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有效调适.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08381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有效调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有效调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有效调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有效调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有效调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有效调适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 ,这在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适 随着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由青年期向成年期发展的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积极探讨有效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不仅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而且

2、还能有效化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认知心理维度 当前,受就业制度、就业形势以及就业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认知心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依赖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每个就业者都必须参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但部分大学生毕业生不会自我展示、不会争取机会,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凡事过度依赖他人。2二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个人状况,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影响,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就业行为的心理状态。三是攀比心理。攀比心

3、理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愿落后于他人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不仅导致大学生就业面过窄、延误最好的就业时机,而且还导致毕业生择业期望居高不下, “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较为严重。 (二)情绪心理维度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情绪心理维度上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心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许多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而,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总感到恐慌、惧怕,不愿接近陌生人、不愿与人交流沟通。二是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最为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大学生满怀激情参与

4、就业竞争,但面对国家需要、个人志向、专业发展等诸多矛盾以及多次受挫必然会使大学生产生焦虑。三是自负心理。自负心理在大学生尤其是名校的大学生身上表现最为突出。许多大学生自认为高人一等,在就业过程中过高估计个人能力、水平和在竞争中的地位,好高骛远。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就业环境的因素 一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每年向社会输出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递增,但社会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加3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更是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二是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的影响,

5、大学生就业观念日趋多元化,但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盲目追求就业环境和福利待遇,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首选,忽视了职业发展前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三是就业制度不完善。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统分统包” “包当干部”的就业体制成为历史,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大学生就业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 一是人才模式滞后于社会需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许多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

6、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能力弱,如许多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没参加过实习,部分医学类毕业生到医院实习的也很少。二是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针对性不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四大因素之一,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即使开设该课程的也只是教一些礼仪知识或偏重于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就业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节作用。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对落后。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高校在加大就业指导的同时还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各高校对就业指导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高校职业生涯指导流4于形式,没有形成系统的指导体系。

7、(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强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强也是导致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代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在心理上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盲目性,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对就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就业理念存在误区。受社会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在就业理念上存在着:不考虑所学专业和家庭情况盲目选择出国,因错过最好的就业时机,而从“海龟”变成“海待” ;一心想进工作稳定的国企、福利待遇好的外企,对中小企业嗤之以鼻。三是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当前,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大学生接触的环境除了家庭就是学校,为

8、增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许多学生通过兼职或参加各种考试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在兼职和考证过程中,所学的知识理论并没有运用到实践中,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没有随之得到提高,而且还带来了不良的情绪波动。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塑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是创造法制公平的就业环境。二是完善就业市场和服务机制。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市场应运而生,但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维护、监督、调解等职能的完善还有赖于高校、就业市场和就业争议仲裁机构职能的完善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在政府管理下,5以国家为主体对特殊

9、人群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增进其福利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与其他社会阶层一样应当依法享受社会保障。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保障制度不健全已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是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二是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程,加强就业心理咨询辅导。高校就业心理辅导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高校应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学中,实现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如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层面给予积极的影响,形成和

10、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就业。三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发展路径。高校应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大学生清醒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选择,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职业者角色的转换。 (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自我调适 一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思考,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既不追求不切实际的岗位,也不随意就业。二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较高的自身素质是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文化知识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决定着应聘者在择业过程中的成功率。三是学会自我调适。科学地进行心理调适6对保持积极的心态、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应学会运用倾诉、参加丰富的活动来适度宣泄不良情绪,减缓心理压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大学生要学会运用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等加强自我激励,消除内心的恐惧和自卑,对就业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挫折要及时调整心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并在求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就业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