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6 页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高中化学实施新课标已整整二年了。由于学习不够,准备不足,二年来倍感艰辛:深一脚,浅一脚,犹如红军长征过沼泽地。由于怕学生知识能力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加深了,拓宽了,多练了。但是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老师讲得越多,学生接受得越少,老师讲得越清楚,学生感觉越糊涂的尴尬局面。通过二年的实践,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 新旧教材编排体系的区别旧教材:以物质结构为主线,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知识的“骨架”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血肉” ,注重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要求高,难度大。如先学习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建
2、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铺垫,再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形成理论体系。又以该理论指导氮族、碳族、镁铝、铁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对于具体元素,其知识体系也是很严密的:金属,一般由单质氧化物碱盐。非金属,一般由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盐的顺序编排。具体某物质,又围绕其组成、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等问题展开。所以,旧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某些知识显得“繁、难、偏、旧” ,而且旧教材过分注重结果。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较,新课标在知识编排、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把握不好,就会“穿新鞋走老路” 。拓宽、加深、多练,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甚至招致学生的厌倦与反感,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新课标在强化
3、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完整,以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表达。难度降低了,要求全面了。新课标强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培养能力。而不强调由概念、原理出发推导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开展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和品质的形成。新课标强化方法,尤其是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新课标必修 1 按分类指导的原则分为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两章,选择重
4、要的有代表性的元素如钠、铝、铁、铜为金属元素的代表,以氯、硫、氮、硅作为非金属元素的代表。新课标在内容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安排了学与问 ,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第 2 页 共 6 页学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得出实验结论。重视过程,不强调结果的唯一性。科学视野 涉及一些科技前沿,激发学生兴趣,供能力强,兴趣浓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明确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做到把握准确,不随意拓宽,不随意加深,以免加重学生负担。二 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虽然说在新一
5、轮课程改革中新老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我认为,老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比新教师存在更大的困难和阻力,而且这困难和阻力来自于老教师本身。可以说使积重难返,所以更是迫在眉睫! 老教师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足,或行动力度不大,很难在新课改中有建树,甚至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新教师,好比一张白纸,容易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老教师(旧教材有多年教学经验,不一定指年纪老)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是浸入血液,根深蒂固。 传统教学来源于前苏联,强调如何引入( 要求自然、巧妙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结尾,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等等。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省、市还进行了“微格教学”研究,对传统教学中的几个环节强化训
6、练。 传统教学中,老师就象“演员” ,是课堂的实际占有者,学生则是听众,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及时记录,课后消化巩固,并进行大题量的训练。 传统教学,许多老师是“高手” ,用起来得心应手,驾熟就轻!这就是许多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困难所在:传统教学越内行,依赖性就越强,困难也就越大。在这里,老教师存在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惰性,过分依赖原有的教学经验本身就是惰性的表现。希望老教师能不故步自封,能打破陈规,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二是对学生的不信任。总认为自己行,学生不行,总认为老师不讲,学生如何知道?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的学习潜能。三是怕, 怕学生考
7、不好,处处代办,甚至包办,多讲、多练,老师自己教得也辛苦!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的学习潜能,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要他们学好,岂不是缘木求鱼?!对于原有学习基础好,学习目的性明确的学生(如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的好生) ,传统教学方法还能大行其道,效果也不差。但面对基础差,学习动力小的学生(比如我校的大多数学生), 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所以, 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客观实际的要求,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本人就是从教二十年的第 3 页 共 6 页“老”教师。以上所言,决不是贬低老教师,更多的是感悟: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教育
8、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和痛苦的磨炼,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且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一是吃透课标,研究学生实际,倾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他们喜欢十么?,讨厌十么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二是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四是“管好自己的嘴吧”, 不自我迷信,发动学生,信任学生,不要企图所有问题都由自己讲清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阅读、思考、交流、提问。五是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本领
9、。六是多阅读,多学习有关方面的文章,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做到与时俱进。三 探究性学习探究行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 或者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试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或数据 ),结论和解释,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环节。1 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课时有限, 要精心选择探究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如氯水成分这一知识,探究性强,操作也比较容易。展示氯水样品,提示学生氯气与水的反应:Cl 2 + H2O=HCl + HClO(1)提出猜想:氯水中可能
10、含有的成分:Cl 2 ,H +, Cl-, HClO 等。(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验证:对以上几种成分,分组进行探究验证。A 组:含有氯气的探究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方法 1 闻气味方法 2 观察颜色方法 3取少量氯水,加入碘化钾溶液和四氯化碳B 组:含有氢离子的探究第 4 页 共 6 页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方法 1取少量氯水,测 PH值或滴加酚酞试液方法 2取少量氯水,加入锌粒方法 3取少量氯水,加入碳酸钙粉末方法 4 其他方法C 组:氯离子的检验:根据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与水,也不溶与酸的白色沉淀。取少量氯水,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D 组:含有次氯酸的检验:可进行对
11、比实验干燥的氯气中放入红布条氯水中放入红布条然后根据红布条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对氯水的成分掌握得深刻,从中也体会到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和掌握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如铁与水蒸气反应,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都是探究性很强的知识。当然,有些探究性不强的内容,如化学概念等,不能为探究而探究。2 、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没有掌握。所以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并教给探究的一般途径和一般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按完整的探究程序进行,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容易把探究性学习
12、视为畏途。应该通过问题的发现、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上述探究氯水成分实验,往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时,发现先变红色后又消失。这是为什么?再通过红布条在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的不同变化,得出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这一结论。结合次氯酸的其他性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性质上的区别。再联系生活中自来水、游泳池用氯气漂白等事实,一步一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学生对有关问题就能融会贯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第 5 页 共 6 页由于受课时限制,经常性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不太现实。一学期能组织好一至二次成功的探究性活动,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
13、学好化学的积极性。选定内容后,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认真把握,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都要充分准备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想法,哪怕是偏僻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都要认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决,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四 、 习题的选择和训练旧教材,每节每章后面都安排了一定数目的习题,题量较足,所选习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较好地落实双基与能力的要求。而新课标在这方面与旧教材不相同,题量少,且代表性不足。化学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这是老师们的共识,也是学科特点决定的。由于新课标实施时间短,可供选择的适合新课标要求的配套练习很少。如我校上学年所订中学化学第二教材(必修
14、 1 必修 2)虽然标以 “配套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字样,实际根本不配套,所选内容大多为前几年高考题或省、市模拟高考题,要求高,难度大。就是配套旧教材,对刚学习高中化学的新生也是很难适应,何况新课标?出现了学生学完一节课程,第二教材上的练习题基本不会做。基础差的学生干脆不作,无所事事;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也是“ 啃硬骨头” ,非常吃力。许多题目综合程度高、难度大,甚至远远超出要求。学生经常对老师纠缠不清,老师也一时说不清、道不明。造成双基没有得到落实,能力无法形成这样的被动局面。为此,我校高一化学备课组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做法,编制“学案” ,把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点编成“学案” ,发给学生
15、随堂练习,以弥补配套练习的不足。当然,编制“学案” ,需要时间、精力, 我们备课组克服困难,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关键在于把握难度,如有关 8 电子稳定结构的问题,复杂的电子式的书写,繁杂的、技巧性高的计算等内容就不宜选用。五 、把握好初高中的衔接,必选修的结合高一学年,只出现了高一化学必修 1 和必修 2,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标安排了哪些内容?学到何种程度? 不了解 ;对高二选修模块安排了哪些内容?学到何种程度?也不清楚。客观上加大了高一化学教学的难度。现在, 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已经解决,作为新课标的一线实施者,尤其是高一化学教师,应该把握(一) 、 初三、高一化学的衔接问题 高一化学是在初三
16、化学的基础上的复习、巩固、深化、提高。那么,作为高一化学教师,就应该了解初三化学新课标。 初三化学新课标与原有旧教材有何区别?安排了十么知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何?与高一化学如何很好地衔接?等第 6 页 共 6 页等问题,都是要清楚的,否则,难以搞好高一化学。(二) 、 搞清楚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 1 和必修 2 在各方面的知识都作“蜻蜓点水”似的介绍,为高二各选修模块留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接口” ,那么, 选修模块中安排了哪些知识?难度有多大?也是必需了解的。否则,容易造成随意拓宽、加深,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必修时“一杠子插到底”,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受课时限制,实际上也
17、不可能讲得很清楚,甚至出现前面所述讲得越多,接受得越少(课时不足) ,好像讲得越清楚,学生实际越不明白(整个只是体系没能建立 )尴尬局面。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必修 1 要求较低 ,对于氧化剂氧化能力,还原剂还原能力的比较,复杂氧化- 还原反应的配平,有关复杂计算等应在选修课程中让学习能力强,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再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由于必修 1 中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内容没有涉及,所以要求也是较低的。只要求强酸与强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较难的也就是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如果把以往很复杂的离子反应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学生被搞糊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管教哪一年级,熟悉中学化学新课标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基本的要求,自觉掌握和构建中学化学新课标的整个内容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准确把握新课标更是当务之急。二年来,我感觉到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与新课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差深远。痛定思痛,积二年之教训,笔者不揣固陋,提出以上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以少走弯路,也为了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未必正确,也许肤浅,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