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试用版)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编制 二一 五 年 第一讲 人生蓝图的畅想与描绘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和回答“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怎样上好大学”等问题,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适应大学生活 , 并 使他们 有一个较为清晰的 成长成才 目标 。 【教学重点 和难点 】 1、 如何 引导 大学生 尽 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 2、 如何 引导大学生 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 【 教
2、学思路 】 面对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大一新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本专题 作为课程的开篇, 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适应,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因此,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视角,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针对部分大学生过多关注自身发展,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只有承担起社会赋予青年 学生的历史使命,才能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 【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 【重点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大学 ? 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 ? 问题三:怎么样上大
3、学 ?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研讨问题】 生命是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节奏?(你准备如何度过你的大学生活?) 【 教学课时 】( 4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一位著名诗人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当 人 年轻的时候 。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应该说在人生道路上已跨过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怎样走好大学期间的每一步,是摆在每个学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养教育,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同学们有幸跨入新疆师范大学的大门,这既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新转折。
4、新起点使我们踏上一条光辉灿烂的成才之路,面前呈现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前景;新转折又意味着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新环境、新变化,将使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在庆幸、激动之时,还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和变化,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 学的过渡,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新情况、新要求,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将自己造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在这人生的转折时期,将遇到很多新问题,怎样迈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如何度过这美好的大学生活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大学阶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问题一:什么是大学 ? 一、大学与 大学精神 (一)
5、何谓 大学 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 1883 1969)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 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 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的 蔡元培 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者 ,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者 , 大学的地位和声誉取决于学术和思想的创新。 ” 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是严格的做学问、求真理的地方,而绝不是升官发财的跳板。 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
6、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大楼,更在于有一批大学生。我们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楼 ,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学富五车的大师,但更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只有这些年轻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魂之所在大学,因大楼而大,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理固宜然。” 许智宏 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 说 ,中原大学的使命是 “ 传启文化,服务社会 。” 大学一词在古今中外虽然广泛使用,但其内涵却各不相同。在我国古代,虽出现过 “ 大学 ” 这个概念,但那个 “ 大学 ” 同我们今天所说的 “ 大学 ” 在概念上是有重要区别的。 古代所谓 “ 大学 ” ,实为 “ 太学 ” ,
7、那是指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故有 “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 的说法。古代中国设有 “ 学宫 ” 、 “ 书院 ” ,如 “ 稷下学宫 ” 、“ 岳麓书院 ” 、 “ 白鹿洞书院 ” 等,它们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研究院,同 “ 大学 ”相近,但并非现代意义的大学。 “ 大学 ” 一语,出自西方。在西方,大学更多地与另外一个词根( universe)相对应, universe 是宇宙、天地万物、永恒的意思,那么大学就是探索宇宙永恒奥秘的地方。 大学是人类知识积累和社会分工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严格意义上的大学,指的是诞生于西方近代的
8、中学后教 育机构,但从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方面分析,古代社会便已有了高等教育的雏形。 最早的大学是建立于 1158 年的意大利的波隆亚大学,稍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 1168 年)和剑桥大学( 1180 年)等。 一般认为, 1638 年英国伦敦大学和 1694 年德国哈雷大学的成立,是近代意义大学成立的标志。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大学定义为:“高等学府,通常包括一所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并有权授予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位。” 而我们新疆师范大学是 1978 年 12 月成立,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自治区重点大学,并正向着国内 一流的大学迈进。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
9、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任务。 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作为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大学应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二) 大学 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 ,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也是不断发展的。 然而, 纵观西方和我 国大学精神发展、变化的历史,可以看出,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一点是永恒的,那就是贯串于这个全过程的大学的科学 精神 和人文精神。
10、 正是 有了这种科学和人文精神追求, 才使得大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永远朝气蓬勃,成为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1、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是求真。要追求真理,就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追求真理,必然要勇于创新,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断开拓认识的新境界。要追求真理,日本京都大学校长鸟养利三指出:“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部分,这一大 学社会,其宗旨是以探索真理为其神圣事业”。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特德也强调:“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 2、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健全人格、造福人类,是求善。正如哲学家费希特指出的,大学
11、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即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通过唤醒学生内在的力量,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不仅要教授其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就是要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思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之间,应建立起怎样合理、健全的关系”这样一些根本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信念、信仰。同时不断地开拓自己精神的自由空间,陶冶性情,铸炼品格,在发展个人爱好与兴趣中充实与发展个性,开掘与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
12、力、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成为能够感受到真、善与美的人, 我国古代儒家教育哲学思想要求把道德教育渗透到知识教育中去,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明 明德”是指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新民”是指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大学而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了知识分子的做人准则和理想追求,也成为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和终极追求目标。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人成为仁人君子,使社会得以实现仁爱太平
13、,即“止于至善”。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早就指出:“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 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 所要求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理性与专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现代大学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大学应以自己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文化引导社会不断前进,承担起更加伟大的历史使命。 大学的科学精神和大学的人文精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灵魂是对未来大学理想的追求。 二、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对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讲,既是新鲜的,又是陌生的。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过去的辉煌也好,失意也罢,都成为了历史。大家又重新站到了一个 新的 起跑线上,在这里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大学生活和中学相比,在生活方式
14、、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上都发 生了显著的变化 ,体现出新的特点 。 (一) 大学生活的特点 1、 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阶段的学习, 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很大, 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 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 例如,课程的选择、课外的讲座学术报告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 、课后如何分配时间 等等。在学习的方式上,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在这里没 有老师无所不在的督促、没有家长每时每刻
15、的检查和提醒,也不会有密集的考试,课外时间学与不学、学习什么,都由自己掌握,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外,大学的学习方法也使不少新生苦恼,所以同学们要尽快的掌握大学教学的特点,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 日常 生活的 独立性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每一位大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 进入大学之后,生活上最 大的变化,就是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独立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内容, 很多同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成人。 要求大学生必须 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并解决生活 、学习、工作方面的种种问题,学会自己调整心态,才能彻底完成心理的断乳。比如,很多同学以前在家里衣食住行、看
16、病就医等一切都由家长安排,自己只需要安心学习,家务不用干,生活有人照顾,日常花销有人给。进入大学后,所有的事情都要由自己去安排和处理,要想将学习、生活、财务等方方面面都安排得满意,就必须培养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尤其是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能否主动地与同学加强沟通和交流,和谐相处,是大学生活能否过得顺利、愉快的重要环节。 3、 人际关系的广泛性 由 于大学生的集体性生活,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发展。不少学生由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产生很多消极情绪,而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际
17、关系不和谐。在大学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不局限在本班和本年级中,而是校内、校外,同学、同乡,不同年级等广泛交往。所以大学生应十分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学会在集体中和谐相处。 4、 课余生活的丰富性 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 校园广播台、网络管理服务中心 等正式组织的活动增多;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也丰富多彩, 且 都热忱欢迎新成员加入,以扩大组织力量、提高活动水平。 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会大大增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 一两个社团的 活动和校园比赛, 丰富自己的 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在参与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竞争中提高
18、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相互交往中增进同学间的情谊。 (二)环境变化中的新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次“断乳期”。第一次是脱离母乳,即生理上的断乳;第二次是离开家庭,父母的辅助,即心理上的“断乳期”。大一的新生正是处在第二次断乳期。因此,很多学生进入大学生 活后,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自制能力较差,不善于按照客观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因而不能很快的适应大学生生活环境,并且在新环境中表现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1、 自豪感与失落感并存 尽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进入大学并不像以往那么遥不可及,但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大学生,是一件令人十分欣慰的事情,因此
19、大多数大学生都由此而生了一种自豪的感觉。但是进入到强手如林的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都感觉到失去了中学时代的优势,有一种从“ 中心 ” 到 “ 边缘 ” 的感觉。原来在中学时,由于学习成 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因此总是处于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 “ 中心人物 ” 位置;而进入到大学以后,成了大学生活的普通一员,并且还处于一年级新生的 “ 低位 ” ,因此或多或少产生一种失落感,萌生一种被 “ 边缘 ” 化的心态。 2、 新鲜感与恋旧感并存 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一切都不太熟悉,一切都感到新鲜,兴趣盎然,往往以很大的热情来熟悉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同学、老师和大学学习的功课,有一种新奇新鲜的感觉;
20、然而,大学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乐园,大学在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很多同学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中学的老师、同学和中学生活 的依恋心理,对父母的依恋心理 ,特别是当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挫折时,有的同学更加觉得大学生活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美好、那么浪漫,甚至觉得大学生活既单调又刻板,加之同学之间还缺乏思想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对大学生活产生失望,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如孤独、寂寞、苦闷等。尤其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更是难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则会更加加重这种依恋心理的产生 , 呈现出新鲜感与依恋感的矛盾。 3、 轻松感与被动感并存 考上大学意味着中学阶段的结束,在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结束,而另一
21、个阶段学习任务还没有完全明确之前,一般来说人们都有 一个相对轻松的时期。因此,刚入校的新生会有一种解脱中学繁重学习任务的轻松感,但是大学的学习本身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大学的学习不仅在内容上比中学学习的内容要加深和拓宽了,而且 大学相对于中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大学学习需要挖掘自我学习潜力的深度和广度要比中学程度更重,加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和对大学考试的担忧,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不少大学生感受到了大学学习的压力,呈现出轻松感与压力感的矛盾。 4、 独立感与依赖感 来到大学,脱离了家庭,很多同学感觉自己已经成大人了,希望改变过去依赖父母约束的状况, 因此,刚入校的新生会 有一种 摆脱父母管束 的轻
22、松感 。独立意识的大大增强与学生的地位的变化、环境变换、智力发展和自我期望提高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社会阅历的浅薄,知识经验的缺乏,经济地位尚未真正独立,加之长期生活在受保护环境中,缺乏锻炼而造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低下,从而使有的大学生在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同时,还不能真正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独立地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关系,常为自己在某些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犹豫不决而感到苦恼担忧,不少同学常常想家、想同学。 呈现出 独立 感与依赖 感的矛盾。 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 ? 大学 对国家而言,就是 要服务社会,建设祖国 ,肩负起历史使命 。而具体到个人,就是要首先成才。而成才再具体到这四年大
23、学生活,就是要学好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做好准备工作。而要真正不虚度时光,又要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认清国家形势,从而督促自己,奋发成才。 一、历史 使命的需要 所谓使命,即肩负 重大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的。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面对历史,继往开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
24、探索开辟的,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这一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的成长成材和创业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我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一页,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二)立足现实,迎接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
25、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1、 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就整个世界而言,谁在知识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 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2、 面 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3、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理应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