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秦邦宪对陕甘宁边区党的建设战略定位与功能设计摘 要:秦邦宪对陕甘宁边区党的建设战略定位的情况主要从其秦邦宪在中共苏区代表会议上作了关于苏区组织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秦邦宪对边区党的外部环境、中心任务、工作重点、领导体制、干部教育等问题做了集中阐释,是中共中央对边区党的建设进行直接指导的历史文献。 关键词:秦邦宪;陕甘宁边区;党的建设;战略定位;功能设计 1937 年 5 月 10 日秦邦宪在苏区党代表会议上作了题为苏区党代表会议组织问题报告提要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对边区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诸多富有针对性的设想,因此成为其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陕甘宁边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是秦邦
2、宪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结合边区实际情况和边区党组织的自身特点,探索革命战争年代与局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推进边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见证。 一、设定边区党的建设任务的特殊性:承担着向中国各个社会阶层表明自己政治能力的重大责任 1937 年间,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外部政治环境急剧变化的时期。用秦邦宪在报告中的话来说,是“从国内战争的不断的武装斗争的环境转变到在国内和平的条件下,争取实现全国的民主共和制与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及苏区人民面前的责任是更加重大了” ,要实现对抗战的引领乃至争2得抗战的领导权,必须要依靠全党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边
3、区党的建设必须要在边区政治转型的大背景下不断得到加强。这种政治转型就是“由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制度,转变到普通的民主共和制度” 。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秦邦宪清醒地认识到边区党本身所存在的缺点,比如一些党员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甚至边区党的领导人还只会用运动式与突击式的方式来推进工作,等等。在短时间内,这些不足不可能因为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边区政治环境的变化、党的政治路线的调整而立即得到解决。更何况在外部政治环境并不单纯的情况下,边区党的失误与缺点很容易被放大、被利用。一句话, “旧的工作方式、习惯、组织形式等等的不能适应新的条件”了,所以秦邦宪在报告中给边区党的工作设定了四项重要任务
4、,涵盖了政治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四个方面。 第一,要彻底地实施民主共和制度并保证在这个实施之中我们党的领导作用,这是边区党所负有的特殊使命,是边区党必须要完成的带有全国性意义的任务。秦邦宪认为,举国动员作迅速与切实的准备以凝聚“民族的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有加无已的”侵略, “争取国内民主制度的实现与这密切的联结在一起” ,成为“新阶段的重要的一环” ,就是“为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华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新阶段” 。 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情况下,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民族之独立;打倒封建专制的残余,求得民权昌盛与自由平等。因此,在
5、1937 年前后,中共边区党组织作为中共中央在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的“唯一执行者” ,中3共的政治路线调整是否正确,不取决于自身的政治宣传,而是取决于其生动、丰富的政治实践,边区党的政治实践,成为检验中共中央政治路线调整的“试金石” 。因此,边区党组织承担的其实不仅仅是中共一个派出机构、一个大区域党委的责任,而是承担着向中国各个社会阶层表明自己的政治能力的重大责任。 第二“大大的提高苏区人民的文化的水平,特区人民应该成为识字的、智识丰富的文化的人民” ,同时“恢复与发展苏区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 。秦邦宪提出的任务从当时来说,是解决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边区生产,休养民力的问题,但在更大的层面上来
6、说,是边区党与其他中共中央派出机构、大区的党委的重要差异性所在。 二、提出边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问题:实际上提出了党务公开与领导机关工作程式规范化的问题 秦邦宪在报告中论及边区党的建设的多个问题。一方面提出边区党要加强纪律建设,党的领导机关应该向党员报告其工作,必须执行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铁的纪律。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党组织,边区的环境毕竟相对宽松,秦邦宪对边区党内民主给予了较多关注,他既强调边区党的各级组织领导机关应该是选举出来的,明确指出委派、指派党内负责人的方法,只能用于薄弱的组织,为加强特定党组织的领导机关的领导能力而派出的党员,应该取得当地党组织的同意。与此同时,规范党
7、的常委会制度, “在严密的分工和个人负责制的基础上一切工作应经常委会之集体的讨论与决定” 。 三、提出边区党要注意群众组织、群众工作:群众组织是民主的人4民政权之最重要的支持 秦邦宪很注意“转变到民主共和制,更加大大地提高了群众组织”的任务与作用。他告诫党的干部, “群众组织是民主的人民政权之最重要的支持与依靠” ,决不允许任何党的组织、党的干部轻视群众组织、群众力量的作用。 1937 年,对于那些从瑞金几经坎坷走到陕北的共产党干部而言,对于那些从革命战争环境下九死一生的边区党员干部而言,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边区的党面临全新的挑战,它在边区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它所面临的边区内外环境,都
8、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 “苦久了的人难免见风华而把握不住” ,为了“对同志做教育与警戒的工作” ,提醒党内同志重视群众组织、群众工作、群众力量从而赢得崭新的局面,就必须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秦邦宪对于边区群众组织的活动方式、领导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切群众的组织必须在他们本身的民主化的基础上,活跃他们的工作” ,改变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方式,才能为群众组织活动方式的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 “经过每个组织本身的特有的任务的完成以吸收和动员群众来巩固民主共和的制度与人民政权” 。秦邦宪的指示为其后边区党组织群众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 四、结语 这篇文章结合实际,主要从秦邦宪陕甘宁边区党的建设战略意义上进行论述,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51栗洪武.陕甘宁边区“干校教育模式“及其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5(07). 2唐正芒.中共抗战教育思想与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J.湖湘论坛.2005(05). 3栗洪武,霍涌泉.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其意义J.教育研究.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