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99959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及监理专业)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工程技术教研室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设计实训题目 某厂房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设计目的l、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2、了解单向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简图的确定。3、通过板、主次梁计算,熟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二、设计资料l、结构形式某仓库为内框架承重体系的单层砖混结构,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 1-1 所示。外墙为 370mm 厚砖砌体,内框架为40

2、0mmX400mm 钢筋混凝土柱。图示范围内不考虑楼梯间。图 1-1 结构平面图2、楼面构造楼面面层采用 20mm 厚水泥砂浆,板底及梁两侧有 15mm 厚混合砂浆抹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3、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梁、楼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为 25kN/m3,水泥砂浆容重 20 kN/m3,混合砂浆容重 17 kN/m3,分项系数 G1.2。可变荷载: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查表 1,分项系数 Q1.3。表 1 课程设计题号l1xl2 5 5.5 6 6.5 7 7.5 818x30.5 1 2 3 4 5 6 718x31.5 8 9 10 11 12 13 1418x32 15 16

3、17 18 19 20 2118x33 22 23 24 25 26 27 2819.8x32.4 29 30 31 32 33 34 3520.70x33.6 36 37 38 39 40 41 4222.50x36.0 43 44 45 46 47 48 494、材料混凝土:C25 或 C30钢 筋:板 H*B300 级 梁 主筋 HRB400 级,箍筋 H*B300 级5、支撑 板、次梁、主梁伸入墙内尺寸分别为 120mm、240mm、370mm。6、柱断面尺寸 400mmX400mm。三、设计内容l、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 12、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结构布置确定柱网尺寸

4、,布置主次梁及板,选择构件截面尺寸,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梁板的设计1)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板的内力,进行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绘制板的配筋图。2) 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次梁的内力。计算次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绘制次梁的配筋图。3)主梁设计按弹性方法计算主梁的内力,绘制主梁的弯矩、剪力包络图,根据包络图计算主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并绘制主梁的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3、绘制结构施工图 结构布置图、板的配筋图 次梁、主梁的配筋图 必要的结构设计说明四、基本要求:1、完成结构计算书一份。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整齐,计算成果尽量表格化,并装订成册。2、楼盖施工

5、图采用 2 号图纸。要求内容完整,比例适当,表达规范,图面整洁。五、时间安排:结构计算 2 天绘制结构施工图 2 天计算书整理、修改施工图 1 天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基本思路设计中要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熟悉肋梁楼盖结构布置要点;理解钢筋混凝土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基本概念;掌握连续梁、板的设计方法,荷载取值及内力计算;掌握梁、板配筋的构造要求;同时要熟悉计算中的各项规定。二、设计步骤及方法(一) 、 结构平面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1、柱网和梁格布置应力求协调,整齐划一,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但必须与建筑设计协调统一,满足建筑使用上的要求,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板

6、、梁的合理跨度为:单向板为 1.72.7 米;次梁为 4.06.0 米;主梁为5.08.0 米,同时宜为板跨的 3 倍。2、板和梁尽可能布置成等跨,如不易保证,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稍小些,但跨度相差不宜超过 l0。3、板厚和梁高一般按刚度要求初步估算,再根据荷载大小及构造要求初步确定,初步确定的尺寸必须经过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并满足要求。根据刚度要求,并应考虑建筑模数:板厚:h80mm,且(1/351/40) L次梁:h(1/121/18) L , b(1/2 l/3)h主梁:h(1/81/14) L , b(1/21/3) h。(二) 、单向板的设计l、荷载计算对单向

7、板取 lm 单位宽板带进行设计,计算每米宽板带沿板跨度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和恒载设计值(板自重、面层及板底粉刷重) 。2、计算简图单向板的跨数如多于 5 跨,且各跨跨度相等(或相差10) ,可简化为 5 跨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的取值为:边 跨:L 0lL nlh2中间跨:L 0L n3、内力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 5 跨等跨连续梁的设计弯矩计算公式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最大弯矩。20L)q+g(=M、 当各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 l0时,可按等跨计算。但应注意:求支座弯矩时,L 0 取相邻两计算跨度的较大值;求跨中弯矩时, L0 取本跨的计算跨度

8、。4、配筋计算、 对周边与梁整体相连的多跨连续板的中间跨中和中间支座,可按计算所得弯矩降低 20采用;但对边跨跨中的计算弯矩则不应折减。、 建议采用表格方式进行计算。5、选配钢筋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受力钢筋同一板内钢筋直径不宜超过两种,且至少相差 2mm;板中受力钢筋直径 d 宜选用 612 mm,间距 s 在 70200mm 之间。为便于施工时架立,支座负钢筋直径不宜太细。、 构造钢筋分布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 250mm,放在受力钢筋内侧;嵌入墙内及板面附加钢筋要求板上部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直径不应小于 8mm,其伸出墙边长度不应小于 L1/7(L 1 为单向板跨度) ;对两边均嵌固

9、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长度不应小于 L1/4。垂直于主梁梁肋的板面附加钢筋,沿主梁梁肋方向间距不应大于 200mm,直径不应小于 8mm,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算起每边不应小于 L0/4(L 0 为板计算跨度) 。(三) 、次梁设计l、荷载计算次梁承受宽度等于次梁间距的板带传来的恒载和活载,以及次梁的自重和粉刷层重量。2、计算简图根据结构平面布置次梁的跨数多于五跨时,可简化成五跨等跨(跨度相差l0)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边跨 L11.025L n1 Ln+a2(a 为梁的支承长度) 。3、内力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用公式 和 分别计算各跨中截面和各支座截

10、面的20)q+g(=MnqgV)( 弯矩、剪力。求支座弯矩时,L 0 取相邻两计算跨度的较大值;求各跨跨中弯矩时,L0 取各跨的计算跨度。4、正截面配筋计算、 跨中截面应按 T 形截面设计,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 的取值应按教材fb中相应表格取值确定。支座截面应按矩形截面设计。、 计算过程宜采用表格方式进行。、选配钢筋:纵筋直径用 1025mm最大不宜超过 28mm;同一梁内纵筋不宜超过两种,直径至少相差 2mm,不大于 4mm;每排宜用 34 根;根据计算出的纵筋截面面积,一般先选跨中正弯矩钢筋,支座负弯矩钢筋计算出配筋.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为施工方便,建议沿梁全长采用相同直径及间距的

11、箍筋,取支座最大剪力值进行计算。、 也可根据各支座不同的剪力值计算各跨的箍筋用量,但同一跨度内宜采用相同直径及间距的箍筋。6、绘制次梁配筋草图、 根据规定:当次梁相邻跨度相差不超过 20,且均布活荷载与均布恒荷载设计值之比 p/g3 时,纵筋的切断与弯起可直接按构造要求确定。否则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跨中正弯矩钢筋至少要有两根伸入支座并放在两边角上;支座上另加的直钢筋应放在上面一排,并宜先放在上排角上,兼做箍筋的架立筋。、 架立筋的选用应符合构造规定。(四) 、主梁的设计1、荷载计算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梁承受的荷载是通过次梁以集中荷载的方式传来的,而主梁的自重是均布荷载为了计算方便,将主梁

12、自重简化成集中荷载,作用于主、次梁相交处。、 恒载 G:为次梁传来的恒载和主梁自重(主梁每米的自重乘上次梁间距转化成集中荷载)以及主梁梁侧的抹灰重。、 活载 Q:为作用在次梁上每米的活载乘以次梁跨度化成的集中荷载。2、计算简图按等跨度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的取值为:边跨:L 01L n1+b/2a2b/21.025L n1;中跨:L 0L 0b(即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 。3、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弯矩计算公式:M(K 1GK 2Q)L 0;剪力计算公式:V K 3GK 4Q。求支座 M 时,取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计算跨中 M 时,取本跨的计算跨度。、 绘制主梁弯矩和剪力包络图:

13、将各种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弯矩图(剪力图)以同一比例绘制在同一图上,其外包线就是弯矩(剪力)包络图。包络图表示梁的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及最小弯矩(剪力)值。4、正截面的配筋计算、 跨中截面应按 T 形截面设计;支座截面应按矩形截面设计。、求支座钢筋时支座计算 M 应修正至支座边缘。、 配筋计算应采用表格方式进行。、配跨中支座钢筋的方法同次梁。但应注意受力筋的切断与弯起必须根据抵抗弯矩图确定,弯起筋应在此钢筋的充分利用点以外大于 h0/2 的地方起弯,支座处钢筋的切断应在此钢筋的不需要点(即理论切断点)以外要求的延伸长度处。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可只配箍筋抗剪。、 当剪力较大且纵向受力筋多于两根时,可利用靠近支座处对抵抗弯矩不需要的纵向钢筋弯起,承担一部分剪力,但梁两侧的下部纵向受力筋不得弯起,且必须满足第一排弯筋的上弯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 S Smax ,同时距充分利用点(即支座边缘)的距离 ah 0/2。若两条要求发生冲突,可先满足斜截面抗弯,而斜截面抗剪要求可用加鸭筋的方法来解决。6、附加箍筋计算在主次梁相交处(不包括支座截面) ,应在 3b2h 1 的范围内设附加横向钢筋。附加横向钢筋应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