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2979321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建设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周礼考工记的内容及其解释,及其对后世都城规划的影响。 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又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途九轨,环途七轨,野途五轨”, 说明道路是有一定的等级的。 “环途以为诸侯经途,野途以为都经途”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 以县,以景为规,识日中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北极星,以正朝夕”。 据研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但也说明周代王城规划有一定制度章法的。对后期城市规划建设有重大影响。如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 以有中轴对称布局,平面组合也很有规则,宫殿设“三门”,内有“六宫”,门有毕门,左熟,右熟,宫有东

2、房,西房,东序,西序,东堂, 西堂。 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2、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特点及 其在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 。 特点:明确分区、中轴对称、前朝后寝 影响: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的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 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三台就有明显的防御性质。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子相交于 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

3、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3、唐长安城市布局的特点。 宫殿在城中偏北、坐北朝南,有“南面为王”的含义,宫城、皇城被外城包围,城墙每面开三门,左祖右社。 城市布局严整,完全对称,东西对称 ,东西向主要道路与宫城、皇城丁字相交突出宫殿建筑。 4、唐长安城 市布局与汉长安城市布局的比较。 5、 宋朝城市 发展进程 中出现的新现象 。 1) 商品交换的需求促进了集市的发展,丰富了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 2) 由于商业的发展,传统的坊市制度逐渐向街巷制度转变。 3) 由于火药的发明,城墙防御体系有了很城大进步,如砖石城墙、瓮城、马面

4、箭楼等。 4) 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规模相对较大。 5) 宗教建筑发达,对城市面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 城市布局多不规则。 7) 运河对北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6、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改建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主要措施有扩大城市用地、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疏浚运河,以及 制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等。 意义:改建计划很杰出,没有着力改善宫廷建筑,而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生活的要求进行改建。 7、宋开封规划布局的特点和 其影响 。 1) 平面形状并不方正规整,南北较长,东西较短。 2) 三套方城,分为内城、里城、外城三重。 3) 宫城居中,四面开门, 4) 里城:城门 10

5、个,各城门有瓮城,通御路的城门有三重,各城门正对,其余城门有四重,各城门不正对。 5) 外城:水旱门共 20 个。 6) 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 影响: 开封城的发展也反映了封建社会 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如由集中的市发展成商业街,商业 分布城市各处,为旅客和一般市民服务的服务行业增加,夜市的出现等等。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等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 8、 宋 开封 与唐 长安 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 9、宋代平江城布局特点和平江图重要价值。 1) 城市呈长方形,城墙略有屈曲,城门 5 个。 2) 主要道路成方格形,呈井字或丁字形相交。 3)

6、 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向的直线,有东西三条、南北四条主要的河道,形成“前街后河”的格局。 4) 衙城外筑有城墙,在城中东南,分为分六区。 5) 居住街坊无坊墙,仅为居住管理单位。 6) 寺院在城市中占很 大的用地,常在主要道路旁或尽端。 7) 私家园林甚多,形成独具风格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8) 城市在原址上不断重建,这与苏州河道的格局有关。 价值: 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 10、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 1) 首先进行了地形测量和周密的总体规划。 2) 把万宁宫和周边的大面积湖水包进了,紧贴宫城。 3) 三套方城,分为外城、皇城及宫城。 4) 中轴对称,左祖右社,中心阁

7、为全城的几何中心。 5) 官署行政机关散落在全城。 6) 道路以正对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棋盘式布局,因海子隔离城市,城市道路多丁字相交。 7) 中轴线道路宽 28 米,其余干道 25 米,胡同宽 5-6 米。 8) 引水工程浩大,排水工程设想周全,在铺设之前已做好规划。 9) 最繁华的商业街区集中在北侧积水潭、钟鼓楼一带,并未有设集中的市。 10) 50 余个坊均无坊墙、坊门,内有小巷、胡同。 11、明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 1) 皇城及宫城布置完全继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加以发展,宫城居皇城之中,依礼记设三朝五门,模拟天象,依照礼制布置宫宅。南正门为午门,左祖右社。 2) 应天城是现在的南京城,城墙

8、是我国古代最坚固宏伟的城墙, 3) 外城从防御出发,利用天然土坡筑成。 4) 不规则形城市的典范,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城区及反映商业、手工业自发 成长的市肆区。 12、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1) 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双重性。一方面,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按照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进行布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另一方面,城市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灵活性; 2) 三重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中轴对称。 3) 道路为元大都的基础,城门正对路和中轴线大街为主路。 4) 居住以胡同为单位,分 4 城 37 坊。 5) 正阳门外为主要商业区,同类商业集中。 6) 园林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9、。 清朝延续明朝的格制,清时期在西郊建设的“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13、中国古代 都城选址考虑的因素。 1) 都城位置选择完全出于政治及军事原因; 2) 唐宋以来,由于都城人口多,生活供应问题很大,因而也重视经济交通等因素; 3) 都城选址还与统治集团的势力范围及根据地有很大关系; 4) 一些朝代随着统治范围的扩大曾数次迁都。 5) 都城选址一般即使选择在同一地区,也会另外择址新建,除非原址的交通位置十分优越。 14、中国古代城市商市的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 1) 市的定义:集中交换的场所 2) 市的发展,城市的出现 前朝后市 3) 早期隶属于官商,商人有行商和坐商两种。 4

10、) 早期为便于管理,设集中的市,汉长记载有九市,隋唐长安城中有东西两 市,洛阳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这种集中的市一般规模都很大, 5) 集中的市在中心设有管理机构。 6) 宋以后商市的分布突破了严格控制的集中市肆的方式,而是沿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7) 集市内按不同行业分成若干肆。 8) 早期的市以商品交换功能为主,发展到后期,功能多样化,成为市民的活动中心,如宋朝的瓦子。 9) 城市中的市也有多种形式,有固定的,也有不定期举行的市集庙会等。 10) 商市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十字街交叉口、城门口、渡口、桥口,或者与重要的建筑如寺庙结合起来布置,如宋开封相国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

11、庙。 11) 靠近道路交叉口的繁华地段形成城市商业中心 12) 在河道较多的水乡城镇,商市分布和河道的关系密切。 15、中国古代道路系统的特征。 1) 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都是通向城门的道路,城门处往往形成关厢地区。 2)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成及道路的分级与城市的性质规模有关,与城门的数量有直接关系,都城每边开 3 门,有各三条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干道,府州县城城门各开两门,道路形成井字形的道路网,一般县城开一门,形成十字形的道路网。 3) 古代城市道路大部分为方格形,有完全方正规则,由棋盘式道路网,也有部分道路并不规则。 4) 道路断面上人行道与御道分开,突出帝 王的权威及安全防范的作用,在各个朝代

12、上都有体现。 5) 道路两侧种植绿化,两侧有排水沟,下水系统。 6) 水乡城镇的道路系统与河道系统形成一个互相密切配合的系统。 7) 道路的宽度在唐朝时期到达顶峰,后逐渐减小,以适应生活和交通的实际需要。 16、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演变。 1) 城是防御性的构筑物。 2) 古代版筑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墙的修筑,夯土技术也随着工具的进步而提高。宋以后的城墙出现包砖,或用砖砌。 3) 城门与城墙 4) 城墙的高与宽,与城市的大小、防御的重要性等有所不同,城墙上的垛也因城市的等级而不同。 5) 汉代的城门用木拱,宋代开始门 有砖拱。 6) 城门的多少因城市的规模及政治地位而异,都城每边开三门,北边往往

13、开两门,府州城每边开两门,一般县城每边开一门。 7) 汉长安三门并列,唐长安五门并列,宋代以后有些城设二重城或瓮城,前后门均不正对,与道路关系也有意做成屈曲相对。南京中华门为四重瓮城。 8) 宋朝以后火药的发明,城墙加砖砌,筑瓮城,筑砖拱券门。城外修护城河,城门包铁皮,等均为提高城市的防御功能。 9) 城门上筑有城楼,或箭楼、橹楼,也建有庙、塔、阁等建筑。 10) 瓮城 月城 翼城 马面 城门 城楼 箭楼、城垛 17、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手 法有哪些, 请举例分析说明。 ( P245) 1) 城市布局和建筑组群运用中轴对称的手法; 2) 在中轴线上采用多样手法来变化空间效果; 3) 中国

14、院落式建筑的特点,突出主体建筑,讲究建筑组群围合关系,并扩展到城市的总体布局中去。 4) 城市中大部分为低层平房的院落式住宅,城市中宫殿、庙宇、官署衙门、城楼城门、钟鼓楼为重要建筑,构成整体起伏变化不大的整体城市轮廓形象。 5) 城门往往是道路的起点,高大的城门楼也成为道路的对景,钟鼓楼一般跨道路或主要交叉口建筑,成为城市大空间构图的焦点, 6) 塔在城市中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 7) 突出主要建筑物, 除运用对称、轴线、对景等主要手法外,也常运用建筑色彩和装饰。 18、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有哪两类类型, 分别举例说明其规划思想有何异同。 (P249) 一类是新建的,另一类是长期在原址改建、

15、扩建和重建的。既一类是为政治军事的目的而兴建的城市,另一类是由于区位、经济条件而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城市。 19、近代城市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 分别举例说明。 1) 第一类城市 是由于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 2) 例子: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广州湾、哈尔滨等 3) 第二类城市 是原来的封建城市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4) 例子:北京、南京、济南、南通、无锡等。 20、简述南京 1929 年“首都计划”的主要内容。 1) 城市分区: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 2) 道路系统:

16、模仿美国,为方格网加对角线的道路系统, 道路网密度较高,沿秦淮河沿岸为林荫道,道路建设、道路绿化较好,生硬地插入原有道路系统。新街口建成圆形广场,成为商业中心。 3) 住宅建设 i. 山西路、颐和路一带上层阶层住宅区,为摩登花园洋房 ii. 官府及商业建筑 iii. 官府各自为阵,较多集中在中山北路一带,新 街口一带商业中心 4) 建筑形式 i. 早期:西方古典建筑折衷主义,中央大学的大礼堂 ii. 西方古典巴洛克式的变种“圆明园式”:海军衙门、总统府大门、江苏咨议局、南洋博览会、 iii. 20 世纪 30 年代:复古主义的宫殿式与中西合璧的混合式 iv. 建筑形式多样化: 中山陵 5) 对

17、外交通:机场 铁路 港口 6) 明故宫 下关 21、简述 1929 年上海新市区及中心区规划的内容。 规划受欧美建筑思潮的影响,中心建筑群采用中国最传统的轴线对称手法,道路网采用小方格放射状道路格局。 22、简述上海 1946 年都市计划的 内容 和应用主要规划理论 。 (P275) 该轮规划充分运用了一些欧美留学归来带来的新理论,包括卫星城、邻里中心、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23、简述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意图 二、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 三、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 四、表现出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 五、规划图的分析 24、 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 据 时

18、期 城市 规划有何不同 。 1897 年德国占据, 1900 年编制城市规划图, 1910 年“城乡扩张规划”。 1914 年 日本占领, 1919 年,北洋军阀政府收回, 1937 年,日本重新占领,拟定“青岛特 别市规划,母市规划”。 德国规划以军事据点和贸易港口为重点,德国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中心在临海的德国提督公署。日本偏注经济侵略,具体执行“工业日本,农业中国” 青岛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了一些欧洲古典城市的手法,注意立体轮廓及对景,青岛的建筑以黄墙红瓦为主,与绿树相间,与蔚蓝天空、碧绿海面相映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5、以长春伪满首都城市建设为例简述日据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 1

19、) 满铁长春附属地:用地讲究分区规划,总用地 396 公顷,道路形式为矩形,并配置了四条放射斜路,构成以长春东站为中心的放射矩形道路格局 。 i. 东站前 91 米圆形广场 东西两个公园 2) 伪满国初期 i. 长春确定为首都,改为新京,城市规划是做为首都的规划; ii. 城市规划新范围为 200 平方公里,其中 100 平方公里为城市建设用地。 iii. 规划设置城市中心和若干城市次中心。 3) 伪满首都“新京”的规划建设 i. 城市用地按功能进行分区,重工业设在旧城东北,轻工业区在城北 ;道路按性质分工,宽度大,绿化带宽;市际公路不穿越市区 ;道路网规划综合采用了放射式、环状以及矩形等各种道路模式;的长处,形成了集放射环状与矩形于一体的综合式道路网;大规模兼做公园的交通岛 ; ii. 沿河流、低洼地全 部规划为公园绿地,具有较高的绿化水平; iii. 规划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 iv. 城市市政设施敷设于背后道路; v. 规划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居住区引入邻里单元居住区规划理论。 26、以上海、唐山等城市为例分析近代工业发展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 (P371) 27、应重点掌握都城 邺城 、 唐长安 、 建康 、 北宋开封 、 宋平江城 、 元大都 、 明清北京 、 上海 、 近代南京 、 青岛 、 长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