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 33NHPAs B熔点: 344SiNaClSiI C酸性: 4244lOS C碱性:3aMg 【解析】B 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2008 年高考全国卷 I 第 8 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 正确; C 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 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A项错误,2009 年高考全国卷 I 第 29 题已经考过,NH 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 3、PH 3 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
2、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3AsH 3PH 3;【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 2010 年高考题与 08 和 09 没有太大区别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2LiOB将 SO2 通入 2aCl溶液可生成 3BaS沉淀C将 CO2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 NH3 通入热的 CuSO
3、4 溶液中能使 Cu2+还原成 Cu【解析】A 错误,因为 Li 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 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 错误,酸性:HCl H 2SO3H 2CO3 所以通入后无 BaSO3 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 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 Cu(OH)2 CuO+H20,溶液中 NH3 不能还原 CuO 为 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 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 H2CO3HClO,反应为:CO 2+H20+Ca(ClO)2=CaCO3+2HClO,
4、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 A、B、C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点评】再次印证了以本为本的复习策略,本题四个选项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就有可能出错!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铜屑加入 3+Fe溶液中: 3+2+2FeCu=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3342O8He4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2+32NFH+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32Fe6=【解析】A 正确,符合 3 个守恒; B 错误,电荷不守恒,Fe 3
5、O4 中 Fe 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 3O48H =2Fe3 Fe 2 4H 2O;C 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 2 NO 3 4H =3Fe3 NO2H 2O;D 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 Fe2 和 H2;【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本题出得太没有创意了,如 D这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错误,考生绝对做过原题!B 项也见得多,一般考查不是用盐酸而是用氢碘酸,有些专家多次指出,磁性氧化铁不溶于任何酸,这样的典型错误在高考题中再次出现,这道题就没什么意思了!A 直接取材于课本
6、第二册,C 选项,考生也绝对做过,都是太常见不过了!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醋酸溶液的 pHa,将此溶液稀释 1 倍后,溶液的 pHb,则 a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 4NH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 pH7C 31.0mol/L盐酸的 p3.0, 81mol/L盐酸的 8.0D若 1mL pH的盐酸与 100mL aO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则 NaO溶液的【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 C(H+)减小,pH 增大,ba,故 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pH= 8.010.0 (无色红色) ,现在使红色褪去, pH 不一定小于 7,可能在78 之间,故 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
7、pH 不可能大于 7,只能无限的接近 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 pH=a,体积为 V1;强碱的 pH=b,体积为 V2,则有 10-aV1=10-(14-b)V2 014ba,现在 V1/V2=10-2,又知 a=1,所以 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 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
8、敏燃料(S)涂覆在 2TiO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22i/i/Sh (激发态)+-Te 3I+eI 223iO/STiO/SI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 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I-和 I3-的浓度不会减少【解析】B 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 3-+2e-=3I-;A 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
9、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C 正确,见 B 选项的解析;D 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就是:I 3- 3I-的转化(还有 I2+I- I3-) ,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答案】B【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陌生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等【点评】本题立意很好,但是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 3 月份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 17 题(3)问,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显得
10、不公平!11下图表示 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 4 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 B C D【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 Y、Z 中只含一种官能团,即可!氧 化还 原BrHO BrHOX YBr BrBrBr Z BrHOCW( HBr)(HBr) ( 【答案】B【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 HX 加成,与 H2O 加成,双键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点评】本题很有新意,不过貌似一些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烯烃的氧化,烯烃与水加成!但总体还可以,有些创意,赞一个!有机结构性质官能团这
11、条主线能够推陈出新难能可贵的!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 0.25g 磷消耗掉 314mL 氯气(标准状况) ,则产物中 PCl3 与 PCl5 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解析】设 n(PCl3)=X mol, n(PCl5)=Y mol,由 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 ;由 Cl 元素守恒有 3X+5Y=( 0.3142)/22.40.028,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 故选 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
12、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13下面关于 SiO2 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 处于中心,Si 处于 4 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 3 个 Si 原子和 3 个 O 原子C最小的环上,Si 和 O 原子数之比为 1:2D最小的环上,有 6 个 Si 原子和 6 个 O 原子【解析】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结构为空间网状,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硅处于中心,氧处于 4 个顶角所以 A 项错误;在 SiO2 晶体中,每 6 个 Si 和 6 个 O 形成一个 12 元环(最小环)
13、 ,所以 D 对,B、C 都错误!【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实际上第三册课本第一单元里面有结构图!【点评】怎样理解 SiO2 的结构,可从晶体硅进行转化,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只需将 C 原子换成 Si 原子即可,课本上有我直接拿来用,再将 Si-Si 键断开,加入氧即可,见:但是若将题目中 B、B、D 三个选项前面分别加上 “平均每个”,则本题的答案就又变了,这时就要应用均摊法了,由于每个 Si 原子被 12 个环所共用,每个 O 原子被 6 个环所共用,每个 Si-O 键被 6 个环所共用,则均摊之后在每个环上含有 0.5 个 Si,1 个 O,2 个
14、 Si-O 键,此时则 B、D 错误,C 正确了,也即在 1molSiO2 中含有 4 mol Si-O 键(这是我们经常考的)27.(15 分)在溶液中,反应 A+2B C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 ()0.1/cAmolL、 ()0.2/cBmolL及 ()0/colL。反应物 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 比较, 和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_;_;(2)实验 平衡时 B 的转化率为_;实验平衡时 C 的浓度为_;(3)该反应的 H_0,判断其理由是_;(4)该反应进行到 4.0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
15、验 : Bv=_;实验 : C=_。【解析】 (1)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比 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和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2)不妨令溶液为 1L,则中达平衡时 A 转化了 0.0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 B 转化了 0.08mol,所以
16、 B 转化率为 %0.4120.8;同样在中 A 转化了 0.06mol,则生成 C 为 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 C(c)=0.06mol/L(3) H0;理由:由和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 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 A 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0(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 4.0min 时,实验的 A 的浓度为:0.072mol/L,则C(A)=0.10-0.072=0.028mol/L, 1min)(07.min.4/028/)( LololtCA , Bv=2A=0.014mol(Lmin)-1;进行到 4.0mi 实验 的
17、A 的浓度为:0.064mol/L:C(A ,) =0.10-0.064=0.036mol/L, 1i(9.i0./36/)()( lLlt , C= A=0.0089mol(Lmin)-1【答案】 (1)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 A 的浓度未变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 A 的浓度减小(2)40%(或 0.4) ;0.06mol/L;(3) ;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0.014mol(Lmin) -1;0.008mol(Lmin) -1【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18、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 H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点评】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能力要求非常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表述和计算,要想此题得满分必须非常优秀才行!此题与 2009 年全国卷 II理综第 27 题,及安微卷理综第 28 题都极为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对考生不陌生!28 (15 分)有 A、B、C、D、E 和 F 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 E 为无色油状液体;B、C 、D 和 F 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
19、同。现进行如下实验:A 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 A 时产生白色烟雾;将 A 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 D、F 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 A 时,D中沉淀无变化,F 中沉淀完全溶解;将 B 分别加入 C、D、E、F 中,C、D 、F 中产生沉淀,E 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将 C 分别加入 D、E、F 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 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 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 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解析】(I) 由题干表述可知 A 和 E 不是盐,又由纯 E
20、为无色油状液体,推知 E 为硫酸( 步操作进一步确定) ;( II)由题干和步操作可知 A 为氨水; (III)再由步操作可知 F 中阳离子为 Ag+发生的反应为:Ag NH 3H2O=AgOHNH 4 ;AgOH2NH 3H2O=Ag(NH3)2 OH 2H 2O;而常见的盐中只有 AgNO3 可溶于水,故 F 为 AgNO3;(IV)由 步操作可知 B 中阴离子应为CO32-,由于此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 CO2, B、C 、D 中能生成沉淀说明不能是 HCO3-,而阳离子可是常见的 K+、Na +、NH 4+等待定(V)同样由步操作 D 中能与氨水生成沉淀的无色溶液中常见的为阳离子为 Mg
21、2+或 Al3+,而阴离子需待下步反应再确定;(VI)由步操作生成的沉淀为可能为 AgCl、AgBr、AgI、BaSO 4、H 2SiO3(不合理)等,但限于题干所述中学常用试剂,则沉淀应为 AgCl 和 BaSO4,才不溶于 HNO3,一个是与 AgNO3 结合生成的沉淀,一个是与硫酸结合形成的沉淀,故 C 应该同时含有 Ba2+和 Cl-即,C 为 BaCl2,进而推出 D 中阴离子应该为 SO42-,因为题干所述盐溶液中阴离子均不同,故 D 为 Al2(SO4)3 或MgSO4 其他解析见答案【答案】(1)A NH3H2O 或 NH3 ;E H2SO4 F AgNO3 C BaCl2若
22、C 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2)B Na2CO3 或 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 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 B 为 Na2CO3 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 B 为 K2CO3 溶液D Al2(SO4)3 或 MgSO4 取少量 D,向其中滴加 NaOH 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 NaOH 溶液,若沉淀溶解,则 D 为 Al2(SO4)3 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 D 为 MgSO4溶液【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涉及到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应,未知物的推断,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量多与量少的反应不同,现象不同
23、等,此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很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经典好题!【点评】此题一改过去每年元素推断的通病,思维容量显著增大能力要求高,与 2008年全国卷 I 理综 28 题有得一拼,比 2009 年的第 29 题出得高超一些,相比以前的无机推断显然有质的飞跃,看到命题人在进步!但是此题是不是一点瑕疵没有呢?x 显然不是,例如本题条件很宽广,没太明显的限制条件,因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不会给阅卷者带来喜出望外,只会增加难度,不好统一评分标准,也就缺乏公平性!特别是 B 和 C 上就有争议,如 B 还可能是(NH 4)2CO3,C 还可能是 BaBr2、BaI 2 等,当然限制一下沉淀颜色就排除了
24、 C的歧义!29 (15 分)请设计 CO2 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 CO 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 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 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 B、C ;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 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 CO 的方法是 。仪器符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生成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