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3748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图分类号:63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56-01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管理的领导者,是民族最有生命力的社会力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目前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公民教育途径和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教育 近年来,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规范和民族精神、完善人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道德参与能力已成为公

2、民教育的重要议题。在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各国都将本国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置于重要的地位,构建适合本国发展实际的公民教育体系。可以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就是在设计我们民族的明天,规划我们民族的未来,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从公民教育的内涵看,学校公民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2划地指导青少年掌握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情感、意向) 、养成公民行为及培养公民能力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充分的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本现状。

3、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公民教育才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 由于学校对公民教育的重视远不如专业教育那么强,文化知识的增加并不等于其公民意识的水平就得到提高,大学生不会自动地成为合格的公民。有人受了多年的教育,甚至取得了博士学位,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公民意识与其智力、知识发展严重失衡的事例并不少见。目前,虽然大学生的民主和法律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总体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1.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就是说他们经过国家十几年的培养和教育,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很强的理解力。政治上他们积极要求进步,对我国政治局势和经济形势持积极乐观的态

4、度,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人生观、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爱国热情很高,竞争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他们聪明好学,热心公益事物,富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等寄予较高的期望;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立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2.大学生是一个文化群体。他们和其他群体不同,他们通过学习接3受文化,把我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吸收过来形成自己的文化,不仅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才成长,还在文化群体里传播文化、运用文化、把文化当作工具去启发自己,也去影响别人。他们

5、还在创造着文化,创新着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网络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学生,创造着另外一种语言和形式。作为文化群体,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繁荣的重要人才基础。 3.大学生是一个可塑造的群体。无论从知识能力、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来看,他们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群体,有其成熟的一面,也有其思想不全面的一面。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娱乐、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在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青年有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但缺乏证明自己的勇气和改造自我的毅力。社会经验不足,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很少,比较情绪化,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所干扰和误导。他们的成

6、长前景好,但也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 公民的公民意识不会天生或自然而然地形成,培育公民意识的种子,必须从生活的点滴着手,从学生阶段开始,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已是势在必行的。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一项社会工程,学校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创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 (一)党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公民教育问题。国家应根据青年的特点、需要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需4要,指导青年培养的方向,制定标准,确定科学的培养内容;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制订公民教育的目标体系,统一教育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

7、层次、不同民族公民的不同特征设计公民教育的内容,全面地、科学地进行总体安排。高校作为大学生实现自身现代化的重要场所,更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时代意义。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与完善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结合起来。 (二)要积极开展创造公民教育的平台。学校是公民教育的主战场,通过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香港 1996 年提出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在实施策略上由旧指引建议的“公民教育,人人有责”的全校渗透式,变为三种推行模式:独立科、综合科和渗透式。我们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 1.高校充分发挥“两

8、课”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在“两课”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把公民教育课融入大学德育中,在大学德育体系中突出公民教育的方向,并适当增加公民教育的内容。 “两课”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丰富和拓展“两课”内容,把公民意识培养融入“两课”教学中,把公民意识培养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道德修养教育中。 2.公民教育不仅仅是“两课”的任务,各专业课教师也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公民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校的其它活动中实5施,主要通过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及校风建设来实施。重点加强青年学

9、生对本民族历史知识的认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成为有民族责任感的公民。 3.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认为:公民文化并不是可以通过教育完成其建设工作的。公民文化的培养建设不能仅靠政治教育,还需要长期、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实践,才能真正培养起公民对民主制政治体系的信仰和信心。 (三)创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营造公民教育的合适环境。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就是要优化环境因素、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行使舆论监督作用、发挥舆论教育功能。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相辅相成,一方面公民教育活动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民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又可以改善教育的环境。 1.从小环境来说就是建设好校

10、园文化,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们能够经常进行交流,广泛吸收精神营养,开阔眼界,提高识别能力和应变能力。一方面转变管理作风,推行民主治校,转变教风,教书育人,创造使学生参与学校生活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制订严格的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自觉性。学生们可以自发组织各种公民教育活动,如通过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法学知识竞赛、法官讲座等形式,使同学们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正确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清楚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义务,任何一个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62.从大环境来说就是建设好整个社会氛围。要加快民主法

11、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扩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与热情,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优化社会环境,以创造公民教育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时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大学阶段是公民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进行公民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提升其公民意识水准,通过表率作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臧宏: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实性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4 年 9期 2陈继红: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江苏高教,2003 年第1 期 3彭庆红,吴旭坦:试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 年 6 月第 3 卷第 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