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开题报告谈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间港口物流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1)研究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以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更多突破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界限,从而使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港口物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同时,又最具有跨国家。跨区域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港口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呈现出动态的,开放的与发展的现象,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宁波港和江苏苏州港及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港口为两翼的港口物流。就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物流的发展而言,应该大力提
2、倡和开展港口间的这种合作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真正提高各级政府在港口发展中的服务而不是主导意识,切实发挥港口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开展港口间的合作,从而解决港口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目前,在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各港口由于长期受行政条块分割的影响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驱使,各城市之间在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各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重复、功能不清、结构同化、特点同化等现象仍较为突出,”同质竞争”所导致的”内耗”,以价格求竞争,严重影响了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更使港口物流业在长江三角洲不能及时
3、形成规模效应,也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从整体利益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各港口的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物流资源,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建立层次清晰、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港口群,提高综合能力和效率,提高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力。(2)预期目标本文将根据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港口合作先进经验,分析影响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物流业分工与协作的相关要素,根据相关数据,指标体系,得出合作的最佳方案。并遵循相关原则,协调各方的合作,提高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物流产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1发挥各个港口的核心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从而达到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
4、产业的最优化配置。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港口群的合作及演化在理论方面和实证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早,目前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PETERWDELANGEN(2004)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港口群PORTCLUSTER的理论,建立了港口群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德班、鹿特丹和密西西比河下游港口群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在2004年7月召开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环海高速公路会议上提出了“港口群”的概念,并特别强调,港口群是由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一连串的港口组成,可以通过公路和铁路等将港口群有效地连接起来。同时,参会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港口群内相邻港口间
5、应避免无序的竞争,通过合理的规划,选择合适的中心港,可以有效避免港口资源的浪费。PETERWDELANGEN和EVERTJANVISSER(2005)在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上发表的论文港口群的集体行为制度(COLLECTIVEACTIONREGIMESINPORTCLUSTER)中讨论了集体行为制度在港口群竞争力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密西西比河下游港口群和鹿特丹港口群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对港口群发展至关重要的五种集体行为教育和培训、创新力、市场开拓和宣传能力、腹地联系和国际化以及政府管理。港口发展史表明,成功的港口往往是港口之间合作竞争的典范。美国纽约港和新泽西港,
6、东京港与横滨港,大阪港与神户港,洛杉矶港与长滩港都属于一种新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把原来的竞争对手变为竞争的合作伙伴,缓和了原有的矛盾,对抑制无序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们通过联合体内经营项目和经营条件的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强了联合体的市场竞争实力,提高了整体优势。(2)国内研究现状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都证明充分竞争是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束缚港口发展的种种弊端,彻底解放港口生产力,充分发挥港口在区域经济外向型经济中龙头作用的根本保证。樊加森(2008)长三角港口间的竞争合作机制中提出,大力提倡和开展港口间的合作竞争,就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现
7、有各级政府在港口发展中的服务意识,发挥港口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开展港口间的合作竞争,从而解决港口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目前,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合作竞争虽然已初现端倪,但还远远不够。2宋炳良(2006)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资源的有效融合中也提到了关于国外港口合作竞争的成功经营。它们通过联合体内经营项目和经营条件的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强了联合体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整体优势。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推行组合港战略的前沿阵地。1996年中央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进行港口组合,并在上海成立组合港办公室。2006年初,南翼的浙江宁波舟山港于2006
8、年初形成。位于北翼的江苏苏州港,也逐渐完成了转型,截止2009年底,苏州港的建设都已经过半。潘永良,王敏旋(2006)宁波舟山港与周边港口合作竞争的探讨就目前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关系来看,组合港的意义并没有得到体现,这主要表现在深水港的建设问题上,上海港最终并没有选择宁波北仑港,而是另建属于自己的深水港洋山港。由于两港地理位置相近,必然导致集装箱箱源之争,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合作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展。3参考文献1邢丽新简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才智,2009052赵钢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路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3梁双波,曹有挥,曹卫东,吴威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
9、差异及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0974樊加森长三角港口间的竞争合作机制J南通大学学报,200855万征,张仁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港口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J水运工程,200916宋炳良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资源的有效融合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47余科辉沪甬两港合作竞争战略探究D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8潘永良,王敏旋宁波舟山港与周边港口合作竞争的探讨J三江论坛,2006129刘利民宁波建设上海航运中心南翼国际枢纽港的定位与模式选择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110张俊才长三角港口的”三国演义”J中国经济周刊,200511龚耀军提升宁波港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J集装箱运输,中国港口,20
10、05312徐维祥,孙秋丽宁波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J水运管理,2007613龚文勇宁波舟山港物流发展SWOT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14方照琪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2009515王明志,张明香2010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J综合评述,2010216王湛,王珺基于SWOT的上海港口物流产业分析J博士专家论坛317胡跃梅山保税港区的竞争力分析J集体经济战略研究,2009518王军锋宁波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及应对之策J发展探索,20081119陈刚上海港与宁波港集装箱业务合作策略探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320陈建军,周斌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整合研究J南通大学学
11、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姜成坤,王晓飞苏州港”三港合一”打造中国内河港”龙头”J大连日报,2010622赵建华苏州港口发展战略研究J20031123吴芳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产业分工与协作研究J2008124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5顾亚竹港口物流园区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预期章节安排如下1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长三角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合作机制建立的必然要求21区域经济发展与港口物流的相关性22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合作的要求3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兼物流的合作现状31上海
12、、宁波及苏州三港港口布局与特点概况32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之间港口物流的分工与协作现状33目前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间港口物流合作机制的效率4深化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之间港口物流合作机制的策略41充分解读国家政策来辅助港口物流的合作42培育新的物流组织模式形成战略联盟43实现上海、宁波及苏州三港区域港口物流信息一体化44推进区域内港口的协作联动和港口的辐射集聚能力45提升人才资源的建设和港口服务业的发展5结论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本文研究的是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的合作机制,结合国内外港4口合作成功的案例,以及对上海港、宁波港和苏州港,三港的各方面对比研究,探讨出适合三港合作的最佳方案。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查找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收集。进度安排第6学期第1920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第7学期第110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第7学期第1112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第7学期第1315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7学期第1618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第7学期第1920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