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高中作文训练及应试策略摘要本文浅谈了高中应试作文教学心得,教育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写好一篇规范的应试作文,作了以下的探讨:首先解决选择好文章意旨,其次选取新颖的材料,最后突出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在平时的考试过程当中,考生不懂得如何写好一篇应试作文,现就本人在教学生写作当中一些想法归纳如下: 1.选择好文章意旨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 “意”就指文章的宗旨、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如此,写文章要讲究立意,诚如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 ,就是说动笔写文章前,要
2、确定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思想,这样才会胸有成竹、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如意未确立,文章就会写得很散,内容很乱,必写失败;若意不明确突出,文章便会堕入五里云雾,看不清也看不懂。因此,我们在做应试作文时,做到意在笔先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好的意旨绝不是一种概念,一种空谈,在应试作文中,好的意旨必须靠具体的内容去体现。 应试作文的竞争,其实是才识的竞争,没有丰富的才识,就不会有2汩汩滔滔的文思,就不可能选好材料,用好材料,组织好优美的文章。那么,在应试写作中,学生怎样才能充分显露自己的才识,从而使阅卷人信服,首先要解决“无米下锅的危机” 。 俗话说, “妇难为无米之炊” ,材料缺乏,即使是作家也写不出好文
3、章,更何况学生,况且在考试时,手里又没有资料可以翻看,那该怎么办? 首先就得找出其中的原因,对症下药: 属于立意未定而又一时无从想起的,应该重视审题,迅速确定立意; 属于思维比较单一,不善于变通挖掘的,那么可以用联想去开拓,用想象去创造。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领异标新二月花。 ”他想表达的大概意思是说作文应像二月的春花一样,做到标新立异。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 ”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什么样的立意才算有独创性?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 。也就是
4、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由于考试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 ,所以考生在按照试题3要求,确定“要求我写什么”或“我可以写什么”之后,就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根据意旨的要求去调动生活的素材积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及彼地展开充分联想,大家写作经验,就是拿到题目四面八方,不拘大小,不同层次地自由联想,记下来再筛选。这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些学生应试作文中,之
5、所以感到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经常出现短路现象,有时即使像挤牙膏一样勉强挤出一篇文章,也常常因为内容浅薄而败北,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善于调动自己的思维,不会联想。 广博联想就是进行全方位的具体联想。这个能力需要学生平时要注意广泛积累,书要读得杂一些,平时要能够细心地观察,处处在意,丰富自己的材料库,只有这样,到了关键时刻,众多材料才能够为你效力,听侯你调遣, “米满仓,粮满仓 ”临场才能不心慌,否则米不够,火来凑。内容贫乏,毫无生气,使阅卷人不能信服,那么作文自然也就得不到什么分数啦。 2.选取新颖的材料 写文章时我们需要做到广泛的联想,而广泛的联想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想到的所有东西都写进文章中去
6、,而是要从你搜集的所有材料中比较筛选出自己所需的材料。才识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做到争取材料的新颖,而才识低的人,认为只要找到材料就当成宝。其实他们所捡取的往往是被人丢弃的材料。 没有材料是写不成文章的,而没有好的材料,就像一个婴儿先天不4足,也是产生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就必须在好字上用心。 当然,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考生为故意去找新奇的材料,就会捉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既浪费了时间,又写不成优美的文章,甚至还会使所用材料与观点不统一,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鉴于此类特殊情况,如果考生想不起新奇材料,切不可苦思冥想,生拉硬扯,倒不如去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小”材料,滴水见光辉,细微见精
7、神,采用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方法,也同样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猎取新颖,追求微小,是选材产生魅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材料新颖,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切入点小,才能够小中见大,小中见新,要做到选出这种“新” “小”材料,首先是平时要能够多留心,注意报刊杂志上新报道、新成果、新奇事;其次是靠临场筛选,在比较中找出最切题意,最合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最后,要是自己最熟悉,而且别人可能考虑不到的材料,只有如此,才能写出新颖的文章,收到理想的效果。 选择好了材料,为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写文章绝不是简单事理的罗列,它还必须通过作者的想象,去创造出切题、立体的新形象。因为从联想中筛选出的材料还只
8、是模糊的,意向不明的,甚至是粗糙的,只有经过想象加工,才能成为鲜明可感的东西,这正像和氏璧,未理之前,一块石头,无人赏识,经过加工之后,才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无价之宝,这又像画上之龙,只有添枝加叶,才能给人以生动逼真5的欲飞之感。 这里需要有两个能力: (1)改造能力,即将原材料中不合意旨的因素删除,增加与意旨吻合的因素。 (2)加工能力,即对原材料添枝加叶,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东西。 想象是思维的较高形态,在应试写作中考生要显示自己想象的才识,就必须有琢玉和画云的能力。既要敢于大胆删除维纳斯的手臂,以突出主要部位,又要用全部身心去体验对象,把自己设置在情景中,去为材料添云加雾,以增强形象的生动
9、性和视觉的可感性。 3.突出自己的闪光点 所谓突出自己的“闪光点” ,就是将文章中值得肯定、值得称赞、值得学习的地方把它放大。在应试作文学生很难做到满文生辉,但是可以努力写出一两个值得欣赏的地方,也能够吸引掌握学生命运的阅卷人,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那么这个“闪光点”就是指将所用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凝结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一篇文章如果仅仅局限于某一事物或某几个材料的界定内,就像课堂上端坐的小学生,那在表达效果肯定是不显著的。相反,如果考生能够将文章的材料串联起来,将所用的材料聚焦到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上,就会平添文章深邃的内涵,给
10、人以振聋发聩的感觉,使阅卷人折服。 古人云:“言为心声” ,因此提炼材料时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到的思想,6考生要在应试中将自己要应用的材料聚成一个“闪光点” ,并且要将这个“闪光点”做到尽可能的放大,就必须通过课堂的学习,锤炼思想,陶冶情操;通过课外学习,扩大视野,拓宽领域;通过社会实践,观察事物,把握本质。 总之,学生社会经验丰富了,思想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将文章的散兵游勇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使之成为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对材料的联想,筛选,想象,提炼,这是考生才识的具体表现,而这种才识主要来自平时所学所见“博学才能多才,远见才能卓识” 。袁枚说过:“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句话道出了写作的个中就里。考生在应试中只要挽起学之弓,才之箭,以识领之,就能射中高枝之鹄,赢得阅卷者的喝彩,这就是应试作文的诀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