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离异家庭,从夫妻感情破裂到准离婚开始甚至再婚之后的整个过程都对孩子的心灵带来痛苦和折磨,随着父母离异现象的不断增多,对父母离异的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针对此现状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离异家庭 教育现状 心理问题、策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从小在家庭中长大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来说,家庭对他们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父母中的一方不再履行自己的家庭义务时,就会极大地影响子女的心灵,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
2、、离异家庭子女的负面行为表现 1.心理负荷增加。家庭破碎的巨大震荡,使子女心理负荷增加,小小年纪就要承受沉重心理压力。离异家庭的孩子因缺少父或母,自感不如别人而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令残缺家庭孩子孤独、自卑的原因除了家庭的影响外,还有外界的是非议论。他们陷于这样一种处境:在与同学、亲友、老师和邻居交往时不得不考虑并解决一些完整家庭孩子根本不会2想到的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往往不愿与人交往或交往时较为沉默寡言,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缺乏自信心,每日沉浸在深深的自我围困中,这种不健康心理将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1。 2.成长环境恶化2。离异家庭的子女,有些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尤其随继父继母生
3、活的孩子,更是如此。更有甚者,有些孩子被父母遗弃,无家可归,完全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3.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使正处在认知世界初级阶段的孩子不能形成正确评价周围事物的能力。社会中负面事物迅速充斥他们的头脑,部分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更有些孩子行为自控力差,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成为了社会治安的隐患。 二、离异家庭子女负面行为的成因 1.亲子关系的失常。离异子女心理上产生“被遗弃感” ,从而焦虑、感伤,变得孤独;父母之间仇恨的传递使他们产生“怨恨感” ,不再相信人的热情,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有关心与爱,他们变得多疑、敏感,家庭缺损的挫折感压抑在内心深处,找不到
4、合适的途径去宣泄, 他们孤僻、敏感,十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和评价,然而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 2.监护者教养方式的不当。有一些单亲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抚养容易在抚养方式上走向偏颇。有的对孩子要求很高,严教过度,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3压力,有的家长对子女施教过度,出现责备、唠叨甚至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还有的父(母)心怀内疚,对孩子过度溺爱,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补偿,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 “收买”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出现自我控
5、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3.社会评价压力大。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中,离婚虽然是可以理解,但毕竟是不光彩的。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孩子,必然也会在内心深处习染上这种观念,加之他们思想意识尚不成熟,不能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离异,这势必会导致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3。 三、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1.用心交流,以爱育人。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 。谈心是一种教育艺术,是启开离异家庭子女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通过谈心,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 ,增强“信任度” ,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领悟道理。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的个性表现比较明显,往往对老师的教育要求
6、一时难以达到,对这样的学生在谈心时,不能使用训斥、挖苦的语言,不讲“刺激话”“偏激话” ,在政策上不妨“宽容些” ,耐心帮助引导。对他们在一般时间的表现,看哪些方面进步了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引导她们经过努力会一步步赶上表现好的同学,同时,把这些同学和其他同学区别开,4别人做到的,他(她)一时做不到,也不责备,不施加压力,而是耐心积极开导,帮助他们经过努力争取下次一定能达到,如此反复,循序渐进。通过谈心,能够消除对谁都不信任感,增加师生友谊和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从心理接近教师,相信、尊重、支持教师,从而积极地自觉地按照教师的严格要求去做,以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4。 2.
7、联系家长,切忌“告状”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错误,老师发现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是老师的职责。特别是单独抚养孩子的家长,他们尤为敏感,一听自已孩子犯错误就恼火,认为很丢面子。如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以“告状”的方式,一味地说孩子的缺点,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甚至在家长面前说的话过于偏激,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孩子的教育多会失去理智,轻则骂重则打,没有耐心分析原因,规劝孩子的行为,往往以“你再不听话就打断你的腿”之类的话恐吓孩子5。这样下来,会加剧他们的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甚至有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桀骜不驯,破坏心理特强。所以像这样“告状”式的联系家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3.创
8、造爱的氛围,培养孩子宽容的胸怀。 离异家庭子女几乎都有情绪不良的问题父母离异给他们带来的烦乱的情绪,持续的沮丧,冷漠的态度,极容易使他们精神抑郁,对生活缺乏信心。因此,要消除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就一定要使他们懂得必须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参加一个群体,希望得到别人承认、接纳和尊重,是每一个正常人从小就有5的心理需要。 而对于孩子来说,离他们最近,且最容易参加的群体,无非是学校的班级集体,尤其是一个“团结、拼搏、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应在思想上关心家庭离异子女的成长和进步。如在入团、评优等问题上,同等条件下给予优
9、先考虑。正所谓:“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 当然,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笔者仅就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做初浅的探讨,但我坚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要人人都献上一点爱,人人都能动上一份情,用心去爱,用情去育,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粱天珍, “残缺型”家庭子女的消极心理反应与教育策略,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 年 6 月 13 卷 2 期 2 陈小兵肖斌,关注婚变家庭子女教育,光明日报,2005 年 9 月3 日 004 版 3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度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实践辅导研究,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J99001) 4 邸宝贵,对父母离异子女的教育初探, 心理天地,1999 年 08期 5 揭爱清,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家庭压力,江西教育,2003 年第65 期 作者简介 郝晓亮(1980) ,男,山东昌邑人,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处管理科科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公寓管理研究。 李楠楠(1982) ,女,辽宁鞍山人,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常青小学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