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买车和谈恋爱一样,也在缘分那天跟一个兄弟去沃尔玛买菜,停车场上有辆紫色的福特上贴了个“卖车”的条子。车主是个美国小姑娘,是从新奥尔良逃难来的。她说她对这个车很有感情,当时飓风把房子什么的都毁了,她跟这辆车相依为命了好几个星期呢。今年圣诞节,哥哥送给她一辆 pickup,她更喜欢哥哥的这个礼物,于是自己的这辆车就得卖了 经过考试、申请、签证终于来到了美国,成为留学生,之前我曾在新加坡生活过一段日子,所以感觉没有太辛苦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惟一不适应的,就是交通了。新加坡很小,公共交通又发达,即使没有公交车、地铁,走路也不是很远,没有自己的车也很方便。到了美国,一切就不一样了。而为了解决行的问题,
2、我还真没少费功夫。 因为腰包反抗,和中间商买车的计划流产了 谁都知道,美国和加拿大是轮子上的国家,没有汽车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据说每个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两辆车,一辆是 car,也就是小汽车,另一辆是 suv,平时出去玩时开。乡村的人家还得有个 pickup 或是truck 之类的工具车。 在美国,除了纽约或者华盛顿那种大城市因为限制汽车而发展了公2共交通以外,其他的地方,哪怕是州首府也少有公共汽车或轻轨,更不用说我所在的弗吉尼亚州的 blacksburg 了。这是个大学城,如果不算学生的话,才几千人,荒凉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像我这样一个新到美国的留学生,买车也是必然的。不过限于经济上的原因,选择二
3、手车成了我们的明智之举。 美国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上高中也就是大约 16 岁的时候领驾照(就是他们的身份证了) ,很多美国家长会在那个时候把一辆新车作为成人仪式的礼物送给孩子。年轻人喜欢车,更喜欢开车,车更新的频率也就快得惊人,因此美国的二手车市场甚至要比新车市场还要大。一般来说,市场上的美国车从崭新到年检报废要 15 年左右,而一般的家庭 34 年会进行一次汽车换代。所以仅凭字面上来看,二手车的交易是远大于新车的。 刚开始决定买车的时候,还不太懂车,觉得还是找一个 dealer,也就是交易商,比较有保证。交易商的好处就是方便,想好了买什么牌子的车,就给交易商打电话留个记录。有了你想要的年份的某
4、款车,交易商就会开来给你看。 说干就干,我联系了一个当地比较有名的交易商,他的车还真是多,挑来挑去挑得我眼都花了。朋友说交易商的车的特点就是看着都不错别管货怎么样,包装肯定弄得特别好。我最后看中了一辆大奔,99 年的一辆 c230,黑色的,看上去很有气质。交易商开价 1 万 2,首付2000 元,然后一个月 400 元,三年还清。刚看见大奔的时候我很是冲动了一下,没怎么走脑子就急着想签合同,幸亏手续不全没签成,回家后3看着天花板一想,买了车再加上保险,手里可就一分钱没有了。再算算以后每个月 400 元的贷款和 100 多元油钱,加上乱七八糟的护理费,基本上一个月收入有一半要耗在这辆车上了。我有
5、点犹豫了,思前想后两三天,后来咬了咬牙跺了跺脚,唉,还是等以后有个正式工作再开好车吧。无论如何买车的预算可以改,可我的腰包改不了啊。我的第一次买车计划就这样流产了。 直接与车主打交道,也是一波三折难如人意 美国二手车市场估价有三个价钱,一个叫 trade in,就是卖给交易商的价钱,一个是 suggested retail,就是建议零售价,再有就是private party,即私人买卖。其中建议零售价最高,私人买卖次之,卖给交易商的价钱 最低,一般来说三者价位差接近 2030。比如同一辆车,你从私人那里买的话得花 5000 块钱,可车主卖给交易商或许也就3000 块钱,而买主再从交易商那里买走
6、没准就要 6000 块钱了。这么一比较,私人互相交易是最合算的了,也是最适合我们这些穷学生的方法了。美国的报纸、网络提供了大部分的二手车来源,你大可仔细翻找发现了目标就 去联系,然后看车,试车,合适了就签合同付款。说着简单吧,其实则不然,只有自己买的时候才知道有多麻烦。先说说看车吧。买车的人如果没有车的话,去试车就是个大麻烦。美国地广人稀,买主自个儿4开个几十英里车跑去看辆车是最正常不过的,可咱们这些新来乍到的,又没车又不熟悉交通路况,也就没这么方 便了。好的车主乐意上门来试还行,赶上个死板的,他死活不开过来,那第一步就给卡住了。 再有就是车源。车源就算再丰富,好车也不可能主动上门来找你,网上
7、发现合适的车了也不一定就能联系到。为什么?你觉得合适别人也觉得合适呀,二手车市场供求极大,每天交易量超出寻常人的想象。以我所在的地方来说,方圆 50 英里,将近 10 万人,每天当地日报会有 50辆左右的二手车信息,而每天看这些信息的人要超过上千位。好的车一露面,车主马上就能接到电话。如果你打晚了,对不起,下次吧您啦。我有一次晚上 12 点在网上等着新的一天的更新,看见了一辆车感觉还不错,第二天早上 9 点爬起来,立刻打了个电话。一个老太太很和蔼地接了电话,说对不起已经有人约好来看车了,不过没关系,要是不成功的话,我会再联系你的。可我再也没等来她的电话。 即便有如上等等的不如意,穷留学生如我者
8、,还得从私人处买车,毕竟几百几千白花花的银子不是说着玩儿的。我平时要上课做实验,没有什么时间看车,多亏有朋友帮忙,偶尔也能瞄上一些对胃口的车。一天一个朋友在网上看到了一辆车,说不错,是辆 96 年的别克,我就和车主联系。电话那端那个卖主说得还都不错,开了 12 万英里,要卖 2000块钱,听着还真让人动心思。我随朋友开了 30 多英里车跑到北卡去看车。车还算干净,不过看得出来开得已经很费了,胎也磨得差不多了。先看车主开,发现刹车灯不灵了,心里暗想,这得再跟他商量砍下几十块钱。5等上了车就发现,表盘上的里程才 6 万多,一问原来是换过了,一起去的朋友立刻就跟我说这个车肯定有问题。我当时心里也觉得
9、不是很放心,最后要了个 vin 就回去了, (vin 就是个号,每个车都有一个 vin,车的所有记录都在上面,花钱就可以查到) 。到家一查果不其然,这个车 3 年前有个事故的记录,换了个发动机。心中暗想,原来老美也是奸商居多啊。 后来又看了一个 86 年的宝马 325,16 万英里,卖 1700。跑去看了看车子,黑色的,还带天窗,当时真有点走不动了,能开上宝马也算对得起自己了。上去试了试车,发现实在是有点老了,跑高速时噪音奇大,跟没关窗户一样,价钱也谈不下来,车主死要 1600,不松口,最后只得作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我车的缘分来了 就这样一折腾就是大半年,我也没有买到自己中意的车。终于等
10、到放假有了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四处搜集汽车的资料了,我每天基本上要花几个小时在各个二手车网站和当地报纸的广告上面。看见了接近自己预算的车子,就给车主打电话,先了解车的基本情况,再大致问问价格和上下浮动的可能性。我打算买个 2000 块钱上下的车,这个预算已经是低得不能再低了。这样的车本来就不多,而贴出来的大多也都是一些有问题的车。前前后后试了几辆,不是价钱谈不拢,就是车子有问题,才知道买车真非易事,可不买又不行。唉! 6美国车市场品种其实远远不如国内多,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种:美国本土车、日本韩国车、欧洲车(基本以德国车为主,英国法国车陪衬) 。欧洲车是数量最少的,美国人天生抵制欧洲车,他们眼里的
11、卡迪拉克、林肯比起大奔、宝马要强得多,偶尔飘出来的几辆大众或者沃尔沃也没法进入像我这样的中国人的计划,车是好车,轻易没啥毛病,可是维修站都是欧洲车厂专供的,修理费那叫一个贵啊。 日本车渐趋成为北美车市场的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出现 camry,或为劳苦大众所欣赏的马自达,还有备受美国本土人青睐的本田,与号称开起来就像宝马一样的凌志。近几年美国人对现代起亚的好感也越来越强,中东战争,南方产油区的自然灾害,美国的油价2005 年以来一路飙升,开车从来不关心汽油的老美也开始不得不动心思,毕竟每加仑从 1 块多涨到 3 块多美金也不是闹着玩的啊,能省点油总归是好的。日本车韩国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保值。civic 一直高居榜首作为保值领域的老大,10 年新的和 5 年新的,差不了千来块钱。