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学.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075670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古诗词鉴赏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古诗词鉴赏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古诗词鉴赏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古诗词鉴赏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背景理解古诗的鉴赏,阅读是第一位的。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在阅读中,背景知识和语言难度对阅读者的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背景知识的作用最为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解释和推测的过程。解释推测的确定性取决于古代诗人写作该古诗时的语境与今天学生阅读时的语境之间的差异的大小。差异越小,确定性越高,差异越大,确定性越小。一、背景知识概说背景知识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作者背景,包括作者经历、作品风格特征。2、时代背景,包括特定的时代阶段特征和某些重要事件以及特定时代的诗歌的总体风格与情感特征。3、诗歌标题,包括特定诗歌的内容指向和情感指向。4、审美习惯,包括诗歌的情感分类、特定诗歌题材的

2、审美趋势和特定意象的审美趋势。二、分类说明1、作者背景张九龄(673-740) ,字子寿,韶州 (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

3、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 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 ,名浩,字浩然

4、,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 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 95 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綦毋潜(692-749?),字

5、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 。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

6、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解 (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

7、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李颀(690-751),东川 (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8、,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哪琵琶行 、 长恨歌等也极有名。李

9、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

10、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 ,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杜审言(约 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 ,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

11、朴素自然。宋之问(约 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 (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 今河南灵宝) 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 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

12、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 (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 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 ,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

13、,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 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 (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 。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 。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

14、自成风格,人称“小杜” 。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 。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杜荀鹤(846-907) ,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 (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

15、词也很有名。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崔颢(约 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

16、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王之涣(688-742) ,字季陵,祖籍晋阳 (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

17、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贺知章(659-744) ,字季真。越州永州 (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 。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张旭(675-750?),字伯高,吴( 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

18、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 ,婉”为柔美、婉曲。 “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作家:苏轼和辛弃疾。知名作家

19、风格概要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且情思婉约;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雅俗共赏;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颓靡伤感、细腻感人;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雄健豪放;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流畅自然;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

20、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2、时代背景唐代诗歌的特点初唐和盛唐可以看作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诗歌是积极向上的,与唐朝经济、国力的飞速前进、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相对清明以及人们生活的稳定、读书人仕途的光明相对应,诗歌中表达的情绪也是充满希望、大气磅礴的,边塞诗中充满着将军战士们杀敌立功的豪情,山水诗中随处可见对美好自然的歌颂和寄情山水的闲适自在,送别诗中则是千古永恒的离愁别怨。晚唐则气象一变,边塞诗中充满了对异族军队入侵的忧患,山水诗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送别诗则在人情之外增添了挥之不去的国事之忧,杜

21、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性情”的放纵懒散的惺忪醉意也是以前少有的,象杜牧这样的转变被宗白华先生认为是极其消极的(当然与抗战时期的形势特点有关) ,但这是与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局,士人前途的暗淡或不稳定相呼应的, (其实也与商品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关) 。应该补充的是,这两个阶段不是完全不同的,具备第一阶段特点的诗歌在第二阶段中也找的到,反之亦然,但这并不能抹杀整体的特点。魏晋诗歌特点魏晋诗歌是魏晋文学的精华,它上承诗经及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在内容和形式上开启了隋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和辉煌,它弘扬了诗人们慷慨奋勇的时代精神和追求艳丽唯美的艺术品味。魏晋前期诗歌蕴涵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歌颂慷慨

22、创业的时代气象,反映人民疾苦、社会黑暗;赞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诗人们参与社会斗争,在时代的浪尖峰顶上写出了与时代同步的凯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并创立了多种多样的风格。诗歌的艺术体制也呈现出多姿的形式:有四言乐府诗、五言古诗及七言古诗等形式。特别是五言古诗的兴盛,奠定了魏晋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魏晋后期的诗歌却逐步走向了形式主义的道路。随着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不断冲淡,以及上层统治秩序的无序化,诗人们开始失去了创业的激情和雄心,他们远离生活实际,脱出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由于世风的影响,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人类的精神领域,以玄理入诗,高蹈清谈,追求形式的完美和玄妙。诗人们渴望解放

23、的豁达的个性思想,突出表现个人自我,宣泄时代色彩的思想行为,使魏晋诗歌的艺术审美趣味倾向于自由的非功利的唯美生活追求,即讲究诗歌艺术的形式美。或用自然的纯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山河大川,或宣说空洞的玄理和转瞬即逝的心灵体验,内容往往空洞、枯燥乏味。但诗歌艺术形式却华艳绮靡,辞藻华缛、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严整,体现了纯艺术的唯美情趣。宋朝仁宗(1023-1063)在位期间,励精图强,致力于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之治理,社会的繁荣因此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仁宗在位 42 年, “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 (叶适水心别集卷十一财总论 ) 。就是在这样一种“太平盛世”的社会环境中,流行于酒宴之间的小令再次受到广泛阶

24、层的关注,引起文人士大夫的浓厚创作兴趣,北宋词创作的第一个春天也就来到了。北宋前期的小令作家,社会地位不同、个性互有差异、爱好各自异趣,他们的创作也表现得千差万别,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小令创作在此一时期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在小令创作方面给后人留下典范性的启示,在艺术上为宋词的高度繁荣做了充分准备。 3、诗歌标题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透过诗歌题目,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范畴 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为咏梅 ,便知此诗为咏物诗,咏物诗大多托物言志,借以表

25、现作者某种高洁的品性。如张籍的秋思 、李白静夜思 、 春夜洛城闻笛等表达的都是思念之情。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 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或者表现战士们在戍边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战争的厌恶。 写景咏物诗。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者通过借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通过借景借物表

26、达自己的品质。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鉴赏古诗一定要先从内容上掌握、区别好这几种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诗在题目的本身、语言的使用、描写的叙述上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性质、题材。送别诗写景物是为了渲染离情别绪,怀古诗写景物是为了形成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之情。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特点,如果把握住这些不同类型诗的特点,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主题,就为鉴赏领悟全诗打开了一扇大门。 4、审美习惯(1)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分类 忧国伤

27、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

28、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

29、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李白乐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30、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含蓄蕴藉,韵味无穷。(2)意象联系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二十四诗品 )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古人不论诗人还是评论家,都自觉地运用这一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自己的诗歌层次和评价水准。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诗歌了解作者写诗时的情感和志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象的存在

31、,它如化石一样记录了作者的情感信息。有许多意象已不仅仅属于诗歌,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感。月亮、夕阳、白云、杜鹃 月亮,亦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千百年来诗人们夜深人静,忧思无眠,举首望月,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唐五代戴叔伦的调笑令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32、。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 夕阳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夕阳残照,更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于是乎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 如李商隐的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 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范仲淹的苏幕遮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33、 清朝纳兰性德的点绛唇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如唐杜甫的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唐刘长卿的谪仙怨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同时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从此白云

34、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

35、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叫声最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鸿雁、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 鸿雁常借指书信。相传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他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从北海带回祖国,传递消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

36、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书信也称为雁书、雁足、鱼燕、尺素、双鱼、双鲤、锦书、彩笺 等。 北宋晏几道的诉衷情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唐五代王涯的秋思赠远二首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北宋晏几道的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 北宋秦观的踏莎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北宋晏几道的蝶恋花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南宋陆游的钗头凤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37、阔知何处。 ”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松、梅、竹、菊 、荷、蝉 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 ,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 。如李白的古风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魏晋刘桢 的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8、” 梅花常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格。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元代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竹子,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 、 “心空” 、 “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董必武的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 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元稹的菊花 “不是花中

39、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 “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唐朝岑参 的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古案醉东篱” 。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夏歌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 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蝉,在诗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它比喻的人,自然是清高的,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

40、予心。 ”李商隐的蝉:“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的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 梧桐、芭蕉、芳草、落花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 ,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李清照 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 的乌夜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温庭筠 的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