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中国道路 浅谈中国道路 引出 :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一种既向世界和国际开放,又自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已经形成,并正在展示出特有的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吸引力。那么,中国模式是怎样形成的,中国模式包含怎样的内容,中国模式的几个方面又是怎样的,中国模式的发展在哪里,别人怎么看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要解决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对中国道路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索。 中国道路的形成 近 60 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 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在不到 60 年,主要是在 30 年时间里,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初步实
2、现了现代化。从人类历史看,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中国在实行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一整套社会发展模式,其中包括经济模式、政治模式和文化模式等,铺就了一条“中国道路”总的来说,后 30 年的成功是吸收了前 30 年的经验教训 纵观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 20 年,我们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国外四大经验教训。 第一 ,苏东剧变发生后,中国党和人民 从中学习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 道路的可贵性。 第二 ,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看到全球化的两面性。既有风和日丽,也有狂风骤雨,我们要在积极参与的同时
3、注意趋利避害,关注民族利益。 第三 , 21 世纪初拉美“新自由主义”的危机,使得拉美国家损失惨重,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要吸取教训,加强金融监管,不能全面自由化。 什么是中国道路要由中国人自己说。政治发展道路很多,但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 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规律。“三统一”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很多政策上,这就是中国道路。 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历史环境和任务。要实现民族振兴必须走不同于西方的道路。我国已经形
4、成一个既有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资源用于跨越式发展的局面。这不是人为编造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实践。所以说,中国是有史以来工业化、现代化最成功的一个国家。其标准是 :第一,快速、全面的发展;第二,没有对外侵略扩张,而且内部没有发 生重大的社会对抗、分化。这个成功,就是中国道路的成功。 政治道路 一、中国政治模式的基本内涵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政治模式是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 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战略目标、政治动力机制、政治演进路径和政治文化等政治要素的有机整体所呈现的标准样式。“它包括国家制度、政治制度以及为达到政治目标而展开的具体
5、政治运作方式。” 中国政治模式的主要特征, 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有机统一。 (一)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统一。 (三) 坚持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有机统一。 (五)坚持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六)坚持主体一元性和形式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二、中国政治模式的主要内容 按照政治权力的运作机制, 可以把中国政治模式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六个关键词和核心价值观。 (一)权力在民。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本质内容。 (二)民主集中。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
6、组织内容。 (三)中共领导。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核心内容。 (四)多党合作。这是中国政治 模式的重要内容。 (五)一院两会。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年度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两会制, 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根本内容。 (六)一国多治。在一个单一制国家里,实行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在内的多种自治, 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特色内容。 三、对中国政治道路的评价 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注目的发展。能否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一些多党制国家的在野党或反对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剧
7、 烈斗争令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不少实行多党制国家的政府像走马灯,导致国家政策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一个国家究竟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到底要由这个国家和人民自己去选择。而人民选择的标准,是这一制度是否比其他制度优越,以及这种优越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全面、具体地显示出来。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奋楫者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党与党之间尤其是执政党之间的竞争。中国在政党制度方面的探索必将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涵和形式,为人类做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的经济道路 中国作为以国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在过去 30 年的成绩总 体上还是积极的。这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到。 1980 年时,欧盟的 GDP 差不多是全
8、球 GDP 的 28%,美国占 22%左右,中国那时只有 4%左右,虽说中国的人口一直是占全球人口的 20%或者是更高。 1980 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最快,从 1980 年占世界 GDP 的 4%,到 2006 年就上升到 16%,总共翻了 3倍。日本在 1980 年的时候,其 GDP 占世界的 8.5%左右,但到 2006 年下降到 6%,因为日本在这个期间,除了 1980 1990 年的快速增长以外, 1990 年以后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所以,过去 30 年 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明显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过去 30 年里,国有制体系确实让政府调动资源很容易,确实能实现“集中力量办
9、大事”,政府投资的能力非常高,大型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工业基地,都很容易建成。特别是当我们将中国与印度做比较时,这一点就更明显了。印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在私有制之下,如果要调动资源,就得像美国一样有非常发达的资本市场,否则就难以兴建大工程。但是,印度处于一个差不多两边都不靠的状态:它既没有非常发达的资本市场,没法像美国的资本市场那样汇集和调动资源,难以调动几十亿甚至上 百亿美元的资金去发展大的基础设施或制造业项目;它又没法像中国这样,通过政府调动资源,因为印度不是国有制。由于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政府调动资源的便利,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可能要比中国差一些。 另外中国经济发展的奇
10、迹和奥妙应到政治领域中去寻找。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有四种性质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具备的: 一 是集中效率优势。这就是邓小平说的“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下了决心就干”,这讲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没那么多牵扯和掣肘,集中出效率。这可以叫“集中效率优势”。 二 是政治组织优势。我们国家可以把所有政治组织 资源动员起来,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建设最需要的领域和方面。这种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体制,政党、政府和企业齐心合力 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几十年如一日的搞经济建设这件事情,这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有的合力和统一力量。这可以叫“政治组织优势”。 三 是制度创新优势。社会主义要超越资本主义,又没有现成
11、模式,所以要靠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执政党和政府要不断的把地方和基层探索的制度创新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并实现法制化,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对制度供给和制度变革提出的需求。这为制度创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作为空间。这个优势可 以称之为“制度创新优势”。 四是文化包容优势。这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优势。既具有超越个人私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理想主义,又具有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政教合一,在日用伦常生产生活中寄托理想和追求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也就是荀子所主张的“义利并举、王霸并用”,符合中国人的理性定位。这是中国可以借鉴并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使资本主义市场
12、优势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优势的文化基础。 中国道路兴起的原因 1978 年之后,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极其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时代, 开始了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中国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时代。这里所说的天时,一是经济全球化,即中国大规模参与世界经济,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二是中国至少有可能创造和获得40 多年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20 年 ),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三是全球性的知识革命,中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实现三大效应,即人口规模效应、大国实力效应、技术蛙跳效应。这里所说的地利,一是指亚洲地区集体性的高速增长和迅速崛起;二是指中国成为亚
13、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体,成为这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者;三是我们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良好的周边环境,东亚复兴促进了中国的复兴,中国的复兴带动了整个东亚的复兴。这里所说的人和,一是指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即我国正在进入的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中国正在进行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指对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亚洲与和谐世界,创造更大的天时地利。我相信,一旦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话,无论在什么样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都会像我们的先哲孟子所言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为集中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 口的大国,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中国
14、崛起之路,它是一幅十分宏大、雄伟、壮观的发展图景,也是一个充满着巨大变化与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甚至没有人能够完整解读的“发展之谜”。 目前中国道路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一 、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 问题和环境危机。可以说,中国经济奇迹的来源,也就是今天社会和环境危机的来源。解决这些问题是首要任务。 二、加强民族国家建构是中国道路未来的重大使命,成功的民族国家建构需要更开放的思路。 三、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社会 主义民主、法治、人权和更完备的市场经济这些方面还有待完善还有很多的试验没有进行,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尽快完成相关制
15、度的实验完善制度机制是另一大任务。 当下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一是经济对外依赖度过高,持续的高速发展存在隐患;二是在资源利用上内外竞争,对外关系发展存在隐患;三是没有有效解决政治相容性问题;四是国际责任观还不十分明确,在世界体系中究竟发挥怎样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晰。 在此情形下,我们至少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不能将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好;第二,能否尽快提高软实 力;第三,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尤其是面对西方价值观念的挑战,如何开创中国的新文明。 结语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 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
16、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对于中国模式的评价,我们可以借用林毅夫的一番话:中国还存在许多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而使内需市场发展不足的问题、改革滞后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医疗和社保等领域不公平的问题以 及当前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的问题。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国发展模式也在顺势调整与创新,并会由此产生新模式。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人民,也将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世界银行行长斯蒂格利茨评价道:“我们希望中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从中得益。”作为国
17、人,我也是这样希望的。 参考文献: 1刘洪 .中国经济模式在政府和市场共进中发展 N.中国国门时报 ,2009-09-07( 006) . 2常欣欣 .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 优势 J.领导之友, 2009,( 5): 109-111. 3王广 ,等 .十学者纵论中国道路【 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07-01( A02) 4陈红太 .应怎样看待“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J.理论导报, 2010,( 2): 5-6. 5范勇鹏 .“中国道路”任重道远 专访王缉思教授 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08-25( 004) . 6杨懂 . 政党制度的“中国道路” N. 人民政协报, 2010-03-13( C04) . 7 卢肖文 . 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研究范式 泛长三角“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学术研讨会”述评 N. 解放日报 ,2009-1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