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8915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医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医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医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医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医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医生的称谓 疾医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分医学为四科,即食医 , 疾医 , 疡医和兽医 。 疾医相当於现在的内科医生。疡医是治疗肿疡、溃疡、金疮,折伤等外科疾病的医生。参 见疾医条。食医相当於现在的营养医生。参见疾医条。带下医最早见史记扁 鹊列传 。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 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 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 十三科指我国古代医学分科。元代、明代的太医院都把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分为 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 针灸科、祝由科、禁科。明太医院的十 三科是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

2、寒、接骨、金镞(音促) 、 按摩、祝由等科。 唐代四科唐代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 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 、疮肿(外科) ,耳目口齿(五官口腔) 、角法 (拔火罐疗法)等四个部门。 宋九科宋代太医局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疮肿兼折伤, 眼科、产科、 口齿兼咽喉科、针兼灸科、金镞兼书禁科,故称宋九科。 清代九科清代太医院内医学分科很不一致,有分为五科的,也有分为十一科的。清代九科 是指十八世纪时分医学为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疮疡、眼科、口齿咽喉、针灸、 正骨等而言。 大方脉我国古代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成年人的疾病的,相当於现

3、在的内科。 小方脉(少小) 幼科的别称。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小儿 疾病,相当 於现在的小儿科。也有称小儿科为少小 。 风科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宋代设风科仅次於大方脉,有学生八十人。风科的 范围包括各 种因风邪所致的疾病。 金镞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指专门治疗刀、枪、箭伤等战伤的一门科学。 妇人在医学术语中,妇人是指古代治疗妇女病的专科,又称女科 。相当於现在的妇产科。 东医 韩国、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医学与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医 学已互相交流,西元十七世纪初,韩国出版的医学巨著名为东医宝鉴 ,韩国设有专门研 究机构:东医研究所。越南设立东医研究院 ,并出版有东

4、医杂志 。 汉医 日本人对中医的称谓。或称汉方医学 。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日本还有不少研究 汉医的学术团体,如全日本汉方医师联盟等。 还出版了不少汉方医学杂志,如汉方之临 床 , 汉方医药等。 太医 一种医生职称。即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治病的。 御医 一种医生职称。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 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 。古代 人多相信世医。 大医 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铃医(走方医)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於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

5、生,由於他们以串铃 招呼病家, 故名。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 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 ,以驱除鬼神作祟,作为治病手段 的职业者。巫的产生较早,距今约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商周时期,由於生产的发展,出现 了掌握技术知识的人物之中即为巫 。巫能医治疾病,还能歌舞,代鬼神发言,只有官吏 才能用巫法治病。甲骨文中的有关记载,可以说明当时医疗活动的情况。到战国时期,民 间医生已比较普遍了,扁鹊(秦越人)首先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主张,但由於 医药发展的限制,骗人的巫医还是长期的存在。

6、郎中 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见宋洪迈夷坚志 ) 。这种称号在南方某些地方沿用 至近代。 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於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 大夫。北 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 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 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 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即在疾病还 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 之九十的治愈率。 中工

7、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此 下工 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於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治疾病於未 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 十。 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法医 礼记月令中有瞻伤 , 视折 审断等,是古代法庭检验伤死案件的简单 记载。 五代时的疑狱集 (公元 951 年) ,和凝父子所著,系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宋 代有内恕录(著者佚名) , 折狱龟 鉴 (郑克著於公元 1200 年) , 棠阴比事 (万荣著 於公元 1213

8、年 )等著作。南宋时采用检验格目和检验正背人形图 ,丰富了法医 学的内容。后来宋慈采取疑狱集 , 内恕录等书的精萃,结合当时在法医学上的新经 验,编成洗冤录 (公元 1247 年) ,包括人体解剖,尸体检查,现场检查,鉴定某些机 械死伤原因,当时的各种毒物及急救解毒的方法等, 此书为古代法医名著,对国外亦有较 大影响。 兽响 专治牲畜疾病的医生,见周礼天官 。现存的兽医书,有著者佚名的 安骥集 (公元 906 以前? 唐贾诚重校) 、明喻仁、 喻杰的元亨疗马集附牛经,驼经等 。 【古代医学】关于古代针灸的资料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 疗疾

9、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 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 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 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 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

10、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 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 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 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的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 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 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 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 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

11、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 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 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 8000 至 4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 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 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 刺入身体的某 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 或 石。 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 ,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 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12、。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 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 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 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 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 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 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针灸的历史】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 ,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

13、七年 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 “针灸疗法” 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 6 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 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 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 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 307 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 100 多种。1980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43 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 年,世界针灸联合 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

14、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 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 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 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 “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 黄帝内 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 ,也称为针经 ,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 络的著作。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 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

15、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 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 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 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 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 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的针灸法】毫针刺法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 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

16、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 的一种外治方法。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 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 退热等作用。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现代刺法灸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 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 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 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