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网络概念 .22. 计算机网络分类 .2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4二、因特网基本知识 .41. IP 地址 .42. 三类主要的网络地址 .53. 子网掩码 .64. 子网掩码的分类 .65. MAC 地址 .6三、OSI 七层模型 .71. 物理层 .72. 数据链路层 .73. 网络层 .84. 传输层 .85. 会话层 .86. 表示层 .87. 应用层 .8四、网络设备 .91. 交换机 .92. 路由器 .223.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区别 .384. 无线路由器与无线 AP 的区别 .40五、服务器 .421.
2、入门级服务器 .422、工作组服务器 .433、部门级服务器 .444、企业级服务器 .455、视频服务器 .46六、RAID 的简介及使用 .501. RAID 介绍 .502. RAID 的优点 .503. RAID 的分类 .514. RAID 模式下磁盘空间的使用 .555. RAID 制作 .56计算机网络及服务器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概念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2.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覆盖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1)局域网(Local Ar
3、ea Network,简称 LAN) ,小于 10km 的范围,通常采用有线的方式连接起来。局域网是组成其他两种类型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局域网有许多种类,按照组网方式的不同,局域网络的通信模式即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的不同,局域网分为对等网和客户/服务器网两种。(对等网(Peer-to-Peer Networks)指的是网络中没有专用的服务器(Server) 、每一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每一台计算机既可充当服务器又可充当客户机(Client)的网络。对等网是小型局域网最常用的联网方式,对等网组建简单,不需要架设专用的服务器,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一般应用于计算机数量在十台至几十台左右。客户/
4、服务器网与对等网不同,网络中必须至少有一台采用网络操作系统(如 Windows NT/2000 Server、Linux、Unix 等)的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如文件和打印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基于服务器的网络适用于联网计算机数量多在几十台、几百台甚至上千台以上。 )(2)城域网(Metropolis Area Network,简称 MAN) ,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10 100km 的区域。(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 WAN) ,广域网的典型代表是 Internet 网。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 Internet 出现之前,各个
5、国家甚至大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这些网络体系结构各不相同。如日本 DECNet 等。其体系结构都不相同,协议也不一致。不同体系结构的产品难以实现互连;为网络的互联、互通带来困难。80 年代开始,人们着手寻找统一网络结构和协议的途径。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下属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研究网络的标准化成立了一个分委员会。1984 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这里的开放系统是指对当时各个封闭的网络系统而言,它可以和任何其它遵守模型的系统通信。模型分为 7 个层次,故又称为 OSI7 层模型。构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1990 年最终形成世界范围的 Internet。计算
6、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配对结构,定义和描述了一组用于计算机及其通信设施之间互连的标准和规范的集合,它是管理两个实体(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硬件设施)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遵循这组规范可以方便地实现计算机设备之间的通信。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数据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如电子邮件、传真、远程数据交换等。(2)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资源。共享的资源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其中共享数据资源是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目的。(3)提高可靠性。计算机网络一般都属分布式控制方式,如果有单个部件或少数计算机失效,网络可通过不同路由来访问这些资
7、源。二、因特网基本知识Internet 是 20 世纪末人类最成功的发明。Internet 规范的中文译名叫因特网,也叫互联网。Internet 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单个物理网络,它是通过路由器和 TCPIP 协议集进行数据通信,把世界各地的各种广域网和局域网连接在一起,形成跨越世界范围的庞大的互联网络。中国于 1994 年 4 月联入 Internet。尽管互联网上联接了无数的服务和电脑,但它们并不是处于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而是每一个主机都有惟一的地址,作为该主机在 Internet 上的唯一标志。我们称为 IP 地址(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1. IP 地址
8、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有不同的编址方式;不同物理网络中的主机,有不同的物理网络地址。网间技术是将不同物理网络技术统一起来的高层软件技术。网间技术采用一种全局通用的地址格式,为全网的每一网络和每一主机都分配一个网间地址,以此屏蔽物理网络地址的差异。IP 协议提供一种全网间通用的地址格式,并在统一管理下进行地址分配,保证一个地址对应一台网间主机(包括网关) ,这样物理地址的差异被 IP 层所屏蔽。IP 层所用到的地址叫做网间地址,又叫 IP 地址。它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统一网络内的所有主机使用相同的网络号,主机号是唯一的。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分成 4 个字段,每个字段 8 位
9、。2. 三类主要的网络地址我们知道,从 LAN 到 WAN,不同种类网络规模相差很大,必须区别对待。因此按网络规模大小,将网络地址分为主要的三类,如下:A 类 1.0.0.0 到 126.0.0.0 (0.0.0.0 和 127.0.0.0 保留 )B 类128.1.0.0 到 191.254.0.0 (128.0.0.0 和 191.255.0.0 保留 )C 类192.0.1.0 到 223.255.254.0 (192.0.0.0 和 223.255.255.0 保留 )除了以上 A、B 、C 三个主类地址外,还有另外两类地址,如下:D 类224.0.0.0 到 239.255.255.
10、255 用于多点广播 E 类240.0.0.0 到 255.255.255.254 保留 (255.255.255.255 用于广播)其中多目地址(multicast address)是比广播地址稍弱的多点传送地址,用于支持多目传输技术。E 类地址用于将来的扩展之用。3.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 TCP/IP 网络的 32 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 IP 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 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4. 子网掩码的分类1)缺省子网掩码:即未划分子网,对应的网络号的位都置 1,主机号都置 0。A 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
11、5.0.0.0 B 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C 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 5. MAC 地址MAC(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称为 MAC 位址、硬件位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 OSI 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 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 MAC 位址。因此一个网卡会有一个全球唯一固定的 MAC 地址,但可对应多个 ip地址。 MAC 地址是烧录在网卡里。MAC 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 48比特/bit 长,16 进制的数字组成。0-23 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
12、nizationally unique,是识别 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其中第 40 位是组播地址标志位。三、OSI 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 7 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
13、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 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 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 。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 数据链路层主要将从物理层接收的数据进行 MAC 地址(网卡的地址)的封装与解封装。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帧。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交换机,数据通过交换机来传输。 3. 网络层主要将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 IP 地址(例 192.168.0.1)的封装与解封装。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路由器,常把这一
14、层的数据叫做数据包。 4. 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 端口 80 等) ,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 TCP 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 QQ 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在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5.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 IP 也可以是 MAC 或者是主机名)
15、 6. 表示层主要是进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能够能识别的东西(如图片、声音等) ) 7. 应用层主要是一些终端的应用,比如说 FTP(各种文件下载) ,WEB(IE浏览) ,QQ 之类的(你就把它理解成我们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的东西就是终端应用)四、网络设备1. 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改进了共享工作模式。我们以前介绍过的 HUB 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 本身
16、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 主机给 B 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 HUB 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 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 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 MAC 若不存在,广播到
17、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 MAC 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 ,通过对照 MAC 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 A 向节点 D 发送数据时,节点 B 可同时向节点 C 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 10Mbps 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 210Mbps=20Mbps,而使用 10Mbps 的共享式 HUB时,一个 HUB 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 10Mbps。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 MAC 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 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技术发展史1993 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 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