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金融危机报道.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106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金融危机报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略论金融危机报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略论金融危机报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略论金融危机报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略论金融危机报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略论金融危机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或曰金融风暴,大抵体现为世界上相当多国家与地区的大部分金融指标发生急剧恶化。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多少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先在美国的金融领域出现并蔓延,而后危及许多国家的金融领域,进而危及美国和多国的实体经济。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历时长久,它本身及新闻传媒对它所作报道,已成为过去和现在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这种状况还将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一 金融危机报道是一种有着相当特殊性的报道。笔者认为:对其特点,可作如下概括:它在财经报道乃至经济报道中凸现出与金融危机相关的内容;在危机报道

2、中,则侧重于报道金融危机本身、由它引发的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及对此的防范、规避。有研究者指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金融体系本身的危机,二是与金融密切相关的股市、楼市等危机,三是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实体经济危机。”可见,金融危机报道所涉话题具有高度集中性(以金融危机为核心内容)、报道的对象具有明显层次感(呈层递和扩散之势,与金融危机影响渐次加深相一致)。 2说金融危机报道具有相当特殊性,原因之一是:它不同于一般的财经新闻,而体现出了自己的显著特点。 人们“对财经新闻的界定有两种看法:第一是以财政、金融、证券市场为主要报道范围的狭义的财经新闻;二是超越了一般意义

3、上的金融证券领域,以整个经济领域为报道范围,但是其视角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新闻有所不同的广义的财经新闻” 。无论是取狭义还是取广义,以上论及的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财经新闻。而金融危机报道是广义财经新闻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与金融乃至经济领域的危机、危机的影响所及、对危机的应对之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密切相关。这是其独特之处。一般地报道金融和经济活动,并不属于金融危机报道。诚然,今天的哪怕是一般的财经新闻,也已经出现或正在发生着某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正如羊城晚报社汪令来所说:“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催生下,媒体财经新闻的核心主要分为两类:以报道大企业成立、投资、并购和市场战略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公司新闻;以

4、股市、基金报道为主的理财类新闻。但金融危机发生后,财经新闻正在加速转型。 ”金融危机无疑是财经新闻加速转型的重要动因之一。但仅仅体现了报道理念或报道方式转型而未触及金融危机内容的财经新闻,仍然不能被称为金融危机报道。 说金融危机报道具有相当特殊性,原因之二是:它无疑是对危机所作的报道,但又与除金融危机而外的其他危机报道存在着明显区别。 危机总是与人们的利益预期抑或安全预期等正常和美好的预期相背离,会造成人们的压抑、恐慌、多虑、忧郁等不正常心理,具有非正面的性质。危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一部分危害程度严重的3危机例如由地震、海啸等天灾造成的危机,由食品安全、矿难事件等人祸形成的危机

5、(两类危机都构成了严重灾难),甚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置众多的人于死地。而另一部分危机虽不致于使人罹难,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准、对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压力或构成冲击。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危机总是怀有戒备心理。为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计,人们对真实客观的危机报道总是充满着期待。这是各类危机报道存在的土壤。 金融危机与由上述天灾人祸形成的危机之间,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存在着相异之处。在违背人们的正当预期方面,在可能导致人们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方面(或陷入物质生活的困境,例如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水平降低,就业难度增加等等;或陷入精神生活困境,产生压抑感、挫折感、受伤害感;或同时陷入上述两种困境),

6、颇为相似。尽管如此,金融危机尚不致于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造成躯体伤残。在这一点上,它与由以上因天灾人祸造成的危机之间又不无区别(然而对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重压和某种形式、某种程度的精神伤害又是无论如何不容低估的)。 金融危机是持续时间特别长的一种危机,从初起至蔓延发展,到在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再到出现转机、缓慢复苏,直至危机消失、大致恢复正常,往往需要经过若干年的漫长时间。因此,金融危机报道所历经的时间不可能是短暂的。还很少有哪一种危机及危机报道,像金融危机及其报道那样历时如此长久。在悠长的时间段中,虽然充满变数和不测,包含急遽的变动,但是,整个金融危机的过程并不总以摄魂夺魄的事件的形态呈现

7、出来,这与其他一些在短暂时间中演绎出惊人事件和曲折情节的危机是4有所不同的。作为一个长过程的金融危机报道,从总体上说,并不侧重于危机事件的报道。 说金融危机报道具有相当特殊性,原因之三是:此类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与各类危机相对应的报道,都不可避免地有着某种或某些专业性的要求。例如关于“非典”病毒流行的报道、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关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关于甲型 H1N1 流感的报道等,都涉及相应的专业性。但是相比之下,关于金融危机的报道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报道者如果缺乏金融、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必将寸步难行。这相当于在无形之中设置并抬高了报道的“准入”门槛。报道者必须想方设法获取专业知识;获

8、取的途径,既可以是长期积累,也可以是短期习得,当然以前者为好。不管怎么说,必须努力突破由专业知识匮乏所造成的瓶颈制约。 二 在最近十多年中,金融危机侵袭数国,这已是二度。1997 年,金融风暴曾席卷亚洲诸国。此次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风暴相比,影响的范围更大、程度更甚。我国的新闻传媒对前后两次金融危机都进行了持续报道,在此,有必要将现实中的金融危机报道与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报道作一比较。 在报道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一些重要媒体都有自己的不俗表现。早在亚洲金融风暴来到前,1996 年 12 月 16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 。该文产生了重大影5响,为

9、防止经济“泡沫” 、挤干股市“泡沫”和使中国免遭翌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袭击作出了贡献。在危机中,人民日报在国际版上开设了“亚洲金融最新动态”专栏,及时传递危机进程中的重要动态信息。既是党报又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经济日报,则每每在危机出现大的波动之后推出专题性报道,对有关波动的信息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新华社常驻亚洲若干国家的分社,每遇大波动的节点就会发布综述类报道,驻东京、华盛顿、纽约分社频频推出有深度的分析性、解释性报道。中国经济导报、深圳特区报等专业报或地区性党报,刊发的一些专家访谈也有一定影响。我国媒体尽管对亚洲金融危机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但由于整个国家除香港外金融和经济并没有深受危机的影

10、响,因而关于危机的报道并没有被放到突出的重要位置。而报道方式,则多为专家访谈和综合报道,不免略嫌单一。驻外记者发回的关于危机出现波动的报道,多呈现为局外人视角。就总体情况而言,国内各媒体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报道,在体现的力度、深度及危机感方面,均远逊于此次金融危机报道。 就此次金融危机报道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报道加以比较分析,有如下 4 点值得注意: 首先,作为报道对象的危机本身及与此相关的因素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两次危机虽然都发端于金融领域,但实际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1997 年相比,当今各国经济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正在日益加深。这是一种由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所形成的历史趋势。此次

11、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是经济大国美国,这无疑将使危机的危害等级有所提高。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也6日甚一日。 “入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我国拥有的 1.9 万多亿(至 2009 年 3 月底为 19537.41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的数额巨大的美国国债(至 2009 年 1 月末,持有美国国债总量达到 7396 亿美元),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紧密程度,同时也意味着危机到来、美元贬值时可能遭遇的高风险程度。 其次,从客观上看,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与公众关联度之大,均是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

12、对我国有着现实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影响已不止于与公众密切相关的股市、基金、汇率等投资理财层面,还影响到购房置业、车用燃料、副食品价格等日常生活层面,影响到就业和再就业等基本生活层面,影响到国家实体经济的层面。一言以必蔽之,此次金融危机与我国公众的关联度剧增。正因为如此,广大公众不可能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而是始终保持着对金融危机的强烈的知情欲望。金融危机事关国计民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与民生相关的事无小事,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国家采取的激活市场、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力度前所未有,过程和结果都引人瞩目。由于上述原因,关于金融危机的报道,已经在事实上超越了传统经济板块的位置

13、,而常常现身于要闻、国际等重要版面。 再次,国内新闻工作者观照金融危机,所体现的视野较之十多年前更加开阔,思想也更加活跃,观点多元且开放。事实证明,从经济的角度,从对金融业的监管失当及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病的考察和反思入手,探寻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是完全必要的,也不乏这方面的新闻力作。但似乎还不够,有必要在更为开阔的视野中探讨金融危机的成因。2009 年 5 月 167日,新华通讯社副社长鲁炜在“2009 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信息传播的不对称,信息传播秩序的不客观、不公正、不全面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采集权被垄断,传播权被控制,风险被隐瞒,真相被掩盖,在金融市场传播的信息只代表了部分集

14、团的利益,一个错误的信息流蒙蔽着投资者,把资金带向深渊。 ”这一观点颇具新意,从一个重要方面弥补了以往在探寻金融危机生成原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当说,它对媒体进行金融危机报道不无启发。 最后,通过报道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舆论引导的意识明显增强。处于危机之中,人们尤其需要正确的引导(包括舆论引导),新闻传媒担当起了此重任。新华日报在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着力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以系列报道、系列评论、政策解读等多种报道手段,深刻挖掘,重点解剖,引领江苏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辩证处理好“危”与“机” 、 “热”与“冷” 、 “大”与“小”的关系,立足于给企业发展鼓劲头增信心,精心发掘企业发

15、展在整体不利因素中的积极因子,以更具贴近性的报道视角,显示了省级党报的强大舆论引导力,展示了江苏经济社会在逆境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和强者风采。2008 年下半年,浙江日报在“与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市场销售变得清淡,百姓资产严重缩水”的特殊时段,担当起了特殊的使命做不一般的经济报道” 。具体是指,“除了及时报道党和政府出台政策举措力保经济平稳运行外,还需充分报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应对危机的经验和做法” 。 三 8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在较长时期中存在的新闻议题,与全球各国关系甚密,又与我国国内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故人们对金融危机报道总是有着很高的要求。 第一,金融危机报道是尤其需

16、要全球性眼光的报道。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之间的交融性和与此紧密相联的整体性陡增。 “各国经济已不仅仅是一般的互相联系和交往,而是互相交织,互相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国家经济的重大变动,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中占重大份额的大国经济的变动,都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渠道牵动或波及它国乃至全世界”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到之前,“各国经济虽互相联系和交往,但尚未融合成全球经济的整体” 。依笔者之见,在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形成整体的背景下,某些对全球经济有足够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金融或经济发生深重的危机。那么,这一危机往往并不停留和局限于该一国或数国,而有可能蔓延、发展成全球

17、性的金融危机,其他国家往往要被迫为此“埋单” 。其中,或许包含着“一荣未必俱荣,而一损必定俱损”的道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特定经济大国,有利益并不会拿出来供各国共享,但其利益受损时则会谋求共同分摊损失。“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与以往的金融危机不同,它不是产生于新兴市场国家或是游离在国际金融体制之外的边缘国家,而是起源于和爆发在发达国家的心脏地带” 。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波及世界各国,我国也深受其影响。全球性金融危机有着上述特定内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面对其中9的某些部分,各国的新闻传媒正在就此做一篇“同题作文” 。既然如此,就不应当只是关起门来做金融危机报道,“同题作文”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话语权问

18、题。各国媒体都曾探讨过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确实也是世人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国际上一度曾有过“国际金融危机责任在中国”(“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责任论”)的说法,持此论者指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高储蓄,助长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并且声称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的高顺差,才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如果不参与对这一并不是由我国媒体所设置的议程和议题的探讨,不能以富有说服力的事实及时予以回应,那么就等于丧失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上的话语权,同时也就失去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避免以讹传讹和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机会。这当然是不可取的。 我国的媒体无论是对国内金融危机的报道还是对别国金融危机的报

19、道,都需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国际金融报上刊发的一篇带有反思性质的报道,题为国际金融危机学界大反思直击全球金融危机系列报道(六),从楼市、金融衍生品、投资银行、消费、金融监管、道德等 6 个方面,就美国的教训进行反思,据此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发展发出预警。每一部分的标题都异常醒目:“反思美国:楼市泡沫诱发危机建言中国:地方救市短视危险”;“反思美国:金融衍生品是罪恶载体建言中国:金融创新应该稳中求进”;“反思美国:投资银行全军覆没建言中国:混业发展,银行主导”;“反思美国:过度消费埋下祸根建言中国:拉动消费刺激内需”;“反思美国:金融监管漏洞百出建言中国:有统有分防控结合”;“反思美国:道德缺失见利

20、忘义建言中国:商业道德教育先行” 。这种报道,当是有10深度和有益处的。 第二,金融危机报道需注重于展示危机的走势。 在金融危机报道中,在展示应对举措和提振信心方面,媒体上可谓亮点多多。2009 年 5 月 6 日至 8 日,人民日报连续 3 天在头版头条推出的“迎难而上保增长”系列报道(浙江篇共克时艰听越歌 、湖北篇扬帆奋进楚天阔 、陕西篇咬定发展强三秦),颇具启发性。 经济日报则以增强信心为主线,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这一主题,刊发了多组系列报道。如“产业转移调研行”系列报道、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上市公司篇)”系列专题,设置了“扩大内需看消费市场” 、 “探寻危

21、中有机新亮点” 、 “各地经济发展新亮点”等专栏。许多报道以典型而鲜活的个案为支撑,蕴含着深刻的理性思考;或对信息进行分析、解读,使人读后有所感悟。 但略嫌不足的是:涉及对金融危机进行走势分析、展示的报道尚少。这类报道需要对金融危机已历经的路程加以剖析,对重要节点进行分析把握,对未来走向作出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并在关键性问题上发出预警和提示。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如果能在深入调查采访和精心研讨写作的基础上,刊出这类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功莫大焉!实际上,今年 7 月初在北京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就已经聚焦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走势问题了。可见,对金融危机报道提出上述期望是有着现实基础的。 第三,金融危机报道需防止和避免信息传播不对称现象。 前引新华通讯社副社长鲁炜“信息传播的不对称,信息传播秩序的不客观、不公正、不全面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之论,所言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