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中文教育重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15356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柬埔寨:中文教育重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柬埔寨:中文教育重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柬埔寨:中文教育重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柬埔寨:中文教育重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柬埔寨:中文教育重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柬埔寨:中文教育重生断层 20 年的束埔寨中文教育,1990 年在政府推动经济开放、文化多元政策下得以重生,并以燎原之势在柬埔寨蔓延开来,不足 10 年就复办了 75 所学校,学生人数达到 4 万多人。 一项非正式估计显示,超过 95的柬埔寨华人子女进入华校就读。在逾 70 所学校当中,有 15 所设有初中班;至于开办相当于高中程度的专修班还在少数。尽管与 1970 年全束的 231 所华校比起来,未及三分之一,但学生人数却不相上下。 束埔寨中文教育取得新生后立即展现欣欣向荣的格局,这与世界掀起中文热、柬埔寨实行开放政策、政府领导人的鼓励、华人社团的大力推动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感有着绝对的关系。

2、 两个不同的阶段 其实,要划分束埔寨的中文教育,可按年代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 1970 年,1992 年起是另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柬埔寨华校和发展属于分布式、渐进式,即是说每一个乡镇只要有约 30 家华人住户,就有一个小规模的华校,第二阶段的中文教育发展则是飞跃式的。束埔寨华人理事总会文教处主任杜瑞通说,柬埔寨的中文教育在 1990 年初实际上已开始重新萌芽,许多华人为了生意2上的需要和出于保存中华文化,私下悄悄把子女送到家庭式补习班学习中文,这些补习班就为华校的正式复办奠下基础。他举出 3 个中文教育在柬埔寨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是华社的大力推动。他说,柬华理事总会文教处和务

3、会馆文教组理事,为了办学经常放下生意,开会解决问题、进行联络工作、四处筹款,就如一个马力十足的火车头,带动整个华人教育事业向前猛冲。 其次是中文逐渐展露它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性,政府上至国家总理、国会主席、下至省长乡长都非常认同中文的作为,因此,在开办华校时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不过,他说,经历战火洗劫的柬埔寨中文教育,之前的教育设施、学校、教室等财产都遭受破坏或占用,所以,开办之初,也面临缺乏资金、教室、教材和师资的苦恼。 “庆幸的是,在柬华理事总会的领导下,再加上中文教育有识之士和海内外热心者的有力支持,柬埔寨的中文教育才走过它的起步、发展、稳定的 10 多个年头。 ”他说,对一个只有 10多岁

4、的小孩子,是人生旅途中基础教育的开始,柬埔寨的中文教育也是如此。 杜瑞通自柬华理事会成立以来,一直在文教处服务,他组织华校复课、领导柬埔寨的柬华教材编委会和暨南大学中文学院合作编写束华小学课本,组织全柬教师教学交流会,同时不间断地和总会的其他理事到各省华校了解情况。他说,随着柬中文教育的迅速发展,各种深层问题也会逐一显现,除了资金短缺、设施简陋、师资紧张之外,关于教学改3革和教育管理都是柬埔寨中文教育需要寻求突破、提高质量的瓶颈。 杜瑞通补充说,在教育发展的微观因素中,师资与教材是两块基石。“要弥补目前柬埔寨中文教师队伍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情况,一方面设法对在职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5、举办教学交流和短期培训活动,也开办小学教师中专师范班 ,培养教育新生力量。 ” 编写初中教材 至于教材,杜瑞通说,柬埔寨华校初中班的教材还在编写中,因此现在各校使用的版本“五花八门” ,给正规教学交流和教育科研带来很大困难。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束埔寨中文小学教育重生时间不久,但是在1999 年举行的“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束华理事总会文教处组织了 8 个省市学生的 367 篇参赛作品,结果有 109 篇获奖。其中中山小学的刘智通以地雷的罪恶获得最高的特等奖,另有 3 人获一等奖,20 人获二等奖及三等奖 85 人,柬华理事总会因而也获得“最高组织奖” 。柬埔寨华教走过百余年 柬埔寨中文教育

6、已有百余年的历史,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是柬中文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50 年代中期,全柬有 170 所华校,学生人数约25 万人,当中金边的 27 所学校学生人数为 114 万人。 4进入 60 年代,束中文教育步入巅峰期,学校发展至超过 200 所,中、小学生超过 5 万人。1970 年 3 月 18 日的龙奈政变,把处于蓬勃发展期的柬中文教育腰斩,只剩下偷偷摸摸的家庭式教育。 4 年后,中文教育全面禁止,华人连在公开场合讲中文的权利也一并失去。直到 1979 年摆脱红色高棉统治,柬华和柬人一样从农村回到城市,重建家园、经商谋生的同时,开始以中文交谈。为顺应“市场需求” ,有人开始

7、在陋巷、小阁楼办起家庭式中文补习班,把教中文作为谋生手段,那时候就出现了“教书换食”说法。 1990 年,在中文教育断层了整整 20 年后,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谢辛积极推动柬华社最高领导机构“柬华理事会”成立,负责推广华人的文化与教育工作。1991 年 10 月,磅针省棉末县华侨公立启华学校(柬华社团创办的华校,都有公立之称,并非是政府学校)最先复课。随后的10 个月,柬华社独资或合资开办的华校如中央补校、坡隆边学校、立坡学校、莎丽娜学校、华群学校、培文学校相继开学。 柬埔寨的华人学校若是由会馆乡团组织兴办,就称为公校,由私人所办就以私立区别,运作开销奉行“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法,低年班至专

8、修班的学费,每半年一个学期介于 30 至 80 美元。 陈薯为柬华教鞠躬尽瘁 陈薯,一个“农家子弟”味道极浓的柬华人,在重整柬中文教育所体现的身体力行精神下,成为一个备受敬重的人。 5陈薯 13 岁与父母来到束埔寨谋生,由于家境贫穷没上过学,深感不识字之苦。1990 年,束埔寨开放形势较为明朗时,陈薯就鼓励自己读过几年中文的太太邹碧玲,免费教导十几个华人子女认字读书,教室就设在自家楼上。1990 年当地的柬华理事会成立,政府明确公布允许中文学校复课,陈薯立即行动,与数位热心中文教育人士四处奔走募捐、向政府申请收回华校校舍,经过半年的努力,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棉末启华学校在 1991 年 10 月,成为全柬战乱后第一所复课的华校。 学校开课后,陈薯事事亲力亲为,1993 年因学生增加、班级增加,身有微恙的他仍为聘请教师,不辞辛劳出远门,不幸的是,他在途中患重病去世,时年 67 岁。 (晓勤根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相关资料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