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g.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53722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23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23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23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23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多元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建构的思考马锴第一部分 多元文化的内容与发展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一词的出现始于八十年代的美国。1988 年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场课程改革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这场改革迅速波及整个教育界继而在其他社会领域也引发不同

2、的影响,学术界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和争论。到九十年代,由于争论的激烈程度,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义及相关的争论称为“文化战争” 。 一、“多元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的美国史研究领域,从 1992 年美国研究第三期沈宗美的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开始(在文章中沈将multiculturalism 译作“文化多元主义” )到 200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国内学术界也对多元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研究成为了 1900 年以后在中国美国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研究的成果除了以上所提的论文,其中朱世达主编的当代美国文化与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000 年

3、11 月版)一书中的文化部分也是重要的成果之一。学术界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仍有许多未解决的理论空白。 二、多元文化主义的缘起研究对象研究一个问题,首要的是要对所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认识,即问题是什么,接着才研究课题的意义、特征及局限性等相关的问题。尽管多元文化主义一词近年来已被频频地使用,但如同“文化” 、 “全球化”这些高度使用却无公认的定义一样,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至今未有一个清楚明晰的界定。王希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一文中将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析化,多元文化主义因不同领域的不同用途有不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历史观、一种文艺批评理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意识形态的混合体”

4、2。这种归纳法虽然全面,然而还是未能对多元文化下一个精确的定义,让人对其内涵有个简明扼要的把握。 多元文化主义已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它成了教育、文艺、政治诉求的出发点和依据,从这个依据出发,目标指向元与元的平等,即所谓的“群体认同和群体权利” 。 多元文化主义但是,很快地, “熔炉论”在一战起就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一战期间对德裔移民的不信任, “熔炉论”显得苍白无力。二战期间,历史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日本侨民和德裔美国人成了被孤立、排斥和打击的对象。渐渐地,一种反对美国化、盎格鲁服从以及民族熔炉理3论的、宣扬文化多元的“文化多元主义”的观点开始出现。但一开始并不受到重视。 1924 年德裔犹太人

5、、青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的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思想又以新的面貌重新活跃起来,这又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主义随之兴起。 朱世达在其文美国社会中的文化断裂中将此时的文化冲突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1、二战后,由于经济繁荣,美国经历了一个激烈的社会演变与过渡的时期。美国经济由工业经济而演变到信息经济。大量的白领阶层以知识、信息、思想经济谋生。各种族大量中产阶级的崛起;2、冷战的结束使美国内的保守主义者有可能集中精力思考美国国内的文化战争问题;3、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更多的各种族的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诸多人的世界观;4、美国 60 年代的民权运

6、动和社会变化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使妇女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社会力量。 ”朱世达将目光投向美国国内,侧重考察这一时期社会演变和移民的素质,与之相对应,有些学者还注意到国际的变化,认为也是文化冲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他们认为“国际政治朝着多极化的格局转化,世界各民族裔人民的自我意识和民族主义思潮空前高涨,美国少数族裔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被唤起,他们强烈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同实际社会地位低下之间反差,他们竭力为在美国争得本民族的地位努力,宣传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1、从美国的移民历史看,自民族形成之初始,一直存在多元和4元与元的差异。最初阶段,主流文化(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占绝

7、对优势的存在,其他处于非优势地位的各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主要以和平共处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元与元的差异性突现,族裔要求权利的呼声逐渐高涨,并最后以多元文化主义的形式体现。 2、多元文化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与特定时代下社会的巨大变化,包括家庭、婚姻、宗教、教育和种族关系等领域的新变化甚至与国际大背景紧密相关。多元文化主义是对这些变化的理论回应,也是代表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文化研究倾向。 3、存在有一个核心的美国文化,但此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充实。这种移民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也是多元与一元的关系。新移民的到来往往对原有存在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平衡

8、被打破,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新的一轮又形成,如此循环往复。 4、多元文化主义的提出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也显示社会本身的进步,体现了各种族融合的成功。第二部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认识与探讨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的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以全新的思路、百倍的热情,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棘手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一直探索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的道路。伴随这个过程,一个由中国学者自己创立的、旨在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也应运而生。5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进程首先是从民族识别开始的,其后便是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开展

9、。作为这两项艰巨任务的亲历者和“智囊”之一,费孝通先生曾翻山越岭,涉水穿林,不辞辛劳,历时数载。在民族识别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上的思考。费老以其高度的概括力,将中华民族结构作了高层次阐发,完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杰作。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一) 、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 56 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 56 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 56 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

10、56 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二) 、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三) 、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6同时,费老认为,一种理论的出现和成熟之间相距甚远。这只是经过多年探索和思考得到的一些

11、不够全面的认识。在这种认识里,“中华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可以各得其所,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认同体,尽管我们在语言中都用“民族”这同一个名词,但它可以指不同层次的实体。汉族和 55 个少数民族同属于一个层次,他们互相结合而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的多元形成的一体,是高一层次认同的民族实体。如果把具有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如实地摆清楚,也就是一部从民族观点描述的中国通史,也可以说就是我在民族研究领域中悬想已久而至今没有能力完成的一个目标。 ”费老当年就此问题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演之后,反响极大,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于 1990 年主办民族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邀请了中国海峡两岸三地

12、及日本知名专家共计 40 多位。大家见仁见智、畅所欲言,形成以下共识:“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种一体性,集中表现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表现为共同关心与争取祖国的完全统一与繁荣富强,大陆上各民族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华民族的“一体” ,是指各兄弟民族的“多元”中包含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不是其中某个民族同化其他民族,更不是汉化,或者马上实行“民族融合” 。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全面贯彻民族平

13、等、团结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自觉地注重各兄弟民族7的共同发展,使各兄弟民族在现代化中走上繁荣发达富强的发展道路,才会有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同时大家也认为,这个理论和因之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还需要作许多专门课题的研究,以使“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得到完整的发展。二、如何理解“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费孝通先生在 1988 年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演讲时,就“中华民族”的提法指出:一是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 56 个民族的总称;二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在 1997 年的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一文中,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又作了进一

14、步阐述,强调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 56 个民族的实体,并不是把 56 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20 年来,围绕这些见解,国内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此从民族政治学的学科角度谈谈对“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理解。(一) 、 “多元一体”:中国各民族构成多民族国家的模式从民族政治学的角度看,国家是一种把民族社会从政治上统一起来、

15、形成为民族国家联合体的特殊结构。用英国政治学家恩斯特巴克尔的话说,在一定地域上居住的民族,提供了地域空间和人8类物质生活的条件,而国家在这个地域空间和人类生活之上,打上了自己的戳印。在我国, “民族”是对人的集合体的概称,既可以指国家层面的“nation”中华民族,也可以指单个的少数民族。 “多元”指不同的民族社会,这个社会是以文化同质为特点、以族裔认同为纽带的实体,是包含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一个个民族实体。 “一体”中华民族,则是“臣民”或“国民” (nation)意义上的各民族社会成员的集合体,它在一定的疆域内以对王权或国家主权的认同和忠诚为纽带,这个实体在文化上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

16、质的,是民族意义上的集合体或复合体。多民族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行以及国家稳定都需要一种超越民族、种族、宗教的普遍性认同,这种认同就是“臣民”认同或“公民”认同。“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的模式形成受到一些内在因素制约:经济上,受到民族经济互补需要的影响;政治上,受到历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导引的影响;文化上,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和而不同”理念的归约。在“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分裂与统一不断改变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格局,但“合强于分”是历史大势。(二) 、 “一体多元”:维护和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一规定为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体

17、多元”的格局划定,也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在“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变动中,既可能实现民族与国家关9系的调和,又可能产生民族与国家关系的矛盾。 “多元” ,立足的是民族利益,而民族利益膨胀的最大化却是“一族一国”的理想;“一体”,立足的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至上、各个民族依附在国家的框架内是国家的愿望。可见,在“多元”与“一体”之间存在着方向相反的张力, “多元”的理想与“一体”的理想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唯有“多元”和“一体”同时妥协或让步, “多元一体”的格局才会实现。为了防止各“元”寻求民族分离、分立、分裂,破坏“一体” ,多民族国家要么依靠权威、要么通过有效的政策或是权威与政策并

18、用的方式来维护“一体”的地位。单一依靠权威的“一体”格局是存在隐患的。为防止“一体”同化各“元” ,国家也应该充分考虑各“元”的意愿和地位。当然, “元”的自愿融合有可能改变“一体”中“元”的数量。现代化的国家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结合。民族国家突出的是主权范围,主要反映的是国家内部的整体与部分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民主国家强调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构建国家制度,主要反映的是国家内部统治者与人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民族国家走向民族民主国家的过程中,过于强化“一体”或过于弱化“一体”都可能引发“多元”的角力反弹,而“多元”的过于强化也会危及“一体”。民主的方式就是要在“一体”和“多元”之间寻

19、求一个结合点。这一结合点的确立,需要一系列的建构努力:统一的主权国家认同优先于、高于地方的、民族的认同;通过政治制度改革,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膨胀与制度化滞后的参与性危机,扩大民主范围、提10升民主层次,引导少数民族有序地政治参与,不断提升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加强中央权力在地方的延伸,建立受中央监制的地方政权,保障中央政府的权力资源,提高国家统治力的权威;建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调节国民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预防区域性、阶层性、民族间的经济发展两极化及其矛盾。三、多于一体格局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发生了一些涉及民族问题的事件,甚至出现了去年拉萨“314”和今年乌鲁木齐“75”这样严重

20、的暴力事件。这些让人悲哀的事件令我们看到,如何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理解,如何促进民族关系的更加和谐,如何消除对中国民族关系的种种误解和误区及其他不健康因素,依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所有成员必须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央政府尚须倍加努力的职责内容。笔者对此思虑愈久也就愈迫切地感到,在中国国民素质教育中,在一般性的民族团结教育中,充分而鲜明地增加并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容,不仅是真正的当务之急,而且可能会成为解决某些现实难题的一把钥匙!“多元一体”的理论是已故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生前的杰出思想贡献。老人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在确认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上对现实民族关系的准确判断,也为我们认识今天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提供了清晰的轮廓。简单地说,所谓“多元一体”就是对今天中国民族关系的一种概括。一体是指中国各民族共融在中华民族这个社会母体之中,多元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