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博物馆馆藏珍品之玉器鉴赏中国玉雕工艺源远流长,很早就以晶莹润泽的玉质、精湛绝伦的雕琢技巧、华丽多彩的艺术造型、和谐流畅的艺术风格闻名全世界,不仅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盛?_的奇葩。中国的制玉工艺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出土资料证明,中国制玉的历史距今已有 7000 多年。自新石器时代早期?_始直至清末,各个历史时期的玉器可谓色彩纷呈。山东博物馆藏有大量精美的玉器,现择选一些明清具有代表性的玉器以窥一二。明代皇家用玉、民间用玉都非常广泛,玉器生产比元代更为发达,出现了工艺美、装饰美的新特点。明洪武时期朱檀墓出土的玉器代表了洪
2、武中期亲王生前用玉的水平和特点。图一所示白玉葵花杯内底花蕊凸起,做五瓣花状,镂雕的枝叶构成杯柄与杯托,枝叶脉络清晰可见,杯身似一朵怒放的鲜花。此花杯形制简约、朴实无华、清心悦目,将玉天生的丽质和绝妙的灵感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应是朱檀生前所用玉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清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工艺美术出现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加之乾隆本人对于玉器的偏爱,此时的玉器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新疆和田白玉在此时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玉器的雕琢,受到达官贵人的大力追捧。图二所示清乾隆御题白玉梅花扁瓶,高 17.5 厘米、宽 192厘米。玉瓶为小口扁体。瓶两侧雕饰双梅、寿石和菊花。瓶身阴刻御制七言诗
3、一首。此瓶玉质洁白纯正,造型端庄典雅,琢制圆润精巧。乾隆时期,对外交往十分广泛,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频繁。在这样的条件下,外来艺术风格对本国玉器的制作也有一定的影响。痕都斯坦玉器源于土耳其以及伊斯坦布尔地区,主要承袭中亚、波斯与印度的雕艺传统,又吸收欧洲与中国的艺术精华而成就其特有的风格。在玉材的选择上倾向浅色,以追求纯净之美,部分玉器再以金、银或各色宝石、玻璃嵌饰花纹,谱出灿烂华丽的风格。这类玉器上多雕琢植物花叶,尤其以莨苕和莲为主。晚期雕琢更倾向细薄精巧,器璧有若透明,清高宗誉之为莹薄如纸,比之为蝉翅,堪称为鬼工、仙工。 “痕玉”的主要特点是器轻体薄、小巧玲珑、质地秀明、纹饰隐起、写
4、实性强、生活气息浓厚,与中国传统的玉器相比各有千秋。图三所示白玉番莲盘,青玉质,圆形,花瓣纹口,里底中心雕斜方格纹花心,周围凸雕花瓣,内壁以浅凹法雕对称束叶纹。这件玉器以浅凸、打凹等技法,将花、叶的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痕玉”体薄透明、纹饰精细、圆润隐起的“薄如蝉翼” 、 “细人毛发里,浑无斧凿痕” 、 “看去有花叶,抚来无痕迹”等精妙奇绝的艺术效果,是一件难得的“痕玉”作品。黄玉是极为珍贵的软玉品种。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有“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而令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黄玉出产较少,身价在羊脂白玉之上。色泽纯正的黄玉是玉材中最名贵
5、的一种,材料极其难得。宋代到清代之间一直被皇家垄断。明末的士大夫阶层非常看重黄玉和白玉。在3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更是成为了皇家的至爱,特别是在乾隆年间,对于黄玉的追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黄玉为材料制作的器物更是为世人所追捧。图四所示黄玉鹿首壶通高 11.8厘米、长 17 厘米、宽 4.5 厘米,选用一整块玉材雕刻而成。壶外圆雕一鹿首,长吻伏角,作负壶状,另一侧饰象首衔活环耳。黄玉质地温润,琢磨精细,既可实用,也可作为陈设品。巧雕也称俏色,是玉雕工艺的一种艺术创造。俏色就是玉工依玉材之自然色泽纹理,巧妙地加以设计运用,施以适合玉材的琢磨技法,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达到自然
6、完美的艺术效果的一种特殊工艺。这种艺术不同于绘画、彩塑,也不同于雕漆、珐琅,这种艺术只能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 、 “依材施艺”进行创作,创作是受料型、颜色变化等多种因素限制的。一件上佳的俏色作品,创作难度是很大的,其价值也是很高的。图五所示巧雕松竹梅玛瑙洗,是一件清代的作品,高 10.3 厘米,选用上等玛瑙雕琢成为二连体形,作者巧妙地将玛瑙的绿色雕刻为松枝与蝙蝠,白色雕刻为梅花。莹润的质地配以绿色松竹灵蝠,再缀以白色梅花,使洗子显得格外素雅清新,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巧雕玛瑙作品。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自古以来,它对社会的政治、礼仪、宗教、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甚至可以说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