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美国新闻公评人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现在的媒体自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新闻从业者的自我约束,它大多来源于工作者的个人操守,专业认知及专业教育。第二,新闻界的集体自律,如记者协会和新闻评议会等。第三,媒体机构的自律,本文讨论的新闻公评人制度即属此类。1961 年,瑞典设立瑞典新闻评议会负责新闻媒体的自律工作。1969 年,为了响应当地公众反对不道德新闻报道的呼声,同时为了避免立法部门因此削减媒体数量的尴尬,瑞典新闻界任命了首位新闻公评人。 美国新闻公评人制度诞生的历史背景 早在 1947 年,美国就有人呼吁新闻界需要进行自我检讨,提高责任感。新闻自由委员会通过长期调查,在总结报告自由而负责任
2、的新闻界中指出,大多数新闻媒体对报道中存在的失实现象置之不理,记者编辑应当对此负责,而自我约束是改进新闻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和建议遭到了美国新闻界的冷遇。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为了提高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同时为了重塑公众对新闻界的信心,美国出现了地区性的新闻评议会。它们的工作是调查读者对新闻媒介的批评并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但是它们的寿命普遍不2长。全国性的新闻评议会成立于 1973 年,但也于 1984 年解散。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对读者的抱怨置若罔闻。早期地区性评议会的成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闻界的内部人士进一步意识到可信度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承认错误
3、并加以改正,将有利于提高新闻界的公信力。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本?巴格迪坎(Ben Bagdikian)首先提出美国报纸应当雇用新闻公评人。他于 1967 年 3 月指出“有勇气”的报纸所有者应当任命一位公评人,而该公评人将代表公众的利益。几个月后,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 A.H 罗斯金(A.H.Raskin) ,在刊登于该报星期日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更为深入的建议。他认为新闻界过于自信,缺乏足够的自我批评,并建议报社建立内部批评机构来监督报道,确保报道公正、准确。他说:“这个部门的领导者应当在报社中享有充分的独立自由,以公评人的身份为读者服务。他应当有权核实读者的批评并为报纸更有效运作提出切实建议。
4、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布莱尔新闻造假丑闻被揭露半年后, 纽约时报才于 2003 年 12 月设置了自己的新闻公评人。 罗斯金的文章发表后不久,肯塔基的路易斯维尔信使报的总编辑诺曼?艾扎克(Noeman Isaacs)即于 1967 年 6 月 19 日任命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新闻公评人约翰?赫什罗德尔(John Hershen roeder) 。 华盛顿邮报紧随其后设立新闻公评人,该报的公评人不但回应读者提出3的批评和抱怨,同时还公开评论本报的表现。美国新闻公评人制度的传统就此确立。 基本内容和运作方式 一、新闻公评人的基本素质与职责范围 目前在美国各新闻机构任职的均为第二或第三代新闻公
5、评人。在不同的机构中,该职务的名称各不相同如纽约时报的“公共编辑” 、洛杉矶时报 “读者代表” 、 安尼斯顿星报的“媒介批评人” 、 亚里桑那每日星报的“读者辩护人”等等,但他们的工作范围都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他们的工作仅限于品评新闻报道而无权解雇或雇佣记者;第二,他们仅对新闻报道实施监督而无权对言论发表意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秉承了为保证新闻公正、准确和平衡而努力的职业精神。 新闻公评人机制要求从业者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新闻工作的流程。他们不仅需要熟知采写编评等实际业务,还需要深刻理解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公评人均由资深的记者或编辑担任,他们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较高
6、的职业道德水平。此外,公评人必须熟知自己所在新闻媒体的服务对象,包括媒体所在社区的人口状况、历史及社会文化环境等,从而尽可能减少与读者交流的障碍。绝大多数报纸倾向于4选择曾长期在本地区工作、熟悉社区文化的记者编辑作为公评人。第三,公评人需要真正为读者利益着想,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已有的报道。身为给媒体“挑刺”的人,公评人还必须有坚定的意志,或者说足够“厚脸皮”来面对来自于同行的抱怨和冷眼新闻公评人也因此被称为“最孤单的职业” 。一般来说,每位新闻公评人的任期都比较长,中途较少发生人事变动,任期长有助于保证公评人评论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新闻公评人的角色定位与工作内容 尽管新闻公评人的工作目
7、标都是倾听读者意见和建议,提高媒体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公信力,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却因单位要求和各公评人自我定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路易斯维尔信使报和芝加哥论坛报新闻公评人的工作是向总编辑提交每日报告,其内容包括报道失实之处以及读者提出的更正要求。 蜜蜂报和纽约时报的公评人享有更多的权力,在报纸或网站上开设专栏,无需经过总编或发行人同意,直接发表批评,回应读者的各种反应。由此归结起来,新闻公评人对自我的定位不外乎三种:内部批评人;单纯的读者代言人;中立者,代表读者,但在评判报道上坚持自己的立场。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是第三种角色。 新闻公评人的工作内容绝不仅限于指责失实报道,更正文字错误。他
8、们的工作还包括解决和预防可能由报道带来的各种纠纷、完善报道规5则等内容。例如华盛顿邮报公评人通过专栏指出本报有忽略黑人报道的倾向,要求报纸改进黑人和白人报道的比例。 佛罗里达时报在一则报道中由于不恰当地公布了受害者家属的姓名而招致强烈批评,该报公评人在与读者协调的同时,敦促报纸设立了关于遇难者报道的新道德规则。 迈阿密先驱报则通过预先提醒记者,避免了因漏报重要纪念日新闻而招致读者抗议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评人也策略性地成为代表媒体形象的外交使节。 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额的经济开支 美国现有 39 位全职新闻公评人,其中 37 人均为报纸公评人,另外两人分别为 MSNBC 网络新闻和全国
9、广播电台服务;然而据统计,全美现有日报 1489 份,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销量低于 5 万份的日报没有雇用公评人。经济负担重是新闻机构对该项制度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正如前文所指出的,担任新闻公评人一职的通常为资深编辑记者,无论其就任前是否还在新闻工作一线,其工资待遇都远非普通新闻从业者可比。出于对现实经济因素的考虑,不少报纸宁愿花同样的钱来雇用更多的记者。从新闻公评人制度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经济形势的起伏密切相关。上一世纪 70 年代初,根据新闻学季刊(Journalism Quarterly 1973,秋季号)一篇报告统计,全美仅有 8 家6报纸雇用了公评人;到 80 年代国
10、民经济发展平稳时期,该制度得以兴盛;而 90 年代初期,由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有所衰退,公评人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到 90 年代末本世纪初才又重新兴盛起来,新闻公评人的数量持续增长至今。 二、难于衡量的实际效果 对于高度商业化的美国新闻机构而言,高额的花费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不菲的佣金究竟可以为媒体带来怎样的收益?有人指出,没有哪项调查表明新闻公评人制度将直接导致媒体公信力的改善,更没有研究证明公评人制度将直接导致销量、收视收听率的上升,而后者是发行人和制片人更为关心的。此外,还有人提出公评人所履行的职责实际上可以由记者、编辑分担完成,雇佣公评人的花费可以用来奖励其他在职人员。此外聘用公
11、评人相当于削减了记者编辑的责任,甚至有可能为记者与公众的直接交流带来障碍。 三、富于争议的独立性 在公评人制度的框架下,新闻公评人应当在报社中具有很高的独立性,不受记者编辑的任何影响。目前确保公评人独立性的方法有三种:1.聘用非本报编辑记者,从而减少人情关系对独立性的影响;2.将新闻公评人和记者编辑安排在不同地点办公,减少公评人遭受的压力;3.确定新7闻公评人仅向总编辑或发行人负责,其他人员不能干涉公评人的任何行为,以此削弱层级关系对独立性的干扰。然而对于这三种手段,美国学界及业界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明尼苏达大学媒体伦理道德和规范研究中心主任比尔?班考克承认,聘用本报编辑记者可能会削弱公评人的
12、客观性,但他们将比非本报人员更了解报纸的内部运作过程,更容易发现错误报道的原因。与第二种方法相反,有的发行人反而刻意将公评人和记者安排在同一地点办公,使记者无时不刻意识到公评人的存在,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仅向总编辑和发行人负责从表面上来看,的确赋予公评人独立品评的权利;然而在实践中,该权利的独立性并非无懈可击,当公评人和总编辑意见发生剧烈冲突时,总编辑仍在事实上享有最终决定权。1980 年,圣匹茨堡的一位新闻公评人即因总编辑不满其对某报道的批评而遭解雇。尽管该类事件极少发生,但这始终是新闻公评人作为单位内部自律机制无法回避的一个矛盾。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注释: 目前国内对 ne
13、ws om budsman 一词尚无统一译法,有“读者意见调查员” 、 “新闻公评人” , “新闻检察官”等译名,笔者认为“新闻公评人”一词较能全面反映该职务所包括的内容。 8见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展江、殷文译: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 ,新华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Arthur C. Nauman.(1994). News Ombudsman ship:Its History and Rationale. 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Press Reguation:Hw far has it come?”.Seoul,Korea. Josh Getlin.(2000). Ombudsman.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no6,MarchApril,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