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剂量监测.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99025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剂量监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个人剂量监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个人剂量监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个人剂量监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个人剂量监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291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个人剂量监测辐射监测与评价研究室1 监测项目和方法2006 年个人剂量监测按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个人剂量常规监测计划进行,监测项目包括外照射个人监测和内照射个人监测。外照射个人监测主要监测 射线、X 射线和中子,对手部可能受到较高水平 射线照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手部监测。内照射个人监测项目包括工作人员尿中3H、 239Pu 和 238Pu 放射性核素的测定,体内 放射性核素活度的体外直接测量和甲状腺中125I、 131I 活度的监测。所有仪器的探测下限和常规监测周期列于表 1 和 2。除常规监测外,对特殊任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特殊监

2、测。表 1 内照射个人监测仪器及最小可探测下限仪器 监测核素 最小可探测下限 监测周期/月全身计数器 137Cs 55 Bq 12甲状腺中 125I 测仪 125I 1 Bq 1甲状腺中 131I 测仪 131I 6 Bq 1液体闪烁计数器 尿中 3H 3.7102 Bq/L 6低本底 计数器 尿中 241Am 4.0104 Bq/500 mL 6低本底 计器低本底 计器尿中 239Pu尿中 210Po2.5104 Bq/24 h 尿6.7103 Bq/24 h 尿66表 2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及监测范围剂量计种类 监测范围/mSv 刻度源 佩戴部位 监测周期/月TLD-469 热释光剂量

3、计 101 10 6 137Cs 前胸 3UD-802 、 热释光剂量计 101 10 4 137Cs 前胸 3UD-809 中子热释光剂量计 101 10 4 AmBe 前胸 3 热释光剂量计 101 10 6 mGy 90Sr 90Y 手中指 22 监测结果与评价2.1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原子高科第一季度采用 UD-802 、 热释光剂量计和 UD-809 中子热释光剂量计进行监测,第 24 季度采用 TLD-469 热释光剂量计进行监测,其他单位采用 TLD-469 热释光剂量计进行监测, 2006 年全院各单位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列于表 3。由表 3 可看出,20

4、06 年全院接受外照射个人监测的工作人数为 1 145 人,年集体有效剂量为 1.45 人Sv,比2005 年降低了 14.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 1.26 mSv,比 2005 年降低 20.2%。29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 表 3 2006 年全院放射性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数据工作单位 监测人数 可监测人数年集体有效剂量/(人Sv)年人均有效剂量/mSv年个人最大有效量/mSv核物理研究所 175 150 6.63102 3.79101 3.92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255 188 3.81101 1.50 1.7710放射化学研究所 151 129 5.75102 3.

5、81101 5.27核技术应用研究所 109 108 1.90102 1.74101 1.81原子高科 363 300 8.90101 2.45 4.9010保健物理部 1) 27 26 2.29103 8.80102 3.40101放射性计量测试部 41 31 2.07102 5.05101 7.22职工医院 24 23 8.69103 3.62101 1.09全院总计 1 145 955 1.45 1.26 4.9010注:1)2006 年 7 月更名为辐射安全研究部,下同表 4 列出了 2006 年全院放射性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布情况。从表 4 可看出,2006 年个人有效剂量小于

6、5 mSv 的人数占总监测人数的 93.7 %,大于 15 mSv 的人数占总监测人数的 1.5 %。个人有效剂量超过 15 mSv 的年集体有效剂量与总年集体有效剂量的比率为 0.27,个人最大有效剂量为 49.0 mSv,此人为原子高科工作人员,在进行 146 工号一线清理工作中,由于收集 60Co 粒时间较长,且工作位置辐射水平高达 100 mSv/h,使得该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照射,此事已引起安防处领导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被测人员个人有效剂量大于 20 mSv 的人数为 11 人,均为原子高科人员,比 2005 年增加了 4 人。对于操作 放射性的工作人员,用 TLD 指环剂量计进

7、行了手部剂量监测,其监测结果列于表 5。2006 全年接受手部剂量监测的总共 49 人,集体当量剂量为 3.48 人Sv,手部平均当量剂量为 71.04 mSv,个人手部最大剂量为 1 125.6 mSv。此人为原子高科工作人员,在进行 146 工号一线清理工作中,由于收集 60Co 粒时间较长,且工作位置辐射水平高达 100 mSv/h,使得该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照射,此事已引起安防处领导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此事件的剂量重建工作在进行之中。2.2 内照射个人监测1) 尿中放射性核素的测量2006 年全院放射工作人员尿中 238Pu、 3H 的监测总计 96 人次,监测结果列于表 6。监测

8、结果低于 1/2 调查水平。2) 全身计数器和甲状腺中碘的测量2006 年对全院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身计数器和甲状腺监测,共 301 人次,发现体内存在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工作人员为 142 人次,占总监测人次的 47.1%。测到的核素主要有 137Cs、 131I、 125I 等。其中操作 131I、 125I 的工作人员甲状腺监测 115 人次,甲状腺监测为常规监测,全身计数器和甲状腺中碘监测结果列于表 7。3) 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根据内照射个人监测结果,估算了工作人员所受的待积有效剂量当量,其结果列于表 8。全院接受内照射个人监测的人数为 263 人,工作人员所受的集体待积

9、有效剂量当量为 1.93102 人Sv,人均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为 7.32102 mSv,个人所受的最大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为 2.42 mSv。2.3 分析与评价2006 年外照射个人剂量,全院共监测工作人员为 1 145 人,年集体有效剂量为 1.45 人Sv,比 2005 年降低了 14.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 1.26 mSv,比 2005 年降低 20.2%。被测人员个人有效剂量大于 20 mSv 的人数为 11 人,比 2005 年增加了 4 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293 表 4 2006 年全院放射性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布0.1 mSv 0.15.0 mSv 5

10、.110.0 mSv 10.115.0 mSv工作单位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核物理研究所 84 3.01103 91 6.3310 2 0 0 0 0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111 1.8410-3 118 1.3210 -1 17 1.2510 1 7 8.86102放射化学研究所 46 1.1910-3 104 5.1010 2 1 5.2710 3 0 0核技术应用研究所 59 2.69103 50 1.6310 2 0 0 0 0原子高科 133 2.52103 186 2.3410 1 20 1.2910 1 9 1.04101保健物理部 17 7.10

11、104 10 1.5810 3 0 0 0 0放射性计量测试部 10 0 30 1.3510 2 1 7.2210 3 0 0职工医院 3 1.40104 21 8.5510 3 0 0 0 0全院总计 463 1.21102 610 5.2110 1 39 2.6610 1 16 1.92101占监测总人数的百分比% 40.44 53.27 3.40 1.4015.120.0 mSv 20.125.0 mSv 25.130.0 mSv 30.1035 mSv工作单位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核物理研究所 0 0 0 0 0 0 0 0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2 3

12、.40102 0 0 0 0 0 0放射化学研究所 0 0 0 0 0 0 0 0核技术应用研究所 0 0 0 0 0 0 0 0原子高科 4 7.07102 2 4.93102 5 1.37101 1 3.14102保健物理部 0 0 0 0 0 0 0 0放射性计量测试部 0 0 0 0 0 0 0 0职工医院 0 0 0 0 0 0 0 0全院总计 6 1.05101 2 4.93102 5 1.37101 1 3.14102占监测总人数的百分比% 0.52 0.17 0.44 0.0935.1040.0 mSv 40.1045.0 mSv 45.1050 mSv 50.0 mSv工作单

13、位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 人数 人Sv核物理研究所 0 0 0 0 0 0 0 0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0 0 0 0 0 0 0 0放射化学研究所 0 0 0 0 0 0 0 0核技术应用研究所 0 0 0 0 0 0 0 0原子高科 1 3.91102 1 4.34102 1 4.90102 0 0保健物理部 0 0 0 0 0 0 0 0放射性计量测试部 0 0 0 0 0 0 0 0职工医院 0 0 0 0 0 0 0 0全院总计 1 3.91102 1 4.34102 1 4.90102 0 0占监测总人数的百分比% 0.09 0.09 0.09表 5 2006

14、年工作人员手部剂量监测结果工作单位 监测人数 可监测人数 集体当量剂量/ (人 Sv) 平均当量剂量/mSv 个人最大当量剂量/mSv原子高科 38 11 3.48 91.58 1 125.6医院 11 5 0.87103 0.79101 0.5329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 全院 49 16 3.48 71.04 1 125.6表 6 尿中 239Pu、 238 Pu、 3H 的监测结果各范围人员分布结果分析/人次工作单位 核素 监测人次 相应核素的调查水平 1/2 调查水平 1/2 调查水平 调查水平 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3H 57 1.66108 Bq 57原子高科 3H

15、 13 1.66108 Bq 13辐射安全研究部 3H 3 1.66108 Bq 3原子高科 238Pu 12 100 Bq 12放射化学研究所 239Pu 11 94 Bq 11全院 96 96表 7 2006 年全身计数器和甲状腺中碘的监测结果摄入量分布/人次工作单位 核素监测人次 污染人次 探测下限1/30ALI 1/30ALI1/10ALI 1/10ALI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137Cs 53 2 2 0 0放射化学研究所 137Cs 72 7 7 0 0原子高科 137Cs、 131I、 125I 169 133 130 2 1辐射安全研究部 7 0 0 0 0全院 137Cs、 1

16、31I、 125I 301 142 139 2 1表 8 2006 年全院内照射个人剂量估算结果工作单位 监测人数集体待积有效剂量/(人Sv)人均待积有效剂量/mSv个人最大待积有效剂量/mSv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73 8.17103 1.12101 9.89101放射化学研究所 64 3.6104 5.62103 1.0101原子高科 118 1.07102 9.07102 2.42辐射安全研究部 8 0 0 0全院 263 1.925102 7.30102 2.42内照射个人监测共监测 263 人。工作人员所受的集体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为 1.925102 人Sv,年人均有效剂量为 7.31

17、9102 mSv。工作人员所受的集体待积有效剂量当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与去年相比,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为:1)改善了防护条件;2)减少了操作量;3)加强了个人防护管理。在个人剂量常规监测中,对于个人剂量达到或超过季度剂量或调查水平的人员采取了立即调查,全年共计调查 38 人次。对可疑数据进行了合理的修正。总体看来,2006 年工作人员所受的集体剂量当量和人均剂量当量均比 2005 年略有降低, 我院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剂量水平较低。(执笔人:何力华,王 凯,乔海涛)2006 年度辐射工作场所监督性监测李 航,王 绍林1 监测目的和内容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295 2006 年

18、度,根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常规监测计划要求,辐射安全研究部辐射监测与评价研究室现场辐射监测组对我院科研、生产、运行及技术服务过程中产生辐射的工作场所进行了监督性监测。监督性监测的主要内容:辐射工作场所中 X、 吸收剂量率及中子剂量当量率; 、 表面污染;放射性气溶胶中的总 、总 或相关核素。监督测量的周期为每年 2 次。2 监测结果与分析2.1 X、 剂量率监测监测了 5 个所级单位的 135 个辐射工作场所,共 371 个监测点,均为监督区工作场所。由表1 可以看出,2006 年我院监督区工作场所的 X、 剂量率平均水平为 1.99 Gy/h,最大值为 88.70 Gy/h。在水平分布上看

19、,67.1% 的监测点在本底范围内(0.15 Gy/h) ;小于监督区控制水平(3 Gy/h)的监测点有 95 个,占监测点总数的 25.6%;大于监督区控制水平的有 27 个点,占监测点总数的 7.3%。表 1 工作场所监督区 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监测点辐射水平分布被监督单位监测场所数监测点数本底范围控制水平 控制水平平均值/ (Gyh1 )最大值/(Gyh1 )放射化学研究所 26 76 56 20 0 0.23 1.56原子高科 36 90 82 8 0 0.24 1.83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43 117 44 53 20 4.84 88.70核物理研究所 18 32 23 6 3 2.

20、04 24.72医院 12 56 44 8 4 1.21 41.22全院合计 135 371 249 95 27 1.99 88.70注:正常本底范围为,0.15 Gy/h ;监督区控制水平为,3 Gy/h2.2 中子剂量率监测监测了 4 个所级单位,35 个监督区工作场所,共 102 个监测点。由表 2 可以看出,在水平分布上看,71.6%的监测点在探测下限( 0.15 Sv/h)以下;小于监督区控制水平(3 Sv/h)的监测点有 26 个,占监测点总数的 25.5%;大于监督区控制水平的有 3 个点,占监测点总数的 2.9%。表 2 监督区辐射工作场所中子剂量率监测结果监测点辐射水平分布被

21、监督单位监测场所数监测点数 LLD 控制水平 控制水平平均值/(Svh1 )最大值/(Svh1 )核物理研究所 9 11 11 0 0 LLD 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13 67 39 25 3 3.86 40放射化学研究所 10 10 9 1 0 0.07 0.07原子高科 3 14 14 0 0 LLD 合计 35 102 73 26 3 2.54 40注:仪表探测下限为 0.15 Sv/h;监督区控制水平为 3 Sv/h2.3 表面污染监测对 3 个所级单位的 36 个工作场所,进行了表面污染监测,共计 175 个监测点。表面污染平均水平: 为 0.23 Bq/cm2; 为 2.62 Bq

22、/cm2。最大值: 为 2.88 Bq/cm2;为 14.46 Bq/cm2。从表29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 3 可以得出,从污染水平的分布来看,放射性物质:89.7%的监测点在本底水平;小于控制水平(0.4 Bq/cm2)的有 2 个点,占监测点总数的 1.1%;大于控制水平的点 1 个,占监测点总数的0.6%。 放射性物质: 72%的监测点在本底水平,小于控制水平(4 Bq/cm2)的有 43 个点,占监测点总数的 24.6%;大于控制水平的有 8 个点,占监测点总数的 3.4%。在上述工作场所中,共抽查工作服 41 件,发现 10 件带有轻微污染,占抽查总数的 24.4%

23、。表 3 辐射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监测结果监测点分布工作台、设备、墙面、地面 工作服、手套、鞋被监督单位场所数监测点数射线种类本底控制水平控制水平平均值/(Bqcm 2)最大值/(Bqcm 2)数量本底控制水平 149 2 1 0.26 2.88 10 10 0放射化学研究所29 152 110 36 6 2.94 14.46 10 0 6 0 0 本底 本底医院 2 6 3 3 0 0.17 0.2 17 0 0 本底 本底 1 0 1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5 17 13 4 0 0.66 1.58 0 1 172 2 1 0.23 2.88 11 10 1合计 36 175 126 43 6 2

24、.62 14.46 10 1注:表面污染仪的本底:,1 cpm;,4 cps;监督区工作场所控制水平: 放射性物质,0.4 Bq/cm2; 放射性物质,4 Bq/cm2;工作服等的控制水平: 放射性物质,0.04 Bq/cm 2; 放射性物质,0.4 Bq/cm 2。2.4 放射性气溶胶浓度监测对放化所 2 个工号的 10 个房间,进行了空气污染取样监测,共取样 20 个。全部为本底水平。放射性废物收贮和流出物排放安防环保处1 放射性固体废物2006 年,全院共收贮放射性固体废物 27.3 m3,其中低放废物 24.3 m3、中放废物 3.0 m3。收贮的上述废物主要有棉纱、手套、工作服、玻璃

25、器皿、污染设备等。各单位送贮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具体情况列于表 1。2006 年收贮的放射性固体废物量是 2005 年的 39.6%,属正常水平。2 放射性液体废物2006 年全院共收贮放射性液体废物 145 m3,全部属于低放废水,与 2005 年相当。详细情况列于表 2。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297 3 气态流出物2006 年全院排入环境的气态流出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和年排放量列于表 3。表 1 2006 年放射性固体废物收贮情况废物体积/m 3单位 工号低放 中放 高放核素 材质 合计/m 3101 室 3.2 1.2 60Co、 28Al、 59Fe 工作服、工作鞋、口罩等

26、4.4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25 室 2.4 60Co、 137Cs 工作服、工作鞋、口罩等 2.4147# 1.2 201Tl、 125I 鞋套、工作服等 1.2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146# 5.0 1.2137Cs、 90Sr、 241Am、 60Co工作服、工作鞋、口罩、棉花、手套、玻璃、棉纱、鞋套、托盘、切削末等6.2放化大楼 5.5 0.6 90Sr、 137Cs 工作服、工作鞋、口罩等 6.1放射化学研究所 31 室 7.0 238U、 Pu、 Np、 U、 Tc 工作服、工作鞋、口罩等 7.0合计 24.3 3.0 27.3表 2 2006 年放射性液体废物收贮情况废物体积/m

27、3工号低放 中放 高放备注101# 8 101 废水贮存罐301 室 137 108 工号合计 145 表 3 2006 年气态流出物排放量烟囱的排放量/Bq核素111# 101# 49-2#合计/Bq总 2.69107 2.69107总 4.87108 3.92106 4.40107 5.35108131I 1.42109 1.42109125I 5.01108 5.0110890Sr 4.75105 4.75105137Cs 3.95108 3.95108241Am 1.24107 1.24107239Pu 2.62106 2.621063H 1.021012 1.02101241Ar 4

28、.581014 7.911010 4.581014注:2006 年 101 堆 1、2、3、11 月未开堆,49-2 堆 110 月未开堆4 液态流出物2006 年我院未进行放射性废水处理和处理后净化废水的排放。2006 年工业下水总排放口全年监测到异常废水 4 次,共收集废水 800 m3,全部来自于 301 水线(301 水线包括同位素生产和放化实验室产生的废水) ,污染原因是总 超院控制值。详细情况列于表 4。收集到的废水在贮存池中贮存衰变,浓度降至控制值(1.85 Bq/L)以下后进行排放。29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 全年工业下水排放总 为 3.23106 Bq, 90

29、Sr 为 1.22106 Bq, 3H 为 6.18108 Bq,总 为 6.07105 Bq, 137Cs 为 1.01105 Bq。表 4 工业下水总排放口拦截异常废水情况日期 体积/m 3 核素 总量/Bq 达标排放日期 备注1 月 6 日1 月 16 日 200 总 3.6106 2006 年 3 月 3 日3 月 6 日3 月 10 日3 月 21 日 200 总 7.96105 2006 年 1 月 28 日3 月 22 日4 月 4 日 200 总 3.8106 存贮4 月 5 日4 月 18 日 200 总 5.14105 2006 年 6 月 12 日合计 800 总 8.7

30、1106 5 环境质量评价根据我院 2006 年排入环境的气态流出物监测结果,估算了关键居民组所受的年有效剂量当量,结果列于表 5。表 5 各核素对关键居民组所致的年有效剂量不同照射途径的有效剂量 /(Sv/a)核素吸入 食入 外照射合计 /(Sv/a)125I 2.931010 7.11108 1.12109 7.25108131I 2.60109 1.63107 4.33109 1.701073H 0 5.54107 3.091013 5.5410741Ar 0 0 2.65105 2.6510590Sr 1.561012 1.681011 1.681018 1.841011137Cs 6

31、.391011 5.29109 1.691012 5.35109239Pu 6.14109 2.811010 1.461014 6.43109241Am 2.56108 1.67109 5.151012 2.74108合计 3.46108 7.94107 2.65105 2.72105由表 5 可知,2006 年我院气态流出物对关键居民组所致个人有效剂量当量为 2.72105 Sv/a,关键居民组为正北 1.5 km 处沙窝村的居民,关键核素是 41Ar,关键途径是外照射。(执笔人:张晓娜)环境监测监测与评价室2006 年辐射监测中心,基本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环境常规监测计划对我院内外环境介

32、质中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主要包括院周围环境的剂量率监测、地表污染监测、环境介质 (地下水、土壤、沉降灰、气溶胶、植物和指示生物)中放射性活度浓度监测,以及工业下水中放射性活度浓度和工业毒物的常规监测。1 环境累计剂量监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299 环境辐射剂量率监测为每个季度测量一次,采用 LiF(Mg、Cu、P)探测器进行测量。2006 年院内院外共布置 48 个监测点,全年院外共丢失剂量计 16 个,院外 30 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列于表1。由表 1 可见,院外剂量率年均最高值为 85.2 nGy/h,该监测点位于东方红炼油厂。 剂量率年均最低值为 78.7 nGy/h,该监

33、测点位于夏村商场对面。2006 年院外 剂量率平均值为(78.74.3)nGy/h。表 1 2006 年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外辐射剂量率监测布点及监测结果序号 取样点一季度累计剂量/(nGyh1 )二季度累计剂量/(nGyh1 )三季度累计剂量/(nGyh1 )四季度累计剂量/(nGyh1 )平均累计剂量/(nGyh1 )1 北方村西北角 73.9 65.6 88.5 76.0122 小董村农机厂 81.8 61.8 94.3 79.3163 大董村路口 85.1 63.8 89.9 79.6144 桥梁厂门北 65.6 66.8 77.1 69.86.35 房山气象站入口 81.5 79.6

34、86.9 82.73.86 房山环岛 75.5 72.4 63.6 87.7 74.8107 丁家洼水库北 68.0 76.5 66.9 84.4 73.98.28 顾册路旁 84.5 75.5 94.4 84.89.59 夏村商场对面 71.2 63.9 61.4 76.6 68.36.910 南区篮球场 71.7 82.8 75.0 96.1 81.41111 沙窝村口 74.1 82.6 74.0 79.2 77.54.212 大苑村路口 73.3 76.2 99.6 83.01413 坨里第一户人家 78.8 79.7 80.0 101 84.91114 水峪村路边 83.9 77.0

35、 75.9 88.8 81.46.115 南上万路边 81.8 77.4 78.0 86.6 80.94.216 南四位桥边 76.3 77.6 69.5 96.3 79.91217 青龙湖岔路口 77.2 77.0 76.4 86.0 79.14.618 崇各庄政府门前 74.4 81.8 79.5 78.63.819 怪村 77.0 80.5 81.2 99.2 84.51020 坨里镇界牌 73.7 77.7 89.3 80.28.121 云岗 77.9 82.8 67.0 99.7 81.91422 长阳火车站 74.1 86.7 80.423 良乡路边牌楼 73.9 81.2 85.

36、1 80.15.724 良乡机场桥前松 72.3 60.1 91.0 74.51625 南梨园十字路口 75.9 71.4 67.3 81.4 74.06.126 动力厂门口 67.7 79.6 74.4 88.5 77.68.827 培训中心 63.1 78.5 76.6 77.8 74.07.328 东方红炼油厂 76.6 93.5 74.7 95.8 85.21129 七里店 66.9 81.7 83.0 77.28.930 大兴 57.9 93.2 75.6注:“”表示剂量计因故丢失,没有测量数据2 地下水中放射性监测3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 2006 年度对院外四口

37、民用水井地下水进行了常规监测,井位分布示于图 1。监测项目为 3H、总 、总 、 90Sr、 137Cs、 60Co、 54Mn 等。全年监测结果列于表 2、3。从表 2、3 中看出,地下水中总 活度浓度在 3.14102 4.29101 Bq/L 范围内,最高值出现在北坊菜地 18#监测井;地下水中 3H 活度在LLD148 Bq/L 范围,最高值出现在污水厂 39监测井;地下水中 90Sr 活度浓度在 9.01104 3.6810 1 Bq/L 范围,最高值出现在北坊菜地 18#监测井;地下水中总 、 60Co、 54Mn、 137Cs 活度浓度均LLD。同时,可以看出,北坊菜地 18#监

38、测井地下水中总 活度浓度比对照点沙窝高一个多数量级, 90Sr 活度浓度比对照点沙窝高两个数量级。应引起重视。图 1 民用井位置示意图表 2 院外地下水中总 、 3H 的测定结果总 3H监测井 全年监测样品数活度浓度范围/(BqL1 )年平均值/(BqL1 )监测样品数活度浓度范围/(BqL1 )年平均值/(BqL1 )18#北坊菜地 4 (8.3042.9)101 (2.121.6) 101 4 53.569.6 58.57.539#污水厂 4 (3.1416.9)102 (7.946.1)102 4 38.2148 85.05153#五七井 4 (3.559.29)102 (6.292.4) 102 4 LLD137 99.940对照点沙窝 4 (3.188.11)102 (5.292.1) 102 4 LLD9.07 LLD注: 3H,LLD=4.5 Bq/L;总 , LLD=3.98102 Bq/L3 农作物样品放射性活度浓度监测2006 年度在 3 个监测点(对照点 :大兴榆垡村、主导下风向的沙窝村和次主导下风向的北坊村)农作物收获期进行采样,对 9 种农作物中总 、去钾总 、 90Sr、 137Cs 和元素钙的含量进行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