费; D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资金; E 提供 “ 富有爱心 ” 的平等教育 。 4.4 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加大民办学校投资力度,适当放 宽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开绿灯,要扶持。在农民工聚集地设立专门接受的学校也是不错之举 。 4.5 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 城市里的大部分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家里也没有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 境。 政府和社区必须多开展活

12、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 结论 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 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5 参考文献 1雄若愚,董结 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J中国国情国力, 2002,( 12) 2周佳私校公助 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 J教育科学, 2003,( 6) 3百度网、 新浪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