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人.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02420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名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日本名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日本名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日本名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日本名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夏目漱石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小学选他的作品为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的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日本发行的千元钞票票面上决定采用他的头像作为标志,对于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漱石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世界几种主要语言都翻译了他的作品,有的甚至翻译出版了他的全部创作。漱石也是中国人民最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早在解放以前就介绍到中国来了。 鲁迅全集。现代日本小说集收入他的两篇小品文的译文,即挂幅和克莱喀先先 。这本书的附录中写道:“夏目

2、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 、 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日本(朝日新闻)曾评选揭晓了一千年以来最受欢迎的 50 名日本文学家,在两万多张选票中,夏目漱石以 3516 票位居傍首。夏目漱石一生著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信,但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树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漱石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 。他对东西方

3、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叠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川端康城1968年,以雪国 、 古都 、 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突出地强调:“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6 “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

4、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安德斯奥斯特林最后宣读了奖状题词:“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7 川端康成( ,1899-1972)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 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 (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不是代杂志,后成为

5、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 (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艺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 、 雪国 、 千只鹤 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主题川端康成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描绘了爱情,但他的爱情主题与传统的爱情主题有很大不同。川端既不偏重爱情的缠绵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局,而是表现一种轻淡、

6、感伤的爱情。如伊豆的舞女中“我”和阿薰自始至终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之情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察觉非察觉之间,这样的恋情,只是一种心心相印、不见言表的情愫,既没有狂热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心醉神迷的情话喁喁,没有冲动,没有骚怨,更没有断肠的痛苦,一切言行都是那么淡泊、含蓄。 古都里,秀男与千重子、苗子,千重子同真一、龙助的爱情也十分纯真而淡泊,他们之间并没有因爱情而产生复杂的纠葛,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地发生和结束,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2 死亡,也是文学常表达的主题之一。由于川端自幼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所以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它。但他描写的死亡与其他作家不同,大多数作家是把死亡当作故

7、事的终结,而川端却把死亡当作故事的起点来写的, “据统计,第一次全集中有34篇作品在开头五行里含有死或与死直接相关的话,占全集作品的三成” 。 白色的望月 、 水月及山之音等后期作品,一开始就在疾病或垂暮的人生氛围中透露出死的信息。更独特的是,川端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在作品中完全把死亡描写成绝美的意境。如雪国里叶子的死,是“内在生命在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 ,是生命的延续, 千鹤中太田夫人死后,菊治和文子都感到她似乎更美,真正是“美的化身” 。2 虚无与悲观,是现代派文学的主题。川端自称“受到西洋现代文学洗礼” ,在小说中也表现了悲观与虚无的主题,但他所表现的悲观与

8、虚无,与前者有很大不同,西方现代派小说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悲观,是以价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为主要特征的,而川端的虚无与悲观却不是以现实生活条件的荒诞为前提,也不表现为价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而是通过非现实的、抽象的环境,来表现人生无常,灭我为无即是解脱的思想,它与川端的禅宗意识有很大的关联。2 人物川端康成笔下的人物从群体上考察,在小说中所形成的空间范围较小,但就人物个体来说,所占的空间范围又很大。他的小说大都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他不太注意主人公的种种社会关系,因而与主人公相关的众多人物都被作家艺术地简化掉了,这样,小说中往往形成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显得笔墨洗练,人物性格、情感

9、变化更丰富。3 他的短篇名作伊豆的舞女写一个20岁的高中生“我” 感到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路上遇到一群巡回演出的江湖艺人,便同他们结伴而行。他们心地善良,人情纯朴,使“我”感到温暖, “我”便与那个天真未凿、烂漫可爱的小舞女之间隐然萌发一种初恋之情。四天后,同那班艺人分手时, “我”那郁结的情怀早已苏解,在甜蜜愉快的感觉中,无端地洒下一把沁人心脾的泪水。小说对“我”的家庭情况及孤寂的因由未作过多的交待,对那班艺人情况也只是简笔勾勒,而主要以含蓄的笔墨凸现了“我”与舞女的心理变化及情感交流过程,小说中的人物就是舞女与学生。 重逢描绘一对情人在战乱之后相逢,产生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水月写一

10、对新婚夫妇,丈夫被征入伍,战后带病复员,不久死去,妻子改嫁,但仍对前夫怀有眷恋之情。 名人只有秀哉名人和大竹七段两个人物,小说“虽然以观战记的写实性,也写了棋局的气氛和环境,但主要是写人、写人生命运,而不是单单写棋,他突出地展示了秀哉名人在对局过程中所表现的美好的心灵” 。最典型的是小说禽兽 ,写主人公被恋人抛弃,独自和禽兽一起生活,通过细心的观察,觉得它们并不薄情,对它们产生了爱,人物只有一个。代表作5雪国6虽然写了岛村、行男、驹子、叶子等一系列人物,但也没把重点放在人物的社会关系上。小说对岛村原来生活的世界及有关人物只是侧面提及,对驹子与叶子、驹子与行男、叶子与行男的关系也作了模糊处理,而

11、把重点放在对驹子形象的刻画上。这一点川端康成自己曾作过说明:“我认为与其以岛村为中心把驹子和叶子放在两边,仿佛不如以驹子为中心把岛村和叶子放在两边好。对处在两边的岛村和叶子,我采用了不同的写法,但哪个都没写明白。 ”这既体现了川端康成对人物群体空间处理的美学原则,又达到了含蓄丰厚的艺术效果,留下了令人深思的艺术空白。3 总之,川端康成在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中保持了一贯的抒情、孤独与寂寞的格调。由于省去和简化了与主人公相关的其他许多次要人物,便腾出了大量篇幅对主人公的心灵情感世界进行酣畅淋漓的表现。在川端康成笔下的恋人里,男主人公大都是忧郁型的,敏感、孤独、感伤而略带躁急,尤其是主人公处于情感危机和

12、精神变异之中时,更显出骚动不安的情绪,如伊豆的舞女中的“我” , 雪国中的岛村, 睡美人中的江口由夫等。而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如舞女、驹子、叶子、千重子、苗子等多是温柔美丽、善良多情的,她们具有细腻的情感与自我牺牲的品格,有的甚至带有日本古雅娴静的美态,作者往往在她们身上赋予一种理想化的色彩。3 手法语言川端康成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4 语言清新秀丽也是形成川端小说阴柔美的因素。由

13、于受传统美的熏陶,川端康成喜用纤柔、流畅、平易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事件、人物、情绪和自然物象,加之他重视运用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抒发人物内心深处那种纤柔的感情,从而形成了抒情化的散文化的风格,可以说,川端的每一部小说都堪称是一首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散文诗。2 意象川端小说中运用的意象有:镜子、花、梦、雨、彩虹等,这些也是传统作家和现代派作家们爱用的意象,但川端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2 川端在小说中运用得最多的意象是“镜子” 。据说,日本人把镜子当作一种“神器”放在家庭的神龛上,以静观自身。川端认为,镜中的景物和人比现实的景物和人更美,文学就像镜子一样,作家要有这样的感觉。因此,他在多部小说里描写了镜子

14、和镜中世界,最著名的要算雪国中的“暮景的镜”和“白昼的镜” ,两面镜子和镜中人物,象征了作家要表达的超现实的虚幻美。短篇小说水月几乎是通篇描写了镜子和镜中世界。用者借女主人公的话说:“镜中树木的翠绿比实物更加青葱可爱, ,镜中百合花的洁白比本身还要明丽动人” ,显然,川端想说明的是,比起现实世界来,镜中世界才显得更加美丽。然而,镜中的世界无论如何美丽,但它毕竟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这就象征了美存在于无数的假象所造成的瞬间的幻觉之中。 “镜子”意象运用,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川端小说的虚幻主题。2 花,也是川端小说中一再重复的意象。现代英国小说家 DH劳伦斯也喜爱用花作意象,他笔下

15、的花寓意主要是与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活动和爱情变异有关,而川端小说中的花则主要象征女性美及人物的命运。试看川端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赞叹不绝的“藤花”的寓意:“我觉得这种珍奇的藤花象征了平安朝的文化,藤花富有日本情调,且具有女性的优雅,试想在低垂的藤蔓上开着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是多么纤细娇弱,彬彬有礼,脉脉含情” 。所以川端在小说里描写了各种形态、种种颜色的樱花、胡枝子花等来象征日本文化和女性美。比较突出的是古都中寄生在枫树干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是重复多次的意象,它象征了千重子和苗子姐妹俩那种咫尺天涯,虽能相见,但却始终难以团聚的命运。2 雨,也是一种意象, 伊豆的舞女中多次出现的“雨”象征男女主人

16、公缠绵的情思和纯洁的心灵。 古都中的“雨”则象征千重子与苗子的手足情深。2 此外,彩虹、火场、银河、梦等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2 精神分析法川端文学的成川端康成诞生地纪念碑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贯通日本式的写实主义和东方式的精神主义。二是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的融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把自身与自然合一,把自然契入人物的意识流中,起到了“融合物我”的作用,从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物感情世界。三是传统的工整性与意识流的飞跃性的

17、融合,根据现代的深层心理学原理,扩大联想与回忆的范围,同时用传统的坚实、严谨和工整的结构加以制约,使两者保持和谐。这三者的融合使传统更加深化,从而形成其文学的基本特征。意识流川端康成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 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 ;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

18、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4 4影响编辑川端康成从追求西方新潮开始,到回归传统,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坐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运用民族的审美习惯,挖掘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汇合,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之美。也就是说,他适时地把握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和技巧,同时又重估了日本传统的价值和现代意义,调适传统与现代的纷繁复杂的关系,使之从对立走向调和与融合,从而使川端文学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川端康成这种创造性的影响超出了日本的范围,也不仅限于艺术性方面

19、,这一点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性。可以说,他为日本文学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5 成功地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与现代主义的多种艺术技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中找到接合点” ,从而开拓了新的领域,创造了独特的“川端康成之美” 。2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东方美、日本美的基础上,与他对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热烈执着是一脉相通的,其美学基本是传统的物哀、风雅与幽玄。1 在川端康成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如在不灭的美 (1969)一文里,他引用了诗人高村光太郎(1883-1956)的一句话 “美在不断变化,但却不会泯灭”之后写道

20、:“这句话渗透了我的心。 ”为什么他对高村光太郎这句话感触如此深刻呢?因为高村光太郎的话写于日本战败以后,他相信日本虽然战败,可是日本的美却不会泯灭。川端康成颇有同感。他也认为美有时是和战乱、失败甚至亡国联系在一起的,越是这种美越有感人的力量;比起修建金阁寺(1397)的足利义满将军时期来,其后修建银阁寺(1489 )的足利义政将军时期的文学艺术更有吸引力,因为后者京都处于长期战乱状态,仍然保存并创造美。所以,他进一步发挥道:“在日语里,悲哀一词是与美相通的。 ”他在战后不久曾经表示,自己今后只能吟咏日本的悲哀了。据他解释,他当时所说的悲哀便包括美在内。又如在日本美之展现 (1969)一文里,

21、他指出平安时代(794-1192)的风雅和物哀成为其后日本美的源流。所谓“物哀”一词,本来含有深沉的感触、无名的伤感、多愁善感、人生。无常、浮生若梦等等意思,文学评论家本居宣长(1730-1801)将它用于源氏物语的评论,认为该小说之主旨即物哀。可见川端康成在这里仍然以为日本的美是与悲哀分不开的。此外,据作家访谈 川端康成 (1953,中野好夫)一文记载。8 川端康成承认日本风俗、习惯以及感受方法中的哀伤情调浓重地渗入自己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种感伤主义;他甚至觉得在战争时期的流行歌曲包括军歌中也往往充满悲伤的情调。8 川端文学的美的“物哀”色彩是继承平安朝以 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精神,往往

22、包含着悲哀与同情的意味。川端继承日本古典传统的“物哀” ,又渗透着佛教禅宗的影响力,以“生 灭 生”的公式为中心的无常思想的影响力,在美的意识上重视幽玄、无常感和虚无的理念,构成川端康成美学的另一特征。另据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纪念讲演我在美丽的日本 (1968)里的一段话,也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倾向哀愁。在引用镰仓末期女歌人永福门院(12711342)的两首充满悲哀美的和歌之后,他表示:这些和歌“象征着日本纤细的哀愁,我觉得同我的心境颇为相近”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总是把美与悲联系在一起加以表现,构成一种既美且悲、愈美愈悲、愈悲愈美、因美方悲、因悲方美的独特格调,抒情味浓,感

23、染力强。在这个意义上说,川端康成的小说堪称悲哀美的颂歌。8 1 川端康成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他认为汲取宗教的精神,也是今天需要继承的传统。他向来把“轮回转世”看做“是阐明宇宙神秘的唯一钥匙,是人类具有的各种思想中最美的思想之一” 。所以,在审美意识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的理念,使“物哀”加强了冷艳的因素,比起“物”来,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但这不是强化宗教性的色彩,而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6 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 且听风

24、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 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 ,并被誉为日本80 年代的文学旗手。 1 人物评价编辑村上的文字表达平简易懂,清丽流畅,他独具韵味的文笔,像泉水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着日本语言的魅力。村上语言相对其他战后作家更简练利落无疑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其作品充满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他的文字精练,没有太多余的语言,透过抽象化、符号化、片段化、寓言化的笔法,道出了现代人的

25、无奈与哀愁,却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13 村上创造的文学世界,对应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透过他,能看到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生命的伤口。正是这种对应唤起人类内在的共鸣,并持续不断地感动着人们。感动了日本的村上,也感动了中国,并会继续感动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认真思考关于生存的人类。14 主要成就荣获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耶路撒冷文学奖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 、 海边的卡夫卡 、 1Q84 、 奇鸟行状录配 偶村上阳子(1971 年至今)体 裁小说、散文、随笔创作时期1979年至今文学运动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现居地东京都福泽渝吉日文写作:福沢谕吉;日文

26、假名读音:。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中文名 福泽谕吉外文名 国 籍 日本出生地 大阪出生日期 1835 年 1 月 10 日逝世日期 1901 年 2 月 3 日职 业 思想家、教育家主要成就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创办庆应义塾大学福泽谕吉生为日本的一个国民,无限热爱他的祖国。他遭遇到历史上罕见的激变时期,本乎一己的忠贞与爱国的热忱,挺身而出,肩负起时代的使

27、命,企望完成“书生报国舍我其谁”的宿志。可是,他乐意做国民的一分子,和大众同生活,在大众中活动,对世上庸俗的荣华富贵却不屑一顾。维新政府为要借重他超伦的才识,曾再三请他出任政府的职位,但他澹泊名利,置若无闻,从不改变以一个平民终其一生的初衷。此外,为了表彰他毕生的丰功伟业,常有颁赠给他学位、勋章或爵位的倡议,但他总设法婉辞,始终没有接受过。明治三十三年,日本政府特旨嘉奖,并赏金币五万元。谕吉把这笔款项,悉数转赠给庆应义塾充作基金。他是何等彻底坚守独立自由的精神,于此可见一斑。福泽谕吉目睹了欧美国家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坚船利炮、富国强兵和工商繁荣,也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封建主义的相继没落,遂

28、萌生“脱亚入欧”的思想。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福泽谕吉还在报纸上发表脱亚论文章,主张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他还呼吁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号称明治三杰之一的福泽谕吉为日本选择的振兴之路,就是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进而使日本成为欧洲型的民族国家。剖视谕吉的一生,他真不愧为一位典型的学者,终生不失教育家的本色。引用他自己的譬喻,说他是一只忠心耿耿的“雁奴”,绝非言过其实。他曾经倡导“学者雁奴论”,认为学者是雁奴。群雁夜宿于江湖沙渚中的时候,动辄有千百只聚集在一起。其中较大的安居中央,较小的在外围司掌警戒的工作,防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