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码影像技术创新与色彩情感体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10394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数码影像技术创新与色彩情感体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数码影像技术创新与色彩情感体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数码影像技术创新与色彩情感体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数码影像技术创新与色彩情感体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数码影像技术创新与色彩情感体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析数码影像技术创新与色彩情感体现摘要:数码影像最终成像不仅仅受数字信息的采集、数码图像处理设备(软、硬件)和图像输出设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同时主观意识情感也对数码影像创作有着潜在的影响。把图像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比作人的躯体,那利用色彩烘托的情感就是影像的语言,色彩情感指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任何一个数码影像作品其实都是人的主观色彩情感的表面化。所谓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色彩还原与色彩情感的表达体现。 关键词:色彩情感;数码影像;心理学色彩;图像传感器 人分五色,

2、各有特点,至于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心理学色彩) ,作为现代人不必去追究。世上每有一人,必有一性,没有任何人会完全相似,以四色(红、黄、兰、绿)大概而论,也无可厚非。 比如,现代心理学中红色的积极意义是活泼、积极、热情、爽快、意欲等:消极意义是疲劳、攻击性、好色、肆意行动、不满、性急等。红色正常体现性格色彩表现为阳光心态、积极快乐、激情澎湃、梦想万岁、热情开朗等;行为过当则表现为:聒噪咋乎、惹人厌烦、口无遮拦、缺少分寸、情绪波动等。 色彩中还有不少中间色、过渡色,按亮度分,可从纯黑到纯白十个2等级,以至于色卡会有 130 种之多。有不同心理(性情、性格等)的人存在,那么每一个人对色彩都会有自

3、己的偏爱,大体上属什么色彩的人就偏爱那种色彩。那么,作为色彩产业从业者,为把自己的货色推销出去,被各色人等青睐、购买,就不能不仔细研究各色人等的心理,作出调试,以求一逞。除非销售者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求孤芳自赏,不与观众(受众)交集。或许身后作品大行于也,名归自己,流芳百世;利归商人,赚个盆满钵满;后人中会有不少“研究你”的学者以此人的作品为生,门庭若市、桃李满天下。回到现世,还是希望受众(观众)越多越好。因此,艺术家作品就不能不顾受众(观众)口味,一意孤行,完全以自己的偏好来做事,即使是艺术家,也要食人间烟火,先言生存,才能求发展,不愁吃穿用住行,才能超凡人圣,了道成仙。总之,色彩产业既

4、然是产业,那就要对它精心呵护,认真履职,使之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做产业就有做产业的要求,不能以个人的偏好从事。就如资本,一但行世,必要利上生利,越裹越大,自成人格。放下自我,以色彩职业人自居。 苏州大学徐爱吾硕士毕业论文中有一个实验结果,将个人颜色偏爱与人格特征联系起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对数据整理后,得出肯定的结论。此数据整理结果可以增加对颜色偏爱与人格关联的理解。 实验方法:自制四种基本色:橙色、鲜黄、兰绿、深兰,六种辅助色:灰、褐、紫、粉、黑、白。通过问卷让被试者对之选择评判:110分,最喜欢最不喜欢,并发放卡特尔-雷蒙德 B 制定的包括 16 种人格因素的问卷,同时完成两个问卷。

5、发放 400 人问卷,有效 349 份,有效3回收率 87.25%,通过统计、计算、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最不喜欢的颜色是褐色、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将白色、褐色作为变量结合 16 种人格因素进行计算,并计算了 16 个因素的皮尔逊相关系数(O.320.73) ,证实预测相当成功,说明被试的颜色偏爱为人格特质提供了强有力的预测,该文中还对男、女颜色彩偏爱作了分析,结果证实确实有不同颜色偏爱,但还不能证明哪种“颜色”的女生,会被男生“更多的”喜欢。限于篇幅,男女生偏爱的实验不赘述。 一、现代技术在色彩还原中的局限性 人眼进化到现在,总让人能很快清晰、准确地辨别光影、色彩,一时模糊,也必尽力还原眼看清,

6、这是生物进化的要求,是迅速弄清环境及注视的对象要求,也就是生存本能。因此,色彩产生的主流, (除少数“真正的”艺术家外,总是要满足人的这一视觉基本需求,让影像尽可能逼近真实,从黑白到彩色,从 2D 到 3D,追求的是“所得即所见” ,以下仅就最能“所得即所见”的艺术形式影像,特别是进入数码时代后的影像,其中又侧重于色彩(包含光亮度)方面人们的努力作一概述,看看数码时代是怎样一步步让影像色彩更逼真,追求人眼所要求的极限(还原)的。 众所周知,人眼所见(包含亮度)的色域与数码设备(相机、摄像机、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相片等影像载体)的色域是有差别的,人类的这些设备都不能达到人眼的色域,并且成像过

7、程中,越后位者色域越窄(在色域图上的虚线三角区越小) ,显示器中一般来说旧式电脑显示器 cRT 比后来的液晶类 LCD 县示器色域要宽,冲印的相片比打印的相4片色域要宽。总之,人们最后见到的影像载体与人眼看到的差距会很大,“所得即所见”要求似乎很难达到。 现代色彩产业的一切努力,实际上就是在把产品的色域扩大,直至无限接近人眼可见光的色域。 二、色彩还原要求数码影像技术不断创新 数码相机主要用的 CCD 和 CMOS 图像传感器感光器,工作原理大同小异,都是把光线通过不同的二级管变成电信号,再以不同的 AD(模拟数字) ,转换电路变成可以记录(再进一步)加工的电信号,进行存储及在电脑,电视等显示

8、屏上欣赏,加工(相机等也能立刻观看效果) 。过去 CMOS 速度快、能耗低、易加工(成本低) ,cCD 容易实现高感光度、噪点低,因此,COMOS 只有用在单反类大感光度相机上才适宜,在消费级Dc 上以 CCD 占绝大多数。由于厂家的努力和改进,现在 CMOS 已逐渐侵入消费级 DC 的领域,大有取代之势。 CCD 方面的进步也没放慢脚步,以富士为代表的厂家搞出了超级CCD,实际上是改变每个像素点的排列方式,类似蜂窝状排列,实质的好处是便于通过计算插值,使“像素点”增加,但也是在灵敏度、信噪比、动态范围方面有所改善。这期间、各家厂商也搞出了补色 CCD、RGB、E四色 CCD,加以改善。补色

9、CCD 采用的 CMYG 滤光片(青、洋红、黄、绿) ,四色 CCD 是增加了翠绿色 E,使色彩还原更接近人眼所看到的色彩,算是有了进步,后来又有了超级 HADCCD,有了更好的整体感光性。 进了一大步的是超级 CCDSRPro,每个像素都是八角形,且每个像素单元中,包含一个高感度的 s 像素传感器和一个高动态范围的 R 像素(s 大、Rdx) ,5既是对银盐胶片的模仿,又是对人眼柱状与椎状视觉细胞的模仿,当然会还原出更加逼真自然的色彩,还有超级 CCDEXR 技术推出,改变了超级CCD 滤镜的陈列方式,使两个相同颜色的相邻像素点会被完美地合并作为一个像素工作,光信号的捕捉就达到了“双倍”效果

10、,感光度提高,暗部噪点变得极少,画面更干净了。 后来有的厂家研发出了三层感光二极管(分别接受三原色)CCD,使图像更逼真,因为波长不同的光到达了二极管所在的深度有差别(能量不同) ,最后输出电信号的强度更接近人眼的感受。又有的厂家把 ccD 上的微镜头取消,光线直射到感光二极管加的滤光片上,提高了灵敏度,扩大了动态范围等,这种办法对感光器除尘的要求更高,又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CMOS 方面,出现了“背照式 CMOS”,即把处于 AkD 转换电路下方的感光二极管移到上方来,增大了灵敏度,画质、色彩还原等等指标都会有所改善。后有厂家研发出“3OMS” ,也就是取消了微镜头,光线直射滤光片、二极管,

11、并且是三层设二极管,就有了如同 CCD 这方面改善的好处。后来 CMOS 也出现了一大一小蜂窝状排列的产品,近似于超级CCDSRPro 原理,总之,在感光器这不易进步的领域,人们的努力值得崇敬。 很多本应在电脑上处理的操作也移到了相机中,还设置了处理器芯片硬件,各大家厂家各有名目,不胜枚举。比较著名的有佳能的 DIGIC,尼康 EXPEED,索尼的 Bionz 等,且不断推出新版本,目的是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并为各种功能提供运算支持,使数码相机成像更加逼真、色6彩还原好,画面干净尤其是高感光度(即暗环境、复杂光线环境下)的表现更出色。 有厂家试制了 3D 相机,即用双镜头、 ) (3(CCD/

12、CMOS,可在相机显示屏上观看立体图像,在厂家专业冲洗店用特殊材质印出照片,肉眼观看即可。由此可见,3D 影像在显示器、电视机等介质上肉眼观看也是指日可待的。 至于在镜头光学器件方面的改善,虽然进步为难,仍有些可圈可点之处。大量使用低散色片、非球石玻璃片,做出兼顾广角、长焦、大光圈且小巧的镜头,配微单、单电等又能达到单反效果,有小巧便携机身的相机,也会不在话下。除传统的尼康、佳能外,索尼与奥林巴斯、松下等厂家也可在单反相机市场发力,使单反相机平民化,拍照摄像大众化。普及高低档手机,没有拍照、摄像功能的几乎是风毛麟角,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为社会稳定、办案取证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些都是得益

13、于影像科技的进步。 数码影像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已经十分普及。数码影像设备在现今城市中几乎人手一部,尤其是兼有图像记录功能的通讯设备 手机。由于数码影像设备的逐渐普及与广泛运用,人们已经不能满足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复制性”记录而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更多样化的应用。 与传统艺术创作运用的媒体所不同的是,数码影像从前期的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图像处理软件与数码设备的输出,一切的控制可以说都是利用数码影像媒体来进行创作的,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媒体、平面媒体还7是网络媒体,数码影像的运用在近十年间已经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数码影像艺术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多种艺术门类,多种知识层面的相互融合,因此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创作的技巧,熟悉色彩心理学中色彩的不同心理与性格体现,储备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创作灵感,是数码技术进步与传统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的基本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