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摘要:指出了发展绿色农业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概述了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绿色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探析了四川江安县绿色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提出了推进西部地区县域绿色农业加快发展的建议,包括挖掘自身优势、加大绿色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培育壮大绿色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等,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3103 1 引言 “十三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要求,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绿色农业是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2.1 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有不少专家开始探索研究绿色农业问2题,并取得了一些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王艳秀、周旗等认为,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绿色农业是一种依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严立冬等从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绿色农业
3、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并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刘连馥等在综合国内绿色农业概念提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农业是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实质上是一场农业创新、农业技术革命,是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模式。概括国内学者关于绿色农业特征研究,绿色农业主要有 6 个鲜明的特征: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
4、、多样化、产业化和高效化。 2.2 绿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诸多学者研究认为,绿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有:生态经济理论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中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农业生态学中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协调共生理论,创新理论中农业制度创新和农业技术创新等。 3 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压力逐渐增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识。综观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 3 个阶段。 (1)第一阶
5、段是初步探索阶段(19861991 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包建中在 1986 年提出了“绿色农业”的概念。部分农业学者也开始对绿色农业的内涵及实践应用开始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2)第二阶段是持续关注阶段(19922002 年) 。1992 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农业发展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即农业发展要高产、优质、高效。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绿色农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并逐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开始建立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3)第三阶段是稳定发展阶段(从 2003 年至今) 。2003 年,在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
6、上,我国正式提出了 “绿色农业”的概念。2005 年,卢良恕等 6 位专家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的建议的报告。回良玉副总理对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并充分肯定了绿色农业理论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2006 年起,部分省份先后建立了绿色农业研究中心,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的科研专项研究相继启动。2013 年,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上,由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提案成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 0001 号提案,建议因时因地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4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绿色农业发展逐渐变成当前发展的共识,被广泛认同和支持,各地也在积极采取相关措
7、施发展绿色农业。 4 实践中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分析以四川江安县为例 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文件,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四川宜宾市从实际出发,在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的情况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改革,探索完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其中,江安县坚持绿色发展,围绕“走产村相融道路,创绿色农业典范,建幸福美丽新村”思路,推进麻衣坝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验示范区建设,形成了“五化”引领的绿色农业发展新模式。 4.1 管理模式标准化 麻衣坝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先后引进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和一家农业发展公司,分别从事现代种、养殖业发展,建成特色
8、种植基地2000 余亩,存栏种猪 5000 余头、年产仔猪 10 万头的大型养殖场及家庭代养场。已建立绿色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行过程管控;并建立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确保供港蔬菜实现企业自查、政府抽查、香港检查 3 个达标。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流程,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4.2 生产设施现代化 示范区通过实施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适应产业化运作的“田、路、水、电、管”五网配套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 2000 亩,道路513.8 km,排渠 4.6 km,种养循环管网 12 km,喷灌头 10 万个,配套农产品产业服务中心和生猪养殖智能化的流
9、水线设施,实现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蔬菜基地实施土地整理后,大力推广育苗、播种全机械化生产,实现喷灌设施全覆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3产业分工专业化 示范区依托两家龙头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服务、保险兜底、政府扶持”六方合作机制,将企业、农户、县级农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县财政部门引入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并明确各方责任主体分工,形成农业生产车间集群,实现专业化发展。针对部分有资金、有意愿经营种植蔬菜、生猪养殖的农户,以“公司+家庭农场”为纽带,按“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物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售回收”的六统一模
10、式,带动发展家庭农场。通过供港蔬菜、生猪产业化这两个项目,直接解决了当地 1000 余人就业,带动江安 600 户以上的农户致富,间接带动 2000余户农户增收,助农户均增收上万元。 4.4 资源利用循环化 示范片两家企业“牵手”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污和废水,经过分级沉砂、分级粪池收集处理和厌氧发酵,沼液就富含溶解氮、磷、钾和植物生长细胞的黄腐酸,成为了生态种植业难得的有机肥料。沼液经提灌站输送至高位沼液池,通过铺设灌溉管网进入麻衣蔬菜基地用于蔬菜种植,形成“猪-沼-菜” 、 “猪-沼-果”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同时,养殖场厌氧发酵所6产生的大量沼
11、气,还可以用于发电,为示范园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促进“生猪产业-生态农业-新能源产业”循环互动。 4.5 产品销售国际化 在示范区建立的供港蔬菜基地已具备直接出口农产品资格。每批次蔬菜先经过机械车间分拣,对蔬菜品质进行分级、装箱冷链物流运输至深港检测点,抽样合格直接进入香港蔬菜协会指定仓库,并在香港、广东市场形成“错峰销售” 。同时,还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实现了蔬菜直供韩国、新加坡市场,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5000 万元。积极加强与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并与欧盟签署意向合作协议,着力推动加工猪肉出口外销,逐步实现生猪产业国际化发展。 5 思考与建议 从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四川
12、乃至全国,绿色农业已在一些地方实施并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绿色农业起步晚,发展中还面临绿色农业品牌少、基层设施建设不足、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农业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制约因素。为了推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中绿色农业快速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5.1 挖掘自身优势,科学选择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发展绿色农业要根据各县域经济条件和地理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利用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以山区为主的区县,建议以发展经济林业(包括茶叶、果木等)和畜牧业为主,选择发展当地的优势主导农副产品和农业龙头
13、7企业,以进一步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以浅丘或平坝为主的区县,要充分利用水陆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等优势,发展粮食作物种植业(包括瓜果、蔬菜等) ,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以浅丘为主的区县,要充分利用近郊交通便利、立体种植的优势,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整个区域内农旅经济发展。 5.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做好绿色农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政府部门要加大绿色农业扶持力度,加强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以农田、水利、交通、生态、农村沼气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创新绿色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构建农业科技“教学、生产、研究、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完善相关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技
14、推广与服务条件。另外,要建立绿色农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既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开展农业、农村、农民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也要创新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发展绿色农业。 5.3 培育绿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前提和核心。在当前经济形势压力大的情况下,要以地方主导产业为支撑,全面成片推进,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进而走向标准化、现代化、高效化发展。在全面成片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休闲观光功能的布局,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乡村旅游功能,以各类乡村文化节为契机,发展观光农业
15、、体验式农业,积极创新都市观光型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85.4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绿色农业品牌知名度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突出其对以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绿色农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建议启动多方面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具备引领区域绿色农业发展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对企业在贷款贴息、品牌打造、基地扩建、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扶持。 5.5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绿色农业生产效益 积极推动各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并以
16、专业社为主要成员,联合科技、供销、农村合作银行等部门组建联合社,构建“多位一体”的办事平台,完善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的物流体系建设,改造一批绿色农产品专业销售市场,积极引导多种经济组织与专业大户参与绿色农产品流通,大力培育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加快绿色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市、县、镇三级农业信息互通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库,加大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对绿色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加快产销对接。重点搞好绿色农特产品、食品展销和对接活动,提高当地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5.6 绿色农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能力和素质 积极开展绿色农业职
17、业培训,充分?l 挥农业中专、农广校、农函大等农民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广泛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9和远程教育手段,着力先进适用绿色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培养一大批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绿色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绿色种养殖。要重点搞好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和新型农场主等核心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为发展现代规模经营和绿色农业产业化培养合格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秀,王洪会.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基于生态补偿视角J.江南论坛,2012(6):1415. 2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3639. 3黄国勤.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J.江西农业学报,2008(12):157159. 4严立冬,屈志光等.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 5爱农.农业专家解读“绿色农业”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13(5). 6佚名.政协一号提案聚焦绿色农业J.黑龙江粮食,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